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6100000013

第13章 人应该如何生活?(下)(1)

上一章讨论了功利主义伦理观和美德伦理观各自的优劣。除了这两种伦理观,我们还可以持有义务伦理观,也就是把道德视为绝对普遍的责任和我们必须履行的“命令”。义务伦理观认为,功利主义和美德伦理观都在道德前面加上了一个“假如”,因此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使得人们在履行道德的时候讲价钱、谈条件,从而贬低了道德的崇高与纯粹。世俗的义务伦理观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就足以保证人有严格履行道德义务的能力。

然而这种义务伦理观在理论上仍然有它的缺陷,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条件地履行道德义务,似乎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宗教伦理观作为一种加强了的义务伦理观,应运而生了。可是,它是否能给人以足够明确的标准和足够强大的能力来理解和履行道德责任呢?

最后,本章初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观。这一伦理观最重要的特点是:道德不是被当作一个单独的东西,而是重新被纳入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来加以考察。然而与古典功利主义不同的是,在这里,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不是用“快乐”、“痛苦”的多少来衡量,而是采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样的客观标准。它也吸收了美德伦理观和义务伦理观的某些长处。

六、至高无上的人性命令——义务伦理观

道德除了被当作实现功利的手段或者某种被归结为个人品质来赞赏的美德,还可以被当作什么呢?

回答是:被当作某种绝对的、具有普遍性的义务,某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违反的至高命令。这就是另一部分哲学家考察伦理问题的思路——义务伦理观。

和功利主义伦理观不同,义务伦理观认为人生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快乐(利益),避免痛苦(损害)”。和美德伦理观也不同,义务伦理观认为即使一个人拥有全部的个人美德,并且一贯奉行美德,也并不等于他在道德上就达到了完善。

义务伦理观的信奉者们这样想的一个理由是,他们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即使做了我们心中“符合最大多数最大利益”或者“体现了很多美德”的事情,仍然可能感到一种不安甚至内疚。袁咏仪主演的电视剧《花木兰》中,花木兰对她的朋友谈到她在战争中的感受:“我全力杀敌,不会胆怯,也不会消沉,因为在战斗中,我总是告诉自己:‘杀匹夫,救万民!’可是,我真的不喜欢战争——杀人,真的让我很难受!”按照功利主义的看法,“杀匹夫,救万民”,杀掉那些侵略者,保护全国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在实现“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就完全证明了花木兰行为的正当性,她完全不必感到难受、内疚,而应该感到百分之百的快乐、骄傲。而按照美德伦理观的看法呢?花木兰十年征战,不但有大功于黎民社稷,而且也并不是像秦始皇那样是为了一己之权欲。她代父从军,忠君报国,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救民于水火,最后功成身退,辞官返乡,已经全面、充分地体现了“忠”、“孝”、“仁”、“勇”、“智”等美德,可谓极功全德,善莫大焉,我们还能要她怎么样呢?然而花木兰在尽忠履责之余,仍然感到难受、不安,而且我们并不觉得她的这种不安是矫情或不可理喻的,而是完全能够理解她杀人——哪怕是杀敌人、坏人之后的那种负罪感。义务伦理观的信奉者们会追问:为什么花木兰会不安?为什么我们能够理解她的这种不安?

他们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不可杀人”是一条至高无上的道德诫命,是一种无条件的“义务”。当然,我们出于种种现实的、功利的(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利益)考虑,经常不能履行这种诫命,甚至我们在不履行这种诫命的时候,也能表现出种种值得赞赏的美德。但无论如何,一种普遍的“人性”时刻都在向我们发出这种诫命,提出这个义务。的确,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为了国家利益,我必须杀掉这些敌人”,也完全有理由说“如果我不杀掉这些敌人,我就是一个懦夫,就谈不上有忠孝仁勇的美德”。但即便如此,这种诫命仍然有效,仍然对人们有一种震慑、警醒的作用,所以人们内心深处还是会觉得自己“杀人”是有过错的,尽管这个过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无可指摘”的。

在义务伦理观看来,功利主义伦理观和美德伦理观都是“讲条件”的,就是说,它们对道德性的认定,总是带有一个“假如”为前提:

功利主义伦理观认为:“假如某行为能带来对我考虑范围之内的人(可以是个人,群体甚至全人类)的最大利益,这一行为就是道德的,就是应该做的。”义务伦理观则认为这是很不可靠的:据报道,20世纪中期,西方某大学的医学院为了开发新的抗癌疗法,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了大剂量的某射线的辐射实验。攻克癌症,这当然会给全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巨大好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许确实很难找到足够数量的自愿接受这一危险实验的人,那么,医学院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为了“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而让少数人承担了痛苦和风险,因此功利主义伦理观很可能会认为这种做法就是道德的。但是义务伦理观则会认为:这违反了最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违反了“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和自主权”、“不应隐瞒真相”等绝对道德诫命。他们甚至会质问:如果那个医学院这种做法是道德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谴责拿战俘做活体实验的日本731部队呢?他们不也可以说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道德的,也是在搞医学研究,也是为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着想吗?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日本平民伤亡,也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作出这一决定的杜鲁门总统看来,如果不这样做,日本必将顽抗到底,会造成多得多的伤亡和损失,因此投掷原子弹是符合“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的。然而那些谴责原子弹轰炸的人即使承认这一点,也仍然坚持认为这种“最大利益”只是政治和军事上的“合理”,并不等于道德上的“正当”。

美德伦理观则认为:“假如某人体现在其行为中的心理特质满足了某些人(或许是个人,或许是某个国家,或许是全人类)的道德偏好,这就是美德。”义务伦理观同样认为这是不可靠的:比如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丈夫死了,妻子殉夫或终身守寡,被认为是体现了忠贞的美德,会让很多人赞赏,甚至为之树碑立传。今天我们似乎仍然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种忠贞,然而今天我们确实一般都不大赞赏这种忠贞了。尤其是,在古代女子殉夫、不再嫁,称为忠贞,可男子如果殉妻或者不续弦呢?那却不会被认为忠贞,而是愚痴、不智乃至不孝。当然,有的美德伦理观捍卫者们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就是要求人有不同的美德。但义务伦理观认为,即使我们承认具体的美德可以有所变化,但是:第一,这种变化也总得有个原则,比如说,即使在古代,人们也必须首先确立“人应该忠于自己的家庭”这一普遍原则,然后才能说女子的“忠”是“忠贞”,即忠于丈夫,而男子的“忠”是“忠诚”,即忠于整个家族的血脉传承。前一种美德体现为守节不嫁;后一种美德则体现为续弦传宗——因为它们可以追溯到同一条原则,所以它们虽然不同,却仍然都是美德,是履行“忠于家庭”这一义务的不同方式。第二,这种变化也得有个限度,就是说,我们需要能够确定我们所欣赏或认同的心理特质中,美德究竟能涵盖哪些范围。在这些特质中,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美德”之外的其他东西。比如湖南人都喜欢吃辣椒,但即便是湖南人,也并不因此就认为“爱吃辣椒”是美德,“不爱吃辣椒”就是恶德。义务伦理观认为,涉及普遍义务,涉及“应该做”与“不应该做”的那些事情才有道德可言,而“吃辣椒”就只有一个“爱不爱”的问题,没有一个“该不该”的问题,这才能把纯粹的个人兴趣爱好之类的心理特质排除出道德的范围。总之,义务伦理观认为,美德伦理观提供不出解释美德的普遍原则和区分美德与兴趣爱好的标准,而这都可能导致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感到无所适从——义务伦理观则能做到这些。

不难看出义务伦理观反对上述两种伦理观的良苦用心所在:持义务伦理观的哲学家,是希望人们在奉行道德的时候,不要以“假如”来找借口,谈条件,讲价钱,而应该始终一贯,不折不扣,将道德原则当作自己应该无条件履行的责任——如果没有做到,就应该懂得自省、惭愧,而不是心安理得,自我原谅。

可是,我们为什么可以要求人这样严格地履行道德呢?有些捍卫义务伦理观的哲学家认为人应该严格地履行道德义务,是因为人从根本上来说具有严格履行道德义务的能力,人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存在者,有这样两种特质:

第一,人有“自由意志”,这就是说,人不管面临什么样的压力和诱惑,总是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能够选择是去做符合道德的事情,还是做违反道德的事情。比如在汶川地震中,个别老师丢下学生,自己夺路而逃,更多的老师还是选择了忠于职守,首先组织学生撤离,甚至不惜牺牲生命——面临的压力是一样的,但他们各自的自由意志却作出了不同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义务论者一般都会严格区分行为的动机和效果,“自由意志”能够决定动机,但决定不了效果。换言之,自由意志能够决定“去做”还是“不去做”,但不能决定“做”的后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面对地震,一个老师的意志可以决定救学生还是自己跑,但不能决定能不能救得了学生。当然,效果有助于我们发现、确定行为的动机,比如,学生被成功地救出了,才有可能告诉我们老师当时是如何奋不顾身。因此,义务伦理观并不是不考虑效果,但它们更看重的是“自由意志”能够选择和决定的动机或者说行动原则,而并不把效果直接看作判断行为道德性的标准。

第二,人有理性,这就是说,人的行为选择不但是自主的,而且这种自主并不是一时的任性、冲动,而是一种自己用一定的规则来指导和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具有一种逻辑上的一贯性。魏巍的报告文学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马玉祥冲进被美国飞机空袭起火的民房里救出一个朝鲜儿童,在回忆自己当时选择这样做的经过时,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想,如果是在祖国,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于是我就一脚踹开门,冲了进去……”请注意,这就表明,马玉祥去救人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他想到了:在祖国自己能够冲进去救人,因为“为人民服务,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自己的神圣义务,而朝鲜人民也是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是一样的”,所以自己应该按照同样的原则来履行这一义务。这位战士的思想历程,典型地体现了义务伦理观所说的“道德理性”:按人的本能冲动来讲,肯定是救自己的亲人或者同胞的时候,会更加迫切,救和自己素不相识或关系较远的人,则难免有点犹豫,但这位战士是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一条普遍的义务规则来自觉遵循的,因此他根据自己从这条规则推出的道德判断,在异国他乡也迅速地作出了救人的决定。又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俘获了很多顽固透顶的日军官兵,战士们一开始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但“优待俘虏”是我军铁的纪律,是每个战士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容例外,因此战士们还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和忍耐,并且逐渐认识到“日军广大官兵是来自日本人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只要放下武器,就是我们团结的对象”,从而一步步把这些战俘改造成了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义务伦理观特别推崇人的这种克服自己的情感冲动而做到理性自律、服从原则的能力,认为这才体现了道德的根本价值和人之为人的真正尊严。

义务伦理观显得十分崇高、纯粹,但在一些哲学家看来,这种伦理观也有它的困难:

第一,我们是不是能把所有道德上应该做的事情,都看作绝对的、无条件的义务呢?比如说“不伤害他人”也许可以看作一种无条件的义务,但是“慷慨助人”、“舍己救人”也是这样的义务吗?一个“舍己救人”的人当然也会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就像马玉祥那样。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够认为“舍己救人”和仅仅做到“不伤害他人”都不过是在“尽义务”,因此两种行为的道德价值就是相等的吗?有些反对义务伦理观的人——比如美德伦理观的支持者们——因此认为:义务伦理观实际上最多只能提出一些“不应说谎”、“不应自杀”、“不应伤害他人”之类起码的底线义务,人应该无条件履行这些底线义务,违背了这些底线义务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可是对于超越这些义务的行为,就既不谴责也不格外赞美,而是漠然置之了。当然,有的义务伦理观因此引进了“完全的义务(例如不伤害他人)”和“不完全的义务(例如帮助他人)”的区分,但有些哲学家认为,这就已经不是纯粹的“义务伦理观”,而是加进了“美德伦理观”的因素。

同类推荐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 哈佛哲学课

    哈佛哲学课

    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处理人生中的重大问题,包括揭示人性弱点、面对死亡问题、应对职业更换、处理恋爱及婚姻关系、寻求生命的意义或目的等。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庄子诠言

    庄子诠言

    本书分为“庄子总论”、“道与德”、“天与人”、“物与我”、“群与己”、“神与形”和“结论”等七章,论述了庄子关于个人自力与外在关联的哲学思辨。
热门推荐
  • 诅咒玫瑰

    诅咒玫瑰

    一次意大利旅游的意外,沐璃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那段记忆的主角。年少时所消除的回忆,再次相见时的痴恋,那传说中的罗马玫瑰,到底是诅咒还是永无止境的杀残?身边的人说的那个名字,渐渐清晰……
  • 火极尊者

    火极尊者

    魔通大陆中有一个让人又恨又慕的传奇人物,他,有时痴呆如孢子,有时暴躁如魔君,有时天真如孩童;有人说,他是一个无情者,对于自己家族,仅因母亲的一句话而亲手泯灭;有人说,他是一个决策者,仅因若溪的一滴眼泪而淡然毁灭一个帝国;有人说,他是一个杀戮者,一日之间残杀数以百万计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柔情者,数年慕望只为一朝伊人回眸。
  • 易数解码

    易数解码

    《易数解码》一书,单间阐大易之宏旨,创神奇之易数,成一家之新论,其书也洞察天地法象之数理精蕴,妙悟象数理占之内在关联,提示数字信息之神奇,指点人事浮沉之天机,晓畅明白,直截了当、法理兼备,雅俗共赏。诚乾坤胞胸中藏,风雷正激扬,日月高辉耀,山泽焕文章。观共书则神驰于未知之官。
  • 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中医儿科学是整个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俗云:“若无干小,卒不成大”,所以儿童是人类的花朵,一切事业的接班人。自古以来,由于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的特色,致使儿童茁壮成长,开创了人类历史的辉煌。迄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然继续为儿童健康而服务,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它对儿童的保育、将养、调护、预防的知识,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可为国内儿童提供健康的保障,特别今天中医药学正在走向世界各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定将为全球20多亿儿童造福,并做出巨大的贡献。
  • 玄门茅道

    玄门茅道

    简介:亘古以来,正邪对立,天地间有浩然正气,邪秽之物虽凶,但却始终邪不压正,魑魅魍魉等邪秽之物不甘被压制,于是它们积蓄力量,在世间降下劫数,妄图颠覆乾坤阴阳,这劫数便被称之为——乱世劫!每当乱世劫降下,世间必会有应劫而生之人,他修得一身茅山道法,二十岁出山,一路成长,终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星甲狂潮

    星甲狂潮

    银河历元年,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终于走出太阳系,迈向银河时代……在这个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人类进化的方向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开发自身的强大,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外力的帮助;一种崭新的途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单兵武装与异能力量的结合,科技与生命的交融,星甲由此诞生。激烈又热血的战斗,友情与爱情的交织,梦想与奇迹的诞生,尽在星甲狂潮。
  • CP论证日常

    CP论证日常

    本文无三观不正,狗血不断。只有脑洞过大、补脑过度。欢迎来到CP论证论坛,寄存者莫零和系统Q仔君将为大家开启一段幽默诙谐、毫无真理考证的论证之旅。寄存者莫零将会遇见他,还是他,还是原先的那个他呢?相信一个人的等待会超跃空间的限制吗?请大家尽情期待。
  • 女人果然来自金星

    女人果然来自金星

    中国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好男人是学校的高材生。蔚律所著的《女人果然来自金星》正是这所好学校里的那本教材!《女人果然来自金星》所写的,正是告诉男人,如何才能讨女人欢心,如何才能更加懂女人,教男人学会与女人打交道的秘诀。关于感情,关于婚姻,关于事业,关于性,关于女人的心思,书中详尽地从这几个方面剖析了女人的想法,并给男人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 梦幻之旅之英雄联盟

    梦幻之旅之英雄联盟

    百年前拥有英雄中最高荣誉的最强王者们忽然间消失了,这个曾经震惊了全世界的消息始终是梦幻大陆最大的谜团之一。百年后随着陆昕寒的到来,谜底也渐渐浮出了水面。置身的是异界乱世,挥洒的是热血青春,享受的是刀光剑影,成就的是谁的时代?
  • 性本恶

    性本恶

    本书讲述人性从善到恶。生活由白入黑。平凡之人的不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