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9

第39章 道家的治国方略(4)

法的设立是服务于治国的。《淮南子·主术训》指出:“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因为“法不法,则令不行”(《管子·法法》)。有法不遵循,那么国家的政令就得不到执行,这样,国家岂能治理?

第二,执法必严。

法的执行必须具有一定的程序,不能随意更改。“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已(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慎子》佚文),意思就是照章办事。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改变,要保证法执行的一贯性,这样个人的荣辱就是在自己,不在于法外施恩,或法内逃罪。百姓也因此感受到法可以依赖,这样“法”不是一种外在逼迫的力量,恰恰如朝露一样洗去百姓心中的顾虑,从而民心纯朴,国家易治。《淮南子·主术训》也明了这一点,作者指出:“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法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义”,这个“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适当”,法就是达到人与人关系的适当相利而不相害,这样才能得人心。法能否达到制法者的初衷,还需要“法”在现实中的贯彻。不过,要注意到法只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条件之一,有了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社会安定,但是没有它,一定不行。法的贯彻需要上行下效。“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训》)第三,执法必公。

《管子·明法》:“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如其不然,“为人君者,倍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管子·君臣下》)。慎到指出法治必须“立公去私”,《黄帝四经·经法·君正》也认为法治要“精公无私而赏罚信”,“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故令行天下而莫敢不听”(《黄帝四经·经法·大分》)。总之,君主要“虚静谨听,以法为符”(《经法·名理》),也就是任法不任亲,“兼爱无私,则民亲上”(《经法·君正》)。

第四,有法必守。

黄老道家认为“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管子·心术上》),说明法产生的客观性。法产生以后,就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标准,没有人例外。“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法就好比“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斛”、“角量”(《管子·七法》)一样统一公正。因此,法可以“决疑而明是非”(《管子·禁藏》)。只有君臣同民一样共同守法,社会才能治理。“法令者,君臣之所共守也”(《管子·七臣七主》);“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管子·任法》)。

第五,“正名修刑(形)”的执法原则。

前面解释了法的客观公正性和治乱功能,其实还只是对法本质和法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而执法过程的具体方法还得依赖“形名相符”。因为“形名相符”是法内在的要求,是法的贯彻。“正名修刑(形),执(蛰)虫不出”(《黄帝四经·经法·观》);“居则有法,动作循名,其事若易成”(《黄帝四经·经法·姓争》)。法本身是静态的存在,比如度量上的刻度一样;对法的运用,其实就好比在使用称一样,把质量的重量与刻度相符,就可以准确地得出重量大小来。

所以无须争而事实明,社会自然安定。《黄帝四经·经法·正乱》说:“谨守吾正名,毋失吾恒刑(形),以视(示)后人。”法是对“名”的维护,名正了,“内外皆顺,命曰天当”(《黄帝四经·经法·论度》)。天当者,自然恰当也。有了法度就无所不当,因为“毋失天极,究数而止”(《黄帝四经·称》)。

第六,“以道变法”增强“法”的有效性。

治国不能没有“法”,但“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法者,不可恒也”(《管子·任法》),“守法而不变则衰”(《慎子》)。“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庄子·天运》)法在不同阶层手里的作用是不同的。百姓“以力役法”,为法所驱使;官员(有司)“以死守法”,维护法的权威;而君主则是“以道变法”,他是法的掌控者,应该因时因地变法以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法”的效力。“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淮南子·泛论训》)“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同上)“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尚古之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余圣,法度不同,非务相反也,时事异也”(《淮南子·齐俗训》),亦即法是因时而变的。

但“变法者,非无法也”(《淮南子·主术训》),变法并不是不要法,而是改进法,使法与时势相符,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5.为君之道在于“任法弗躬”

法实施的成败在于君主对法的态度和运用情况。用好法,君才成为君。

第一,法何以可任:“立法为公”。

慎子认为:“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慎子·威德》)法是一个标准,如同“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审也”一样,“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同上)。法存在的必要就在于:有了法,就有了公义。合法就是义,不合法就是不义,而且不因人而异,这样客观上就确立了一个公共的行为规范,而有了规范就可以堵塞人们的纷争。所以“凡立公,所以弃私也”(同上)。明君能够充分利用“法”,他“定赏分财必由法”,“爱不得犯法,贵不得踰规”(同上)。这样,有能力的人就可以授职做事,并相应的因做事而获利,百官不羡其受赏,百姓不羡其有财,都是因为“法”

这一公义在。以“法”为处事原则,乃是因为“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法立则私议不行”(《艺文类聚》卷54引)。这样,就能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

第二,君何以“弗躬”“事断于法上下和”。

法是公义之所在,换句话说,法其实就是公众的“社会契约”。因此,君主依法而行,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而无怨言。如其不然,“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慎子·君人》)。也就是说,君王如不凭借“法”,而崇尚“身治”即“人治”,完全按自己的心意来分辨轻重,导致同功不同赏,同罪不同赏,如此,“怨之所由生也”(同上)。当然这不等于说君王的智慧不够,必须用法,而是如同用策钩来分马分田(类似今天的抽签),就可以“去私塞怨”。所以,“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蒙其赏罚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同上)。“法”好比君主手中的指挥棒,君主不用多听,只要“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慎子·君臣》)。当然,法要真正发挥效法还得奉行“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君主要不听“不法之言”,也不图“不法之劳”,没有办事能力的亲戚也不得为官。这样,“上下无事,唯法所在”(同上)。《管子·白心》也肯定了法作为国家无事的手段,指出“是以圣人之治也……名正法备,则圣人无事”。

(二)法礼并用

老庄道家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等关系上主要持轻重之别,认为人际关系的德、仁、义、礼、法、兵都是失道以后不得已而为之。而黄老道家则在肯定道治的同时,积极发扬“礼治”的优点,认为礼、法不可废。礼、法正是“道”的贯彻落实。《庄子·天道》指出:“礼法度数,形名比详,古人有之。”就是说,只要有社会就需要礼、法。《庄子·在宥》篇说:“粗而不可不陈者法也,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礼也。”庄子后学甚至将仁义礼法当成进道之阶。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之别,但是并没有道与非道之别,都成为治国的手段。《慎子·威德》有言:“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定赏分财必由法,行德制中必由礼。”法与礼有共同点即“立公义”,它们都具有普适性,但彼此也有差异性。法以“赏罚分财”为职能;礼以“行德制中”为要务。

《管子·心术上》指出:“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可见,礼实质上是等级关系,即所谓“明分”(《管子·心术上》),具体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同上)礼往往顺应人的情感,从内心深入做到自我约束,以教化为长。而“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戮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同上)。法往往是从外在的制约来控制人的言行举止,是有强制性的,它以“杀戮禁诛”的威慑为长。

法与礼一旦制定出来后,应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可轻易更改,换句话说,就是要坚持守法、守礼。“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管子·任法》)作者认为礼乐等出于法,也就是说都有其一定的法则,没有法则礼不成其为礼。因此,守礼一定程度上就是守法,如其不然,“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措)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管子·法法》)。因为法与礼本身是用以统一人民的行为,如果经常改变就会造成百姓无所适从,法不成其为法,礼不成其为礼,社会的正常秩序就会受到破坏,社会就会陷入动荡之中。

可见,道家其实也肯定了礼法的治世效果,只不过,注意到礼法的缺陷,必须以道的自觉来克服。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程维荣:《道家与中国法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戴黍:《(淮南子)治道思想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张增田:《黄老治道及其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商原李刚:《道治与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谢清果:《道学境域中的和谐社会思想》,见《构建和谐社会与哲学理论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王中江:《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王新春:《自然视野下的人生观照——道家的社会哲学》,泰山出版社1998年版。

8.吕锡琛:《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同类推荐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热门推荐
  • 末日之猎手

    末日之猎手

    王旭末世是一个小小的猎手,在经历了末日三年的挣扎被自己给作死了。重生在末日前,看一个猎手的末日生存
  • 天珠之情缘

    天珠之情缘

    男主角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是何原因,为何会引来修炼者的屠杀...与男主角青梅竹马的女主角是何来历,为何会遭到邪恶势力的追杀...看少年如何一步步踏上巅峰,成为传说中的强者,被世人所歌颂...九天神器,九天镇神碑,可镇天地万物,神碑出,天地抖,万物皆膜拜。
  • 铠甲勇士异界帝皇侠之人间浩劫

    铠甲勇士异界帝皇侠之人间浩劫

    宇宙初分之时,超时空玄铁幻化为一个身着宇宙战甲的时空人---宇宙之王,在公元3089年降临地球保护地球消灭入侵者,发现这个时代已经无法拯救,变利用铠甲的空间能力回到以前
  • 穿越:韦小宝传人之混混王爷

    穿越:韦小宝传人之混混王爷

    当王爷要钱啊,办工厂,开学校,搞报社,修铁路,造大炮……康熙要钱,也得跟老子借!当王爷要美女啊,结果撬了老爹康熙的美貌妃子,玩了格格,上了魔教妖女,丫鬟,宫女,洋妞,所有美女一锅煮!当王爷还要练武?不行不行,小爷体质太差,除了九阳神功,紫薇斗气,飞花遁影,金刚不倒房中术,其他练不了。当王爷……算了,混个皇帝当当吧。
  • 逆世伐天之道

    逆世伐天之道

    在这个大陆所有人都为成仙奋斗,万年前一道天光从仙界穿梭到人间,万年后一个神秘人物的出现搅起了天地之间的血雨腥风,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没人知道他为何而活,有人说他为仙而活,而他却说我为灭仙而生!
  • 来自未来的末日危机

    来自未来的末日危机

    楚南被一个自称来自未来的面具女告知,两年之后世界将会被生化病毒完全侵蚀!解除危机的唯一办法竟然是和苦大仇深的表妹搞好关系?搞什么鬼啊!不对,现在要纠结的应该不是这个吧!而是如何才能逃离这个已经被生化病毒侵蚀的城市才对!
  • 经典之斗者天下

    经典之斗者天下

    斗气,一直是久经不衰的超然能量。它始出洪荒,人族通过某种方式的修炼得到了这种力量。人类逐渐掌握斗气,因此出现了一种名为‘斗者’的群体。繁衍至今,斗气不再是单纯增强人类体质的硬板能量。经过实验和证明。斗气发生了许多种玄妙深奥的改变。斗气为人类破除了体能的最高限制,将速度、力量、反应力突进到一种恐怖程度。某些强大独尊的斗者甚至将自然元素融入斗气能量,改变之前的特性。—————————————————————————————————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本解闷的读物,这只是一本YY小说。能为你带来快乐而又遗留念想的东西。
  • 老公,看你的

    老公,看你的

    杜晓轩、沈嘉铭是曾经的大学校友,在一次偶然中相遇,两人很快便坠入爱河,谈婚论嫁。但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为了在房产证上加上杜晓轩的名字,两个家庭陷入了旷日持久战,正当两家“打”得鸡犬不宁时,沈嘉铭却因为家事扰了心情,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沈母不忍心儿子的事业受挫,终于做出让步,同意在房产证上加上沈嘉铭的名字。婚礼如期举行,婚礼当天,沈母要求杜晓轩给沈嘉铭他大姑跪下,感谢他大姑全额赞助他们买房和装修。杜晓轩真的会下跪吗?婚礼能够顺利进行吗?桃花运真的能带来好运吗?在所有婆媳关系中,儿子真的就是那块肉夹馍,前面贴着娘的热脸,后面贴着媳妇的冷屁股吗?婆媳关系不好,多半是儿子软弱没用吗?
  • 五代十国战争录

    五代十国战争录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年代,是中国最混乱的年代。五代十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杀臣,臣弑君。父杀子,子杀父。兄杀弟,弟叛兄。父霸子妻,子,弑兄杀父。阴谋诡计,道德丧失。这是人心可怕的年代,也是中国最大心痛。
  • 你是我的霸道王子

    你是我的霸道王子

    乡下女孩蓝恩来到城市里读书.在打工的地方遇上了富家子弟赵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