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200000021

第21章 忏悔品(1)

本品记述惠能为来山听法的四方士庶讲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无相忏悔”、“自心四弘誓愿”、“无相三归依戒”以及“一体三身自性佛”等法。自性五分法身香分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倡导修行之人自心戒定慧,自心解除攀缘系缚,求得解脱。接着传授无相忏悔,界定了“忏悔”的定义,忏即说出前罪,悔即断除后过。讲说了“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的自心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变以往的归依佛、法、僧三宝而为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力倡归依自性,而非外力,所谓“自性不归,无归依处”。最后为大众讲说何为“清净法身佛”、何为“圆满报身佛”、何为“千百亿化身佛”的一体三身自性佛法门,三身佛都在自性,不在身外,从自性生,不从外得,佛性本具,即心即佛。

原文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①,骈集山中听法②,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③。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始得不假到此。既从远来,一会于此,皆共有缘。今可各各胡跪④,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⑤,次授无相忏悔⑥。

众胡跪。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⑦,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⑧,莫向外觅。

今与汝等授无相忏悔,灭三世罪⑨,令得三业清净⑩。

注释

①广韶:广州和韶州。

②骈集:汇聚,集聚。

③此事:这里指明心见性的顿悟解脱。

④胡跪:又作胡跽。古时印度、西域地方总称为胡,胡跪乃指一般胡人跪拜的敬仪。

⑤五分法身香:指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这五分香,皆从自性上说,皆从功德上修,也就是从自证自性法身来成如如佛。香,是以智慧火烧那抽象无价真香。

⑥无相忏悔:忏,乃“忍”的意思,即请求他人忍罪。悔,追悔,悔过,即追悔过去之罪。禅宗主张不注重忏悔的形式和仪式,强调个人的心性明净,称之为无相忏悔。

⑦攀缘:攀取缘虑、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指心执着于某一对象的作用。如老人攀杖而起,谓之攀缘。又如猿攀木枝,忽而在彼,忽而在此,谓之攀缘。

⑧内熏:“外熏”的对称。众生心中,皆有本觉之真如,此本觉之真如熏习无明,使妄心厌恶生死的痛苦,而祈求涅盘之快乐,此情形谓之内熏。至于佛菩萨的一切教法,以及行者自身的修行,都叫做外熏。

⑨三世:乃过去世、现在世与未来世的总称。现在世与未来世合称为现当二世。

⑩三业:身口意三处之所作的身业、口业、意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事;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言语;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嗔、痴等动念。

译文

当时,惠能大师看到广州和韶州及来自各地的士庶百姓,都汇集在曹溪山听讲佛法,于是便开坛讲法,向众人说道:“来,各位善知识!修行佛道这等大事必须从自我本性上着手。在任何时候,时刻自我清净本心,自我修持,自我心行,识见自己的智慧法身,识见自心的佛性,自我度脱,自我持戒,到此才不算虚度。既然从大老远赶来,一齐会聚在这里,都是有缘的。现在大家各自可以胡跪,我先给你们传授自性五分法身香,再传授无相忏悔。”

大家都胡跪着。惠能大师说:“第一是戒香,就是自我本心中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嫉妒心,没有贪欲嗔怒,没有劫心毒害,这叫做戒香。第二是定香,就是看到一切善恶的外境外相,自心不散乱,这叫做定香。第三是慧香,自心通达没有障碍,时常用智慧观照自性,不造作一切恶业。虽然修行一切善业,自心却不生执着,敬重长辈,体念晚辈,怜悯抚恤孤苦贫困,这叫做慧香。第四是解脱香,就是自心没有对外物生追求攀依之心,不思量善,不思量恶,自由自在,无所挂碍,这叫做解脱香。第五是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没有对善恶生攀缘之心,也不能陷入虚空,固守枯寂,就是说需要广泛学习,多多听取教诲,识见自我本心,通达一切佛教真理,待人接物和光同尘,没有人我之执,直接达到无上觉悟,真我本性没有改变,这叫做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这种五分法身香大家各自在自我内心中点燃熏习,千万不要向外寻求。

“现在我给你们传授无相忏悔,以除灭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罪业,使大家获得身业、口业、意业三业的清净。

原文

善知识!各随我语,一时道: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恶业、愚迷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恶业、骄诳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

弟子等,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恶业、嫉妒等罪,悉皆忏悔,愿一时销灭,永不复起。善知识!已上是为无相忏悔。

云何名忏?云何名悔?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①,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②,且不是惠能度。

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③。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注释

①四弘誓愿:一切菩萨初发心时,必发此四种广大之愿,故又称总愿。又作四弘愿、四弘行愿、四弘愿行、四弘誓、四弘。有关四弘愿的内容与解释,散见于诸经论,然而各经所举颇有出入。中国佛教一般采用《六祖坛经》之说,即: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谓菩萨誓愿救度一切众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谓菩萨誓愿断除一切烦恼。三、法门无量誓愿学,谓菩萨誓愿学知一切佛法。四、佛道无上誓愿成,谓菩萨誓愿证得最高菩提。此四弘誓愿可配于苦、集、灭、道四谛。

②恁么道:这样说。

③正见:系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为“邪见”之对称,即远离或有或无的邪见,而采取持平正中的见解。

译文

“善知识!大家都各自跟随我念诵,立即说:弟子们以前、现在、将来的每一个念头,都不被愚昧迷惑所沾染,以前所有造作的恶业、愚昧、迷惑等等罪过,全部都忏悔,希望立即销毁灭断,永远不再重新生起。

“弟子们,以前、现在、将来的每一个念头,都不被骄狂傲妄沾染,以前所造作的恶业、骄狂傲妄等罪过,全部都忏悔,希望立刻销毁灭断,永远不再重新生起。

“弟子们,以前、现在、将来的每一个念头,都不被嫉妒沾染。以前所造作恶业、嫉妒等罪过,全部都忏悔,希望立刻销毁灭断,永远不再重新生起。善知识!以上就是无相忏悔。

“什么叫做忏?什么叫做悔?所谓忏,就是坦白承认自己以前所造下的罪业。以前所有的恶业:愚昧迷惑、骄狂傲妄、嫉妒等等罪过,全部都坦白承认,永远都不再重犯,这叫做忏。所谓悔,反思改悔以断除今后会造的罪业。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昧迷惑、骄狂傲妄、嫉妒等等罪过,现在都已觉知开悟,全部都将永远断绝,更不会再次造作,这就叫做悔,所以称为忏悔。凡夫俗子愚昧迷惑,只知道忏说坦白他以前所造罪业,而不知道反思改悔以绝除他今后会造罪业。由于不懂得悔改的缘故,前面的罪业还未灭尽,后面的罪过又新生起;前面的罪业既然不能灭尽,后面的罪过已然重又生起,这叫什么忏悔呢?

“善知识!既然忏悔已经传授完毕,现在再和你们发四弘愿,大家各自需要正心诚意,用心听取: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善知识!大家不是都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这样说,并不是我惠能来度。

“善知识!心中的众生,就是我们所说的邪迷之心、诳妄之心、不善之心、嫉妒之心、恶毒之心等等,像这样的心,都是众生,大家必须各自运用本性自我度脱,这就叫真度。

“什么叫自性自度?就是自我本心中邪迷妄见、烦恼愚痴等众生,都用正确的知见将它们度脱。有了正见,让般若智慧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性自度。以正见度脱邪见生起,以觉悟度脱迷妄疑惑,以智慧度脱愚迷障碍,以善良心念度脱邪恶心念。这样的度,叫做真度。

原文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①。

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皈依戒②。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③;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竟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④,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⑤。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同类推荐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3)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向释尊问佛

    向释尊问佛

    本书通过释加牟尼和底子阿难的对话,以问答的形式阐释佛法世界中的生命意义。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热门推荐
  • 我有异能我牛逼

    我有异能我牛逼

    某一天,冷枫夜因为好心,被美女上了,然后拥有了透视。从此以后,纵横天下,美女云集,徒手屠龙......这个不算。谁想到,当我和第二位美女发生关系之后,又有了异能!第三次,第四次......透视,隐身,穿墙,飞行
  • 地狱生存法则

    地狱生存法则

    十八层地狱一共有十八个世界,人世间死亡的人会从第一层地狱的轮回沙海中复活,第一层地狱的人死亡会在第二层地狱的轮回沙海中复活,······而第十七层地狱的人死亡就永远死亡,因为传说第十八层地狱没有生命能够存在。地狱中存在着死气,每深一层地狱死气的浓度越高。人世间的废物扬尘死后来到地狱,发现自己不能跟其他人一样靠吸收阴气修炼,而是只能吸收稀薄的死气来修炼,为了能够成为强者他选择多次自杀来到了第十七层地狱······死气比较起阴气太稀薄,修炼起来还是太慢了,可是渐渐地扬尘发现了很多死气蕴藏的秘密,比如······强者之路,不能有任何松懈,当有一天爬到足够高的时候,有一个前生的秘密,有一个关于十八层地狱的秘密······
  • 礼法华经仪式

    礼法华经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驱魔小女的杀怪指南

    驱魔小女的杀怪指南

    聪明伶俐武功高强的萌系女主和腹黑水深武功更高强的傲娇系男主一起打怪兽啦。
  • 凤舞解红妆

    凤舞解红妆

    她本神域帝姬,她的父母因变故将尚在襁褓中的她送去五行大陆。她本想与世无争,但许多人都要她死,只好带着心爱的师兄一起“玩”。他既是师兄也是魔界魔神,为了师妹在所不惜,但是师妹你这么撩我,真的好么?她盈盈一笑:师兄,我爱你!当局中局计中计所有的连环阴谋被掲开,二人一起执手掌天下。
  • 吹土根

    吹土根

    就连小学生也能看出来,“吹土根”三个字连在一起,实在是有些不知所云。然而,就是这三个字,却让古一民长时间地痴迷,发呆,茶饭不思,夜不成寐……
  • 快穿之女王驾到

    快穿之女王驾到

    “我想要30级的医术精湛。”林瑜月指着技能。“好的!”某研发人员公私不分。“我想要90级的饕餮。”林瑜月指着神兽。“好的!”转眼间,空间里多了一只小正太。“我想要你。”林瑜月指着某研发人员。“好的!!!”
  • (全文)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全文)荒唐游戏:一眼订新娘

    他一眼订新娘,她一瞬间决定老公。他是标准的花花公子,她是一个的来路不明的小女人。两个完全不把婚姻当回事的陌生男女,玩起了一场荒唐的婚姻游戏!接下来是否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PS:小小幽默,微微感动,深情演绎,平凡中的浪漫。闲时消遣的作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影响千万人一生的枕边书

    每个人都是岁月长河中的一个过客。我们的一生将如何度过?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太多的人已不堪重压。如何面对生活的现状?短小的故事,带给你的是无穷的知识和无尽的智慧;它能使你在轻松地阅读中得到有益的启迪,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它能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使你的人格更加高尚;它既是你迷失时的灯塔,也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