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班。现行教学班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做好编班工作,对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培养优良班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的编班要以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利于班集体的形成为基本出发点,编班的一般原则有:
①每班要男女混合。
②人数相差无几。小学每班40~45人,中学每班45~48人,男女生约各占一半。
③成绩好差搭配。好中差均匀分配,不要编快慢班。
④每班配备骨干。不仅要配备干部,还要把在体、音、美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合理分配。
⑤同一地区集中。如农村同一村庄、城市同一街道的学生,除个别有纠纷者外,应编在同一个班,以便开展校外活动和召开家长会。
⑥后进学生分散。顽童、后进生、留级生,应分散编到各班去,但也不宜平均分配。
班级一经编定,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轻易让学生换班。
(2)编排课表。课堂教学是按固定的课表进行的。编排课表要有科学根据,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卫生学的要求,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情况下,要兼顾到下列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编排课表最基本的要求是使学生在每一天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应根据学习精力的变化曲线,合理安排。因此,凡是要多用脑筋、费精神的科目,最好排在上午一、二、三节。音乐、体育、图画、写字、自习等可排在下午。尽量做到作业多的课排在自习课的前面一节,理科课程与文科课程交叉搭配排,作业多的课和作业少的课搭配排,文化课与音、体、美等课交叉搭配排。
②要合理使用教师的精力,使教师有很好的工作效果。编排课表时要考虑到教师能够比较好地利用时间,便于教师有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有时间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或进修提高。也要考虑到同科教师能互相听课。同一进度教师的课,一般应把老教师的课排在前头,便于新教师能先听课而后讲课。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应尽可能给予照顾。
③要注意到教具、场地、教学仪器和其他设备的充分利用。如理化实验室,体育的场地、设施、器材等要充分利用,课时安排不要冲突,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④要将团队活动和班会活动一并排入课表,使学生能有准备地参加这些活动,并搞好这些活动。
⑤编排课表时要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的意见,课表一经正式排定,就不宜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秩序。
(3)编排作息时间表和每周活动总表。作息时间表是全校的总调度表,规定了全校的上课、下课、用餐、娱乐、休息、睡眠的时间。应按季节的不同,及时调整。一般可编排三套作息时间表,即春秋令时间表,根据昼夜平分的特点来编排;夏令时间表,根据昼长夜短的特点来编排;冬令时间表,根据昼短夜长的特点来编排。
每周活动总表主要是合理安排每周的会议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五个下午,除上课、自习外,应将班会,团队活动,教工的党、团和工会活动,政治学习,学生的课外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大扫除等合理作出安排,并固定下来,使全校师生心中有数,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参加什么活动。
(4)教务档案资料的分类与保存。为掌握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情况及有关数据,以便制订工作计划和向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必须加强对教务档案资料的管理。这些资料可按以下项目分类:
①上级文件。包括中央、省、地、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文件。
②请示报告。包括本校招生、基建、人事、设备购置、师生奖惩等方面向上级写的报告的底稿。
③规章制度。包括各种规则、制度、工作条例、奖惩办法。
④计划总结。
⑤试题试卷。
⑥报表统计。
⑦外来资料。指兄弟学校、兄弟省市的交流资料。
⑧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来校的时间,每学期所任课程、年级、节数、考勤记载、进修考核情况、公开课教案、评议记录、在报章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目录及自制重要教具名称等。
(5)学籍管理。全校学生的学籍名册,分班分年级印好后,要装订成册,归档保管;要建立学生的学籍卡片(或叫学籍表),记载学生每个学期、学年的学籍内容,按班级编号,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学生自一年级入学至毕业的学习成绩,要准确地登记在统一的学籍卡上;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毕业登记表,要分班、分级归档保管;学生转学、休学、复学、退学、肄业、毕业等证件的存根要分期、分年保管;学生证、校徽号码登记簿,要装订成册;历届学生的去向情况要及时登记。
(6)教务表册的印制。学校经常使用的教务表册,有以下几类。
①教学类:包括教学进度表、教科书调查表、各班周课表、教师任课表、全校总课程表、教室日志等。
②考勤类:包括教师、学生的请假单,教师、学生的缺课记录,教师请假统计表等。
③成绩类:包括学生成绩表、年组成绩表、各科记分册、学生成绩通知单、成绩登记表、成绩统计表等。
④证明类:包括毕业证书、转学证书、肄业证书。
⑤记载类:包括历届教职员生人数统计,历届毕业生名册,历届休学、退学、转学学生名册,历年各级学生成绩不及格人数、留级人数统计表,历年最优生及三好生名册等。
⑥注册类:包括注册登记表、学籍表(卡)。
⑦图书仪器类:包括购书薄,借书证,仪器、标本、器械、药品总登记簿等。
(7)图书、仪器管理。图书和仪器是学校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工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图书、仪器管理,也应建立常规。中学应设专职人员负责,小学则由教师或行政人员兼管。图书室(馆)、实验室属教导处管辖。
图书室(馆)的任务主要是购书、保管和流通三大方面,同时要健全图书借阅和赔偿制度。购书环节主要是要做到所购图书要适用,不可滥购一气。图书的保管,主要是做好图书登记、编目、分类、上架等工作,并注意防蛀、防潮。图书的流通,要从方便师生出发,建立合理的借阅制度,作好新书介绍工作。为保护图书,要建立赔偿制度,并严格执行。
教学仪器是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的物质条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验室的任务是配合教学,整理和装置必需的教学仪器,以便师生能顺利地进行教学实验。一般中学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小学应设置自然常识实验室。仪器的购置,要根据教学需要和经济条件,逐步充实;仪器的存放,要依据教科书的体系,科学分类。对于易燃、有毒等危险药品和贵重仪器,要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每次实验之后,要及时清理。每学期要定期清查,发现破损,要及时修整、补充,如有遗失,要及时查究。管理人员要和教师一道,共同研究建立与健全仪器管理、使用和操作制度。
8.教学的有效管理
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和有效进行的前提。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管理,或者课堂教学管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人高等师范教育工作者们较多关注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改进,而相对忽视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管理,适时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优质课堂教学的需要,是当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因素
教师是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决策者。教师的素质高低是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的基础性必备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必备的特殊的专业知识。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以及师范生,对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掌握都不能令人满意。然而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师职业独特性的体现。教师职业的独特性突出体现在具有其他受过同等学历训练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上。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中小学,他们上学前均已拥有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并且有相当部分是所任职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和骨干教师。为此,学校必须对现有学生业已形成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与调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师专业化教育,使他们各种知识结构得以合理建构,才能确保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有别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部分从事成人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尚未能真正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完全地、充分地体现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双专业特色,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因而不能很好地为学生(为人师的学生)展示其教学和管理的双示范性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学校毕业生在中小学教育中未能充分体现专业化教师教育优势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教师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作用发挥得如何,已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据我们实地调查,发现仍有相当多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比较低。影响学校的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人的素质是形成管理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管理水平之源。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师因业务基础知识欠缺,再加上备课不充分,没有透彻理解教学内容,讲课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放弃“主业”而大搞“副业”。这部分教师虽也看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但由于自身的不足,因而不敢去严格管理学生,只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2)课堂教学管理乏术学校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必备的课堂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管理经验,因而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高,易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其体现在:一是部分教师面对无序的课堂教学秩序束手无策;二是部分教师过高估计学校学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大学生自己的事,而放松对学生学习的管理;三是部分教师未能担当起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管理者的重任,片面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只要把所传授的知识讲清楚讲明白就是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因而课堂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有教无管”的现象。
(3)教学管理制度缺陷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收到了初步的改革成效。但是一些教学管理制度由于自身缺陷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比较突出。如近年来实施的学生给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打分,虽然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某些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高、教学效果好、敢于和严于管理学生的教师打低分,而对那些业务素质较低、教学效果差、千方百计讨好学生、给学生“送分”的教师打高分。其后果是,一方面使部分教师害怕因严格管理学生致使学生给自己打低分,影响自己教学业绩的考核或教学评优,而放松对学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挫伤了那些管教管导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造成课堂教学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4)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落后据笔者深入课堂听课所了解,目前仍有为数不少的学校的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权威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行为控制和程序化问题的解决,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的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和规则性,这种管理遵循一种单向的运作原则,即课堂所有活动及进程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进行,禁止把行动建立在学生个人内在价值的体现上,而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严格服从和诚恳态度上。通过对此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始终居于主控地位,课堂教学管理过程即为教师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能加强教师的权威与效力,确保课堂的秩序性,从而为教师创造了面对众多不同需要和不同条件的学生进行快速灌输知识的极好条件,但是通过教师是权威者的模式而采取暂时的行为控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思想问题,依靠行为维持的课堂教学安静,难以使学生收回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思维,课堂教学效果仍然很差。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这种约束多、弹性少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改革的需要,需要加以变革。
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仍作为学校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今天,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及时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