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的最大价值不是战败对手,而是发展自己,竞争者就是企业的磨刀石,让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所以雷军说:“欢迎大家跟我们学习,推动整个行业的互联网化,这个互联网化靠小米一家是不足以完成的。我们整体的目标是提供优质的产品、便宜的价格,如果行业全都这样子,这对中国的消费者是大好事,所以我们欢迎更多的华为站起来和我们一起推动行业的变革。我们要学习同行比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也是因为我们小米,才推动了华为的变革,这是好事。”
在手机领域,小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在电商领域,小米对整个行业发起冲击。2014年4月8日,小米官网上举办的“米粉节”成为继“双11”之后第二个影响力深远的购物狂欢节。小米的最终销售数据显示,24小时内,小米智能手机售出量超过130万台,销售额达15亿元。借此,小米成为业内公认的继天猫、京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平台。
与传统电商相比,小米引入了很多新思维。小米网的运营有几个特征:一是它销售的都是具有引爆力的拳头产品,以高性价比提供稀缺价值,引起最大关注;二是在特定时间段集中售卖,往往几分钟就能售罄,这对小米电商的峰值承载能力是一个挑战,对用户的心理也是很大的刺激;三是集中售卖前都会采取提前预约的形式,这成为小米下次售卖的重要依据,保证小米的库存量跟销售量匹配,做到库存积压最小化;四是与传统厂商铺天盖地的巨大广告投入截然不同,小米网通过社交互动的形式集合用户,并传播售卖信息,比如在举办“米粉节”之前,小米对外部的营销投入几乎为零,当天却保有大量的活跃用户。
市场竞争的格局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市场领先者、挑战者、追随者或补缺者。在过去4年中,小米分饰过以上四种角色,自始至终都以差异化树立领先者形象,而且已经树立领先者地位。只有在各种类型的竞争中经得住前后左右的围追堵截,才能不断地推动小米,持续创新。
更何况,小米已雄心万丈地扬帆起航,开始了国际化征程。2014年2月,红米登陆新加坡,3月,小米3在此地首发。4月,小米启用花费360万美元购买的全球新域名mi.com,其雄心可见一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小米将进入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以华人为主的国家,随后进入俄罗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最后才是欧美发达国家。
这条国际化路径的设计思路,源于雷军设定的三个条件:智能手机市场即将抵达临界点、社交网络服务高度成熟、具备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至于欧美市场,目前时机未到,雷军信奉“顺势而为”。
第五节超越自己
按照雷军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小米未来的真正对手,并非联想、华为、中兴、魅族,甚至不是苹果、三星,而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这类互联网巨头。这是一场更为持久而艰巨的竞争,雷军未必有胜算。
其实,在过去的几年中,小米与腾讯已交过手,虽然胜负已分,但前景仍明。
2010年10月,Kik Messager在美国崭露头角,刚诞生不久的小米第一时间嗅到机会,12月,米聊第一版问世。在米聊发布后的一次聚餐中,雷军说过:“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么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它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未料想一语成谶,一个月后腾讯就发布了微信,凭借快速反应、高完成度的产品以及无可比拟的互联网推广力量,腾讯后来居上,一年之后微信注册用户量突破3亿,超越所有对手,成为细分市场老大。
2011年5月,因为推出“语音对讲”功能,米聊从一款普通社交软件演变成可以语音交流的对讲机,米聊会员呈倍数增长。MIUI、米聊两款软件成为雷军进军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工具,为小米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确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微信推出后,旦夕之间用户数量就过亿,到现在,米聊的用户总量还不到微信的1/10。虽然米聊把握住了先机,但微信厚积薄发,小米在与腾讯的实力较量中算是完败。
雷军并未气馁,反而受益良多:“米聊输给腾讯微信是情理之中的,创业型公司能在与腾讯正面竞争中生存已经创造了奇迹。没有跟马总(马化腾)竞争可能不知道腾讯有多强大,竞争完以后,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具竞争力的,反应速度最快的。”他认为,小米在最初做米聊的时候预计腾讯推出类似的产品至少需要六个月,没想到腾讯两个月就推出了微信,反应非常快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小米就像是一个稚嫩的孩童,虽然小心翼翼,但一不小心还是会跌倒,而腾讯则像是一个成熟的中年人,它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自然能走得更加稳健。
米聊产品的定位在摇摆很久之后才确定,而微信自推出之日起定位就很明确:微信要做QQ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定位在“通信+交友”上。因此,在米聊纠结要不要加入陌生人交友功能时,微信已经推出摇一摇、漂流瓶等交友功能。
在米聊爆发增长期,由于后台架构无法支撑用户数量的激增,小米曾经历服务器一天宕机5次的窘境,频繁掉线引起用户反感。而同样的问题腾讯却很快就解决了,甚至让用户觉察不到。“米聊刚推出时,团队只有几个人,后来发现工作量、难度比想象中高很多,涉及互联互通、省电、省流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考虑怎么做SNS,”雷军说,“相比之下,微信有海量的资源,它有QQ关系链,有几百人的研发队伍。”
雷军经常向米聊团队强调:每天都要想三个问题,什么东西是腾讯做不了的?什么东西是腾讯不能做的?什么东西是腾讯不想做的?对于米聊的未来,雷军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真的把它做得非常精致,我相信还有一帮小米的粉丝会使用米聊。”雷军在等着小米手机覆盖到一定的数量,那时候,战争又会重新开始。
同米聊不一样,小米盒子前期的受挫源自体制限制。2012年,小米高调宣布要以智能手机为跳板介入硬件市场,进入家庭娱乐领域,之后通过并购、融资等闪转腾挪小米盒子,可面世后却很难推行,因为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有严格规定,只对7家公司发放互联网电视牌照,只有持牌企业才有权在互联网电视端发布内容。小米被挡在门外,无缘饕餮盛宴,只得无奈宣布:暂停视频内容服务。其实,与米聊一样,小米盒子以及小米电视的竞争对手并非传统家电厂商,而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尽管直面搏击的是被他们收购的系列视频网站。外界评价,这是雷军创办小米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
虽然以此谈论雷军失败为时尚早,也并不客观,但并不妨碍解读他对待成功失败的态度。雷军曾说过一句充满励志意味的话:“只有死过三次的公司才算真正成功,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而对于成功,他也有独到的见解:“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
以互联网思维做手机是雷军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被他定义为“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以他“不死鸟”的精神,终将实现理想。经历过成败起落,雷军固然追求成功的结果,但更享受过程。他说:“每个人眼里的成功都不一样。我认为,成功不是别人觉得你成功就是成功,成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自我感受。我不认为自己是成功者,也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我只是在追求内心的一些东西,在路上!”
小米还在路上,还要花好几年时间做产品。雷军也还在路上,他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他自己,他要实现的成功,就是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