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甘肃将近一周的时间内,我不断地换乘火车、大巴,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让我饱尝了羁旅之苦。下火车时,看着火车站熙熙攘攘、神色匆匆的人群,我不禁想:有多少人正在旅途中奔波呢?有的人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奔向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更多的人却不得不无奈地奔向自己并不想去的地方;有的人正在奔向幸福,有的人则只能奔向不可预知的苦难。可能,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疲累、无奈吧。但是不经过这漫长而劳累的旅途,又怎能看到瑰丽的风景呢?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经历过的东西你才能真正拥有,不走过去又怎么会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呢?
打工记
散步时,不知怎么回事我们的话题又扯到了考试和工作上,妈妈忍不住又是一阵苦口婆心、恩威并施的劝导,内容无非就是要我加倍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点的研究生。其实这些话我从小到大已经听了数不清多少次了,熟得都能背下来了,就算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一篇激情澎湃的演讲稿,听这么多遍估计也不胜其烦了,但妈妈总是乐此不疲,从任何事物上都能引出这堂经典的“政治课”。
说起来还是年少气盛,听着这老生常谈的“真理”,我经常不以为然,心里窝了一肚子气,不服气至极:难道成绩就能决定一切吗?我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难道不行吗?这回我终于忍不住和她争论起来。我们双方都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最后终于在极度不友好的氛围下达成了一个协议:以后我的事情自己做主,妈妈不再干涉,但是既然我要自立,就不能什么事都依靠家长,以后家里每个月只给我五十块钱的生活费,其他的,自己想办法。当时我豪气冲天,也没仔细考虑一下,觉得每月五十块钱,我再干份兼职工作,好歹也能凑够我的生活费吧。可是后来冷静下来想想:每月五十块钱,一天只合一块多钱,连我一顿早餐钱都不够。我不禁有点后悔,可是话已经放出去了,总不能再灰溜溜地收回来吧。于是,我的打工生涯就在我的赌气中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跑到食堂去找工作。我们学校有两个食堂,有不少窗口,但是招收学生工的不是特别多。我转了半天才找到一个招收学生工的窗口。问了一下,一个月最多五十块钱,中午、晚上都要去帮忙卖饭、择菜什么的。我不禁有点灰心:这劳动力当的,也太廉价了吧!后来我把两个食堂跑了个遍,才找来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在一个卖热干面的窗口洗碗。一个月八十,包午饭、晚饭。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比较而言待遇已经相当令人满意了。商量好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挣钱”了。中午,我早早地来到了那个窗口后面的厨房。一进厨房,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油腥味,我不禁一阵恶心。穿上一条脏兮兮的围裙,戴上一顶一次性帽子,我来到洗碗池旁边,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池里高高地摞着好几摞大大小小的碗不说,漂着油花和葱姜末儿的面汤都快要溢出来了。旁边的阿姨教我用那油腻的面汤洗碗,我看着飞溅的油花,有种落荒而逃的冲动。可是想想那迫切需要的八十元钱,我忍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脏的水,更别提把手泡在里面洗碗了,这下我不得不突破心理极限,长时间地和这脏水亲密接触,甚至还要把手伸进去捞那些沉在下面的碗。当我终于狠下心把手完全浸入水中时,我不禁有点佩服自己的忍受能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得不加快洗碗速度保证干净碗的及时供应。这时候我也顾不得脏了,把整个手都泡在水里,一心只想洗得快点、多洗点。不知道怎么搞的,我觉得这天中午来吃饭的人特别多,脏碗总是源源不断地送来,而时间也过得特别慢,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似乎总也到不了头。终于,有人来喊我们吃饭。我仔细洗了好几遍手,才敢拿筷子吃饭。一停下来,我才发现我的肩膀和腰由于长时间弯着,已经酸痛不已,稍微一动就疼得厉害。摘下帽子,发现出了一头大汗。这个工作,我觉得我实在是做不下去,于是忍痛放弃了。没想到,我的第一份兼职这样短暂。
我以前觉得打工挺容易,自己亲身尝试一下才知道,原来这么辛苦,原来每一分钱都这么难挣。我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这次经历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不是只有一腔热血或满怀激情就能干好的。有的时候,我们容易眼高手低、意气用事。我们听不进别人有益的意见,非要亲自尝点苦头才会明白生活的不易。我知道了我是多么幼稚、无力,我也懂得了只有不断地使自己变强大,将来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好地生存。这,也是这次打工经历给我的宝贵财富。
我的打工经历虽然很短暂,但它带给我的心灵的触动是长远存在的。那种劳累、辛酸令我永生难忘,也时刻提醒着我:学会感恩,学会生活。
(本文发表于2011年6月7日《许昌晨报》)
返归书院
在一座山的脚下,我无意间发现了一座古老的书院是一座名山,游客摩肩接踵,但位于山脚下的书院,却似乎没那么吸引人,只有寥寥几人去看。可能是地处偏僻,需要循着一条曲折幽深的小路走进去的原因吧。
可是我一看见“书院”两个字,就好像收到了某种神秘而强大的召唤似的,立刻下定了决心要进去看看。
循着路牌的指示,拐进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路两边是密密的竹林,竹叶不时拂过我的脸和手,像是问候,又像是阻拦——阻拦这固执的访客,无意间打扰了这里的安宁。
路的尽头处豁然开朗,一座又高又大的牌坊似的门槛伫立眼前,上书“××精舍”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清秀俊逸。我突然想起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精舍”即“佛舍”,是佛家讲学的地方。由此可见,这座书院在当时受佛教的影响很深,因而也浸染了不少禅意。在这样的书院中学习,想必内心一定会多一份安宁、从容。
穿过这道门,往里走数十步,就是书院的正堂,是先生讲学的地方。门的正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两侧还刻有一副对联,但是一看就是崭新的,刚刻上去没多久,于是我就没有细看,径直往里走。
正堂中摆着几台罩着玻璃罩的展示柜,里面放着古时全国各著名书院的模型,有白鹿洞书院等,旁边配有简介,介绍书院的建立情况、位置以及其中出现的著名学者等。四周的墙上也挂着展示板,介绍某些著名学者的生平以及研究成果和专著等。这些并不鲜活的东西引不起我的兴趣,但有些字眼还是在匆匆一瞥中跳入我的眼帘:“在本书院中专心研习,完成了……论著”“精心研究十余年,写成……一书”,使我内心有所触动,为古时文人学者的毅力、专心所折服。作为一个看会儿书或者稍微思考一下就觉得又累又烦的现代人,我实在想象不出当时的他们是在怎样的心境中完成皇皇巨著的,在疲累、厌倦的时候,又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但是回头想想,那时似乎没有如今这么多的诱惑,人的生活也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杂事,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读书、思考,平平静静,不受任何打扰,因此坚持下来似乎也并非什么难事。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返归书院,做一回真正自由的人吧。在青山绿水的怀抱中醒来,在晨光熹微中或明媚的阳光下走走,让身体和心灵与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块岩石、每一条溪流一同呼吸,任思想自由地驰骋,你会感到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融入了大自然,虽然周围万籁俱寂,空无一人,但身边的一切都与自己心意相通,你并不孤独。抱一本书,慢慢地读、细细地品,除了读书、思考,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担心。这时,读书与思考就成了你生活乐趣的来源。在某个没有预料到的时刻,灵感的花朵突然在脑中、在心海绽放了。这花朵因不刻意、不强求而更显其美。放松思想,聆听心灵的声音,你的思想突然和某位伟大的思想家汇合了、交融了,你会发现伟大的思想不只属于伟大的人,它的形成其实很简单、很自然,并不需要苦苦寻求甚至呕心沥血。我们的思想完全可以因自己独特的观点而伟大,只要你心中有足够的空间留给真正有价值的想法。在阅读、思考中,时间的流逝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天色暗下来时,进屋吃一顿粗茶淡饭,把清新纯净而又野趣盎然的大自然放在口中细细品味,咽进胃里慢慢消化,你会发现粗茶淡饭远胜山珍海味。夜晚,空灵澄澈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你的枕头上,铺成细细的一层银沙,好像一个恬美而久远的梦。微风吹动竹叶发出的细微的“沙沙”声,小溪轻抚岩石的潺潺低语,把你送入最恬静的梦乡。
大自然用它全部的灵秀滋养着你,层层叠叠、高高低低的山峰,就像一道道厚实的屏障,为你挡住一切尘杂凡俗。任何事物都是它本来的、最自然的状态,包括你的心和思想。这样,读书、思考就成了一件乐事。
可惜,这样“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安宁恬淡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如今竟只存在于梦境中了。
但也不必太过惋惜,因为我们毕竟不能全部依赖大自然,抑或说安静优美的环境。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有一个安宁平和的心境,波澜不惊,即使身处乱世,也一样可以醉心于自己的世界,专心于自己的研究。我国近代的许多作家、学者不就是如此吗?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的心返归到那一方宁静的书院中去。心静了,哪里都可以是成就你的书院。
(本文发表于2012年12月15日《许昌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