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6400000009

第9章 解读萧乾(2)

无须再行引录。一个鲜明的印象攫取了我:萧老变了!他真是越老越豁达、越老越慈祥。现在已经到了我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他的时候了。找出他近年送给我和妻子的七八本书,我在其中夹过一些小纸条,也在一些页码的字里行间画了横线或加了注释。这些都曾是引我深思的“兴奋点”。萧老的一生,大约就是从这些“兴奋点”上跳跃向前的。别人习惯“摸着石头过河”,他却是“跳着石头过河”。他从不讳言自己的一生走过弯路,但他也的确因此走过别人连想都没敢想的胜利和成功之路。

他已经85岁了,如何给他的一生“定位”呢?我以为,与其“定位”在“著名记者”或“著名作家”上,还不如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一生都是个“不带地图的旅人”。他的早年是这样的,时局混乱,可他有时磕磕碰碰,有时如鱼得水。上了名牌大学(燕京大学)不“一气儿”上完,’中间休学跑南方去了一年,回来后又从英语系转到新闻系。进《大公报》后依然旧习不改,从喜欢跑外地发展到跑外国,到了外国又是“一赶三”--既当老师也当学生,之外还当《大公报》的记者,除了不断给国内报纸写新闻通讯,还翻译了自己的小说为英文,甚至直接用英文写书。看来,他的性格以及能力,完全能胜任这种纷乱的局面。看来,这是他的命,也是他的性(格),源出他的拧,更是他的幸(福)。在他的晚年,这种旅人性格依然未改,只不过开始知道带“地图”的好处了。他勇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最尖锐也最动人的题材。在全国政协委员的例行视察中,东北的鹿场招待他们观看锯鹿角(以取鹿茸),于是萧看到如下的镜头:

前后表演一分钟,然而可真吓人!先把鹿赶进木栅栏里,有个装置可以把整个鹿头卡住。然后不打麻药,就哧拉哧拉硬把它的犄角锯下。善良的鹿疼得一边跺蹄子一边呜叫。快锯完时先关照大家隐蔽好,然后木栅一启,满头血淋淋的鹿就如一匹猛兽窜出去。它疼得四下里乱蹦乱撞,一路地上都是鹿血。这时,我立刻想到了遇罗锦和张志新。为什么想起她们两个?我想:一、她们都像鹿一样纯洁、善良。二、割张的喉咙时,她的痛苦不会比这轻。那么多人写雷锋--听党话的模范,可很少也来写写这两位敢于同邪恶抗衡的硬骨头。

萧把这种绝对真实的感受,先用家信告诉文洁若,然后又收进自己的集子。我以为,萧在写家信时确信自己带着“地图”,因为党已然对若干历史问题做出了决议,这种感慨完全是正当和积极的。此外,他在对自身肌体的探查上,也采取了带着“地图”的探访。他感慨自己“要作为健康人,首先就得把五脏六腑理顺。1972年我得了冠心病,中西医都请教过。当一位中医给我开舒肝理肺的药时,我告诉他,我的肝、肺都还好。他的一席话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五脏是连着的,行医最忌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病之道,其实就是把五脏六腑相互关系理顺。”在治病中想真正理顺内脏间的联系,没有一份儿相应的“地图”显然是不成的。

在他的一生中,曾有两个女性对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是杨刚。我母亲也熟识她,她是使我母亲很少由衷敬佩的女性中的一个。母亲说她很能抽烟,能写“老长、老长”的社论,能做“很理性、很理性”的思考,母亲还说她是个“不像女人”的女人。但萧乾不能没有这指路的女神,每逢到了人生的三岔路口,如果没有她来“现场指导”,萧准要出乱子。杨不幸在1957年去世,后来萧的步伐果然就乱了。再一个是文洁若,是她面对苦难的超人勇气,给萧以继续求生的精神力量。尤其是萧“复出”后的这些年,她面对陡然上门的荣誉和享受,一点没有被诱惑,而是把头深深埋在书桌里,日以继夜地写啊写啊。只要她在身边,萧就时刻感受到一种鞭策,一种鼓励。当然,她没能更多地照顾家庭和孩子,是她实在没有那一份儿时间和精力。因为她心目中的“萧乾夫人”,就只能是像“现在的自己”这样的。幸好,她所缺乏的这一部分劳动,由自己可敬的三姐代劳了。

我读过萧的年表,发现他是“两头大”而“中间小(乃至无)”“。两头大”中开头儿的那个“大”,是指他青壮年时期的迸发热情,显现才华,干什么成什么,无论哪一样都显现出人生的主动性。相比之下,后头的这个“大”,是对他“复出”后成功的记录,哪年哪月出了什么书,哪年哪月到哪儿演讲或领奖(后来就是给别人颁奖)。两个“大”相比,我感到头一个更动人和更美丽,相比之下,后一个就因“饱经磨难”而显得深刻了。

“中间小(乃至无)”也就是“饱经磨难”所形成的事实,是那一代人共同的悲哀。和我父母相比,萧的“中间小”仍显“辉煌”。我曾设想:假使萧1957年“没出事儿”,按照他的性格逻辑,此后的22年间他又应该做出多少“上天下地”的大事情?今天让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仔细猜测,他果然就能逃出时代造成的大劫难么?那些由他做出的“上天下地”的大事情,果真就能通过历史严峻的考核么?恐怕也难。估计像他那样的性格,即使在1957年漏网,。文革“肯定会”在劫难逃“。这样一想,觉得还是”先吃亏“更好一些”,先吃亏“先觉悟,至少可以赢得”改正“后二三十年的安详日子。

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在人生谋略上强调”不说假话“,这和巴金的”坚持讲真话“好像不完全一样。到底区别在哪里?萧和巴金之间,到底谁对谁不对?我觉得他们二位的文化背景不太一样,同时在”十七年“中境遇也不一样。巴金激进,孤高,凌厉乃至脆硬,重点在文学,习惯反省和鞭笞自身。他许多地方与当代中国的大背景不甚协调,不太可能熟悉鼻烟、相声和“六指儿”,当然也因此而可贵。萧习惯生活在很深的北方世俗文化中,他性格中的“老北京”成分不少,至今文章中还一口“京片子”。“老北京”到底有什么特点?从好处看,是它的“皮实”,有韧性,任外界怎么着,结果我还是我。当然,也有不那么积极的东西“,好死不如赖活着”“、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岂不惜命”,都潜移默化在“老北京”的人生哲学当中。萧对相声的熟悉和精通,也从一个侧面钝化性格。相声极少有投枪匕首,有的只是怨而不怒。相声能够帮助咀嚼人生,但不可能戟指人生。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两面性,出世与人世,热情与冷静,乃至“坚持讲真话”和“不讲假话”,都不要简单说哪个好与哪个不好,只应该使二者相辅相成。我特别想讲,如果把巴金和萧乾的这两句话用在不同的方面,处理问题就“绝对顶峰”并“圆满自如”了。但因为每个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一般只在具体行业的特定层次上定位,所以就无法相互代替。这个社会不能没有巴金,同时也不能没有萧乾。巴金和萧乾各有位置,也无法分出高下。就我个人来讲,似乎更接近萧老一些。比如十多年前,我既写阐述京剧学术的文章,也写批判社会恶现象的杂文。可后来觉得精力不够用,同时发现京剧文化尚是一个空白课题,要想让京剧从逆境中突围,从京剧文化“做起”才可能以一当十。由此,我便把力气都花在这上头了。我想,有关京剧文化的事情,我必须说真话,并且力求多说几句。这包括因认识不到说了错话的情况,如果真说错了,我愿意发自内心检讨之。至于非京剧的事物,因为平时关心得就有限,况且领域宽广,关心者也更多,为之说真话的大有人在。我要么不说,要么少说,少说时保持一种“力求不错”的感觉就是了。

这篇文章该收尾了。无庸讳言,今天的萧老已经属于整个文学界或文化界,但我从内心感情上看,从他和我父母那辈人的私谊出发,总还希望他仍然属于新闻界人,至少,他应该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研究课题。试问:当年《大公报》推出了多少有名的记者?其中,有如萧老这样转向作家、翻译家的,有如范长江、杨刚这样转向政治家的,此外还有转向外交家或别的什么家的。总之,人才不但出了不少,而且都出得挺“大”。这种现象从宏观讲,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记者最贴近当时当地的现实,如果这一贴近真的符合客观,那么其成功就不应该有什么疑问。但是从微观上,为什么有的人转向了这一行,转向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其他人转向的是另一行,又是怎样转向的另一行?还有,如果他(她)没有改行,又怎么在本领域内向着“大记者”的目标前进?如此等等,应该都是新闻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在它的下边“,萧学”“、范学”和“杨学”等等,则是一些有兴味的边缘分支学科。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情趣

    生活的情趣

    本书收有“娘家情结”、“何当共剪西窗烛”、“多余”、“瞧这一片灿烂的风景”等散文。
  • 那季落花不悲戚

    那季落花不悲戚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那季落花不悲戚》作者赵伟的文章正如其笔名“轻过清尘”,纯美中透着轻灵,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他涉猎广泛,写散文,写诗歌,也写小说,在各种文体实验中展现了独特的才华。
  • 中国文人的活法

    中国文人的活法

    本书是作者的随笔作品集,收录有:《雪夜访戴潇洒一把—中国文人作秀,他算是领潮流之先者》、《不似人君何见畏?—孟老夫子的遗憾和无奈》等约40篇。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一起飞

    网游之一起飞

    咱不能因为重生了有钱了就把唯一的兴趣爱好给丢掉了,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于是阿飞同学义无反顾的投身自己的爱好——玩游戏!看你顺眼,带你一起飞!看你不爽,把你拍飞!阿飞来装逼了,你们快闪开。
  • 古往今来的经典海战(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古往今来的经典海战(认识海洋系列丛书)

    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海洋上的一些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战役。笔者希冀青年读者能够通过对这些海战资料的阅读,懂得一些相关的军事、文史知识,以扩大视野;了解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过程,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脉搏。另外,今天的我们虽然已经越来越远离战争,但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也不得不让我们警惕。
  • 情殇女人泪

    情殇女人泪

    时间:1942年到1990年年代大戏故事围绕在汪家三少人生中的凤兰、凤美和凤鸣三个女人的坎坷命运,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在爱与恨的交错中展示出人性的两面。三个女人对人生不同的追求和向往真实地为后代演绎出触目惊心、令人深思和反省的人生奇缘。
  • 修仙女配之女主别惹我

    修仙女配之女主别惹我

    穿越进一本书中的女配不可怕,因为你一定知道剧情,但是如果不知道剧情,被炮灰了一次呢?一次意外穿越到修真界。本以为自己一定是这个世界女主,直到那个清冷如冰的女人出现,才狗血地知道她只不过是一本庶女修仙文中的女配。再次重生,她邪魅一笑:女配!那又如何!敢惹姐,勇气不要太大啊~不喜勿入!!!越往后会……(保密)前面应该会有一点酥.后面我会改哒!勿喷oQQ群:346802466欢迎.?
  • 近身保镖(贰)

    近身保镖(贰)

    聪明的80后男孩怀揣一枚魔戒,走出大山,来到燕京,做了3个贵族女生的保镖……
  • 奴役时代

    奴役时代

    这苍天,无法无天,这苍天,罪恶滔天,你斗不过,你一直都斗不过,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凡人呢?可是有一种人,他的骨子里就刻着一个字,战,即使到了最后,他也要战,这到底是宿命,还是奴役?
  • 上古世纪之雪兰

    上古世纪之雪兰

    如果被注定的命运即将脱离轨道,这个世界会知道我努力的挣扎过吗?
  • 末世三国

    末世三国

    东汉末年,群国纷争,乱世中神魔出世,枭雄中的神魔血统蠢蠢欲动,在末世的战乱中,谁能依靠强大的法器与优良的血统在大战中脱引而出,谁,又会是在烟火纷飞的战场上,最后的幸存者。
  • 对不起我不能爱你

    对不起我不能爱你

    她只是个命运悲惨的乡村少女,他是一个被人追杀的逃犯。她在花店门口救了她,却也被他恶意的占了便宜。再次相遇她误把他当成妹妹兴致勃勃的介绍着那枚海豚戒指,却不想他在她耳边暧昧低语,她的心开始有点沦陷!
  • 十二人生

    十二人生

    十二个出身不同的朋友,十年前莫名分别,十年后却重新相聚,十年中各自生活,闯出了不同的天地,相聚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呢?杀手,财阀,政客,军人,律师,黑客......站在世界顶端的他们究竟会如何玩转人生这场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