还有房子、手机、身边的花草,连同住隔壁的邻居,也都成了一次性用品。没有人以“三顾”之心诚恳等待,没有人再对他们有多深的感情。我们坚持着不执著的快速,坚持着利己为本的生活。但是,却逐渐地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没有英雄们之间的那种让人为之一震的心灵沟通。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我想,英雄并不寂寞,他们已从另一个人心里找到自己的烙印,也给对方留下自己的烙印。寂寞的倒是我们,这些不曾“三顾”的人。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立意较为独特,作者写出现代人的浮躁:“房子、手机、身边的花草,连同住隔壁的邻居,也都成了一次性用品。”这和作文话题“三”有何关系?作者联想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执著,历史和现实就这样巧妙的对接起来,作文话题与生活现象就这样紧密地联系一起。关注现实生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这篇文章的亮点。
【优秀作文12】
三原色
湖北考生
只有一种颜色的世界,太单调,不辨你我,不分黑白,只有一片混沌。黑白两色的世界,虽然分明,却拘泥于每一根线条明晰的分界,太冷淡、太呆板。只有这三原色构成的世界,五彩斑斓,变化万端,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锦绣天地。
红、黄、蓝,分割、混合,便形成了世界。它们是火、风、水,是阳光、大地、天空,是三个高贵的灵魂,从三原色中开出不朽的繁花。
不灭之火——凡·高
这是一个被点燃的灵魂。你点燃了自己,并不惜一切地,用偏执的画笔来点燃这个世界。你点燃了一束葵花,从此这些高贵的植物只以你的名义绽放;你点燃了一个星月之夜,从此夜空中拥有了永不寂灭的光亮;你点燃了阿尔的麦田,从此阿尔的空气中永远洋溢着你的温度。
你点燃了孤独的自己,最终留下了不灭的火种。
因而我们常常看见你的身影,透过每一道耀眼的阳光,每一束灼人的火焰,每一抹鲜艳的红色,我们看见了你。你葵花一般的短发,你透着火光的眼眸,你涂抹的每一道油彩,都在书写着你对于生活的全部热忱和执著。
我们终于明白,你那火红的光芒之所以不灭,是因为你献出了最真诚的灵魂。
随性之风——李白
一股不羁的风,挟着大漠的黄沙踏上了大唐广阔的河山。
毫无疑问,李白的且饮且歌,且歌且行给本已华贵的唐朝文化更添了金灿灿的一笔,是他的诗句如风,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若没有这样一阵风,没有这样一个天真又认真的灵魂,唐朝的繁华是要失色的,唐朝的文化也会黯然,就连那山水,也要失了神韵。
他是一阵风,永不停住那放达的脚步。他飘然的衣袂随着白云,他高歌的口中留有酒香,他随性的笔触放任一挥,便使那浩大的文学殿堂染上了金黄的光华。
他来自于那一片金茧,夜夜凝望着那一片金黄,所以他最终也归于那一片金黄。抱月而眠,这实在是太诗意、太随性的结束。
宁静之水——鲁迅
他是一潭如此深邃的水。冷静如水,深沉如水。怎奈这一汪水波中竞隐藏着凌厉的锋芒。
先生是一个看透了世界的人,所以他冷静如水,而他又是一个爱着世界的人,所以他温柔如水。在那片如水的深蓝中,我们每个人都照见了真正的自己。
红黄蓝
三原色构成的世界,有火、有风、有水,有热忱、有放达、有冷静,它们是世界的三个侧面,也是人生的三种状态。
它们并不彼此矛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对生活的热爱,以此为轴心,旋转辐射出一个丰富博大的世界,一个我们不得不去热爱的世界。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接过红、黄、蓝三色画笔。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作者视野开阔,由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联想到火、风、水,又由火、风、水联想到阳光、大地、天空,联想到三原色中开出不朽的繁花——凡·高、李白、鲁迅等三位名人。三位名人所处时代各不相同,经历遭遇不同,但作者却找出他们共同的地方,“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布局精巧,富有创意,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标题,形式新颖。
【优秀作文13】
三口为品
湖北考生
“品”字若是机械地分析,可以说是非常对称。不过横着看却又不叫做“品”字。当三“口”有序排列才可称“品”,品是种欣赏态度,更是一种意境。
诗歌是用来品的。
“日暮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有过日暮漫步林间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这种的宁静。因为心中无所纷扰,如十八年华洗净纤尘,纯净的灵魂漫游于草木之间。静是种尘埃落定,等待风声飒起、撩动僵立的不老松,为它舒展筋骨不是解除胸中的垒块。能感受到么,这般如风微拂的意蕴多么深厚。当我郁结已久而无法呼吸之时,一种自然的恩泽馈赠让我身心释然。
懂得将诗情融入美景的人们,这是多么有效的疗伤药剂啊!累了吗?倦了吗?品一行诗,感受一段景致,生活会重新生机勃勃。
虽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更无残阳之下的枯雨听荷之机,也难盼“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可爱画面,但每一段人生旅程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值得细细品味。
品的境界如同手择一壶山茶,置身“飞湍瀑流”旁的静亭,观之,曰:“湖水为下”,闻其幽幽茗香:“江水为中”;再浅浅一抿:“山泉为上。”
品的三个层次,因为价值愈高而更加深入。山泉比之湖水,“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其暗香、甘甜、微凉溶入茶叶的经肤骨髓,如同悦人的气息沁人心脾;诵的是诗书之韵,品的是意蕴之精华。
品在于“品”字的本身却并非着重于是否三次或多次。
若是有种一见钟情的味道,一品足矣。
天涯海角,海南大洋边的一块垒石。当我从远方慕名而来,虽作一番不切实际的联想:有如峭壁之巅的冰崖,如万壑雾雪的深邃。
当漫步阳光照耀下一望无边的沙滩,仰望头顶深蓝无垠的天空,品味不远处滚滚而来的白浪裙,无意地转身,身后竟是一座石山。不大不高不美,可是,击南面的“天涯”、北面的“海角”那么鲜红,又那么振奋我心,我顿时如宠坏的孩子,撒娇地要哭了冲过去。触摸到它的肌肤如同抚摸着自己,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或许,我因为对它魂牵梦绕而一见钟情吧!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使是一品、再品,也不过体验出永恒的那句:桂华秋皎洁。
因为本拥有葳蕤的香气,无论“品”有几口,都要真切,才能品出真味。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作者由“三”联想到“品”,想到“品”是一种欣赏态度,更是一种意境。接着从品诗、品茶、品风景三个方面写出了“品”在审美中的作用。文章语言意蕴丰厚,读来如饮甘露。充分展示作者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文化底蕴和写作水平。
【优秀作文14】
三更有梦书当枕
湖北考生
我第一眼看到“三”,最先想到“三更半夜”,因为,我喜欢夜读。
读书需要一种意境,安然的心绪以及宁谧的氛围都可以将你带入那种空灵恍惚而又异常美妙的意境中去。在一种如诗的意境中读书,你的心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你会感到那个暖湿的杯底从你的心间熨过,熨开你心上的每一条褶皱。
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扰不可读书。读书需要静下心来,仿佛仙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其中境界正如徐燕谋赠钱钟书的佳句“北海西山都可恋,我来只为读奇书”。在我看来,宁静的氛围以及一室温馨对于读书是多么重要。想起一位伟人,年轻时专找世声嘈杂之处读书,用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但这种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修得。上大学的梦想、父母的期待扰乱了我们心灵之水,我只求用夜读来为一天的学习画上句号。
三更是最适合读书的时候,这叫人已去,茶已凉,片刻前还热闹非常的斗室骤然安静下来。父母已熟睡,聒噪的电视世界已哑然无声,月华似水,佳期如梦,捻亮床边一盏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躺或坐,或半躺半坐,被子掩住半个身子就可以了。于是,接着昨天不紧不慢地看,若是情节极佳的小说,我能一口气读三五十页,若是散文,品上一两篇也就够了。三更时,是举头指明月还是品几行古诗是我自己的事,不过这时的我很容易进入读书的意境中。我一下就能翻到想看的地方,这动作就像营业员取货一样容易,像初中时不眨眼读到天亮,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明天还有繁重的学习任务等待着,但我依然心甘情愿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三更有梦书当枕,合上书,塞于枕下,纵使明天有万劫不复的灾难在等着我,我也不会有丝毫畏惧;纵使明天有坚如磐石的困难在等着我,我也不会退缩,我们会因三更时的一枕书香而露出淡淡的微笑。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即点明题意,由“三”最先想到“三更半夜”,因为“我”喜欢夜读。然后叙述了自己夜读的经历。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着重写出自己对夜读的感悟:读书需要一种意境,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扰不可读书,宁静的氛围对于读书非常重要。文章紧密围绕话题主旨,用平实的语言加以论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结构简单,易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