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17日)
一、全国第五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简况
自1979年以来,每年“质量月”期间,召开一次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今年是第五次。这次会议是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中国质协联合召开的。会议时间是9月9日至15日,会期7天。会议规模350人,其中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代表233人,全国著名的马恒昌小组、郝建秀小组、赵梦桃小组、毛泽东号机车组等50个先进班组和一些省、区、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者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交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经验;第二,发表成果,表彰先进;第三,讨论质量管理小组工作暂行条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会议预定的任务。
会议期间,有62个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在大会或分会场发表成果,有3个企业、2个市作了口头或书面发言,介绍了它们的先进经验。会上还印发了各种成果资料130份。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听取了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的成果发表,给了很高的评价。15日下午,全体代表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了全国第六次“质量月”授奖大会,受到很大鼓舞。还利用晚上时间,搞了两次专题讲座,一次文艺联欢活动。
这次会议,总的来讲,开得很好,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气氛团结热烈,既交流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又增强了信心。特别是对会议提出的现有27万个质量管理小组,一年至少取得一项成果,平均每项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三万元的要求,表示完全赞同,一定要努力争取实现。
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概况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后来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60年代后期,日本又有了新的发展。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从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等一整套质量保证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其基本核心是强调以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问题的诸因素查出来,首先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它是科学的、有效的,方向是对头的。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字头是TQC,所以简称为TQC,它是一门现代化企业管理的科学,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自1978年,我国的机械、纺织行业,吸取国外的经验,较早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之后,电子、化工、兵器、基建等行业也都陆续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由于狠抓了教育、试点,发展很快。全国共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13万期,听讲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组织巡回讲座8500多次,电视讲座3期,前两期每期有上千万职工收听收看,今年9月27日开始将播放第三期,主题是“质量与效益”。出版书刊400多种,书籍300多万册,期刊100万册。至今年6月底为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企业达2.3万个。
六年来,全面质量管理已在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普遍推行,有力地提高了工业的管理水平,调动了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1980年国家经委颁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使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更加明确了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质量、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向纵深发展。
在全面质量管理推行过程中,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单位只搞了宣传教育,有的仅限于搞数理统计,许多单位还没有动,或者只搞形式。特别是有一些领导同志的认识跟不上,不重视,往往是片面追求产值、速度,忽视质量,忽视科学管理。
实践证明,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真正推得开,推得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亲自动手抓。特别是主持全面工作的经理、厂长和总工程师必须亲自动手。
2.要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成为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一个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工厂,只要有十来个积极分子,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就可以把全面质量管理搞得有声有色,成绩显著。
3.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的群众基础。
4.确立方针、目标、计划,是搞好质量管理的一件大事。
5.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部门、各环节以至每个职工在质量上的责任、权限、分工,并和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各级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专职机构,充实得力精干人员;加强检验、化验和标准化机构。
三、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概况
所谓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凡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以改进、提高产品质量、运输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质量管理的英文字头是QC,所以质量管理小组简称为QC小组。QC小组是劳动、智慧、科学的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倡导的实行科学管理,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企业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行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的。目前,已从工业生产扩展到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邮电通讯、商业服务等各个部门。从企业内部来讲,也从生产车间发展到设计、计划、技术、设备、物资、财务、销售、生活后勤、技术服务等经营、管理部门。据不完全统计,质量管理小组累计数,1980年4.2万个,1981年8万多个,1982年16万多个,到今年6月份为止,已发展到27万多个。有502个小组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参加小组活动的职工近400万,已形成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支中坚力量。
由于我国有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优良传统,有班组建设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和采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把我国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内容更加广泛,在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些小组不仅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数理统计工具,而且开始运用难度较大的数理统计工具。有的还使用了微处理机来处理数据。事实证明,我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仅是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的新发展,也是解决产品(运输、工程、服务)质量、工作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素质的一种好形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既有广泛的群众性,又有严密的科学性。群众掌握了科学,就能加快发展生产力,这也是质量管理小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关系极大。如今年5月,大连161个发表成果的质量管理小组,为国家多创造价值2100多万元,平均每个小组创造价值13万元。我国目前有1.1亿职工,如果经过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全国有一半职工参加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按10个人计算,就有550万个小组,如果每个小组平均创造价值1万元,一年就可增加550亿元,如果每个小组平均创造价值2万元,即等于大连市161个小组平均创造价值的1/7到1/6,一年即可增加1100亿元。相当于我们现在一年国家财政收入总额。这虽然不是马上就能轻易做到的,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说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潜力极大,是投入甚少、产出甚多的一大法宝。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我国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已经取得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主要有:
1.各级领导重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2.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企业方针目标管理相结合;
3.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班组建设相结合;
4.小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类型多样,广泛采用“三结合”形式;
5.抓好成果发表和经验交流。
总之,几年来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有了较快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创出了一批成果,取得了显著成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和部门数量还比较少;有的流于形式,不讲求实效,理论研究不够,一些实际问题如奖励等,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成果发表、评选办法、巩固措施还不完善等,有待于今后逐步解决。
四、当前质量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在思想方面,不少同志没有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往往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速度,忽视质量;
2.在政策方面,很多政策不是鼓励提高质量,而是维护落后,如干好干坏一个样、优质不优价等;
3.在管理方面,我们国家现在基本上还是采用以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落后的管理方式,比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落后了几十年,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数量少,水平低,仍处于起步阶段;
4.技术基础落后,如没有先进的标准、设备和测试手段,要提高产品质量是困难的;
5.国家计划中基本上没有列出质量指标,因此,工作中就不容易把质量排到重要议事日程上;
6.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
五、几点意见
1.要加强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
2.要改革不适应提高质量的政策、规定,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劳动部、物价局、标准局等单位,要制定鼓励提高质量的政策、法规;
3.要抓组织落实,建立健全各级质量管理机构;
4.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广泛、扎实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加强技术基础工作,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龙头,加速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要落实措施;
6.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