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14900000033

第33章 中短篇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书评(2)

在这本集子的“后记”中,作家告诉我们:“我能有这本集子问世,得益于生活。”又说,“我忠于生活,尊重生活,感谢生活。”作家的这些话的确是我们打开这本集子的钥匙。作品的题材就是作家身边的生活,从农村到城市,从基层到机关,生动地表达了生活在其中的众多的小人物的追求与挣扎,欢乐和忧愁,而把这些缤纷多彩的生活贯穿在—起的是作家对生活的挚爱。《月牙弯弯》、《绿色的田野》、《多余的介绍》中,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使我们从影视中“三角恋”、“婚外恋”的喧嚣中感到一种解脱,似乎有一股挟带着泥土清香的春风朝我们吹来——人间还有如此美妙的纯真的爱情!在关于农村题材的作品中,作家总是着力要开掘出人物内心深处蕴藏着的美。比如《妞妞借米》中的黑蛋娘,《那夜·那灯·那女人》中的地主女人。一个胸襟开阔,不计前嫌;一个不怕迫害,真心助人。即如在涉及铜臭味污染较重的城市题材中,作家也善于发现富于亮色的人物,和人物中富有亮色的一面。如在《新县长和老上司》中的陶明,《刘正县》中的刘怀德。当然,爱与恨是一对孪生姐妹,作家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一面,也曾毫不吝啬地予以讽刺和鞭挞。如《笑》嘲弄了那个弄虚作假的时代,《鹅卵石》讽刺了那种八面玲珑的处世哲学。而对《赖四偷婚》中的赖四,作家一方面歌颂了他的爱情和奋斗,另一方面又批判了腐化与堕落,在同一个人物身上既倾注了爱,又倾注了恨。

在艺术表现方面。我们注意到作家在追求一种诗意的表达,即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在几篇相关爱情的篇章中,我们都会产生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感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作家把要描写的人物放在诗情画意之中,以他朴实的纯客观的叙述把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意象之中。值得指出的是作家使用的语言极富艺术魅力,这种以宛西农民口头语为基调的通俗而生动的文字,不仅浓化了作品的泥土气息,而且通过对话与描述,在展现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同样是“笑”,在不同的人物和相关环境内有着不同的反响,或浅浅一笑,或含蓄一笑,或开怀大笑,或奸诈地笑,我们都能从作家精选的如“吃吃”、“格格”、“哈哈”、“嘿嘿”等象声口语中感受到、体会到,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棱角分明地站立起来。说不出什么原因,读天岑的短篇,特别是涉及农村生活的文字,常常会使我联想到孙犁的《荷花淀》,也许是他们在使用的语言和追求的艺术风格方面有着太多的相似点吧?

(《阿克苏新闻周刊》2006年7月16日第10版)

讴歌真善美的乐章

——评李天岑的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

刘正义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委副书记李天岑的小说集《找不回的感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由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序的小说集收入了作者的近三十篇作品,是作者多年来小说创作的集中展示。这部小说集表现了作者创作的一贯风格,朴实、平易,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人性闪光的东西,用简练的笔墨展示和歌颂人间的真善美,谱写了一部部讴歌真善美的乐章。

《那夜·那灯·那女人》是作者新近创作的一篇力作,这部三千多字的作品只写了两个人物,其中那位农村妇女的形象,尤其让人难忘。在人的心灵被扭曲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农村妇女的美德得到了体现和张扬。

《找不回的感觉》这部短篇小说不久前在《西湖》杂志的重要位置发表。它叙述的是回忆和美好被岁月和生活改变、磨蚀、破碎的故事,其对人物的刻画,让人心惊。赵香兰的市侩、文一峰的正直和良知未被泯灭,都是令人信服的,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

《粉碎的玉镯》的艺术价值,在于这篇六七千字的小说展示了一个小公务员的悲哀及其微妙复杂的灵魂。这篇小说和《刘正县》、《四单元三楼的两户人家》以及他前期创作的《鹅卵石》、《蔡科长派车记》等几篇写官场的小说,把笔触伸向更为复杂的现实社会人生之中,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思时代给人们心灵造成的重创。在这方面,尤其耐人寻味的是《苇塘边,有那么一条狗》和《笑》。前者截取现实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通过对一条莫须有的花狗在三个人之间所引起的一串故事的叙述,揭示了当代人与人之间的炎凉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对人性有相当深入的揭露与批判;后者当年在《奔流》杂志上发表时就曾引起过读者的关注。著名作家乔典运说,读了这篇《笑》,他真想大哭一场,还有什么比使人民不会笑了更残酷更无情?但事情还没有完,这种令人心酸的笑还在继续。作者新近创作,已收入本集的《黑大叔笑了》仍在延续着这种尴尬、无奈、苦涩的笑声。作者在黑大叔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深沉的同情,并糅入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浓郁的时代色彩。

《白妞妞借米》、《月牙弯弯》、《绿色的田野》、《秋娃》等,作品基调积极向上,洋溢着生活和青春气息。当然其中也有讽刺和抨击,如《白妞妞借米》。但这些讽刺与抨击只是作者为弘扬真善美的主题而采取的一种反衬艺术手法,是一种含泪的鞭挞,其作品的主调仍然是昂扬向上的。

《赖四偷婚》是作者这本集子中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以说书人赖四的婚姻史为线索,向读者描绘了一幅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的社会风情画。上部写赖四当年以说鼓儿词为生,从山西勾引回一个山乡姑娘桂儿的偷婚故事,下部写发迹后的大款赖四同一女记者韦娜的偷情过程。全篇结构紧凑,不枝不蔓,场景转换自然洒脱,尤其是下部更是写得精彩纷呈,如行云流水,意到笔随。

作者在《赖四偷婚》中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更值得探讨。几位文友在谈论李天岑的作品时,常常提到他的小说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含泪的笑”,以及独特的简约的语言风格。

首先,在《赖四偷婚》中,作者成功地运用漫画的创作技巧,通过夸张与变形的手法,用简练、明快的线条勾勒人物,让读者发笑,让人深思,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乍一看,这种创作似乎有点荒诞,仔细一推敲,就会有一种滑稽、忍俊不禁的感觉,使得人物更加可信。比如,当赖四作为顺江市“十佳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他在用顺口溜讲述自己的创业史时,调侃了几句道白,他说,那时候,我要是死了,老婆不会哭,孩子不会哭,银行行长会哭,因为那些钱都是贷银行的!寥寥数笔,一个栩栩如生的滑稽角色就跃然纸上,如同漫画中走出来的人物,充满幽默地、玩世不恭地站在读者面前。

其次,这部小说的对话语言好读,耐读,质朴,简洁而又意味隽永。比如,在上部里,赖四说完书后和桂儿攀谈时,桂儿问道:“那你咋还不结婚哩?”心怀叵测的赖四回答道:“响应国家号召,晚婚呗!”后来桂儿又问:“噫,张哥的眼光挺高的,你啥标准啊?”赖四用挑逗的目光看着桂儿说:“就像你这样的!”简短的几句对话,就把一个小无赖式的光棍汉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三,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极有分寸地做到了有粗有细,运用了大笔勾勒与精雕细刻相结合的手法。比如,在由上部转入下部时,时空演变比较大,作者非常有气度地用大笔勾勒,下部一开头,作者就写道:“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世界变了。赖四也变了。”这寥寥数语,就使我们的主人公赖四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场景,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登上了一个崭新的人生舞台。这中间,省略了许多笔墨,又使人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但是在赖四和韦娜关系发生突变的圣诞之夜,作者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抒写,从他们相约吃饭、喝酒,到跳舞、对诗、猜谜的狂欢,都写得纤毫毕现,的确做到了粗中有细,粗细得当,浑然一体,大笔勾勒和精雕细刻结合得恰到好处,从而把作品写得干净利落,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我以为,赖四这个人物鲜活、独特、真实、可信,而且复杂,是可以进入新时期的文学画廊的,他绝对不同于当年王大墩这样的万元户。王大墩们富了之后能够拿一点钱回报社会,当然赖四们也会有回报社会的举动,但他们做得最多的是享受生活,挥霍生活。这种不同时代的成功者的心态或称文学典型有待进一步探讨。

李天岑的小说似陈年老酒,读时虽无刺激性,明明白白,晓畅通达,雅淡纯正,引人一口气读到底,但有后劲,氤氲流香,耐人寻味。他谈到自己的作品时说,如果没有生活,就不会有这些作品,我忠于生活,尊重生活。的确,我们都要感谢生活。读李天岑的小说,能够读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他自己在这部集子的后记中写道,生活中的那些人物总活跃在我心里,不把他们写出来,他们就如一只小兔似的在我心里踢腾,撞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赖四这个人物就足足折腾了我六七年,只有打开心灵的门窗让他们跃然纸上方能安生。

诚哉斯言。生活之树常青。生活之水常流。

也许,李天岑的小说在当代文坛上表现得不那么“先锋”,也不那么“现代”,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保持一颗热爱真善美的心灵,只要文学这条大河滔滔地流着,只要我们的活水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

(《党的生活》2005年第12期)

同类推荐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爱恨如歌(诗歌)

    爱恨如歌(诗歌)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将等待自己的爱人的那种渴望与爱人即将到来时的兴奋心情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之所以那么激动,因为爱人不是骑马或搭车来的,她“绕过天狼星的山峰”,为了驱走“紧随我左右的黑暗”,她是真爱自己的。对于即将来临的真爱,又有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又有谁不雀跃欢喜,这种心情不同于见到初恋情人的心跳,这更是一种经过审视,经历考验的爱情感觉体验,是强烈的感情沉淀过来的一种深沉的情绪。
  •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大地上的事情

    大地上的事情

    散文作家苇岸全部关于自然主题的作品结集,包括其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放蜂人》等。全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与万物的浩瀚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些散文内容涉及蚂蚁、蜣螂、胡蜂等昆虫;麻雀、苇莺、杜鹃等鸟雀;麦子、白桦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以最美的汉语描画出最壮丽的万物,并由此提出,人类以大地为居所,应当对此怀有谦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为一个妄为的物种。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热门推荐
  • 扑克

    扑克

    扑克、我们牵绊一生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我是兵王大护法

    我是兵王大护法

    冥冥之中,超能特战兵王受命开展护法行动。谁是奸邪?谁是恶霸?谁是贪官?谁是小人?通通给我拿下!涤荡乾坤,洗尽污垢,还我都市无限光明!但是,我还没结婚,美女还是要选一个......
  • 层爱

    层爱

    杀手和娱乐明星本是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的交融又会发生什么
  • 艾爱,笑笑

    艾爱,笑笑

    艾家有两女,大女艾晴,父母的骄傲。小女艾爱,父母的败笔。所有人说,艾晴是父母的福气。艾爱是父母的霉运。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父母的感情如何,妈妈对艾爱极好。父亲对艾爱也说的过去。厄运还是来了,艾爱十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艾爱的家,毁了。没了母亲的艾爱,性格越发孤僻。艾晴以为结婚后的艾爱会幸福的。可是妹妹的笑容更加的少了。艾爱,笑笑!
  • 尚未到达的时光

    尚未到达的时光

    假如时光倒流,我还是希望遇见你,但却只能重复一段,无法到达的时光。
  • 翻域覆疆

    翻域覆疆

    由于家族覆灭,齐天被父母传送到另一大陆。是消极沉沦下去,还是掌控自身命运?看少年踏上一条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道路。
  • 风萧萧兮顾影寒

    风萧萧兮顾影寒

    顾影爱恋的不是任何一个人,她爱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虚伪假面,所有的欢乐,在夜间连最后的影子都抓不到,她该怎么做,是放弃现在的看似辉煌,还是走上前直视内心.............
  • 十方杀神

    十方杀神

    史方喜欢上了穆家小女穆欣,可穆家是天下闻名的大家族,他不过一介散修,无依无靠。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他拼命地修炼,最终以散修身晋入太虚境,成为普天之下八大太虚境之一。但在他建造自己的小世界时,遭受穆家人围攻,最终身殒。他始终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诱惑,让穆家家主宁愿杀掉一个太虚境,也不愿孙女嫁给他。他用重生之躯,继续去追寻他的爱情,去解开前世的迷局。
  • 极品女神之至尊之路

    极品女神之至尊之路

    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女尊,遇到无尽美男,每一个美男都有未知的背景,届时发现了一个关系到整片大陆的安危,于是我义不容辞的接受了这个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