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日)
21世纪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这世纪交替的时候,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21世纪。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目前,我们的企业,特别是许多国有企业,还处在改革深化的攻坚阶段,难点不少。要攻下这些难点,再造辉煌,我想要分析形成难点的一些不同原因,如历史的、近年的,外部的、内部的,等等,才能对解决这些难题有个全面的把握。
先看看历史形成的原因。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许多过去留下的不利因素都逐渐显现出来了。例如,利润全部上交,企业无力技术改造,造成设备普遍老化。又如,只进不出的人事制度,造成企业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再如,企业“办社会”,包袱越背越重,已使企业负重前进,步履艰难。
所谓近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某些改革的不配套而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税负,国家对非国有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使国有企业处在不利的市场竞争地位。再如,一些地方大规模的重复建设,使得相关企业尤其是一些老骨干企业开工率低。据统计,在我国主要的工业设备市场,加工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特别是家电行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现象很突出,大部分产品生产能力只发挥到50%,有的只有20%。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宏观调控软弱乏力,使市场运作不规范;另一方面是政府体制改革滞后,政企不分,政府干预多,好多重复建设,其实就是政府行为。又如在一些领域,外国产品恶意倾销,对国内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现在又遇到了发端于东南亚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给出口企业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以上是造成国有企业困难的外部原因,而企业的内部原因更多,也更为主要。比如管理不善,领导班子不强等,特别是在关于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失误,更是造成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应当引起重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低下,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有报道说,1997年国有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比上年增加19%,这是一个进步,但用于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只增加8%。国内企业整体素质低,长期以来忽视职工培训,职工的素质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不能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
尽管我们面临着以上种种不利因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基本扭亏、走出困境的有利条件,就全局来说,我认为有六点极为重要:
第一,改革的深化有利于我们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近期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对那些已无法经营的企业通过兼并或破产予以调整。调整给我们带来机遇,在调整中甩掉包袱,分流过多的人员,为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举例来说,家用电器行业目前面临着生产能力过剩,经过调整后,质量次、服务差、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将会被淘汰,为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了条件。
第二,企业深化改革,政府就必须调整政策、改进工作,来适应新形势。比如说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政府就要相应地进行各种配套改革,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又比如说,保护企业合法经营,就必须加大打击走私的力度,也应是政府政策和工作重点的调整。据石油化工行业调查,中央部署加大反走私力度以来,相关产品市场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流通秩序明显好转,受走私冲击严重的市场,情况有了明显的转变。这说明,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将会对企业推进改革、改善经营状况起到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为企业正常经营创造较好的环境。
第三,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促使政府职能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转变,促进政企分开、政务公开,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加了,有利于改善政府的办事风气。这对于办好企业,推进企业深化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大好机遇。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始终是我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要以农业为基础,所以我国的经济改革最先是从农村开始。使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有专家预测,农村人口的减少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呈一个反比例关系。农村的广大市场,对工业产品的吸纳力极大,一旦农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工业的发展是个极大的推动。我们的企业应当看到这一潜在的巨大商机。
第五,当前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冲击。但也应当看到,面对危机,对我们的企业来讲,也是一次难得的磨炼机会。危机逼着我们的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前不久,一位日本朋友对我说,日元的贬值对日本的企业很不利,出口虽说是增加了,但却“培养”了一批懒汉,因为他们可以不再需要花力气抓管理、降成本、提高效率去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正是当年日元急剧升值,出口遇到困难的情况,逼迫日本企业想方设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其竞争能力也在困境中得到了巨大增强。在这里,压力变成动力。
第六,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扩大了,有利于企业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自力更生,探索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道路。据最近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分析,企业在用工、分配、经营管理各方面“完全实现”和“部分实现”的企业经营自主权为97.7%,企业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重点已经从扩大企业自主权转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这一调查结果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这说明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实现企业自主经营方面已经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我认为,今天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全面地分析当前形势和企业所面临的不利与有利条件,才能做到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那么,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企业,在分析了当前不利和有利条件之后要注意抓些什么?工作的着重点要放在哪里呢?我觉得:
一要大力宣传企业走出困境的种种有利条件,分析形势,使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起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得到加强,使企业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打好这场硬仗,力促企业真正地脱胎换骨。
二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概括得非常好,企业只要抓住抓好“三改一加强”,把工作做实做透,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深化改革就是要迫使企业把那些不合理的、非改不可的东西改掉,不改就没有前途。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就必须解决人员过多的问题,有人说减员不一定增效,但是要增效就必须减员。减员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个必要的措施。这项改革触及面最大,相应的配套政策都要跟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培训、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下决心使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等都是为扩大就业,保证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的实施而推出的配套措施。“管理出效益”虽是老话,却是真理。特别要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提高产品质量,出精品,是要有真功夫的。现在,我们某些企业的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不能让用户满意,这怎么能有市场?“三改一加强”中的技术改造,一定要围绕“质量、品种、效益”进行,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在这方面企业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要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目前许多企业正在实行下岗分流,这是培训职工的大好时机。不只是对下岗职工要培训,对在岗职工也要培训,企业人人都要抓紧时机进行认真的再学习。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必须使职工熟悉现代技术、现代装备。企业现代化,职工的素质先要现代化。我们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远大的眼光,有些知识、技能眼下可能用不上,但要考虑到职工转岗方便和未来技术发展的需要。过去我们提倡“多面手”,道理就在这儿。
四要有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个团结奋斗、廉洁自律、善于经营管理的、由愿意献身于自己事业的优秀人才组成的企业领导班子。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好的领头人,能使企业兴旺发达;一个不好的班子、不称职的领头人会葬送一个企业,这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要重视在企业里培养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作风。
五是企业要树立不断创新、永不满足的思想。不断创新应成为企业的座右铭。只有不断进行思想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企业不断前进,就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国有企业更要走在前面。管理现代化是个动态的概念,不断创新才叫真正的现代化。
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国有企业改革,期望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企业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