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7700000014

第14章 人也是有根的(4)

似乎也只能如此这般,一些人匍匐下去,一些人站起来,像年年萌发、成长和收割的庄稼,像枯荣的草木。世间的一切,都如此这般,从地下升起来,再从空中倒下去。一些长出来,一些烂进去。如此循环,如天道,如真理。父亲逝去后的很多时候,无论是吃饭,还是喝酒,到有意思的地方去转,抑或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忽然想起父亲,我的心总是针刺一般疼,我想,此时此刻,父亲要在多好,我们可以像他们和他们,我们和我们一样,在地上移动着说话,做事。可惜的是,人也像某一季节的庄稼,一旦抽穗结果,它的使命就完成了,而且只有一次。

我还记得,每年初夏时节,玉米、麦子和谷子正在成长,每隔三五天,父亲总会扛着锄头,挨着给庄稼们翻松根部的土,随便铲掉杂草。在密密的青纱帐与风吹如浪的麦地里,锄头和泥土发出的响声沙沙地,嚓嚓地,在旁边的山崖及河沟里穿梭鸣响,从地边到地头,父亲来来回回,乐此不疲。

我知道,松土是为了庄稼更好更深地把根扎进去,长得更高和结实。而父亲,对于我们的那些关爱与呵护,其实也是像跟庄稼松土一样。因此,我觉得,父亲其实是我们的根。也或许,我的根早就扎了下去,遥远、密集、结实,且时刻传送着一种无形但却蓬勃的力量。那力量是和泥土有着深刻关联的,也和周边的泥土、风、草木和流云,甚至日月星光须臾不离,手拉着手,心挨着心。

父亲的口琴

2005年与妻儿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初夏山野,翠绿妖娆。父亲拉开抽屉,从柜子底层,拿出一个黑色的布包,一层层打开,捧出一支口琴。手牵着儿子,到树影斑驳的院子里,坐在一块红石头上吹奏。我大为惊诧。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也不会想到,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竟然懂得音乐,用嘴巴吹出美丽的声音。

母亲说,父亲给村里放羊的时候,时常带着那把口琴,坐在山坡上吹。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诗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荡,辉映天空,群山连绵,犹如屏障。可爱的羊只似乎飘动的云朵,父亲的姿势像是一尊鲜活的雕塑。口中琴声漫过岩石及其苔藓,草尖和悬崖下的阴影,乃至河谷间淙淙流水与鸟雀们的翅膀。

然而,父亲坐在山坡上的样子未必具有美感,琴声未必那么轻盈。那些羊只并非洁白,而是黧黑。河谷间早就没有了流水,鸟雀们的飞翔是为了生存觅食。那时候的父亲,也不过是为了生计。

那时候,父亲吹着,儿子在一边听,一会跃跃欲试。我在旁边看着,蓦然觉得了父亲的丰富。这样的一个人,竟然与高雅美妙的音乐发生过如此紧密的联系,竟然在无人处用一只口琴倾诉内心,排遣寂寞。

父亲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儿子抢过来,呜呜地乱吹一会儿,又给了父亲。父亲说,听爷爷给你吹。说完,便吹起了《朝阳沟》片段——我听得入迷,站在当地,不知是感动,还是惊诧,热泪一下子冲了出来。

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获了。长期以来,在我心里,父亲只是一个木讷、本份、孤独、苦难的农民,一个在山野之间劳作大半生,在苦难的风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会有如此的雅致兴趣和爱好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视了父亲,漠视了他作为父亲和农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内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难生活中某些自发的“消解”压力与悲怆的能力与智慧。

当吹奏之中,除了喂鸡的母亲,一家人都静默无声,站在院子里,父亲的远处和近处,满脸的惊异、欣喜和感动。一曲终了,妻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你吹得真好。还教三岁的儿子鼓掌。我看着他们,情绪激越。父亲听了,咧开嘴巴,抖着胡须,呵呵笑了出来。

脸上的皱纹一下子消失不见,瘦削的父亲看起来年轻了许多。我请父亲再吹奏一曲。父亲想了想,又甩了甩口琴,双手捧住,吹起了《梁祝》中“化蝶”那一节,乐声起落不止,悲怆与挚爱,绝望与生死,令人寸断柔肠,内心惊雷横冲,思维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乐忽然平缓,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冰层暖流,如泉水浸岸,风吹花开。

再一次全场宁静,鸦雀无声,就连不停狂追母鸡的公鸡,苹果树和椿树上鼓噪的蝉,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静默如斯。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孩子也都学着我们的样子。一时间,父亲被我们的掌声围困,虽然不大,但很整齐,虽然稀少,但很热烈。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脑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摸出一根香烟点着,把手中的口琴向他三岁的孙子递来。儿子似乎接住,翻来覆去地看了好一会儿,放在嘴巴上,鼓着腮帮,却吹不出声音。父亲站起来,说这样那样才能吹出声音。

几天后,父亲的那把口琴一直被孩子当作玩具,想起来吹下,想不起就当成了砸核桃的锤头。父亲看着,也不说什么,咧嘴呵呵笑。有时候帮着孩子们摘核桃和苹果,烧板栗,捉知了和刚出窝儿的小鸟。父亲的口琴,有时候被放在泥地上,锅台边,院门外,门槛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

我们就要返回西北的头天晚上,父亲坐在灯下,一边听我们说话,一边用毛巾擦拭那把口琴,偶尔抬头看看两个在炕上玩耍的孙子孙女,防着他们不小心摔下来。夜深的时候,在妻子建议下,父亲又给我们吹了一曲,竟然是腾格尔的《父亲和我》。

这叫我们惊诧莫名。父亲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动,像是舞蹈。夜色浓郁的乡村黑夜,父亲的琴声悠扬散漫,洋溢着一种催人泪下的哀伤和亲情。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泪,看着专注的父亲,觉得了惭愧和不安。第二天,太阳还没出来,父亲母亲送我们上车,我使劲抱了抱父亲。父亲没吭声,也没回抱我。车开走的时候,父亲只是脸色忧郁地看看我们,站在原地,哈着腰,不住地挥手。

有关父亲:其实我哪儿都不疼(三章)

一柄斧头

父亲有一个工具箱,很小,外面涂着一层黑漆。里面装着一些刨子、凿子、斧头、钳子和锯条之类的工具。我小的时候,父亲对工具箱看护得甚紧,用一把铜色的锁子锁着,钥匙挂在腰间。长到8岁,每年的秋天和春天,我喜欢和表弟一起,给爷爷奶奶到后山或者房后的山岭上砍些柴禾回来。一来博爷爷奶奶欢心,二来给自己找些事情做。

在村里,我懒惰出名,自己家的事情父母喊千遍万遍,甚至打骂都雷打不动,睡觉照样睡觉,无非换个姿势或者房间。到了爷爷奶奶家里,就成勤快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相邻的朱二奶奶,张三爷爷都是孤门寡户,见我在奶奶家如此勤快,羡慕得口水直流。见人就说我是个好孩子。

每次去看柴,我想找一把锋利而又漂亮的斧头,爷爷家里的那只因为年长日久,刃口豁开几处不说,后面的木棒也伤痕累累,材树的木质上起了好多尖刺,一不小心,就扎进肉里,生疼生疼的,拔半天才出来,还渗血。有一次,父亲打开他那只工具箱找工具的时候,我看见一只漂亮的斧头——木匠用的那种,刃口很宽,雪白的刀刃泛着明亮的光泽。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可我知道父亲不会把那么漂亮的斧头给我这个毛孩子用的。再说,他将这些家具锁起来,就是防止被我拿出,到处乱砍,弄得缺口满身的。

怎样才能得到父亲的那把斧头呢?开始的时候,我想:父亲可以把一只新买的手表给我戴出去炫耀,一只斧头也肯定没有问题。秋天的一个早上,父亲叫我起床去给奶奶家砍柴。那时候,太阳还没有出来,清晨的光亮落在窗玻璃上,像我一样睡意朦胧。我原本不想起床的,而不知怎么着,猛然想到那只斧头。我一个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追上已经走出院门的父亲,说爹,俺想用你那把斧头呢?父亲说:小孩子不能用,那斧头大,沉。不小心会砍伤腿脚的。说着就出了院子,裤管擦着逐渐枯黄茅草上的清冷露珠,一会儿就转过了我们家右边的那道山岭。

我有点懊恼,回到屋里,趁着被子的温热,又把自己放在床上。可是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烙饼一样,心里一直有个毛茸茸的东西在抓。表弟站在对面的土坡上喊我名字,他尖尖的声音爬过深深的河沟和突出的杨树树顶,到达我的耳朵。他喊了三声之后,我才爬起来,站在门框上答应。

秋天的早晨到处都是很高而且已经开始枯干的茅草,每一个叶子和根茎上面都挂着浑圆的露珠。我低着头走,沁凉的露水穿透了裤子,针尖一样贴近我腿上的肌肤。走到奶奶家,奶奶发现我一脸的不高兴,就说平子你是不是不愿意给奶奶看柴呀?我急忙抬头,看着奶奶肥胖、白皙,而又堆满皱纹的脸,看着她鬓前飘开的白发,结巴着说不是不是的。奶奶说那是咋了?我说我想用爹的那把新斧头,可他不给我。

我的语气有点告状的味道。奶奶听了,笑了,说这事好办。奶奶找你爹给你要过来。奶奶站起来,颠着小脚下了门前的石板台阶,往父亲所在的地里走去。不一会儿,就站在地边喊我,手里晃着一把带着链子的钥匙串。我一蹦三跳地冲下去,捉住钥匙,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用了新斧头,砍起柴来心劲喝积极性空前增强。我抡着崭新的斧子,在朽了的木桩上滥施威风,雪白的木茬羽毛一样飞开。坎坎的声音在左边和右边的山谷岩石上回荡。不到中午,我和表弟就砍够了半天的柴禾,放在柴架子上,捆好,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村人开始吃饭的时候,我们也回到了奶奶家。

松香与汗水的味道

对面的南山看起来很近,伸手就可以摸到。事实上它是远的,一双脚起码得半天的时间。那些松树不知道谁在什么时候种下的,我看见或者意识到的时候,它们已经长大了,并且蔚然成林。这一年夏天,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从对面的森林里传来了电锯的声音,一棵棵松树在远处倒下,它们的动作虽然遥远,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移动和倾倒。但我们知道,林场的人在采伐木头了。可那儿没有车辆可以行驶的路,那么多的松树,又粗又长。需要人一根根地扛着,翻山越岭,再从肩膀上扔在马路边。

父亲辞掉了在库区的工作,回到家里已经一年多了。听说林场找人扛木头,扛一根10块钱,一天来回三次就是三十块钱,比种地强,就和村里的几个叔伯兄弟一起去了。父亲是个热爱挣钱的人,虽然离家很近,站在对面的山岭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家,而父亲很少回来。母亲说,你爹忙着挣钱,几步路的家都不回了。有一个周末,我从石盆的中学回来,第二天一早,母亲买了一个酱过的猪肘子,叫醒还在呼呼大睡的我,让我给爹送去。

母亲是个素食主义者,我也跟着她,对肉食不感兴趣,倒是弟弟和父亲一样,对肉食有着天生的爱好。母亲切了一块给弟弟,剩下的就让我带着,去给父亲送。每条路都是看起来近,走起来远。我首先下了门前的河沟,再翻上去,走过杏凹村,从西沟村对面的红石头山岭上,翻到曲折拐弯的马路上,再走过几公里的马路,又下了一道河谷,从砾岩坪村的老坟地一边,沿着青草匍匐和清脆的山地庄稼,向着父亲他们堆放木头的地方,一步一步地向上爬。

走得累了,又看见了已经成形的核桃,一颗颗,青色的小孩拳头一样挂在阔大的青叶之间。我仰头看看,还不到中午,父亲今天第一次扛木头肯定还没有回来,我就爬上核桃树,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铅笔刀。摘下核桃,一颗颗地旋开,吃里面白白的果仁。树上的核桃一颗颗地减少,地上茅草中的果壳一点点增多。我吃得满嘴流油,口舌生津,快乐得不可一世。

拨开头顶的青叶,太阳已经斜到了中午。我三下两下下了核桃树,提了塑料袋,猴子一样往上面爬。还没有到,我就嗅到了浓重的松香味道,从上面的洋槐树叶和高耸的茅草之间传来,弥散在周围的每一块泥土、岩石、植物和动物之上。那种香味有些清淡,不像油烟那样粘人鼻息,浓而清,清而纯,令人心胸空明。偌大的堆木场上,一根根的大小粗长不一的松木横倒在那里,一根摞着一根,头尾不齐,远看阵容庞大。不远处的临时厨房里油烟滚滚,炸油条的声音嗤嗤响着。扛木头的人断断续续,在曲折的山路上躬着腰脊,快步而小心地行走。

我站在山岭上,在那些人中试图找到父亲,可他们的身影、穿戴和动作基本一样,我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是我的父亲。有人来了,我就问:大爷或者叔叔,你见俺爹没?他们都气喘吁吁,汗水沿着脖子往下流,整个人都像是大雨浇过的一样。他们断断续续对我说:你爹在后面,就快来了。我沿着他们来时的路往松林里走,我想早点见到父亲。

父亲来了,身子躬得像个虾米。我喊爹,他站住。把肩上粗粗长长的松木换到另一个肩头。我跑过去,看着汗水中的父亲说,爹你放下来歇歇吧,我跟你抬。爹说坚持一下就到了。我说你歇歇吧,咱们抬。爹说,不要你抬,小孩子被压着了就长不高了。他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听见了他口腔甚至胸腔里呼呼的喘息,似乎雷声一样。在淡淡的松香中,父亲沉重的身体一点一点地走在我的前面。

同类推荐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旁观集

    旁观集

    “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 行读的快乐

    行读的快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企业任职时期在国内外游历的40余篇散文,如秦淮河、成吉思汗陵、香格里拉、湘西边城、独秀山、美国、俄罗斯、罗马、荷兰、法国等国家和旅游目的地,文字大多以记事抒怀咏物为主,也不乏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的评价,能够从侧面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趣向,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无限微光

    无限微光

    科技?玄幻?修真?无限流?各种流派有机结合,结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公元1977年,M国向外太空发射了一艘记载了人类文明以及太阳系各个行星图片的无人太空探测器,在一千年以后的公元2969年,这艘太空探测器被一个极其具有侵略性的五级文明外星种族发现,身为准四级文明的地球人类将会如何面临这场灾难?待看主角如何完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在异世界称雄,如何解决这场危机!一切尽在本书当中,敬请期待!
  • tfboys之爱上幻想

    tfboys之爱上幻想

    讲述了韩国的明星冷樱与中国的明星tfboys的纯真的爱恋!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子重生在现代

    神界!一个人人向往的界面。然而,神界却不止一个,方向分东南西北,神界也同样,分东南西北。在偌大宇宙中,存在着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一处神界纠纷拉开了序幕……父神……小妹……不……什么狗屁天道,都是你们这帮所谓仙人的狗屁之词……我在此立誓,如若我侥幸不死,他日定将灭了你们这帮伪君子……冠冕堂皇的话一大堆,都是你们的借口,是你们对不起我们的,你们给我等着……啊!!!
  •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策划出版是立意于让更多的人打破学科壁垒,推广学科常识。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小姐不受宠王爷请轻轻

    小姐不受宠王爷请轻轻

    苏言音觉得自己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傻瓜,人家出现在这关她屁事,救不救她是人家的事,可是如果他不救自己,自己就得死,想了半天,看来得先抛出橄榄枝:“那个,帅哥!金子银子,你看看你要哪样,我都可以给你,大侠!知道你武功盖世,救救我吧!”说罢还挤了几滴眼泪!谁知道对面那个黑衣男子还是无动于衷!苏言音感觉自己全身都快裂开了。可人家还是无动于衷。
  • 丫鬟不出墙

    丫鬟不出墙

    她一心远避尘祸,却屡屡被卷进漩涡。被人仇,被人害,失心失身,更失命,出明心意,他却领着别的女人走进婚姻殿堂。只剩下不爱的他,在她耳边呢喃承诺,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 豪门错恋:冷少老公换心妻

    豪门错恋:冷少老公换心妻

    朱君雅,一个一直以来患有心脏病的女孩。一直渴望有一颗心来换掉她那颗不健康的心,终于有这个机会,她成功的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但是换心手术成功的她却失去了初恋,被背叛,被抛弃。当她绝望的时候,另一个男人出现了,她以为是命中注定。雷之昊,深深的爱着一个女人。但是那个女人却因为交通意外去世,他将这个女人的心捐赠出去,让这个女人继续活下去。为了让这颗心留在自己身边,他找到了心脏移植的病患。使用手段将这个女人留在身边,他成功了,他们结婚了,这颗心永远的留在自己身边。只是这个女人查出了真相,她不再天真的,她不再相信雷之昊,却让雷之昊莫名的心痛
  • 红鸾九歌:倾世风华

    红鸾九歌:倾世风华

    前世的红鸾一段良缘一个承诺追随你的今世续上前世的姻缘……………………为你,永世不悔。【文风偶尔诙谐】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