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闲话要过滤,多数没有用处,听听而已,不必件件认真。对于一些与上级威望、与上级工作相关的问题,要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加工,提炼出正面的、有积极作用的东西,作为工作信息或工作建议提供给上级。
总之,为了维护上级的形象,下级要做到善听闲话而又不传闲话。
支持上级廉政
在群众的眼里,领导者的形象如何,主要看他是否廉洁。清朝有一碑记,上刻《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古往今来,凡是贪官的周围,都有一群污吏,为他出谋划策,助纣为虐,干尽伤天害理之事,凡是清官,在他的周围也必然有一班公正廉洁的助手。
北宋包拯居开封府尹而铁面无私,为民请命,他周围的人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等人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下级在上级廉政、树立良好形象方面起着助手的作用。总的说来,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上级站好岗,放好哨
腐败现象无孔不入,上级领导周围更是腐败现象侵蚀的重点区域。“首长门”“夫人道”“子女路”“秘书线”,都属于热门、热道、热路、热线。把握不好,就可能上了奸人的当,被其利用,损坏上级领导的形象,甚至铸成大错。
下级在上级身边,应该成为“义务廉政监督岗”。凡是别有用心的人在上级领导周围窥空子,要及早给上级打招呼、发信号。对于别有用心的人接近上级,要和颜悦色地进行挡驾,解释政策,做廉政宣传,有人企图通过自己打通上级的渠道,谋取私利,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要予以拒绝。平时要通过各种方法,宣传廉政的重要意义,制造舆论,让居心不正的人望而却步。
给上级提意见,当参谋
古代有些有识之士,出于对帝王的忠诚,经常向君主提出倡廉肃贪的建议。像唐朝的魏徵,时刻把李世民在百姓中的形象记在心中,随时提醒唐王戒奢戒骄,促成了“贞观之治”。清代礼部尚书蒋赫德,多次上书顺治皇帝,整治腐败,处置贪官,对于清初廉政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下级要主动为上级当参谋,提醒上级按照群众意愿应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不能做,群众希望办哪些事情,有时,上级领导行为失当,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失时,要当面或者尽快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
在廉政中做好榜样
社会上对待廉政工作有一种埋怨情绪,有的说“廉政要从自己做起”,有的说“廉政的根子在上边”、“谁有病,谁吃药”。互相指责,互不服气,久而久之,埋怨情绪变成了赌气。这种情绪不仅在群众当中有,在企业中也有。下级在领导身边工作,为了维护上级形象,推进廉政建设,不要赌气,不要埋怨,要洁身自好,自我倡廉。
有清官必有廉吏,上廉下不贪。当然,下级的形象,在一定条件下,也直接影响着上级领导的形象。应该让一般群众从下级领导身上看到上级领导者的形象。
秘而不宣
下级为上级保守秘密是职责、是义务,是工作纪律、道德观念的要求,也是对上级忠诚的体现。
对于上级的秘密,不论是工作秘密还是个人秘密,应该知道的可以知道,不应该知道的,不要四处探听。下级要控制自己的知密欲,不要有意识地去探听,不要主动了解。有时还要主动回避,以减少密度。有些人以在领导身边工作知密多为荣耀,喜欢别人从自己嘴里探密,用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浅薄和有害的做法。
打探隐私,以达到利用上级或要挟上级的目的,这是道德品质败坏的表现,这样居心叵测的人,如果被发现,自然会被清除。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喜欢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的下级。
作为下级,不要以谈论“上层秘闻”来炫耀自己了解上级领导;不要把了解上级隐私,并乱加猜测、肆意传播,作为自己“聪明过人”的表现;不要笃信“密不避亲”,以向亲朋好友吐露鲜为人知的“领导秘闻”为乐趣。
在企业工作,则更要对上级的秘密秘而不宣,因为一旦泄漏秘密,不但会损害上级的形象,而且还会在不经意中泄漏本部门的商业机密,使组织蒙受损失。更有甚者,上级领导一旦发现你的不才行为,轻者会对你心生厌恶,从而疏远你、冷落你,重者则会炒你的“鱿鱼”,甚至会因你给组织带来的损失给你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让你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如果得到这样的结果,那你就得自我反省了。
不要忽略小节
有素养的上级总是希望自己的下级富有教养。上级外出,希望自己的随行人员谦虚、恭顺、懂礼节、善交往,能够受到人们的称赞。
下级平时要注重“大节”修养,在才干素质和品德素质上下工夫,同时也不要忽视“小节”,因为“小节”虽小,也能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尤其他还对上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举下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当下级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上级赋予的任务时,要认真、恭敬;对上级的要求,要表明态度,如说“是的”。上级讲的内容重要,要做记录;尽可能地不要提问,不要给众人以麻烦的感觉。
又如,随上级外出参观、学习时,要认真听取介绍、讲解,作笔记,不要过多地发表意见,尤其不能发表不同意见。表扬性的意见也不要太多、太过,不要给人吹捧的感觉。
上级公开发表意见时要表示赞同,但只需用点头等身体语言表示即可。和接待单位有关人员私下谈话时,要集中学习人家的经验,不讲本单位、自己如何如何。不要用本地方、本单位之短与先进地方、先进单位之长作比较。也就是说,不能在表扬别人的同时,把自己贬低得一文不值。因为这样只会使本单位、本地方上级领导的形象受损。
再如,随上级出现在公开场合时,不可离上级太远,也不要挤在前面。不管组织者如何安排、恭让,都不要和上级并排就坐。选择自己的位置时,要注意周围人的身份,不要过于显露自己。要注意避开摄影、摄像机镜头,将镜头让给上级。
随上级出现在社交场合时,要记住自己不是主体,而是随员,是下级,言语要适当,忌过多或过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大呼小叫、放声大笑或大声与人说话,要学会经常面带微笑、低声谈吐,给人以谦恭、亲切、恭顺、严谨之感。
在别人通过自己向上级领导转达事项或请示时,不要做肯定答复,也不宜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使了解情况,很有把握,也不要过早表态。因为自己是下级,不能做越俎代庖之事,也不能说越级的话。不要主动为别人向上级传递信息、转达请示、转递信件和材料,以及送上级领导批示等等,以免给人造成包揽办事,以图私利的印象。
以上所说可以说都是“小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上级脸上“抹黑”,同时也使上级对自己产生不好的看法,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处于被动。
身靠大树不乘凉
近些年来,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某些领导者中来,以权谋私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领导通过“关系网”,打通关节,安排亲友;靠“关系”伸手要官、要福利、要待遇等等……
这种现象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败坏了风气,扩大了腐败面,违反了职业道德,败坏了法纪规定,而且损害了与违纪者有工作关系的人,尤其是其上级的威信和形象,因为群众会通过下级的行为品德判断上级的德行,“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大众的普遍看法,即使群众相信上级的清正廉洁,上级也得负用人不当的责任。
下级作为负有一定责任的领导者,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经过挑选、素质较高的人才,应注意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选择堂堂正正的人生之路。
一方面,下级要学会纵向比较,树立知足常乐观点。和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较大提高,而且会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继续提高。因此,下级要树立“知足常乐”观,在快乐的生活中前进。
当然,人生在世,总有三亲六故、家庭子女;人要生活,总要有柴米油盐、个人问题。合理的个人问题要解决,这是必要的;正常的人情世故,总是要有的。“身靠大树好乘凉”,通过上级解决一点个人问题,只要是正当的,不但合乎情理,而且也是上级领导关心下级的具体表现。我们所反对的是那种背着上级、盗其名义,图谋私利的“乘凉”,这种事情再小,也是不对的。
保持恰当的距离
如果上级对待下属采取非常民主的方式,他愿意聆听下级的意见,愿意与下级沟通交往,并保持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如果你的上级性格温和,待人充满温情;如果你的上级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
与领导保持适度的距离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曾经是或正在成为上级的朋友,你也应该把握好尺度。如果你当着其他人的面与上级称兄道弟,以显示出与上级的特殊关系,那么这种行为是相当危险的。
上级再民主也需要一定的威严,需要维护一定的领导形象。当众与上级称兄道弟只能降低上级的威信,损害上级的形象。于是会导致上级的命令得不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当上级发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而最终他发现是你损坏了他必要的威严,那么他会逐渐疏远你,或者让你离开。
作为下级,还是与领导保持一定距离为好。因为这种关系一旦出现裂痕,上级便会翻脸不认人,导致下级无法与上级相处。
当然,你如果能够同上级交上朋友,这说明你已经能接近你的上级了。不过,这种朋友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业务上的朋友和工作上的挚友。如果你能推动上级在公司中的地位,树立起他上级的权威和形象,你就是他最好的朋友。
上级启用下级并不是为交朋友,而是为了让下级更好地为他服务。
不要与上级平起平坐
人与人是平等的——这是一种普遍观念。但是,当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行交往时,却并不总是平等的。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就需要树立不同的社会形象,为了维护这种“社会形象”,就不可能总是“平起平坐”。
试问,在饭店里,服务人员能够与客人“平起平坐”吗?显然不能。在企业内部,从“下级服从上级”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不能“平起平坐”的。一个上级的“上”,一个下级的“下”,这两个字,已经把这个不能“平起平坐”的意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总之,无论是“服务人员与客人”的关系,还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如果大家都“平起平坐”,那就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必须清楚的是,人们由于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而不能“平起平坐”,这和人与人之间是否平等,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平等,并不意味着总是能够“平起平坐”,而不能“平起平坐”,也并不意味着不平等。能不能“平起平坐”,这是角色与角色之间的问题;而是不是平等,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在社会生活的许多场合,我们只要弄清楚,一个人扮演的是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就知道如何去跟他打交道了。人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就有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人们一旦进入角色,就往往不能“平起平坐”。
提起上司、领导,多数人的感觉是“架子大”“官气十足”。而且人们总是习惯用“架子大”来形容某些上司脱离群众、目中无人。但“架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它有着独特的积极而微妙的意义。
“架子”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距离感”。许多上司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上司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上司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须的。如果上司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老板的权威而怠慢、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上司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上司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与扮演角色的人,既难解难分,又不能混为一谈。可是有些人,却有意无意地总把这二者混为一谈。有些下级,强调“人生而平等”,追求与上级领导的“平等对话”,对自己看不惯或不满意的事情据理力争,结果使上级大丢颜面,威信尽失,而下级也因触怒上级而得不到上级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