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23

第23章 道家的生死关怀(2)

子贡回去后就此请教于孔子说:他们是什么人啊,不用礼仪来修饰德行,而把形骸置之度外,对着尸体歌唱,脸色不变,真是不可理喻。孔子说:他们是游于方外的人,而我是游于方内的人,让您去吊唁,是我的鄙陋呀!他们正和造物者为友伴,而翱游于天地之间。他们把生命看作是气的凝结,像身上的赘瘤一般,把死亡看作是气的消散,像脓疮溃破一样。

像这样的人,又哪里知道死生先后的分别呢!他们遗忘体内的肝胆,也忘却体外的耳目;让生命随着自然而循环变化,不究诘它们的分别,安闲自适地神游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于自然的境地。因而,他们又怎能不厌其烦地拘守世俗的礼节而去表演给众人观看呢!子贡接着问:那么,夫子是依从哪一方呢?孔子答曰:从自然的道理来看,我就像受着刑戮的人。

虽然这样,我们应该共同追求方外之道。子贡深入一步问:请问有什么方法达到方外之道?孔子分析道:鱼相适于水,人相适于道。相适于水的,挖个池塘就能供养;相适于道的,泰然无事而性自足。鱼游于江湖之中就能忘记一切而优哉游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了一切而逍遥自适。——这个故事借孔丘与子贡之口来阐述一种坦然的生死态度。

相比而言,儒家注重生死的礼仪。《论语·为政》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荀子·礼论》亦言:“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儒家倡导以礼来对待生死,认为人死应当以悲痛之情对待,而欢笑高歌是失礼的。此外,儒家还以人生道德境界来评判生死的意义。

《论语·卫灵公》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生要合乎“仁”,如其不然,宁死以成“仁”。《孟子·告子上》亦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关注生死的社会价值,而道家则关注生死的自然价值。在道家看来,“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庄子·至乐》)。生命不过是凭借气而来,这种气乃是暂时的聚集。从个体而言,生只是暂时的,因此不要执着。

按照道家的立场,性命不是我们所自有的,乃是天地委付的自然;子孙不是我们所保有的,乃是天地委付的蜕变。就宇宙运转而言,生死变更如昼夜流转,所以《庄子·知北游》称:“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这里的“徒”表示“连续”,而“始”则意味着“开始”。

无论是“徒”还是“始”都表明了作者是从生命过程来理解生死问题的。由此,我们联系上文《大宗师》关于孟子反、子琴张对待死亡的故事也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了。面对朋友的尸体,孟子反、子琴张脸色不变,如同往常。他们歌颂子桑户的死其实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解脱。

他们超脱生死的情怀,其实是认为生命应然的状态是安闲自适、逍遥自由。

值得注意的是,道家还通过对死后自由快乐生活的想象与歌颂,借以消融世人对死亡的担忧,例如《庄子·至乐》描述的庄子与髑髅的交谈就非常发人深省。该篇说:庄子去楚国的时候,看到一个髑髅,用马鞭敲敲它,问道:“先生是因为贪生背理以致死的吗?还是国家败亡,招致斧钺之砍杀而死的吗?

抑或有了不善的行为,玷辱父母羞见妻儿,而自杀的吗?或者遭遇冻饿的灾患而死的吗?再不就是年寿尽了而自然死亡的吗?”这些发问展示了时人对死亡的一般认知,表明死亡在时人看来是不幸的,应竭力避免的。当庄子枕髑髅而睡后,髑髅进入庄子的梦乡,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在死亡世界中迥异于活人的“真实”感受。髑髅说:“您所说的都是生人的累患,死了就没有这些忧虑。”

接着它为庄子解说了死后的情景:在死亡的世界中,上面没有君主欺压,下面没有臣子作乱;也没有四季冷冻热晒之苦,从容自得和天地共长久,即使是当国王的快乐也不胜过。庄子不信,问说:“我让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复您的形体,还给您骨肉肌肤,把你送到父母妻子故乡朋友那里,您愿意吗?”髑髅听了,眉宇间流露出愁苦的样子,说道:“我怎能抛弃国王般的快乐而回复到人间的劳苦呢!”按照《庄子·至乐》的说法,在死亡世界中,没有现实社会诸多制度、人情和形体的负累,在那里可以达到最圆满的自由与幸福。

《庄子·至乐》篇还借列子之口表达了对人间生乐死苦的质疑: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列子把髑髅当成自己的知音,对它说:“只有我与你才知道没有死、也没有生的道理。你果真忧愁,我果真欢乐吗?”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道家赞赏世人憎恶的髑髅世界,表达了视死如归的终极关怀。这种思想对后世有着深刻影响。东汉热衷道家之学的张衡曾着《髑髅赋》,赋中说他遇到庄子本身的髑髅,想祈祷五岳和神只为庄周起死回生,庄周却说: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之冰凝,何如春冰之消,况我已化,与道逍遥,与阴阳同其流,元气合其朴,云汉为川池,星宿为珠玉,雷电为鼓扇,日月为灯烛,合体自然,无情无欲,不行而至,不疾而速。(《艺文类聚》卷十七)这里,庄周甚至把死亡当成一种得道的境界,表达了对有限的超越和回归无限大道的渴望,他认为死是化于道,“与道逍遥”,有着与天地同在、与万物为一的快乐。三国曹植的《髑髅说》也借髑髅之口盛赞死亡之乐。

在髑髅看来,生者“未达幽冥之情”,更不“识死生之说(通“悦”)也”;而死者则不同:夫死之为言归也,归者也,归于道也。

道者也,身以无形为主,故能化推移,阴阳不能更,四节不能亏,是故洞于纤微之域,通于恍惚心庭,望之不见其象,听之不闻其声,挹之不冲,满之不盈,吹之不凋,嘘之不荣,激之不流,凝之不停,寥落冥漠,与道相拘,堰然长寝,乐莫是逾。(《艺文类聚》卷十七)“死”不过是以无形之身存在,此时与阴阳偕行,进入“与道相拘,堰然长寝”的境地,这种与自然和谐的快乐是没有其他快乐可以比拟的。因为按照道家的立场,死亡是一件类似于去伪存真的事情,生时有着种种的负累,而死时则得到了超脱。曹植借髑髅之口说:“昔太素氏不仁,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何子之好劳,而我之好逸,子则行矣,余将归于太虚。”作者认为生时劳苦,死归安逸,乃至把“死”视为“幸运”之事,故而没有起死回生的渴望,而是能安然去面对死亡。

金朝赵秉文的《攓蓬赋》将庄子的“齐物论”与“生死观”融为一体,并吸取佛教的见性、法身等思想,认为生死不过是“万物皆出入于机”的自然轮回。作者认为髑髅的世界当能“释世累而远游兮,聊逍遥以徜徉”,无贵贱荣辱之别,也没有尊卑高下之分,“以天地为衾枕兮,岂必厚蝼蚁而薄豺狼?上无君长,下无臣仆兮,岂必贱奴隶而尊侯王?”

作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穷的,人由生到死,再由死而生,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造化之无穷兮,何大块之茫茫?”(《滏水集·古赋》)人应当像达观的至人那样:“以阴阳为昼夜兮,以死生为康庄。”即建议人们顺乎自然,把“死”与“生”,都当作是幸福之事,千万不要乐生恶死。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道教文化

    武夷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以升真元化洞天享誉于世。武夷山道教文化不仅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当代又有发展,不断传扬。2012年,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世界遗产监测中心合作,广泛搜集相关史志文献记载,开展田野调研,首次对武夷山道教文化之历史、现状、神仙、人物、宫观、科仪、音乐,及其旅游价值等,做了比较完整的阐论,并附录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此文集可资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借鉴,也为学术界进一步发掘武夷山道教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线索。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出埃及记羊皮书(圣经旧约的故事)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霸道校草的:傲娇重生校花

    霸道校草的:傲娇重生校花

    夕烟系列1:【霸道校草的重生校花】她,戴着仇恨回归于世,只为报仇。他,是冷漠冰山校草,却对她唯一不同。带着空间玩转异世,美男左手一个,桃花运漫天飞。终究是谁获得她的芳心?妖姿倾城第一次写文,多多包含。甜文:欢迎入坑~
  • 逆战之生存法则

    逆战之生存法则

    当病毒流窜,丧尸横行,生存二字却成了所有幸存者的唯一目标。为了生存,很多人不择手段。为了生存,很多人迷失了人的本性。为了生存,张雷走出了一条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路,却是他自己一直坚定不移的路。
  • 寒士谋

    寒士谋

    看惯了吕奉先、赵子龙、关云长独武山河,谁说主角就不能有盖世武勇,威凌天下!?
  • 读了便能高中状元的书

    读了便能高中状元的书

    某日心血来潮买得一本看了便能考取秀才的书,于是举家研读,期待来一个满门科举,称霸京城,却不想....
  • 羽翼少年之灵魂洗礼

    羽翼少年之灵魂洗礼

    少年宇轩因身体疾病而担心不能和自己未婚妻守白头到老之约,却不曾想后背传来的疼痛不是疾病而是守和世界和平的力量,在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和未婚妻羽儿不离不弃的执着下,宇轩彻底改变了,一度从男神转变成逗比然后又成为了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只因为母亲生前的意愿!一生所伴,唯有亲情!
  • 机械之都

    机械之都

    他挥出刀了。两只影狐跃至半空,扑向他的胸膛,下一刻它们四分五裂;一只狡诈的影狐抓向他的脚裸,只要命中,禹轩即使能够逃脱他的下半生也只能在地面匍匐,它崩裂瓦解!若有满腹酸气的书生在旁边立一木桌,端坐在木凳端详着这一切,他会如此写道:“真龙以整座冰封平原为笔,书画出一道道写意的水墨画痕,它们扑向了这尊凶恶的杀神,但它们无力抵抗。被真龙创造的水墨画痕一个个被杀神的尖刀撕裂,解离成一泼又一泼的水墨坠回到冰封平原上,如同被肆意书写的山水。”
  • 寸芒心

    寸芒心

    宋扬,一个其貌不扬的名字,却打开了现代修真的终极世界,统一黑道,建立宋朝,唯我独尊。寸芒,一本旷世天下的功法,却塑造了都市修真的终极格局,中央无奈,魂族无情,无上霸世。一本《寸芒心》送给各位读者,热血的世界,都市的修真,还你一个全新、无毒的修真世界。
  • 天痕之索

    天痕之索

    六十年前,来自宇宙之上的降临,世界的秩序混乱了。五十年前,政府的谎言与掌控了生存的必要条件,彻底巩固了权势。四十二年前,在谎言之中为寻求真相,百名奇人义士集结,宫就此诞生。三十三年前,宫凭借强大的力量与其成员的智谋迅速崛起。二十六年前,宫更加空前的强大,成为唯一的紫色组织,使政府军畏惧,政府军开始对宫进行全面战争。十年前,宫最终在政府军的打击下覆灭,最初的百名建立者七十二人死亡,二十八名失踪,宫就此解体,一代神话陨落。破碎的秩序,政府的谎言,天痕的真相,宫的理念,覆灭的神话背后,失踪的二十八名理念塑造者,四分五裂的世界,还未终结的战争,世界的‘根源’。
  • 予我悲喜

    予我悲喜

    她第一次尝试爱情,摔个粉碎。他带着疼痛的目的接近她,予她悲喜。亲人的死亡,爱人的抛弃,她带着满身伤痕狼狈逃离。四年后,他一把拉住惊慌的她,幽深的眸子里透着她看不懂的光,只见他薄唇张合:“顾久歌,还想着逃?这次,你休想!”得知所有真相的她和他是否还能有未来?且悲,且喜,都来自于你的给予。
  • 青梅站住:竹马是BOSS大人

    青梅站住:竹马是BOSS大人

    安皓然和夏晴天是青梅竹马,却从小不对盘。夏晴天不知道的是,安皓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