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
1.片段作文。
以“车站一瞥”为题目,作场景描写,不少于2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素质教育更加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更加重视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这一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实践,多向思维。一大一小这种作文考法,可以综合全面地检验考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小作文: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考查方向是截取生活场景,细心观察体验,从普通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小作文的考查沿袭了传统的命题方式,以考查各种表达方式为主,这次考查的是描写。做这类作文题目时,描写一种场景并不难,但要找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例如可以把自己当做一个画家,用速写的方式勾勒出车站的一个轮廓;也可以把自己当做摄影师,用镜头把车站的场景准确地摄入。可以变换角度去写,可以写等车人的表情,可以写车站的环境,可以写车到站时的情景。总之,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大作文:大作文命题遵循了新课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原则,作文命题方向愈来愈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现实生活。大作文是一个话题作文,重在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从题目来看,走和停看似矛盾,但是两者之间却有紧密的联系。该作文题目在文体上要求宽泛,在阐述过程中,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展示自己的文化积累和文化素养;也可写一些形象生动,意蕴丰厚的散文。需注意的是,在作文中,一定要把这种辨证的关系融入进去,这样才符合题目要求。
【优秀作文1】
车站一瞥
重庆考生
下了客车,只见一伙拿着头盔、衣着不整的摩的佬涌了过来,他们紧紧跟随在旅客的身边,个个热情洋溢,手臂挂着一顶简单的塑料安全帽,不停地发问:“小姐,去哪儿?坐车吗?”尽管这时候是大白天,但是我仍然觉得坐摩托车很不安全,怕被他们蛮缠,我不敢看他们,只顾低着头走,走了一段路,跟随的人已经只有几个了,突然有一个中年男子再次问我:“小姐,去哪?”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中等身材,穿着一件廉价的罗汉衫,目光中带点浑浊,但是看起来还精神,这让我突然想到了祥子,为了生活,尽管政府一再强调不准用摩托车载客,抓到就罚款,可……屡禁不止。是啊,我们的社会还是贫富不均,这些人租用不起出租车,只好靠摩托车载客维持生活。如果他们不来拉车,也许家中的老小就要挨饿……想到这些,我微笑地点点头,接过他手中的头盔……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人物形象刻画逼真,有群体人物描写,也有个体人物描写,点面结合,外貌、神情、语言刻画符合人物的身份。文中“我”的心理刻画尤其传神,凸现了一个怕上当受骗而又善良的小女生形象。全文条理清晰,写得很有层次,将车站所遇的一幕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优秀作文2】
走与停的选择
重庆考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题记
面对困境有两种选择:走与停。
走即是努力,用辛勤的汗水绘就天边那道绚丽的彩虹;停即是放弃,一步步地堕入失败的深渊。
历史的烽烟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年轻的越王勾践站立在城楼上,看着强大的吴军冲入越国都城,看着自己身后的国土一点地沦陷。闻着随风扑面而来的血腥味,勾践抛舍锦衣玉食卧薪尝胆。二十年如一日的辛苦,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换来了吴军的节节败退,换来了越军在吴都城楼上的欢呼。勾践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走出了困境,创造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
历史的长河依旧不停地向前流动着……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的漫天大火宣告了秦王朝的灭亡,也宣告了又一个群雄并起年代的到来。项羽以其西楚霸王的雄姿站立在了历史的最前沿。
造化弄人,天意难测。纵使项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软弱与犹豫仍然使他陷入四面楚歌之中。面对涛涛的乌江水,项羽回想起当年破釜沉舟的豪情壮志,手中利剑划破长空,给英雄的一生画上了句号,项羽选择了停,也选择了失败,纵然还有富饶的江东,还有翘首以待的八千子弟。
历史的车轮势不可挡,滚滚前行,多少英雄豪杰在走与停中做出了选择。有的人忍辱负重,如勾践一样看到了风雨后的彩虹,更多的却堕入失败的深渊。假若项羽不是自刎乌江,而是养精蓄锐,卷土重来,那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但历史是残酷的,没有走下去的勇力又何来成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面对那嶙峋的山石,又怎能看到困境之后美丽的风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走与停已成过往,然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如今且看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走与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扣题紧密,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全文紧紧扣住“走与停”的话题,阐明了面对困境,不同选择的“走与停”,其结果迥异,事关一个人的得失成败。行文表意前呼后应,结构非常严谨。本文“题记”的写法,三处名句的恰当引用,也显得与众不同,展示了考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扎实功底。
【优秀作文3】
走与停(一)
重庆考生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意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
《开心辞典》中曾有这样一幕:一青年在答题台上答题,他怀孕的妻子在观众席上静静地等待着他胜利的佳音。然而当他顺利闯过三关时却选择放弃。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因为在小丫的主持下选手对她的“继续吗”的回答总是肯定的,可那位青年人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坚定地说出“停止”两字。正当观众那些冷嘲热讽朝他泼去时,却被他在小丫面前的回答征服了。小丫问:“如果你的孩子将来问你为何不勇往直前,你怎么回答?”“有些事情并不一定要到达终点,停止可能获得更多。”“那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80分就不上进了,你怎么教育他?”“我会说:‘你若尽了最大努力,那我不怪你。’人生并不一定要走到最辉煌的顶峰,关键是要享受走的过程。”就是他的这两次回答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得到了来自观众心灵最深处的敬佩。
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因累而窒息。
所以,有时走走停停也是一种良策。即便有倒下的时候那也只是躯壳,只要坚持不让意志倒下。因为意志倒下是最可怕的。
或走或停在于己,只要你把自己当做帆,那就依实力而行吧!毕竟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时别忘了:帆也有倒下的时候,不过就是自己停在那儿歇了口气罢了。等气歇够了再走也不迟啊!说不定走得更快。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最大的特色是文中引用《开心辞典》中青年在台上答题的情景,真实生动,很巧妙地切合了题意。文笔较为优美流畅,“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千层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这样的比喻为文章增色不少!
【优秀作文4】
走与停(二)
重庆考生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需要我们勇往直前。古人云: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人生毕竟是充满冒险的,你将永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荆棘小径或是宽阔大道。于是在这充满无数的未知可能性中,能知难而进并到达终点的被唤作生命的强者,半途而废畏缩不前的是命运的弃儿。
只要事先选对了方向,脚下还有路就应一直走下去。“不要因迷恋路旁的鲜花而忘了赶路。毕竟,花儿会一路开放!”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嘱咐。其实,我们大可将这种不懈不怠的“行”看作为在生命中的努力奋斗,因为这是两种相同的精神,故曰:注重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应上下而求索。这是“走”。
奋斗的过程是必然,而成功是非必然的,意思是付出了努力,但不一定会成功,毕竟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在这时,我们就应当“停”下来,别再斤斤计较或怨天尤人,该静吾神,安吾心,认真思考自己的缺失之处。也就是所谓摔到了,还要捏把沙起来。这“沙”越积越多时便丰富了你我的人生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别对这上天的馈赠视而不见,它或许能给我们在危难时另一种惊喜。这就是所谓“停”。
当走则走,当停则停。它直接导向了你我的人生,走是奋斗不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历经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而停是走累了后时的慰藉。正确的走与停,会让你用理性的画笔为自己挥洒出浓重而精彩的一笔!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结构清晰,叙述有条不紊。从内容上看,先概述“走”的内涵,指出“不要因迷恋路旁的鲜花而忘了赶路。毕竟,花儿会一路开放!”,接着又概述“停”的意义,“吃一堑长一智,别对这上天的馈赠视而不见,它或许能给我们在危难时另一种惊喜”。再分别从志向立身、静心养性等角度阐述“走”与“停”之间的关系,呼应开头,读后令人信服。
【优秀作文5】
走与停(三)
重庆考生
人生就像旅游,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好风景,人就越想往前走,但是人的精力有限,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作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作的短暂停留。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骨”,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纵横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作的短暂歇息,这停顿,正是为了今后的向前迈进而作的短暂休息。
像这样在人生路上行走中善于停顿的人何止苏秦一个呢?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兴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辱地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他保存实力,才有后来的东山再起。这种停顿是智者的选择。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停顿,是因为小人的陷害、国君的昏庸;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他们的歇息、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得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
得分指数
审题:★★★★
立意:★★★
语言:★★
结构:★★★
名师点评
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从结构上看,先分述,再总结,这种构思有利于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述观点,畅谈体会。文中先阐述“走”的含义,思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再叙述“停”的内涵,“停”是一种选择,是为了更好的“走”,文章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将阅读者领进“历史”的情境之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