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人生就像一只桶,但是它永远不会被装满。这话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因为,我们都不可能、事实上也不会做到学会所有的东西。那么,我们会为自己的桶里装进什么东西呢?我们会怎样去装这只“桶”呢?北大人对这个也有深刻的理解。
一位北大朋友说,他一生都不会忘记这样的一堂课:
一天,一位专家为商学院一群学生讲课。他在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专家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只见他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鸽子蛋大小的鹅卵石,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卵石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学生道:“你们看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应道:“满了。”
专家反问:“真的吗?”只见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黄豆大小的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这一次一些学生开始有些明白了。
“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答道。
“很好!”专家说着把手再一次伸向桌下并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充满了卵石和砾石的所有间隙。这时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大声说。
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是啊,看到这里,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孔子谈谦虚,在《论语》中是屡见不鲜的。他的弟子们经过他的指教大多成为著名的思想家,但是孔子还是常常和他们说,要懂得谦虚,因为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是不懂的。
子路性格直率,过于鲁莽,很多时候也表现得不够谦虚,孔子常常批评他。
有一次,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闲坐,孔子说:“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知道你们。假如有人知道了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夹在大国之间,再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甚至还赶上荒年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只需用三年的工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以“哂之”表示对他的批评。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子路说话却一点不谦让,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还有一次,孔子带着几个学生到庙里去祭祀,刚进庙门就看见座位上放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器具,听说这是一种盛酒的祭器。
学生们看了都觉得新奇,纷纷向孔子提出疑问。孔子没有回答,却走过去问寺庙里的人:“请问您,这是什么器具啊?”
守庙的人一见这人谦虚有礼,也恭敬地说:“夫子,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呀!“
于是孔子仔细端详着那器具,口中不断重复念着“座右”、“座右”。然后对学生们说:“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一半水时,就变正了,而装满水呢?它就会倾覆。”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都以惊异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又看着那新奇的器具。
孔子看出大家的心思,和蔼地问大家:“你们有点不相信吗?咱们还是提些水放到器里试试吧!”学生们打来了水,当往器具里倒了一半水时,那器具果然就正了。他又让学生继续往器具里倒水,器具中刚装满了水就倾倒了。
直率的子路率先发问:“难道没法子让它不倾倒吗?”
孔子深深地望了大家一眼,语重心长地说:“世上绝顶聪明的人,应当用持重保持自己的聪明;功誉天下的人,应当用谦虚保持他的功劳;勇敢无双的人,应当用谨慎保持他的本领……这就是说要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这样的器具,如果我们越是谦恭,我们的器具里也会越充实,反之则只会越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