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近年来,“道家”这个名称逐渐流行起来。这不仅因为海内外研究道家的学者增多了,有关道家的着述增多了,也因为社会上爱好道家的人士增多了。既然有如此“三多”,人们比较广泛地使用“道家”这个名称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人们关注道家,当然是好事。这一方面说明道家的传统得到延续,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道家具有顽强的文化生命力。

然而,什么是“道家”?如何理解“道家精神”?人们的描述依然存在诸多差异,甚至相左。在笔者看来,一个名称的广泛使用并不代表它的意义已经明确,也不意味着人们都对它完全理解,“道家”这个概念也是如此。至于“道家精神”如何把握,这更是值得探讨的了。有鉴于此,本书《绪论》也就有必要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略作解释和说明。

一、道家意涵新说

学者周知,在先秦古籍中,没有“道家”这个概念,最早使用“道家”概念的是西汉的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道家的思想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精要的评述。司马谈所谓“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同时代的刘歆、刘向、班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着录了关于道家的大批上古文献。汉代以来,道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之一,影响巨大。

如果要对历代学者有关“道家”的阐述作一番概括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道家”之称具有三层内涵:一是“有道”之家。这里的“道”指的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或者本根。先秦时期,以传说中的黄帝和春秋时老子为代表的一派人物对“道”进行感悟。

他们认为,“道”无始无终、无形无状,但又是切实存在的,经过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等不同的发展阶段,混沌之“道”终于化生了宇宙天地万物。“道”化生了宇宙天地万物之后并没有消失,而是以一种隐秘的方式保存于天地万物之中。因此,古往今来、四方上下,无处无时不有“道”。在道家看来,“大道”虽然无言,但却可以通过特殊的修持而感通。因此,人是可以“得道”的,“道家”这个概念首先是指那些得道者。《庄子·大宗师》在讲到“道信”的时候,曾经描述了许多得道者。该篇说,伏戏得之,“以袭气母”;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等等。这些人物大多具有神话色彩,是上古得道者的象征。当然,先民们所谓“得道”并非像获得一个西瓜、三个葫芦之类的那种状态,而是指“与道相通”的混沌存在,庄子的“道通为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言道”之家。也许有人会问:从《老子》到《庄子》等道家着述不是都声称“无言之教”吗?为什么又有“言道之家”呢?

不错,从先秦开始,道家学派的确陈述了大道“自身无言”和难以形容之类的话,但也指出为了“传道”又不得不勉强给生化宇宙万物的本体或本根取名,并且通过种种方式予以表征。《老子》第七十章明确讲“吾言甚易知”,这说明道家还是在“言道”的。只是应该注意,道家学派在不同场合所讲的“言”具有不同的含义,故而不能将之与今天一般所理解的作为说话的“言”相等同。从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字形可知,上古之“言”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辛”字,像一根尖锐的针;下面的“口”是一个器皿的形状。最初的“言”乃是表征部落打仗时咒语的使用与神辞的接收。如果说“辛”代表着两军对阵时双方女巫用咒语相互进攻,那么“口”形的器皿则表征着对神语的接收。这种接收需要接收者进入冥想感通状态,在这种状态过程中,接收者主观上并不要求自己发言,而是代神而言。后来的道家学派在继承“言”的古义基础上加以创新,于是“代神而言”转变成为“传道之信”,因为大道是“有情有信”的,这种“情”和“信”是可以传达的,“言”也就是传达道信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在冥想感通状态中发生的精神音响行为,将其音响节奏记录下来,就是道家之言。《老子》第十章的“载营魄抱一”、“天门开阖”就是冥想状态感通大道的特异状态的写照,至于《庄子》讲的“坐忘”、“心斋”也都是冥想的表现形式。因为“坐忘”、“心斋”,无我无物,所以能够感通大道,传道之信而成“言”。道家早期着述应该说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形成的,系心与道通的产物。这一类能够感通大道并且能够记录“道信”的学者就是“言道之家”。

三是“用道”之家。既然“道”之“信”能够被传达而记录下来,人们也就可以应用它了,这种应用包括以“道法”指导自己养生延年,以“道术”指导社会国家治理,所谓“身国共治”即是“用道”之家的实践体现。在道家看来,生命降生之后由于受到种种干扰,会像犁铧之类农具耕田那样遭受磨损,甚至被毁坏。

因为人的身体是不可能永远不生病的,有了疾病不能治疗,就可能死亡;再说,身体器官也只能维持一定的期限,如果不能保养,就会缩短期限。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在诸多因素干扰下,内在秩序被破坏了,故而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调整,以便恢复正常秩序。所谓方式有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就是“修道”,也就是在特异状态下感通“道信”,用“道信”来梳理器官组织的混乱秩序。在这方面,文献记载的例证相当之多,例如《庄子》讲的彭祖、《列子》讲的愚公,还有《列仙传》、《神仙传》的大量神仙人物几乎都是“用道”治身的典型。当然,古人“用道”并非仅仅用于养性修命,也用于治国。早在《老子》中即有“以正治国”的说法,而《列子》、《黄帝四经》等书都继承和发挥了《老子》以道治国的思想。按照道家的基本理念,治身与治国两者是统一的,身体就像国家,国家就像身体,所以“用道”治身也可以推而广之,转换为“用道”治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典型的例证。像秦汉时期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张良、唐代名臣魏徵等都是用道治国的典型。

必须指出,“有道”、“言道”、“用道”,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或者说是从侧重点上来划分的。这种划分并不意味着“有道”不“言道”或者不“用道”,也不意味着“言道”者就不能兼具“有道”和“用道”。从文献例证上看,有的具备一项,有的具备两项,有的具备三项,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在我们看来,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就可以归入道家范围。

二、道家的历史概略

“道家”概念既可以从逻辑上予以阐发,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换一句话来讲,“道家”既是一个逻辑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道家”的?这也是我们理解道家精神首先应该明白的。关于这一点,向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当代学术界一般把《老子》作为道家出现的标志。但古代学者却把道家出现的历史推得比较久远,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罗列的三十七家道家言就包括了《老子》以前的许多文献。

他于着录《伊尹》五十一篇后注曰“汤相”;于《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后注曰“吕望为周师”;于《辛甲》二十九篇后注曰“纣臣,七十五谏而去,周封之”;于《鬻子》二十二篇后注曰“名熊,为周师,文王以下问焉”。按照班固的着录和解释,则道家学派可以远溯至殷商汤王时期。还有一种看法,也就是道门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道家起始于黄帝,经过老子及其后学的大力弘扬而流传四方。

以上三派观点各有各的理由。因为标准不同,所以不能说哪种看法正确,哪种看法错误。如果以上述我们归纳的道家意涵三个层次来判断,那么道家的历史就应该改写。我们认为,道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间,在诞生之后又历经漫长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

其历史脉络大体可以这样划分:孕育期、肇端期、成型期、发展期、流变期。

“孕育期”到底从什么时候算起,这很难下一个断语,但也有蛛丝马迹可寻。根据《庄子》、《列子》以及秦汉以来大量道家文献的叙述,道家孕育期当远溯于混沌“食母”的神话年代。经过数千年之后,伏羲氏出而画八卦,奠定了人文基础,也标志着道家的孕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先秦道家开始一直到汉代以来的道教都崇尚伏羲,把伏羲当作神仙,并且以卦象为思想文化建构的凭借,从这个角度看,道家孕育于伏羲氏的卦象人文,应该说是在理的。

伏羲氏之后,再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到了黄帝时代,这就是道家的“肇端期”。所谓“肇端”是说刚刚有个端倪,就像种豆露出一个小角瓣,还没有最终成型。在道家文化传承中,“黄帝”乃是一面旗帜。战国以来,尽管诸子百家几乎都论及黄帝,但讲得最多的则是道家,例如《庄子》有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列子》有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寓言传说的性质,但却表明黄帝形象一开始就与道家休戚相关。至于司马迁作《史记》始于“黄帝”,这也表明道家的传统源远流长,因为司马迁秉承父业而修史,而其父司马谈的学术本来就出于道家,所以将黄帝时代的人文成就作为道家的“肇端”也是有案可稽的。

黄帝之后,“古之道术”传扬。从尧、舜到商周历代之中,传其术者有许由、夏禹、皋陶、彭祖、商汤、姜尚、管仲、孙叔敖,等等。这些人士或者为隐士,或者为将相,或者为帝王,但都属于“闻其风而悦之”的一派人物,即道家学派的先驱。他们的思想主张经过春秋时期老子的概括、提升,形成了第一部系统的理论着作《老子》。老子的弟子尹喜、文子、庚桑楚、杨朱阐扬其学,其后则有列子、老莱子、接舆、范蠡、庄子、鹖冠子、环渊等相继阐发大道,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道学”之作。除了以作者名为书名之外,还有如《黄帝四经》这样的托古述道之名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阵营化和理论的成熟。正是有如此众多的人物和着述,我们将尧舜至战国之末作为道家的“成型期”。在这一时期,《老子》与《黄帝四经》是道家最具标志性的成果。

秦汉开始,道家进入了“发展期”。西汉代秦而立,朝代轮替结束了人们的动荡混乱生活。这时候的社会呼吁新的理论形态,陆贾、刘安等道家学者以老子思想为旨归,并且整合儒、法、农、阴阳、墨等诸家理论,道家遂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汉初社会转型中担当着思想指导的重任,时有张良、萧何、曹参等,高举黄老道学旗帜,倡导自然无为、与民休息的治国方略,并且得到皇帝的采纳而能够推行,于是有了“文景之治”的美好社会局面。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纲,并未能阻止道家思想文化的流行。这时候的道家尽管失去了官方的政治舞台,但却在民间勃兴,其代表性的着述是《老子河上公章句》与严遵的《道德经指归》的行世。

东汉之末,自然灾害不断,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衰退,民不聊生,道教应运而生。五斗米道首领张陵、张鲁尊老子为教主,作《老子想尔注》传授门徒;太平道首领张角兄弟尚黄老之学,播衍《太平清领书》,道家学术宗教化。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汉末出现的道教与西汉前的道家黄老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若从核心理念看,道教则是西汉以前道家思想的特殊继承者。这种“特殊”

表现在:一方面,把黄帝、老子神化,把道家黄老之学演变为成仙之道;另一方面,在对黄老之学进行新的解读时也保存了基本的意义,正由于用特殊方式继承了黄老之学,我们认为从广义上看,道教也可以归入道家行列。如果我们把“道”与“儒”、“佛”置于同样背景下予以考察,就应该承认道教所具有的道家身份。因为在“儒”方面有“儒家”、“儒学”、“儒教”的名称,在“佛”方面有“佛家”、“佛学”、“佛教”的概念,这种不同场合的不同指称对于“道”来讲也是适合的。

实际上,道教人士也常常自称“道家”。

同类推荐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
  • 卦山

    卦山

    本书内容包括:易经八卦、鬼斧神工、琼浆玉液、华严道场、凝固音乐、华严经塔、六六台阶、天下太平、书上有庙等。
  •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

    《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是国内出版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的网络传播方面的教材之一,推动了国内新闻院系的网络传播教学。本教材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技术、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于一体,并力图使它们有机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第3版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全书贯穿了理论与实务既相区分又相联系的思路,汇集了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网络经营等相关领域知识,分析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研究了网络传播的各种潜在影响。第三版引入“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视角,对网络传播的最新发展做了系统总结。
  • 天耀燃穹

    天耀燃穹

    洪荒灭神,远古除魔后,各大家族与帮派占领地盘胜利者的旗帜飘扬太久太久,似乎陷入无法撼动的平静魔兵入侵、天龙神境、朱雀陵墓、白虎神山、玄海仙地等神境相继破土而出大战一触即发,让心中的热血喷薄而出,染血的长剑直指天下
  • 上古世纪之狮心

    上古世纪之狮心

    这是一个被称作光芒与玫瑰的时代。二千年前,世界各地而集结的十二英雄们推开了神之庭院的大门,继承了远古神之力,英雄们,不,是新的神明们,他们的战争毁天灭地,原大陆的子民纷纷出逃,世界为之巨变,而历史的真相也从此被掩埋。二千年后,边境小村庄中的一名平凡的少年,自母亲病逝后他便一直过着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然而天降的不速之客却将这份宁静击得粉碎,命运的车轮仿佛从此开始缓缓转动了!“我本纯良,奈何....现实却逼良为娼。”————莱恩·哈特
  • 都市热血狂人

    都市热血狂人

    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唐奇很恼火,也很揪心,因为自己的原因,女友,父母,亲戚,全因自己而死,他决定了一个自己永远想不到却又要做的事情,与死神或者说是魔鬼交易。。。。后来,他创建了一个组织:唐门《嘻嘻,以唐门为背景,很多小说都这样写滴》与其说是组织不如说是队伍。因为里面只有五个人,外号分别是:唐宋元明清。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 骨火之圈养

    骨火之圈养

    云火,性别男,年龄二十四岁,身份圆梦者。伴随着轻柔的音乐,云火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在圆梦空间里,他可以帮助别人完成一个愿望,除了孩子。对,即使在圆梦空间里,天外星神们也不允许被圈养的人类非法拥有孩子,想要有子嗣,唯有信仰星神。现在是2016年1月1日,神泽时代元年……这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这是一个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故事,欢迎大家品评。PS:新书期,多多支持,咚仔这厢有礼T_T
  • 昼夜绝爱

    昼夜绝爱

    蓝渊,一个处于异时空的国度,共有五个种族和平共存着,分别是人、神、魔、精灵、混血。她,是一个从小便无父母的孤儿,却有着非同常人的命运。他,是一个不被世人认同的恶魔,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温柔。他们的相遇,要么是相杀,要么就相爱,而这结果,决定了整个时空的安全。他是极昼,亦是极夜,昼夜交替,生死相随。
  • 六帝神界

    六帝神界

    六界人界!妖界!兽界!魔界!鬼界!仙界!分别拥有武力!妖力!狂力!魔力!灵力!仙力!为了统一等级分别用气!者!师!大师!灵!王!皇!尊!圣!帝!各个等级进行比对!主角夏晨突破空间成为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然而六界之乱也正式开始,夏晨也踏上了危险的修炼之路!为天下太平而战,为不一样的自己而努力!
  • 相思赋予谁人

    相思赋予谁人

    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作梦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我记得那年生日也记得那一首歌记得那片星空最紧的右手最暖的胸口谁记得谁忘了……
  • 足踏落花起舞

    足踏落花起舞

    火辣的太阳,与你的相遇,这个夏天注定不宁。这条路我走着走着,才发现最终却还不过是一个人。在你离开了,我却还依旧在走着。终究命由天定,注定缘浅。可是,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