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不经历无以求得真知
【曾国藩语录】
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曾国藩剪影】
曾国藩非常重视学问的“经世致用”,即学问的实用性,因此特别强调学问要从家庭日用中间来,又反过来为家庭日用服务的理念。对于弟弟们而言,绝大的学问,就在孝、悌二字,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两个方面尽一分力,便学得一分学问,尽十分力,便学得十分学问。如果真的能事事做到,那么就是笔下写不出来,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件件事做不到,即便是文章说得再好,也只算得上是一个欺世盗名的罪人。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曾国藩的见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在今天提倡多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曾国藩如此谆谆告诫弟弟,也是怕他们成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讽刺的“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的小人之儒,成为空谈军事理论、纸上谈兵的亡国之将赵括。
仔细分析曾国藩的观点,就能发现其中的妙处:一是强调学问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服务,强调学问的实用性;二是强调生活是学问的最终评判者,用生活来检验自己的学问是否可靠。他把这样的思想带进自己的生活,每每从书上得来知识,他都会想尽办法在生活中检验,亲身体会其中的道理,这为他以后带兵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曾国藩没有犯纸上谈兵的错误,因为他一直都在重视实践,重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注重书本中的知识,对文凭有着狂热的追求,却丝毫不重视实践。结果,很多人学历很高,可是做起事情来,就没有办法应付了。有时候甚至在别人看来很难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
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理论知识,很多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就会暴露出很多细节问题,而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是没有经历的人没有办法领会的。
【经典妙用】
实践之中求得真学问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见父亲常常用白花蛇做主料泡制药酒,就很好奇白花蛇的功效。可是问了很多人,说法上也没能达成统一,所以他决定到深山里去,亲自了解一下生活在野外的白花蛇。但是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白花蛇生活在深山里,而且有剧毒,他们怕李时珍会丢掉性命。
但李时珍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心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找了一个捕蛇人与自己同行。两人在山里耐心地寻找着,突然,李时珍“哎哟”叫了一声,捕蛇人回头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有一条白花蛇缠住了李时珍的左腿,蛇头正被踩在脚底下!捕蛇人赶紧来到李时珍身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条白花蛇给抓进蛇笼。捕蛇人对李时珍说:“如果不是你碰巧踩在蛇头上,今天你就没命了!”这次深山之行,李时珍不但亲自考察了白花蛇的栖息环境,而且亲手抓住了野生的白花蛇。他又接连走访了好几位捕蛇人,掌握了大量有关白花蛇的第一手资料。
医学关乎性命,如果不这样躬行实践,仅凭理论来救人,也许就会将别人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李时珍正是凭着这种勇于实践和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本草纲目》依然是中药学者必读的学习资料。
我们要掌握有用的知识,也应该像李时珍一样,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走上社会,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真学问。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职场中十分辛苦,做事情摸不着头绪,也找不到处理方法,就是因为在学习当中只重视理论,而很少投入到实践当中去。如果在学校的时候,多参加一些实习,情况就会好得多。
没有经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去实践。只有经历了,我们才能从中找到做事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