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宗孝武皇帝太元十三年(公元388年)
春,正月,康乐献武公谢玄卒。
……
冬,十月,后秦主苌还安定。秦主登就食新平,帅众万余围苌营,四面大哭;苌命营中哭以应之,登乃退。
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不同,发起战争的北方集团不仅是失败,更是解体。
解体导致北方重新回到细碎化状态,出现N个小朝廷,淝水大战后的十年间,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建国最密集的一段时期。其实这些“国”难能称其为国,他们基本上没有行政能力,本质上都是军阀割据政权,占一块地方,没有治理,只有打劫。这些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竟是为了杀对方几个人、抢几具尸体来吃吃。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公元384年慕容垂建立后燕,按时间顺序是为十六国之第八国。
第二年,慕容泓建立西燕帝国(第九国)。西燕内部杀伐不断。
姚苌自称万年秦王,建立后秦帝国(第十国)。
公元385年,乞伏国仁叛变独立,建西秦王国(第十一国)。
公元386年,吕光平定西域后,进入凉州,建立后凉(第十二国)。传奇的拓跋珪称代王,又改称魏。代是鲜卑人拓跋什翼犍创立,本已亡于前秦,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在几次谋杀中成功逃脱,并建立了自己的团队和根据地,相当于复兴了代国。拓跋珪创立的魏,史称“北魏”,也叫“拓跋魏”,从拓跋珪开始,大概花了六十年时间,北魏统一了北方,和南边的宋齐梁陈对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苻坚死后,他的部族也分为东西两部,在中原有苻丕,在长安一带有苻登,他们分别和慕容垂与姚苌作战。此时慕容垂已老矣,慕容鲜卑建国建得快,覆亡得也快,确实需要不断地培养慕容复。
和苻登对抗的姚苌非常有喜感,他和慕容垂一样背叛苻坚,也一样有一点心理负疚,不过他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比较有效,那就是自嘲以后索性无耻。
姚苌在长安登基,号大秦,史称“后秦”。姚苌做了皇帝大宴群臣,酒稍高,就觍着老脸说:“我和大家过去都给苻老板打工,现在篡党夺权,翻身当了主人,这是不是太无耻了?哈哈哈哈!”(诸卿皆与朕北面秦朝,今忽为君臣,得无耻乎!)
姚苌有个部下赵迁回应道:“老天爷不耻选你做皇上,我们何耻之有?哈哈哈哈!”(天不耻以陛下为子,臣等何耻为臣!)
大家都无耻,大家都打哈哈,老天爷也不会马上报应。做人不拘泥,无耻近乎勇!
有一个历史细节很有意思:苻登率万余人包围了姚苌的大营,然后围在四面大哭,万余人的哭阵有多大响动,倒不妨想象一下。姚苌一听马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在古代叫“以哭厌之”,于是马上采取反制措施,你丫在外面哭诅咒我,我在里面也哭,看谁的气场大哭功深厚。
“国有大灾则以哭厌之”,以哭当核武器的故事我们以前也讲过,一次是汉文帝派人哭他舅舅,逼得老舅自杀;还有一次是王莽为了退敌,率领京城大小官员到京郊大摆哭阵,更精确的说法是只要参加哭阵,就马上转正为公务员。
哭除了表示悲痛和感动,还可以当做一种精神武器诅咒敌人,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拿哭当武器应该是声响越大越好。
我发现在公共场合,不论哭还是笑以及说话,中国人的声音最大,音响最高。西方人似乎没有哭丧的传统,是宗教的影响,还是文化素质的问题?在生活中好像也是这样,文化修养越高的人,哭起来越低声,起码在丧礼上是这样。啜泣和号啕是不是一种文化档次的标签呢?
淝水大战后,东晋恢复了一些失地,谢氏的核心人物谢安、谢石、谢玄等数年间相继去世,这对司马朝廷来说,不知是福还是祸。
谢氏在强盛的时候,没有在内部横行霸道,也没有清洗其他家族如桓温的后人,温和地进退,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比较少的。东晋时期,大士族之间的相互制衡,虽然是劣质的,但是还是比较有效地防止了个别野心家枝强欺干、篡党夺权。这么一个烂摊子,居然熬了这么多年,也属不易。山西老家有句俗语,叫“破沙锅熬过新铁锅”。破沙锅的寿命之所以长就是因为它是易碎品,大家用起来就都格外小心,这能不能用来解释东晋政权的生存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