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2100000001

第1章 论行为的适度(1)

(第一篇)论适度感

(第一章)论同情

不论你认为人是多么自私,然而在他的天性里都明显地有着某些本性,使他关心他人的命运,使他需要他人的幸福,尽管他从他人的幸福中除了看了感觉愉快以外,得不到任何东西。属于这一类的天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它是当我们极其生动地看到或生动地想象到他人的痛苦时,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情感。我们时常由于看到他人的悲伤而悲伤,这是一个无需任何例证而十分明显的事实。因为这种情感像人类天性中所有的其他原始感情一样,它决不局限于有道德的和仁慈的人。尽管他们也可能感受得最深刻和最细腻。即使是最大的恶棍、最冷酷的罪犯也并不是全然没有一点同情心。

由于我们不可能对他人的感受有直接的体验,所以我们不能对他们的感受有所了解,但是我们可想象出处在类似情况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尽管我们的弟兄在受酷刑,只要我们自己还是自由自在,我们的感官就绝不可能告诉我们他所受的痛苦。它们从来没有,也从来不可能使我们超越我们自身之外,所以也只有通过想象我们才能形成关于他的感觉的任何概念。那个官能除了向我们描绘如果我们处于他的境况时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觉以外,再没有别的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而我们的想象力所复制的仅仅是我们自己感官的印象,而不是他的感官的印象。通过想象力我们把我们自己置于他的境地,我们设想自己承受着所有同样的折磨,仿佛我们进入了他的体内,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他本人。由此而形成对他的感觉的某些概念,甚至于产生某种与它们相类似的感觉,虽然在程度上要差一点。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时,当我们以这种方式接受了并使它们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时候,他的痛苦最后就开始对我们起作用,于是当我们一想到他的感觉时我们就会战栗发抖。由于遭遇任何痛苦或不幸都会引起极度的悲伤,因而设想或想象我们自己处于一种痛苦或不幸必然会根据我们想象的逼真程度,激起某种程度的相同的情感。

这就是我们对他人的痛苦的同情的来源。正是通过在想象中与受伤害者变换位置,我们才能设想出他的感受或受到他的感受的影响。如果对这一点还有人认为不够明白的话,那么许多显而易见的观察都可以证实这一事实。当我们看见有人正准备对某人的大腿或手臂猛击一下时,我们会很自然地缩回或抽回我们的大腿或手臂;而且当那一猛击真的打下来时,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感觉得到并像那个受害者一样受到了伤害。当人群凝视着在一根松弛的绳子上跳舞的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像他们所见到的那样扭动自己的身子,来平衡他们的身体,而且感到如果他们处于那个跳舞的人的境地,他们自己也必然这样做。性格脆弱和体质孱弱的人常抱怨说,看见街上的乞丐暴露在外面的烂疮和溃疡,会很容易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上感到痒痛或不舒服。因为他们对那些可怜人的痛苦所怀有的恐惧在他们身体上那些特定部位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任何其他部位的大。因为那个恐惧来源于对他们自己将受到什么样的痛苦的设想,如果他们真的是他们现在所望着的那些可怜人的话;如果他们自己的那个部位真的是受到同样痛苦的影响的话,这种想象所产生的力量足以在他们孱弱的身体内产生他们所抱怨的那种痒痛或不舒服的感觉。而体格最强壮的人在望着别人溃疡了的眼睛时,他们也常会在自己的眼睛里感到一种疼痛,那都是出于同一理由。因为最强壮的人身上的那个器官(眼睛)比最虚弱的人的身上的任何其他部位都更加灵敏。

不仅仅是造成痛苦或悲伤的那些情况会唤起我们的同感,而且不论当事人对任何对象所产生的是什么激情,每一个细心的旁观者一想到他的处境心中就会升起相同的情感。我们对我们感兴趣的悲剧或罗曼史中的英雄的获释感到的喜悦,同我们对他们遭受的灾难所感到的悲伤同样真诚。而且我们对他们的苦的同情也至少不会比对他们的幸福的同情更加真实。我们同他们一道感激那些在困难中没有遗弃他们的忠实的朋友,同时我们也由衷地同他们一道愤恨那些伤害他们、遗弃他们或欺骗他们的背信弃义的叛徒。人的心理易受到各种激情的影响,旁观者的感情总是通过设身处地地想象受害人所应有的情感而与之相一致。

“怜悯”和“体恤”是我们专门用来表示对他人的悲伤的同感的两个字眼。同情,也许其原意与它们相同,不过现在却极其恰当地被用来表示我们对任何激情的同感。

在某些场合,似乎只要看到别人的某种情绪就可能产生同情。在某些场合,激情仿佛可以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它是那么迅速,甚至还来不及知道到底是什么激起了当事人的这种激情。比方说,强烈地表现在任何一个人脸上和手势上的悲伤和喜悦立即可以使旁观者产生某种程度的类似的痛苦或欢乐的情绪。一张笑脸对于每一个见到他的人来说都是令人愉快的对象;另一方面,一副忧愁的面孔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对象。

不过,这一点并不是绝对的,或者说对任何一种激情都是这样。有些激情,它们的表露就不能激起任何的同情,在我们了解那些激情产生的原因之后,它们反而使我们见了就感到厌恶和反感。一个发怒的人狂怒的举动可能激起我们对他的反感比对他的敌人的反感还要大些。由于我们不了解他发怒的原因,我们就不能深切感受他的心情,也不能理解激起他大怒的那种情感。但是,我们却明白地看到了他发怒的对方的那些人的情况以及这个狂怒者可能带给他们的伤害,所以我们很容易同情他们的恐惧或愤恨,并且立即打算参加反对那个发怒的人以保护看来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他们。

如果说悲伤和喜悦的表情本身可以激起我们某种程度的同感,那是因为那些表露使我们联想到我们所看到的那个人遇到了某种厄运或好运,只因这么一个念头这些激情就足以对我们产生某些微弱的影响。悲伤和喜悦的效果只停留在感受到这些情绪的人的本身,它们的表露不像愤恨的表露那样能使我们联想起与我们有关的任何人以及与当事人的利益相反的人。因而好运和厄运的一般概念可以引起我们对当事人的某种关怀,但是有关狂怒的一般概念却不能激起我们对被触怒的人的同情。看来,天性教导我们更多的是不予同情这种激情,而且在弄清原委之前,总是倾向于加以反对。

甚至我们对于别人的悲伤或喜悦的同情,在我们弄清其原委之前,也经常是不完全的。只表示受害人极度痛苦的一般的悲痛也只能引起一种好奇心,使我们想去了解他的境况。它伴随着某种给予同情的意愿,而不是那种非常敏感的真正的同情。我们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出了什么事?在这个问题得到答复以后,虽然出于对他的不幸的一种模糊概念,我们会感到不安。而且更多的还是出于我们自己对折磨自己的猜想:他出了什么事。所以我们的同情感仍然并不十分强烈。

所以,同情与其说是产生于见到了某种激情,还不如说是产生于引起那种激情的境况。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产生一种激情,而他自己却似乎全然没有。这是因为那种激情是当我们把自己放在他的地位时,根据想象而在我们心胸中所产生的,而不是在他的心胸中从现实中产生的。我们为别人的无耻和粗鲁感到羞愧,而他自己却显得完全没有行为失当的感觉。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有了那么荒唐的举动,我们会不得不感到窘迫。

在人类面临的所有毁灭性的灾难中,丧失理智对于那些还保有起码的人性的人们来说,看来是最可怕的灾难了。他们看待人类“不幸”的那个最后阶段,比对任何其他的人怀着更大的同情。然而那个可怜的不幸者,他身处其境,也许在又笑又唱,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不幸。因此,许多人在看到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时所感受的痛苦并不可能是那个不幸者的任何情感的反映。旁观者的怜悯必然是全然产生于这样一种考虑:如果他一旦沦于这样一个不幸的境地而且可能用他现有的理智和判断力来看待这种不幸时,他将有什么感觉?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母亲听到她的婴儿在受到疾病的煎熬而又说不出他的感觉所发出的呻吟时,她的痛苦是什么样子呢?在她的心里孩子是痛苦到了极点,她把她自己的那种无助的意识,把对孩子疾病的不可预料的后果的恐惧联系了起来,所有这一切就为她的悲伤构成了对痛苦和不幸的一个最全面的形象。然而,孩子只感到眼前的不适,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将来孩子会怎样,是完全可以放心的。正是孩子的没有思想和缺乏远见使得孩子对恐惧和焦急有一种解毒剂。而人们心灵中的痛苦,当它毫无例外地一旦成熟,理智和哲学都将无力抗拒它。

我们甚至同情死者,而忽视他们处境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东西,即等待着他们的可怕的未来。因为我们主要是受到那些刺激我们感官而对他们的幸福并无影响的条件所感动。我们认为他们被夺去了阳光,被隔绝在生活和交往之外,躺在冰冷的坟墓里,成为腐烂的牺牲品和蛆虫,在这个世上不再有人想起他们,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几乎就会从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和亲戚的关爱甚至记忆中被抹掉是痛苦的。确实,我们认为我们对遭遇了如此可怕的灾难的人感到再多的同情也不为过分。当他们处于被人遗忘的危险时刻,我们对他们的同情似乎也加倍增强。同时通过我们在纪念他们时所给予的一些空洞的敬意,为了我们自己的悲痛,我们竭力人为地保持着对他们不幸的悲伤的记忆。我们的同情对他们并不能提供任何安慰,这一点似乎更增加了死者的不幸。而且想到我们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再想到无论我们怎样设法减轻死者朋友的悲伤、遗憾、依恋和哀悼,都不能给死者以任何安慰,只会使我们对死者的不幸感到更加沉痛。而死者的幸福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根本不会受到这些情况的影响,也不会因为想到这些东西而惊扰了自己的安眠。我们的幻想常自然地把死者的环境想象为阴郁或无边的阴沉,这个想法完全产生于我们把自己与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联系了起来。我们意识到了这个变化,于是我们设身处地,如果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我们把自己活的灵魂放在了他们没有生命的躯体里,因而我们才能想象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是什么样的感情。正是出于这种虚幻的想象,我们把死亡预想得如何可怕,而且一想到我们死后的情况就使活着的我们感到痛苦。其实死后的情况毫无疑问并不能给我们任何痛苦。由此产生了人的无知中最主要的天性之一:对死亡的畏惧——这个幸福的剧毒。它是对人类非正义行为的巨大遏制。当它折磨和抑制着个人的时候,却捍卫和保护着社会。

(第二章)论相互同情的愉快

不论同情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不论它是怎么被引起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看到别人与我们自己心灵中的情感的同感更使我们愉快的了,也没有比看到别人与我们相反的表情更使我们惊愕的了。那些喜欢从对自爱的某些发挥而推论我们所有情感的人,他们认为根据他们自己的本性完全可以说明这种愉快与痛苦。他们说,人意识到他自己的弱点并需要别人的支持。因而在看到别人也接受他的激情时,就感到欣喜,因为他知道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支持;而当他看到相反的情况时,他就感到伤感,因为他知道了他们的反对。然而愉快和痛苦的感觉经常是出现得如此之快,而且常常出现在这样一些无关重要的场合,显然不论是愉快或痛苦都不可能是来自于任何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个人在竭力让同伴们开心的时候,当他环顾四周看到没有一个人对他的玩笑发笑时,他会感到受了伤害。相反,同伴的高兴就会使他感到极度惬意,他把他们与自己的同感视作最大的赞赏。

同类推荐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西风漫卷

    西风漫卷

    《西风漫卷》由张惠琳著,是游记散文。作者以女性独到的细腻目光,真挚入微的情怀,严谨周详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而浪漫的西部人文风情画卷。《西风漫卷》文字精练,视野宽阔,内容平实之中又见深度。
  • 吾,汝

    吾,汝

    她曾经是权倾天下的曜日庄庄主,如今是某皇的怀中碧玉;她也曾经驰骋沙场,纵观天下风起云涌,如今是某皇的蜜;她也曾经精于算计,明争暗斗,如今是某皇心头肉,细心呵护。且看下了凡的她如何于九重天之上的“皇君”斗智斗勇,花式秀恩爱。又且看下了凡的她隐匿身份在凡间多式装?,再次翻天覆地,叱咤风云。“向前走,雉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看好了,湫。”“在那之前,去飞吧。”
  • 梅子重生记

    梅子重生记

    既是孤儿又是女强人的梅心悦许下生日愿望,希望未来能遇到疼爱自己的家人和爱人,一觉醒来成为了桃花村备受家人疼宠因伤寒而卧床的梅子,于是梅子发家致富的精彩人生开始了……
  • 噬魔灵记

    噬魔灵记

    天地间唯我独尊,杀入上仙三千界,下入十八重地狱,自古大帝唯孤独。
  • 傲世狂仙

    傲世狂仙

    贪婪的宗族世家强强联合,猎杀尽主宰一族,从此登上历史的舞台,用最文明的方式抢权抢钱抢宝物抢女人。少年方兴为了守护家族,命丧敌手,来世再生,觉醒前世记忆,踏上了拯救主宰者的道路,他苦苦寻找的封魔岛,竟然就在……天地万物,将在他脚下颤抖!
  • 帝陵传说

    帝陵传说

    人间地域辽阔,流传着许多怪诞之事。传说深山中有不老不死的仙人,他们守护着人间安稳,使凡人得以安居乐业。在人类自相残杀,发生战乱之时,仙道也发生动荡,正邪大战维持漫长的一段岁月,水火不容,如今仙道衰弱,魔道昌盛,潜伏已久的魔道蠢蠢欲动,窥伺着人间。一夕间,天门被魔道摧毁,数百门人身陨,唯有少年陆飞晨得以至宝玉玲珑逃脱。师门遭劫,陆飞晨秉承师命,寻求变强之道,一路斩妖除魔,开启一段传奇之旅。。。。。欢迎加入御龙群,群号码:560788157
  • 腹黑邪帝:娘子别跑

    腹黑邪帝:娘子别跑

    一世同伴背叛而亡,二世夫君亲妹背叛而死,三世我在瞎眼就自毁双目。欺我,辱我,负我,害我之人,百倍奉还;前世默默爱她,放手也是幸福。却不想....这世,颠覆天下只为得到她的心。欺她,辱她,负她,害他之人,断子绝孙。“我的仇自己动手,不需要任何人”。“我不会帮你报仇,只会站在你身后为你撑起一片天。等你累了倦了回头就够了”。
  • 直播万界商人

    直播万界商人

    主角获得一款直播软件,但这款软件不光能直播。还能穿越。并且附带交易系统。
  • 盗墓笔记之邪至灵归

    盗墓笔记之邪至灵归

    2015年8月17日,十年之约,风雪长白。这一天,在最信任的人面前,他走出沙海的阴霾,重回天真无邪。这一天,在长白幽暗的洞穴中,铁三角重新相聚,经历了最后一场生死之战。这一天,小哥为吴邪解开了所有的谜题,张氏家族的起源,终极的秘密以及十年之约的来历。飞雪渐歇斜阳暖,春融长白百岁寒,大漠西风归故里,故人把酒终不散。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愿望,却是我心中的终极--吴邪第一卷风雪长白(十年之约)书城1-21章已完结,第二卷一日江南(短篇番外)书城22-25章已完结,第三卷生死勿念(三十年后)书城26-81章已完结
  • 苍穹境界树之美丽世界

    苍穹境界树之美丽世界

    什么是佛,什么是道?而佛家三千世界,道家无尽虚空?在这里,对,就是在这里,让我们就从佛家一粒微尘开始,一点一滴走进三千世界的因果循环;从道家一点开始,点动横起,走进无有之中,看一看所谓自然之道,所包含的神秘空间。万千星球,河外星系,那都是真的吗,而科学能解释的那是现实,但是也有科学不能解释的,在这里,没有老套的升级,打怪,开副本,换地图,而在这里,你将会看到一个属于每个人心中那充满无限诱惑的新奇世界,而这样的世界,你们想过,但没有见过,这样的世界,它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