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9300000010

第10章 孟浩然(四首)(1)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隐居鹿门山。年四十,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而归。张九龄镇荆州,曾入其幕,后病疽而死。

他“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殷璠语),故有“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的慨叹。其诗多写山水及旅情。诗风清新淡远,自然天成,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有《孟浩然集》,共录诗两百余首。

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读《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又作“临洞庭”,大约作于张九龄为相期间,即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至开元二十四年(736)。当时,孟浩然第二次西游长安,政治上仍然没有找到出路,于是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

一说题中的“张丞相”是指张说。张说是唐朝的大臣和诗文家,开元十一年(723)二月,任右丞相兼中书令。从孟浩然的交往来看,恐怕还是指张九龄的可能性大些。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洞庭湖方圆五百余里,位于湖南省北部,为我国著名的淡水湖。秋水盛涨,水深波阔,汪洋无际,湖水与湖岸几乎平接,故而诗人用“八月湖水平”一句起笔,一开始便勾画出一幅浩瀚动人的图景。这开头一句,既写出了诗人“临”洞庭的时间,又流露出“临”的感受,可见用笔之妙。

次句写远望之景:“涵虚混太清。”诗人一眼望去,水天相接,自然融合,景色十分壮丽。“虚”、“太清”,即天空。一个“混”字,不着痕迹地把诗人的感受融于水天茫茫的景象之中。

三、四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更为宏阔。“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原为“云”、“梦”二泽,在湖南、湖北二省境内,长江之南为梦泽,长江之北为云泽,后世大部分淤积为陆地,并称云梦泽。洞庭湖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诗人用一个“蒸”字描写“云梦泽”,突出了水汽弥漫的动态感,那广袤的云梦大泽都被这蒸腾的水汽所笼罩,其景色之壮丽,气象之万千,如在目前。

“波撼岳阳城”一句,极状水势,笔力雄健,非同凡响。且看湖水浩荡,波涛涌起,整个岳阳城都被摇动了似的。这一句,妙就妙在“撼”字上。“撼”,是摇动、振动的意思。诗人将“波撼”二字放在“岳阳城”上,以波撼岳阳,衬托湖水的澎湃动荡,既有声势,又有力量。正因如此,这一联和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同被传为咏洞庭的名句。元人方回《瀛奎律髓》云:“予登岳阳楼,此诗(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

面对如此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诗人不禁联想起自己还在隐居,无所作为,于是后面四句很自然地转入到抒情。

“欲济无舟楫”,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面对这浩渺无垠的湖水,想渡而苦于没有船只,而实际上是表现了诗人欲出仕而无人引荐的感慨。他曾在《岁暮归南山》的诗中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结合起来看,他成为隐士,是被“逼上梁山”的。所以诗的下一句又说:“端居耻圣明。”“端居”,犹言独处、隐居。“圣明”,圣明时的略文,圣明时即太平时的意思。上句“欲济”二字,已隐含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之意,然而却“无舟楫”,一“欲”一“无”,即呈现出主观愿望与客观形势的矛盾。这“端居耻圣明”一句,则是“欲济”心情的进一步表露: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自己却坐在家里吃闲饭,无所建树,一事无成,实在感到羞耻。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张丞相愿意帮忙,将我推荐给朝廷,我不就可以出来做一番事业了吗?

最后两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是诗人向张丞相发出的呼吁,但仍然写得隐而不露,不失身份。诗以“垂钓者”暗喻已经出仕的人,其实是就张丞相而言的。表面上说:“我”看到钓鱼的人,对于他们钓到了鱼,未尝没有羡慕的心情,只是没有钓具,只好空羡慕罢了。“羡鱼情”,语出刘安《淮南子·说林》:“临河而羡鱼,不如回家织网。”诗人信手拈来,另翻新意,巧妙地表达了对张丞相的期望。诗以“垂钓”收结,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其要求援引、急欲出仕的心情却仍然可以体味得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的生动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意欲求官、恨无伯乐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迫切要求张丞相援引的心情。

单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并没有多大意义。不过,读了这首诗,我们则可以看出孟浩然成为一个隐士,并非本愿。对于出仕做官,他还是向往的,只不过是找不到门路罢了。

另外,在所谓“圣明”的开元盛世,像孟浩然这样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出仕干一番事业,然而却遭到“明主弃”,以布衣终身,这在客观上也不是没有暴露意义的。

在写作上,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上半部着重写景,下半部则转入抒情,寓情于景,情由景生,过渡自然,衔接巧妙,首尾暗合。诗中明明是写希求引荐之情,但始终不露“干谒”之痕。

其次,起承得体,虚实相生。诗中“欲济无舟楫”一句,上下贯通,为全诗思想之主线。

另外,用字精当,极见功力。清人王士祯在称赞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在用字上的工夫时说:“‘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然镫记闻》)

看似平淡实际丰厚

——读《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中的“过”,是访问、探望的意思。《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中的“过”字同此意。“故人”,老朋友。题目的意思是:访问老朋友的村庄。

这首诗是孟浩然描写田园生活的名篇之一,大约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写的。鹿门山在襄阳城外,是孟浩然的家乡。我国古代诗人,没有一个是不爱自己家乡的,孟浩然更是如此。他曾在《登望楚山最高顶》中写道:“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意思是自己的家乡比会稽还要美。所以,在他笔下的襄阳,无论是一山一水,还是一草一木,都很美。这首《过故人庄》虽然主要是写到故人家中做客的情景,但诗人把那里的农村风光描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因为这首诗的题目叫“过故人庄”,故先得从故人邀请写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开篇便点出了“过故人庄”的原因,是“故人”“邀”而“我至”。“具鸡黍”写出了故人的热情款待。“具”,准备,备办。“鸡黍”,泛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黍”,黄米,小米的一种,古人认为是上等的粮食。《论语》里有“杀鸡为黍”的话。首联两句,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如深入体会,却蕴涵丰富,耐人咀嚼。作者在这里暗用了两个典故。据《论语·微子》记载,有一次子路跟从孔子出行而落在后面,遇见一个老人用拐杖扛着除草的工具,便问他可看见孔夫子了。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为夫子呢?”说完又接着干他的活。子路看了很感动,拱手向老人表示敬意。老人留子路住宿在他家里,杀鸡用黍米做饭给子路吃,并叫他两个儿子出来见子路。又据《后汉书·范式传》:东汉范式(金乡人)和张劭(汝阳——今河南商水县西北人)在太学读书,成了好朋友,分别时,范式约定两年以后去张劭家拜望,并确定了日期,到期,张劭杀鸡做黍米饭等待。他母亲说:“你们相隔很远,他不一定今天就到吧?”张劭说:“我和范式相处很好,了解他,他这个人一直是讲信用的,不会不来的。”话音还未落,范式果真就到了。这样,“鸡黍”二字的内涵就更加丰富、有趣了。不仅如此,从“具鸡黍”三个字当中,读者还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故人一家是怎样互相商量,忙着杀鸡、做黄米饭的。这种“鸡黍”宴对一个农户来说,已经是够丰盛的了。“邀”字显示出故人的殷勤好客,也说明了宾主之间关系的密切。“田家”二字,很自然地点明了朋友的身份,是个庄稼人,为下面描写农村风光暗伏一笔。既然主人如此热情邀请,而且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看来是非去不可了。因此,诗人应邀而至。

接着,颔联两句便写途中所见:“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名句。有人解释为到庄后所看到的景象,恐不确切。这里是写诗人进庄之前所见到的优美景色。诗人边走边望,一路忘情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走到村庄附近,只见绿树繁盛茂密,整个村庄都在绿树的怀抱之中,故诗人着一“合”字,准确形象,简直把村庄的自然景色给写活了。这村边有密树环绕,满目碧绿,正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的是近景。

“青山郭外斜”则轻宕一笔,由村边写到郭外。“郭”,外城,古代的城墙,有内外两道,这里指村庄。下一“斜”字,可见郭外青山之远,如果山太高太近,就看不出山势的横斜。作者这里是采用了“因物赋形,随影换步”(清·袁枚《续诗品·即景》)的艺术手法,一写村边树木的翠绿茂密,一写远山倾斜的雄姿,集中突出了“故人庄”的自然环境之美。

在整首诗中,唯有这两句是写景的,笔墨虽不多,但写得自然传神,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生趣盎然的水墨山水画。在这幅画上,诗人十分注意色彩的点染,因是近看,村边树木浓密苍翠,故用一个“绿”字形容;因是远望,山上树木花草,难以尽览,看不清楚,颜色似乎比“绿”色略深一些,故用“青”字来形容。这村边的绿树,郭外的青山,一近一远,一绿一青,色彩明丽,相映成趣。后来元人马致远写了一段散曲:“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更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双调夜行船》)这是名曲,单看起来,的确写得不错,但与孟诗作一比较,便觉不及孟诗清新自然,境界也不如孟诗开阔。马致远是从一个茅舍的角度来写的,孟浩然则从整个村庄着笔,而且有村边绿树、郭外青山作陪衬,大大开拓了诗的空间,读之使人感到心胸爽朗,印象深刻,当然,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也有很大关系。

诗的前面四句,曾以一首绝句的形式,误入王维集中。可见,此诗与王维作品的意韵颇为相近。

同类推荐
  • 风云大玉商

    风云大玉商

    该作品描述了三个玉商家族“郑家”、“马家”、“王家”的恩怨情仇,以及主人公顾玉鹤与三个女人的传奇情感经历,再现了真实战争环境下小人物的坎坷命运。书中主角顾玉鹤的养父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玉雕高手,不料他在雨夜离奇被害。顾玉鹤为寻找真凶,带着妹妹月亮来到翠龙谷,随即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离奇转变。误打误撞、李代桃僵、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怪事频频发生。随着顾玉鹤命运的起伏颠簸,《风云大玉商》中每个人身上都展开了一场真诚与丑恶,忠诚与背叛,放弃与坚守的博弈,在悬念叠生的布局中,最终引发出一幕幕爱恨情仇。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等爱的槐花

    等爱的槐花

    《等爱的槐花》是散文集。我对好诗人一直怀着敬意,以能诗能文的家乡人黎杰为傲。他踏实生活,怀着热忱写作,其作品优秀而真实。同时,他又是自然万物的笔录者,人情冷暖的旁观者。眼下,文学的旗帜上猎猎作响的不再是信仰与崇高,而是消遣性、娱乐性、审美性或艺术性,快餐文化冲击着世人的视听,而黎杰的文字却如濯濯清泉,把世俗人眼擦得忒亮。
  • 赵瑜散文

    赵瑜散文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瑜散文的首次集结。赵瑜向以纪实文学力作震荡文坛。其实,他的散文同样深厚、独特而有趣。面对时下散文的疲软与苍白,赵瑜的叙述有现代气象,有北国古风,因事而作,有感而发,是将泥土夯实之后烧制而成的一块块沉砖。我们能体味到作家心灵的率性和真诚。
  •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从某种意义来说散文是门槛最低的写作,她多是散养在民间的文字。我喜欢读一些闲适的东西,可以涵养心地,但散文不只是文人的事,散文更应是百姓的事,所以我更喜欢一些有痛感的东西,多年前的《天涯》杂志《读者来信》里有篇文章说:"一切在苦难中的底层,他们的话语、情感都应该得到疏通、表达,形成底层自身真实、质朴的话语空间……
热门推荐
  • 剑斩三生

    剑斩三生

    无数世界汇成一条亘古永存的璀璨星河,盘旋在无穷无尽的混沌宇宙之间。星河流动,时空移转,无数种族诞生,或万古不朽,或一闪即逝。向世界星河的源头追溯,称仙。朝世界星河的尽头而去,称魔。
  • 赖上总裁前夫

    赖上总裁前夫

    十三岁的他被寄养在西家。八岁的她第一次见他,为了多一个十项全能的哥哥而高兴自豪。十六岁她爱上了他。十八岁她把自己当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二十岁如愿的嫁给了他,原本以为这是童话故事中幸福的结尾,却没有想到却是磨难的开始。“西若晴,你居然打掉了我们的孩子,你想离婚是吗?好,我成全你。”看着手里的手术单子,他瞪着血红的眼睛怒吼着。五年后。他成为了顶峰集团的总裁,她浴血归来,誓要夺回他的爱。
  • 丫头记着我爱你

    丫头记着我爱你

    啥?为啥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睡在学校阔少加校草的怀里。。本宝宝惊呆了,对他一见倾心发誓要拿下他的心,可不是被拒绝了吗?怎么。。
  • 旋风少女之永不分离

    旋风少女之永不分离

    若白,百草,感情后来会怎样发生,会永远守护在对方身边吗?
  • 我来自朝歌

    我来自朝歌

    那一年,苏妲己风华绝代,艳冠天下,魅惑众人心那一年,商纣王众叛亲离,火焚鹿台,莫言与天齐三千年一梦,一梦三千年梦了一场,醉了一场,大哭一场,大笑一场……我叫秦歌想不想听一听我三千年来的故事……
  • 零度计划

    零度计划

    一场突然爆发的异变,使人类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中。面对强大的丧尸包围,人类是如何求得生存?当他们在绝望中步步前行,却又无意中卷入一场阴谋战。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诛天噬神

    诛天噬神

    辗转千年,种根降世。血脉觉醒,命运虚无,注定杀戮一生。死而复生的他,将踏上属于他的征程,不过是地狱,那又如何?天才,也不过如此!从此以后,人挡杀人,神阻弑神!
  • 零使之胧月

    零使之胧月

    嘛...看腻了人类穿越...所以就诞生了这篇传说中的怪物穿越...初次写文...请多多指教...
  • 天隔一方

    天隔一方

    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也许并没有任何值得拜读的地方,只是一个想写出来的故事,仅此而已。
  • 永远十八岁的少年

    永远十八岁的少年

    小城少年游离在生活之外浑浑噩噩,梦中醒来却有了未来11年的记忆,发现自己蹉跎了太多岁月,家人爱人一个个早已不堪重负?重生?超能?一副躯体两个灵魂,不是超能却比超能力更神奇!白余誓言要改变命运,今生为守护而来!崛起的路上,神挡杀神魔挡杀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