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200000005

第5章 金刚经(5)

⑥忍辱波罗密:梵语为羼提,意译为安忍、忍等。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的境。忍不但忍辱,还忍苦耐劳,即认透确定事理。忍有三种,对于人事方面的毁誉,皆能安然顺受,不生嗔恚之心,叫生忍;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能处之泰然,叫法忍;菩萨修行六度时,了知一切诸法无我、本然不生的空理,将真智安住于理而不动,叫无生忍,无生忍即般若慧。菩萨修此忍力,即能不为一切外来或内在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伏。所以,忍是内刚而外柔,能无限的忍耐,而内心能不变初衷,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佛法劝人忍辱,是劝人学菩萨,是无我大悲的实践,非奴隶式的忍辱。

⑦歌利王:又作哥利王、羯利王、迦梨王、迦陵伽王、羯陵伽王、迦蓝浮王等。意译作斗诤王、恶生王、恶世王、恶世无道王等。佛陀于过去世修行时,歌利王为乌苌国的国王。他的行为非常凶暴恶劣,臣民们都很害怕他,唯恐避之不及。一次,国王带了宫女们,入山去打猎。宫女们趁国王休息时,就自由游玩。在深林中,当她们见到一位仙人在坐禅时,对他生起很大信心,仙人也就为他们说法。国王一觉醒来,不见一人,到各处去寻找,见他们围着仙人在谈话,心中生起嗔恨心并责问仙人,且不分青红皂白地用刀砍下仙人的手脚,看他是否能忍。当时,仙人毫无怨恨,神色不变,不但不嗔恨,反而对国王生起大悲心。这仙人,即释迦牟尼佛的前生。

⑧嗔恨:又作嗔恚、嗔怒、恚、怒。三毒之一,也是六根本烦恼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厌恶憎恚,谓之嗔。嗔恨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⑨无所住心:即其心无住。无住,即无着、不执着。无所住是不滞住善恶、是非、空有、断常、迷悟等等对待的两边,连中道亦不住。

译文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深刻领会了其中的真谛,禁不住感激涕零地对佛说:“太稀有了,世尊。佛陀宣说了如此甚深微妙的经典,这是从我见道得慧眼以来,未曾听到过的如此殊胜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闻了这样的经义,而能生起清净的信心,即能证悟万法实相,应该知道此人已经成就了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这个真如实相,并不是真实的真如实相,所以如来佛才说它假名为实相。世尊,我今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经典,理解其义并受持此经不算难得稀有。如果到了后世的最后一个五百年中,有众生听闻这微妙经义,并能信受奉持,此人才是非常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此人已没有对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产生执着。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本非真实,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一样本非真实。为什么呢?远离一切对虚妄之相的执着,就可以称之为佛了。”

佛告诉须菩提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典,而能够不惊疑、不恐怖、不生畏惧,应当知道这人是非常殊胜稀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密,实即并非实有的第一波罗密,只是假名的第一波罗密。

“须菩提,所谓的忍辱波罗密,如来说并非实有的忍辱波罗密,只是假名的忍辱波罗密。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用刀支解身体,我在当时就没有心存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当时被节节支解时,在心中执着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就必定会生起嗔恨的心。

“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过去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不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舍离所有一切的相状,生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应该执着于色尘而产生心念,不应该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诸尘而产生心念,应当生起无所执着的清净心。如果心中有所执着,就无法无住而生其心了。所以,佛说菩萨的心念不应该执着于色相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当如此进行布施。如来说一切所有的形相都是因缘聚合的假名形相,又说一切所有的众生也不是真实的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的人,讲实话的人,讲真理的人,而不是说谎话的人、不是讲怪异话的人。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法,既非实有又非虚无。须菩提,如果菩萨心里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会好像人进入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如果菩萨心里不执着于法相而行布施,就好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耀下,能一清二楚地看见各种色法一样。

“须菩提,未来之世,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诵念受持,如来凭佛无碍的智慧可以悉知这种人,也可以悉见这种人,一定能成就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原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①,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②。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③。如来为发大乘者说④,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⑤,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⑥,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注释

①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犹言一天中的上午、中午、晚上三个时段。约十点钟以前为初日分,十点到下午二点为中日分,二点钟以后是后日分。

②劫: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之。泛指极长的时间。音译为劫波、劫跛、劫簸、羯腊波等。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等。在印度,通常以一劫为梵天的一日,即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佛教则视之为不可计算的极长时间,故经论中多以譬喻故事喻显之。佛教对于“时间”的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

③功穗:音译作惧曩、虞曩、求那等。功是指福利之功能,德则指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德者得也,修功有所得,故曰功德。即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又世人拜佛诵经布施供养等,都叫功德。

④大乘:音译为摩诃衍那、摩诃衍等。又作上衍、上乘、胜乘、第一乘等。乘即交通工具之意,指能将众生从烦恼之此岸载至觉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不以个人之觉悟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载乘众人,故称为大乘。以此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⑤小法:即指小乘法。佛之说法,实际并无二致,只因弟子发心不同,致使浅者见浅,深者为深,而有大小乘之别。

⑥作礼围绕:佛在世时,弟子来见佛,大都绕佛一匝或三匝,然后至诚顶礼。在古印度,环绕佛塔右行三匝或更多匝,是一种表示虔诚恭敬的礼仪。此作礼围绕的习俗亦随佛教的传播,而在世界各地沿用至今。

译文

佛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中午也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下午也同样以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身体来布施,如此经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以身体来布施。如果又有一个人,听闻了此经典,生起不退的信心,他所得的福德胜过前述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抄写经文、信受奉行、阅读背诵、为他人解说呢!

“须菩提,简而言之,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的人而说,为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如果有人能信受持行、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如来可以悉知这个人,也可以悉见这个人,一定能成就不可衡量、不可称计、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的人,就担当得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乘佛法的人,会执着于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和寿命相状,对于此经典他们不会听闻信受、阅读背诵、广为他人宣说。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于此虔诚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等于是佛塔的所在地,就应恭恭敬敬围绕示礼,以各种芳香的花朵和细香散于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原文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①,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②,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③,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④。”

注释

①业:音译为“羯磨”。最早见于印度的古奥义书,是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袭用的术语。佛教中一般解释为造作。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业生灭相续,必感苦乐等果,果是业果,结果的因即是业因。业虽由人的身口意所造,但受烦恼的支配。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之苦乐果报。以有业因,故招感业果;非善非恶之无记业则无招果之力。佛教所说的恶业(罪业)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有五恶业和十恶业。五恶业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反之,则称五善。十恶业则包含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离以上十恶,则为十善。恶道:为“善道”之对称,与“恶趣”同义,即顺着恶行而趋向的道途。即指生前造作恶业,而于死后往生的苦恶处所。在六道之中,一般把阿修罗、人间、天上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则称为三恶道。

②阿僧祗:印度数目之一,又作阿僧伽、阿僧企耶、阿僧、僧祗等,意谓无量数或无穷极之数。此词多用于计量劫数,而计量劫数时,有小阿僧只劫与大阿僧祗劫两种。

③那由他:数目名,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等。指极大之数,有说是相等于今天的百亿,也有说是千亿,或更大之数。

④果报:由过去业因所招感的结果。又作异熟、果熟、报果、应报、异熟果等。由于过去的业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以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譬如米麦的种子是因,农夫之力或雨露之润等是缘。当来年米麦成熟时,对于之前的米麦种子而言,则是果,对于过去农夫之力、雨露等而言,则为报。

译文

佛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信受奉行和讽诵受持,反而受人轻贱,这个人前世所造的罪业本应该堕入恶道,因为现世被世人所轻贱,他前世的罪业就因此而消除,他也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想起过去无量无尽的劫前,在然灯佛前,曾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我全都一一亲承供养,一个也没有错失过。如果有人于未来之世,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和我过去供养诸佛的功德相比,我不及他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数字、譬喻都无法达到的无数分之一。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世中,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一一具体细说,也许有的人听到后会心慌意乱,狐疑而不相信。须菩提,应当了解此经的内容意义是不可思议的,所得到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①,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②。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同类推荐
  •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

    《佛教的故事》本书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佛教的产:尘及在中尉的弘扬。著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佛救,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人精深。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问道:济群法师修学问答录

    没有找到心灵的家,生命会在轮回中漂泊,四处攀缘,寻找依赖;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就能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问道》收集了济群法师对学佛者及困惑者提出的问题的回答和解释。本书分八篇,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分别从皈戒、人生、信仰、闻思、修证、生死、抉疑、社会来回答学佛者的疑问,启发学佛者关于人生的大智慧,帮助现代人减轻烦恼,从此走上幸福人生的道路。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人长到多胖才能刀枪不入(最热最热的76个人体知识)

    人长到多胖才能刀枪不入(最热最热的76个人体知识)

    人死后可以变成化石吗?尿尿到一半为什么无法停下来?人长到多胖才能刀枪不入?……每当早晨起来,看着镜子中那张熟悉的脸,你是否有过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 快快翻开这本《人长到多胖才能刀枪不入》吧,你将在开怀大笑中,获得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本书由大米原创,雨霁编绘。
  • 经脉师

    经脉师

    特种士兵不经意穿越异界,以经脉为本,练体,修魂,三者归一,战仙界,斗鬼神,揭开上古一些秘密:黄帝为何大战蚩尤?为何自封神之后诸仙不再显现?请关注小说《经脉师》觉得好就收藏吧你的收藏我的动力
  • 借我怦然心动如往昔

    借我怦然心动如往昔

    据说人一天要产生五万多个想法,而我每天大部分的想法都如出一辙。就是想到你。
  • 画中仙,娇宠任性王妃

    画中仙,娇宠任性王妃

    一副画卷,惊为天人,她甘愿以生命下注,五年为期,跨越时空来到他身边,只求他能够爱上她。初次见面,她唇角一抹笑容,灿若桃花,以万数边疆之人安好相要挟,在他耳边轻喃:“万数人民不及你一人之重,我要你的心为我而跳,冰冷为我而化。”这番言语,在他的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再次相见,她一身戎装,救被传叛敌的他于水火之中,共同抵御外敌,成为疆场上最艳丽的那朵曼陀罗花,灼伤了另外一个人的眼。赤焰军队现,天下覆亡,她甘愿以身犯险,独自面对阴谋诡计,助他得到太子之位,荣登大宝,问鼎天下。她可以穿越时空,抵抗外敌,可是终究成为不了他心尖儿的那个人,封后前一夜,她听见他接受群臣选秀之事,她笑了,灿若桃花可却满心凄凉:“五年,我同你化解无数危难,可是你始终不爱我。”她在他的面前,渐渐没了呼吸,封后之日,椅子上只有一身艳丽夺目的凤袍。—————————————————————————————————————————————————————————————————传闻,九王妃倾国倾城,艳丽不可方物,城楼琵琶相送,成为佳话。传闻,九王妃足智多谋,不输男子,同九王爷一同战场杀敌。传闻,九王妃爱九王爷入骨,可九王爷始终对九王妃无动于衷。传闻,九王爷九王妃封帝称后的前一日,九王妃香消玉殒,而不爱九王妃的九王爷为她废掉后宫。又有传闻,九王爷称帝后四年,将神似九王妃的青楼花魁带入后宫,不顾大臣劝阻封之为后,从此荣宠不衰。——————————————————————————————————————————————————————————————————有一日,皇后兴之所至,将宫中的琉璃盏全部摔碎:“皇上,你看我在浪费,在奢侈。”第二天,又有一批琉璃盏到皇后宫中,皇上口谕:“接着浪费,接着奢侈,皇后开心就好。”飘零用心之作,希望大家捧场!
  • 保卫自由

    保卫自由

    人类永生之后,何去何存?所追求的便是不再是生存,而是自由的活着
  • 炼华裳之倾国之恋

    炼华裳之倾国之恋

    爱是什么,从不曾了解过,只知道在心之一角一直有一个身影,小小的,丑丑的。我为寻找他遍寻山川大地,却寻不到,我甚至怀疑那只是一个梦········一场意外,于梦一样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个一生也抹不去的背影,我庆幸能与他相逢,也庆幸能与他相守。于浮世中,看乱世之战,倾城之恋。/
  • 校园狼人

    校园狼人

    大一新生秦朗,意外变身狼人;随着秦朗的一步步变强,一个个阴谋也浮现出水面;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 浮生妖魔记

    浮生妖魔记

    玄幻浮生世界,人、妖、魔并存,四大洲风起云涌,看最后谁成至尊.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兵掌乾坤

    兵掌乾坤

    我为兵主,天下无敌,横归八荒六合,九天十地,一念乾坤碎,一念万物生,以我之念佑我可佑之人,以我之兵镇杀一切,镇压万古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