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1日)
从1979年3月份开始办企业管理研究班,到1982年秋天,三年多的时间,把省、区、市和主要城市的经委主任、副主任基本上轮训了一遍。那是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轮训。从十四期开始举办专题研究班,已经进行了企业领导制度的专题研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研究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专题研究。这一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专题研究。这次研究班担负着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希望经过这次研究班的专题讨论,能够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
1982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赵紫阳同志就提出要把工业、交通、农业以及内外贸易等所有的经济工作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报纸上发表的赵紫阳同志关于农业、水利问题的讲话,又强调了工业和农业都要树立经济效益的观点,都要既讲投入,又讲产出。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在内)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合乎社会需要的产品。这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经济部门第一位重要的问题。
大家总结了1982年的工作,感到生产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发展也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生产出的产品,属于滞销积压的在减少。可是总的来说,经济效益还是很不理想的。1983年1月份到5月份预计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82年同期有所增长,比保四争五的计划超过得比较多。但生产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单位片面地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当前生产存在“三紧张、一滞销”。三紧张,就是能源紧张、交通运输紧张和原材料供应紧张;一滞销就是部分产品,主要是轻工产品滞销。滞销当然有各个方面的原因,而我们工业部门主观上的原因还是主要的。天津市轻工业局的同志认为轻工产品滞销是由于质量差,品种少,变化慢。而从主观上分析则有“六个赶不上”:第一是指导思想赶不上,即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树立,赶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第二个是产品结构变化赶不上消费结构的变化,就是产品不适应消费者求新、求美、求好、求廉的要求。第三个是生产手段赶不上产品多变的需要。因为,出现了买方市场以后,要按需定产,这就要求小批量、多品种、翻新快,而目前有的生产设备却没有回旋的余地。第四个是经营工作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我们的企业要由生产型改变成生产经营型,但市场调研、信息反馈、销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还没有能够适应。第五个是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跟不上企业向生产经营型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还比较少。第六是有些经济政策的规定,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天津的同志作了这六条分析,又提出了三条对策:第一条是抓管理,挖潜力;第二条是抓科研,上品种;第三条是抓经营,促销售。这样,最后达到提高生产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从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来看,1983年1—4月份,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都有所增长,相应地到4月底占用的产品成本资产也比年初增加了。然而实现利润却比1982年同期下降了,百元产值提供的利税也有所下降。可比产品总成本,全年计划要求降低2%,第一季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超支了。工业生产成本超支,利润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本身来说,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当然,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另作分析。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国家要实现2000年战略目标,要进行重点建设,要对现有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大,这怎么行呢?
国家统计局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情况的分析说明,近几年国民收入是显著增加了,1982年同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是不小的。问题就在于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1978—1982年,国家所得及国家所得中的国家财政所得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都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不利于我们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原因就是国家为了改善和稳定城乡人民生活,对若干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补贴。第二方面原因就是我们工业部门的问题了。工业生产的物质消耗增多,影响财政收入减少。平均每百元工业总产值的物质消耗增加了,减少了净产值和财政收入。第三方面原因是1982年与1978年比较,国家从农业取得的收入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在新增国民收入的使用上,也应引起我们注意。1978年新增国民收入的使用额,用于消费的部分低于用于积累的部分。1982年新增国民收入的使用额,用于消费的部分大于用于积累的部分,比例关系倒过来了。这几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间,把国民收入分配比例调整一下,把新增加国民收入大部分用于消费,这是必要的,这属于还账的性质,但长期这样下去,对国家建设是不利的。这几年国家所得是减少的,所以,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整个国民收入增加。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合理的分配比例,使国家、企业、个人的收入都能有所增加,使国家真正能得到大头。
赵紫阳同志讲,最近要听一听我们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汇报,现在企业经济效益低,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赵紫阳同志1982年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再一条是要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最近国家经委党组讨论了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除了赵紫阳同志讲的两条之外,还有一条比较重要的,就是工业的继续调整,也就是说我们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需要继续调整,它可以出潜力,可以提高效率。第四个途径就是财政、税收、劳动、物价、银行、信贷、市政建设等等各个方面,要从政策上、物力上、财力上支持工业提高经济效益。比如,轻工的“六个优先”的原则要继续坚持。第五个途径是狠抓扭亏增盈。现在预算内企业亏损户所占的比例数是不小的,1/4以上。黑龙江省最近作了调查,对于亏损的128户企业进行了分析,属于经营管理这方面原因的占50%,这说明了改善企业管理、扭亏增盈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加强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现在看来关键是领导班子的问题。通过这一次企业整顿,领导班子有了较大的调整,无论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还是专业结构等方面来看,都有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领导班子里的成员,仍普遍地缺乏企业管理的知识。虽说经过四年的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家有一些知识了,但仅凭这点知识,还不能胜任企业的领导工作。所以,每个进入新的领导班子的成员,无论你有什么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就要补课,否则,就不能胜任企业的领导职务。
企业管理工作中基础工作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经过整顿后,这方面的工作有所提高,但还需继续提高。比如信息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处于一种手工业状态。如今,有些企业已开始使用微型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据了,效果不错。大家有机会可以去首钢看看。
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经济效益呢?这需要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分析了才知道问题在哪里,至少要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要分析产品成本。工资在成本中占的比重不大,上海的同志讲,工资只占上海工业产品总成本的4%。全国也不会超过10%。上海劳动效率高些,所以产品成本里工资含量较低。另一个是费用,一般都占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十几,上海是10%左右,全国平均就稍高些。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是物质消耗,包括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等,大约占成本的80%。因此,成本分析主要是分析物质消耗。要分析成本构成,分析成本降低或是升高的原因。譬如,物质消耗的降低,是原材料消耗降低了还是能源动力消耗降低了?原材料消耗降低是主要原材料还是辅助材料消耗降低了?能源动力中是风、水、电、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引起的变化?等等。
第二,要对产成品资金占用进行分析,同时掌握整个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变化情况,了解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譬如,现在棉布的产成品资金上升了,这是由棉布提价产生滞销引起的。大家都去购买化纤布,购买棉布的就少了。因此,现在要调整生产,减少棉布的产量,增加化纤布的产量。这个分析很重要,它也是有关成本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要分析一下实现的利润和上激的利润为什么会比上年下降?应该实现的利润没有实现,它跑哪去了?有的是合理的,譬如增加了烧油特别税或提高了税率,减少了利润;有的则是不合理的,是由于“跑、冒、滴、漏”等造成的。
第四,要对亏损进行分析,究竟亏在哪?就整个工业部门来看,要分析是哪些企业亏损了;就一个企业来看,要分析为什么亏损了,亏在什么地方。这样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扭亏增盈的措施,实现扭亏增盈。
除此之外,还可对其他方面进行分析。但至少要进行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最近,赵紫阳同志提出:对所有企业的厂长和经理都要进行考试,首先从大型骨干企业开始。厂长和经理通过考试合格了,可以继续留任;考试不合格但差距不大的,可以给予补课机会;考试不合格又差距太大的,那就说明确实没有能力再担任厂长或经理的职务。我们的初步设想是,给半年的补课时间,到1983年底或者1984年初进行考试。考试的具体方法还要商量,打算找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同时还要征求在座同志的意见。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究竟考什么,怎么考。总之,不要让考试流于形式,也不要让大家背太大的包袱。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要促使大家去学习、去提高。赵紫阳同志的这个建议,可能会带动整个企业干部队伍的学习。
1983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交通会议上,着重讨论了改革问题。8月份打算在大庆再召开一次全国工交座谈会,着重讨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整顿问题。希望大家在这次研究班上取得好的成果,为8月初即将召开的全国工交座谈会做些准备。希望这次研究班能坚持过去多期研究班总结出来的“学习理论,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总结经验”这十六字方针,在研究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专题的过程中,很好地总结出我国企业好的经验,最后能够交出一份好的答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