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美名无须彰显,万事不为人先
【曾国藩语录】
盖天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曾国藩剪影】
曾国藩曾经因为一年连升十级而名声大振。在别人的羡慕与赞美声中,曾国藩一直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可见其个人修养非同一般。但是,曾国藩也不是开始就能够把握好其中的火候的。他年轻的时候,也跟很多人一样,总是锋芒毕露,喜欢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
那时候,曾国藩除了关心政事,还专研程朱理学,拜了当时赫赫有名的理学大师唐鉴为师,结交了很多热衷于程朱理学研究的朋友,窦兰全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窦兰全来家中拜访,曾国藩十分高兴,赶忙把他让入屋中,拿出自己平时不舍得喝的上好茶叶,给他沏了一壶。寒暄过后,两个人畅谈起来,说着说着,就说到程朱理学方面去了。
窦兰全平时就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所以说起话来总是留有余地,可是曾国藩不是这样的,他自认对程朱理学有所研究,又是理学大师的高徒,所以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每有争议处,他都表现得十分强势,丝毫没有让步的余地。忘情处,他甚至会说出一些不敬的话来。可是窦兰全丝毫没有打断他的话,一直听到最后。
窦兰全走后,曾国藩与人争论的兴致退了,逐渐冷静下来。他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懊悔:都怪自己太爱表现自己了,才会在朋友面前表现得不谦虚,狂妄自大起来。窦兰全也是在程朱理学方面有很深研究的人,自己只顾着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却不知道在说的时候已经暴露出了很多不对的地方,可是还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自己说的什么都是对的。
其实,曾国藩已经不止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爱表现缺点。每次谈论到感兴趣的话题,他总是话语不绝,即使有很多人在场,他也会打断别人的话,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让别人都成为他的听众。这样的举动曾经引起了他的很多好朋友的不满,甚至跟他发生争论。但是,每次反省之后,下一次有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的老毛病又会犯。为此,曾国藩把这些缺点都写在了日记里,每天都会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最终改掉了狂傲的毛病。
曾国藩后以谦为立身之本,他说:“盖天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在他看来,人总是容易犯狂妄自大的毛病,所以要时时反省自己,并且要用心约束自己,“万事不为人先”,掩盖住锋芒,才能不被别人讨厌,让自己更受欢迎。
现代人喜欢讲求个性,总是想尽办法来凸显自己,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可是,追求个性不等于狂妄自大,表现自己也不等于锋芒毕露。我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能总是自己当主角,把别人都当成我们的听众和看客,而要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给别人留有余地。
【经典妙用】
掩藏锋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在人群中就无法凸显自己,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过分展露自己的锋芒,会遭到小人的忌恨,最终导致失败。尤其是做大事的人,锋芒毕露既不能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容易失去身家性命。
唐德宗时,杨炎与卢杞一度同任宰相。卢杞是一个除了逢迎拍马之外一无所长的阴险小人,而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却是满腹经纶,一表人才。
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具有宰相之能,性格却过于刚直。因此,像卢杞这样的小人,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从来都不屑与卢杞往来。
为此,卢杞一直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算计杨炎,就向德宗参了他一本。德宗果然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就这样,杨炎莫名其妙地丢了相位。
由此可见,锋芒毕露者会招人嫉妒,只有适当掩藏锋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可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不懂得掩藏自己:如果是才华横溢,就可能清高自傲;如果个性十足,就可能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当我们从人群里显露出自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被人群孤立了。所以,与其一个人承受众人的压力和指责,不如圆滑一点,低调一点,在角落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