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26日)
关于编写《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分卷的意义和要求,已有书面发言,这里不再详谈。现在只就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些个人意见。
1.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管理的密切关系问题。过去30多年来,对如何改善和加强经济管理问题,把主要着重点放在解决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了,即着眼于解决条条与块块、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把企业收上来、放下去,放下去再收上来,在这上面反复“打圈子”,而没有解决好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看来,要把经济管理搞好,还需要进行彻底的体制改革,解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即政企分离问题。因为企业毕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细胞,是经济活动的基层单位,是基础。用蒋一苇同志的说法,应该是“企业本位”。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企业的活动,只有解决了这一政企关系问题,才能真正加强经济管理。国务院正在研究进一步改革税制,为解决政企分离问题创造条件。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这对企业来说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因素问题。外部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更好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其经济细胞的作用。
2.企业的领导制度。企业实行什么样的领导制度,30多年来一直有不同意见。现在中央已发了三个文件,每个企业都要处理好党委集体领导、厂长行政指挥、职工民主管理三者关系,三者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现在,中央已确定采取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但多年来,厂长负责制没能真正建立起来。原因在哪里?关键在于厂长和书记。这个问题对经济管理关系极大。但在实践上还没有解决好。这是研究总结经济管理必须涉及的问题。
3.民主管理问题。毛主席对集中和民主有精辟的论述,这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对企业来说,全体职工怎样当家作主,是个重要问题。现在有些企业里,工人感觉不到自己是主人,甚至认为厂长是主人,工人无非是雇来工作,拿工资就是了。这说明企业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要使工人真正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有很大的发言权,他才能真正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利益,进一步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利益。总之,解决好民主管理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真正有一个群众基础。
4.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二大提出两个文明建设,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要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按劳分配的关系。过去在分配上搞“大锅饭”,甚至把“大锅饭”认为是共产主义,至少是“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一种误解。应该指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需要提倡共产主义态度,但不能把共产主义态度和按劳分配对立起来,也不能把共产主义态度和“大锅饭”、平均主义联系起来。这是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的关系问题。位置要摆恰当,要有分寸。处理得好,可以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至于走到邪路上去。总结过去经验,我们往往左右摇摆,走了弯路。今年初,召开了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中央又发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中共中央[1983]26号文件),理论上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就要在实践上认真贯彻它。
5.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问题。这与前面说的都有联系。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素质,首先还是人的素质问题。一般说来,企业素质指人的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企业素质,要整顿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要对企业,甚至整个工业继续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内部因素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使企业素质提高。要进行“三项建设”(建设起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体制,建设起一支又红又专的职工队伍,建设起一套科学文明的管理制度),最后达到“六好企业”(三者兼顾好,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劳动纪律好,文明生产好,政治工作好)的目标。现在企业在搞“双补”,即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这是教育上欠的账,由企业来补。队伍的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建设,提高人的政治素质。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企业领导班子“四化”,第一位应是革命化。企业经过整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降低了,文化技术水平提高了,然而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后,一年半载,有的企业依然故我,面貌没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就是领导班子没有革命化。只有革命化了,其他“三化”才起作用。现在大家都注意提高文化、技术,但对提高政治素质这一点注意不够。按理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位日本企业家和我们谈合营企业的时候,还把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条称为我们的“诀窍”,把它算到企业的“股份”里去,而我们自己却忽视了。现在要加强,要“补课”。
6.经济管理现代化问题。经济管理,东方和西方各有特点。建国初期,我们提出“一面倒”学苏联,计划管理(包括宏观的与微观的)都是“成套引进”的。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那时我们别无他途,缺点是没有很好地总结过去我们自己的某些经验。
在经济管理现代化问题上,重要的是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就是把中国的特色融合到现代化里面去,和现代化结合起来。怎样结合?还是今年初提的十六字方针:“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我们的现代化,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成一家的现代化。
在此,对《当代中国的经济管理》编写工作,提几点意见,供参考。
第一,对编写方法的意见。题目大,范围广,要不要有重点?要有。不要怕与别的分卷重复,但尽量少重复,有了重点,就可以少重复一点。有的同志提出以工交为重点,因为工交方面分卷太多,却没有一个综合的。我赞成这个意见。能不能把重点放在工交的综合方面,这样可能重复少一些,问题触及得深一些。
第二,对编写提纲的意见。这个提纲要有纵有横、有综合有专题,综合性强,牵涉面广;文章也不能太专太深了,搞不好会“职工看不懂,专家看不上”,要做到“雅俗共赏”。对这个问题,还是要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办,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尊重历史,弄清历史事实,总结经验教训,也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总结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进行新的探索。
最后,写经济管理这个分卷是个大事情,好事情。有人把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比作两个轮子。前面还有一个“导轮”,即思想政治工作,靠这几个轮子来驱动全面的经济活动。要总结好建国后在经济管理上三起三落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把今后工作搞好,这就是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