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09

第9章 道家的形成发展(3)

《老子指归》阐述了天地万物以“道德”为指归的道理,该书卷十二说:“道德之教,自然是也。”在作者看来,道体虚无,因其虚无而能生万有。此外,该书还使用了“气”、“和”、“自然”等一系列道家学派常用的概念。在社会治理方面,该书继承了黄老学派“无为而治”的传统,肯定“无为”之道乃是“有为”之君成功之主、政教之元、变化之母,进而强调君臣万民当守其“分”。

5.《太玄》

这是严遵的学生扬雄的着述。扬雄(前53年-后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班固《汉书·扬雄传》称之“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无)为”,可见他本来就喜欢道家之学。根据《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的记载,严君平在成都讲授老子《道德经》,扬雄在少年时期就跟随严氏游学,后来扬雄多次对朝廷“在位贤者”称赞严君平的德操,足见他对严君平的推崇。正因如此,扬雄受到严君平的思想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扬雄精于辞赋,作《反离骚》以悼念屈原,复作《广骚》等以抒怀。他博学,通天文历法,作《太玄》、《法言》以畅其志。

后人尊《太玄》为经,故又称《太玄经》。是书与大《易》有殊途同归之美。

宋代司马光作《太玄经集注》,颇赞赏之,以为《太玄》“昭则极于人,幽则尽于神,大则包宇宙,细则入毛发”。在司马光看来,扬雄的《太玄》探幽索隐,理包大小。此等赞叹之辞表明司马光对于《太玄》一书的高度重视。关于《太玄》的思想旨趣,朱熹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有一段评价:“扬雄则全是黄老。

某尝说,扬雄最无用,真是一腐儒。他到急处,只是投黄老。”朱熹是站在儒家立场来评价扬雄的,他批评扬雄是“腐儒”,足见《太玄》很不合其口味,但朱熹指出扬雄的《太玄》“全是黄老”却又道出了该书的基本思想立场主于道家黄老学。

汉代的黄老学派注重注释《老子》。除了《老子河上公章句》以及严遵的《老子指归》之外,还有许多同类型的着作问世。《汉书·艺文志》着录了《老子邻氏经传》四篇、《老子傅氏经说》三十七篇、《老子徐氏经说》六篇、刘向《说老子》四篇。此外,《隋书·经籍志》也载有汉虞翻注《老子》二卷,汉长陵三老毋丘望注《老子》二卷等。倘若进一步追溯,就可以发现,学习《老子》在汉代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士人都雅好《老子》,将之作为生活的指南。《后汉书·淳于恭传》谓淳于恭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后汉书·范升传》称范升习《梁丘易》及《老子》,教授后生。而《后汉书·独行传》言及向栩少为书生时,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反映了《老子》一书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二)魏晋玄学

秦汉之际道家黄老学派的发展繁荣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总体上看是有深厚文化基础和社会需求的,故而积累了丰硕成果。经过了汉末的政治动荡之后,道家发生转变,这就是由秦汉之际的黄老学衍生为魏晋玄学。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何晏、王弼、竹林七贤、裴等,他们推崇《老》、《庄》、《易》三玄,并以之为思想资源,故而有“玄学”之名。魏晋玄学探讨的范围颇广,后人对其思想特质的评论存在不同看法,但其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则是不言而喻的。

汤一介认为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问题,也就是说表现为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问题。魏晋玄学大体经历了正始、竹林、元康、东晋四个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创了“正始玄风”。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本是无,即无形无名之“道”;末是有,是有形有象的现象世界。

在王弼看来,“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王弼《老子注》第四十章注)。“无”与“有”的关系是“凡有皆始于无”(王弼《老子注》第十六章注)。在言意之辩方面,王弼提出“得意忘言”与“得意忘象”的思想。所谓象是卦象,言是卦辞,意是卦象或事物的意义。他在阐释《周易》时指出三者间的关系是:“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周易略例·明象》)就言与象而言,象是本,言是末,言以明象;就象与意而言,意是本,象是末,明象以得意。不可执着于象或言。他说:“故言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在存意,得意而忘象。”(同上)在名教与自然方面,王弼持“名教出于自然”的看法,亦即名教是自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他说:“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王弼《老子注》第三十八章注)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形成“竹林清流”。阮籍以自然为天地存在的常态,天地以自然为属性。他说:“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自然者无外,故天地名焉。

天地者有内,故万物生焉。”(《阮籍集·达庄论》)嵇康将“自然”导向养生,他认为,“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嵇康集·养生论》)。嵇康将清虚寡欲作为养生要诀,他说:“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同上)否则“欲胜则身枯”(《嵇康集·答向子期难养生论》)。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他们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纯朴至善的,仁义道德反而是有害于这种自然本性的。嵇康说:“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固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嵇康集·难自然好学论》)阮籍甚至说:“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阮籍集·大人先生传》)元康时期,以裴、郭象为代表,酿成“西晋玄思”。裴创作《崇有论》以回应当时世俗因尚无为而走向反对有为、因尚自然而走向反对名教的现实,所以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他强调了“济有者皆有”的看法。郭象也明确指出:“非唯无不得化为有也,有亦不得化为无矣。”(《庄子·知北游注》)进而提出了“独化”论。

他认为万物既非生于有,也非生于无,而是“未有不独化于玄冥”(《庄子·齐物论注》)。换句话说,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是无原因、无目的、无条件,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是谓“万物皆造于自尔”(《庄子·达生注》)。郭象进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观点,其含义是说:“捐迹反一”,即仁义礼教仅为圣人之迹,不足恃,而应顺应自然以行事,故而他说:“率性而动,无常迹。”(《庄子·天地注》)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他着有《列子注》,还曾编撰《养生要集》。他的思想以“超生死,得解脱”为主题,融合了王弼的“贵无”与郭象的“独化”思想。他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言生必由于无,而无不生有。此运通之功必赖于无,故生动之称,因事而立耳。”(《列子·天瑞注》)在张湛看来,“有”只是依“无”而生化,而“无”则是“有”的生化之本。无是不生有的。那“有”又是如何生呢?他说:“忽尔而自生,而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生,生则本同于无。”(《列子·天瑞注》)“无”亦即“太虚”,为万有的生灭提供了场所,因此,“至无者,故能为万变之宗主也”(同上)。

从上面的阐述可知,魏晋玄学各派虽然存在着种种不同见解,有的甚至针锋相对,但基本上没有离开道家立场。无论是“贵无论”、“崇有论”之辩,还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玄冥独化”之义,都是以老庄玄理为根据而进行的思想发挥。这个时期留下的诸多着作丰富了道家的理论宝库,尤其是王弼的《老子注》以及《周易注》不仅在道门授受不绝,而且渗透于儒家系统,故而为后人所高度重视。

(三)隋唐重玄学及其他

隋唐时期,道家因李氏王朝推崇道教,其经典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道家思想进一步传播到各个社会阶层,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玄宗时,《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经典被封为《道德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还设置了“崇玄馆”,推行“道举”制度,令学子研修如上作品,“每年准明经例考试”(《旧唐书·玄宗本纪》)。在唐高宗时,《老子》甚至被列为士人考试必读之书。唐代的帝王将相大多深明道家“无为而治”的玄旨,并且身体力行之。唐太宗指出隋朝灭亡乃在于隋炀帝贪恋美女珍玩且穷兵黩武,所以其治国反其道而行之。他说:“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要·政体》)在吏治方面,他发挥了黄老道家“君无为,臣有为”的思想,认为百官“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道士出身的魏徵更是深明道家“清静以为天下正”的道理。他说:“隋氏以富强而丧败,动之也;我以贫穷而安宁,静之也。

静之则安,动之则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也,非微而难察也。”(《贞观政要·刑法》)清静其实便是“无为而治”的精髓,魏徵在贞观十年四月的一次上书中全面细致地阐述了这一精髓。他说:“人主诚能见可欲而思知足,将兴缮而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雍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兼是十思,而选贤任能,固可以无为而治,又何必劳神苦体,以代百司之任哉。”他提醒君主:生活上要知足知止;待人上要防自是之病、明损益之道、有自知之明;行事上不越俎代庖,行无为之治。这种主张显然与黄老道家思想共通。唐玄宗还亲自注疏《道德经》,标举《老子》为“家教”,认为它“内则修身之本囊括无遗;外即理国之方洪纤毕举”。此外,陆德明、魏徵、傅奕、颜师古、成玄英、李荣、马、陆希声、杜光庭等人都注解过《老子》。其中最为独特的是成玄英、李荣等人发挥了“重玄之道”。到了唐中后期,道家的自然哲学与社会批判思想再次成为刘宗元、刘禹锡、罗隐等士人援道入儒的武器,表达了他们改革现实的诉求,主要代表作品有《天对》、《天说》、《谗书》、《两同书》等。至于道门中人则更是积极弘扬道家思想,比如《无能子》、《化书》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的道医孙思邈,他秉承道家“道法自然”的养生原则,形成了“养性”为主的养生理论。

这里,我们拟以重玄学为代表来谈唐代道家。重玄学是道家学者注释《老子》的支流之一,该派以魏晋时期的玄学成果为基础,适当借鉴佛教中观宗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道家学说。道家文献记载,早在东晋时期,孙登即“托重玄以寄宗”,诠释《老子》,开创了重玄学先河。到了唐代,重玄学力图超越魏晋时期的玄学贵无、崇有二论,讲究有无双遣,不滞于有无,从而实现精神自由。高宗武周时期,核心内容演变为道性论和心性修养,成为道教炼养的理论基础,进而开创了道教内丹道的风气。

成玄英在诠释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时指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去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他看来,偏执于有无任何一方都是滞,而如果执着于有无分际的混同,其实又会是一种不滞之滞。故而,只有超越有无,最早实现超越的超越,才能实现心灵的空寂和灵明。对此,李荣以病与药为喻,形象地解释了重玄之道。他说:“道非偏物,用必在中,无必有有;中和之道,非有非无。有无既非,借彼中道之药,以破两边之病。病去药遣,偏去中忘,都无所有。”有与无各为一偏,是为病,而中和之道则是药,正如药在治愈疾病中消亡一样,中道之药在治有无之偏中消融,自然没有任何阻滞,精神就逍遥自在。

成玄英以重玄方法将《老子》各章分为几个层次,以明老子之玄旨。比如他在《和大怨章》中说:“第一明虽离二边,未阶极道;第二明圣虚会,妙契重玄;第三辩有德无德,忘执之异。”李荣在诠释“无为而无不为”时说:“夫欲去有累所以归无为,而惑者闻无为,兀然常拱手,以死灰为大道,土块为至心。恐其封执无为,不能悬解,故云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而无不为,非无为也;有为而归无为,非有为也。此则为学为道,道学皆忘,唯动与寂,寂动俱息也。”在李荣看来,无为而无不为便是重玄,既不是无为也不是有为,而是有为无为皆忘的境界。可见,“无为而无不为”其实是对“无为”(即玄)的超越,即玄之又玄。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热门推荐
  • 湘西蛊事

    湘西蛊事

    赶尸、放蛊、辰州符乃湘西三大古谜,然而比之玄之又玄、秘之又秘的便是巫傩,原住民族中的生老、饮食、出入、婚嫁、祈福、传说、等等都与这两个字有关,身为湘西大巫傩仅剩的唯一传人,我想带你进入一个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奇妙世界。
  • 王者盛宴

    王者盛宴

    丈尺剑,舞乾坤,乱世天下饮疾锋,青丝恋,倾红颜,琴弦鸣动燃烽烟,踏征程,绝尘起,金戈戎马血泪寒,英雄梦,血染襟,问,谁主沉浮铸丰碑...
  • 菜鸟教师打怪录

    菜鸟教师打怪录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与大多数人一样,从小常在作文中写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可是那一定只是为了完成写作,我在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时走上这条不归路,与现代生活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斗智都勇,在体力与脑力双用,在精神与肉体都快崩溃,峰回路转不知不觉间孩子的纯粹感动着我。
  • 民国妆晚

    民国妆晚

    战后纷飞间的爱情,是开在绝壁的花但即使再艰难,也有人愿意付出一切将这朵花摘下作为一个封建军阀家的嫡小姐,别人手中的棋子,尔雅表示她绝不会沿着别人给她定好的路去走,即便要玩那阴谋阳谋,她也只会当下棋的那个,且看最后鹿死谁手?又是谁和她共谱那一曲鸳鸯梦
  • 真命天子之腹黑四姐妹

    真命天子之腹黑四姐妹

    “不好啦不好啦!墨家四姐妹来啦!”“靠!这个讲台是我的!”“去死门后面应该有我来躲!”“这是我的桌子啊!我要躲下面!”“糟啦糟啦糟啦!风家四少又来啦!”“靠,把桌子下借我挤挤!”“俩一起躲门后面!”“哇哇哇!不要抢啦,我要多椅子下面!”男一:墨家四姐妹,啥好怕的呀!男二:与神杀神,遇佛杀佛!只要不坏我们事就好!男三:二哥还是这么滴,心狠手辣吖!男四:我的魅力可是无限滴!楼梯口,女一,专属古典如水,气质却又不失成熟,女二,外表冷漠,内心暴躁,女三:外表妩媚,内里彪悍,女四:卖萌可爱!标准萌妹!但是……她们的内心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腹黑!属于外白里黑,当腹黑四姐妹遇上风家四少,会有怎样的风波呢?
  • 神之魂初

    神之魂初

    一切的终结是一切的终结,一切的终结又会是一切的开始,现在,让我讲述一个关于万物之终结的故事。
  •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

    《别说你懂孩子的心》就是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这本书将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千万不能怎么做。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无论对孩子还是对你,都是一件幸事!
  • 妖娆后:墨家小姐要逆天

    妖娆后:墨家小姐要逆天

    北墨南王,是枫启国的开国元勋,皇帝却想灭了北墨南王,将其的凌墨军与南王军收到自己的禁卫军……
  • 幻世绝迹

    幻世绝迹

    先声明:此故事纯属遛b,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你的脑子被驴踢了么?”“那你不知道下手轻点啊”“……”“迟到了喊报告了吗!”“没有。”“喊五遍!”“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我让你喊报告!”女孩气愤的走到男生面前把一杯化学试剂狠狠地泼在和男生牵手站在一起的女生脸上丢了句“bitch”女生当时就毁容了男生激动起来“你疯了吧你怎么能把硫酸泼人家呢你看人家现在面目全非你怎么能干出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呢”女孩淡然一笑“前面超市买的卸妆水”“119吗??我家着火了!”“在哪儿?”“我家!”“具体点!”“我家的厨房里!”“火源在哪儿?”“是插座短路!”“怎么到你家?”“你们不是有消防车吗?”“烧死你个傻13作者QQ:2249127186
  • 六道轮回之谜

    六道轮回之谜

    有些故事总有许多疑团还未解开,有些感情总得有个完美的结果,而有些谜底也还需要引出更多的谜题…吴忧与天通大战之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精彩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