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就是利用了这一机会,用10年时间将自己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厂家;格兰仕的微波炉经过8年的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同行第一;万向集团经过5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传动结合部件的生产供应商;台湾的顶新国际经过6年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速食面生产企业……
因此,企业只有具备较为长远的市场眼光,确立起明确的目标,并满怀信心朝着这一目标前进,才有可能崛起,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1995年,联想香港公司出现巨额亏损,面临着破产的境地。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把市场眼光转向了中国大陆,看好中国将要启动的大陆市场,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又重新获得新生。现在,联想一举发展成了中国着名的跨国公司。联想的成长历程表明:公司的市场眼光决定着公司的发展目标,而公司的发展目标又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精神动力。
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像狼那样,时时观察着市场,寻找商机,一旦发现就毫不犹豫地抓住不放,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为止,同时着手确立一个更新的目标。微软的比尔·盖茨除了“我的眼光好”外,还认为“企业家要考虑未来”,因此他一刻也不放松对市场的跟踪,时刻以最快的速度去开发市场。
市场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企业的产品是有周期的,世界上是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所以企业的生命也是有周期的。据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企业的生命都在40年左右。
美国着名商业哲学家查尔斯·汉迪认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公司长寿的奥秘在于:如何在公司的既有成长曲线快接近“抛物线顶点”时,适时地开辟第二条曲线。也就是说,我们在市场中也许现在是领先的,但是如果不在一种产品销售快到旺盛的时候,开发另一种新的更适合市场的产品,那么公司会很快进入生命周期的极限。这就要求企业家和管理层要有狼一样的嗅觉,能够快速及时地作出判断,认定下一个能够夺取市场利润制高点的产品是什么,并尽快将其研发出来投入市场。
日本着名的企业索尼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末,还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在海外根本没有一点名气。索尼公司的原名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外国人都觉得太拗口,不好发音。后来,他们在开发市场时,发现了这一秘密,就毅然放弃原来的名字,更名为索尼公司。当时,有人坚决反对说:“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创立已有10年,本国通信业都接受了这个名字。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为什么要突然荒谬地改名?”索尼公司的CEO盛田昭夫认为,要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要有一个国际社会都容易接受的名字,而公司未来的业务主要靠海外市场。
也许我们会觉得改一个名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盛田昭夫的理由是:虽然我们的公司还很小,虽然国内市场的潜力还很巨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不把目光对准国外市场,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发展成我们所设想的那种公司。日本产品在世界上以质量次闻名,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
在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刚刚起飞,在世界市场上,“日本制造”就意味着是“廉价、低劣、质量次”的产品。索尼公司改名不仅是为了让海外的客户好记住这个名字,而且想凭自己的实力改变日本消费品质量次的坏形象,以此赢得世界赞誉。当时索尼公司的雇员不到千人,而且在海外根本没有势力,但是颇有市场眼光的盛田昭夫敏锐地捕捉到日本今后的市场主要靠海外,而且还主要靠质量和形象取胜的商机。索尼的这种市场预测为索尼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现在的索尼公司,在全世界都树立了良好的信誉,生产的商品畅销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
这种市场嗅觉绝不是胡乱的瞎猜测,而是冷静思考的结果,需要有眼光,更需要有巨大的勇气。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人干劲儿冲天地下海办企业,很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由于不少公司的市场意识和眼光过于现实,许多热门行业都出现了“起哄”的现象,结果僧多粥少,一些企业相继破产。针对这种现象,有关专家作了分析说,这些企业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不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做了,该放弃的却没有放弃。说具体一点,就是这些企业家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盲目地追随投资热点,不是真正客观地考察市场,发现追求最大利润的制高点。
对于企业来说,不仅管理层要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而且普通员工也要具备这一点。有些员工因为市场嗅觉不灵敏,在企业里待了一段时间,看不清企业的市场发展潜力,就胡乱地跳槽了。殊不知自己所在的企业是正在或者即将崛起的企业,跳槽重新谋求发展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联想集团现任CEO杨元庆回忆说,和他同期进入联想集团工作的某些年轻人由于耐不住企业创业时期的艰苦,纷纷离开了联想集团。当时,他们有人一年可以赚20多万;今天,联想集团的年销售额达到了300亿,他们还是20多万……由此看来,与离开的人相比,当时能够坚持下来的员工是非常有眼光的。
谈到个人发展的眼光,我们不得不佩服犹太人。犹太人有一句名言:“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这一句话道出了犹太人发展个人的人生理想——做高科技人才。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为了自己民族的生存和强大,人人都努力掌握时代科技前沿的知识,人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高级人才。犹太人非常善于学习,也非常爱学习。据悉,犹太人聚居的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图书量、人均拥有出版社量以及每年人均读书比例最高的国家。在以色列,平均每40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仅50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每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竟然高达50多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25%。正是因为犹太人的眼光长远,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手段和方式获取并掌握知识,才使得犹太民族历经千年磨难仍没有衰亡,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这样影响全人类的顶尖级大家。
一个企业拥有了敏锐的市场嗅觉,并不一定要一步到位确立起远大、宏伟的目标,只要在市场中找到了立足点,便可以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发展目标。鲁冠球开始创立万向集团时的想法是: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当工人。20年以后,鲁冠球又把万向集团的发展目标定为:“奋斗10年加个0”,即企业每10年创造的利润在原利润额的基础上增加一个“0”。
联想集团首任CEO柳传志创办联想时也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能养活自己,另一个是在当时的中科院没有事干,想找个能干事的地方”。企业刚开始发展,并不一定就要制定宏伟远大的目标,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某种产品的制高点,最大限度地获取企业的利润。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适时地修正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市场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开发重点。就像狼一样,有敏锐的嗅觉,从猎物群中,辨别出易于捕猎的对象,锁定目标,寻找最佳进攻机会。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应该像狼一样对市场敏感,像狼一样很快把适合市场的产品推出去。
企业要像狼一样找准市场定位
由于狼族不停地锻炼它们的各种生存技巧与直觉,并不时地加以练习以臻熟练,因而在自然界中,它们很少受到其他动物的威胁。它们是天生的谋略家,绝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狼也很想当百兽之王,但它知道自己是狼而不是老虎,所以很少攻击比自己强大的动物,就算不可避免地遭遇那些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它们也会选择群殴,绝不单挑,遇到单挑的时候,它们宁愿选择逃跑。在狼攻击的兽群中,那些老、幼、病、残是狼群的首选目标。狼一般要长时间观察,确认哪些目标最容易攻击以后,才会发动进攻。
狼尊重自己的每个对手,绝不会轻视对手的实力。在每次攻击之前,狼都会去了解猎物,观察并记住猎物许多细微的个性特征和习惯,只有在确定自己的实力比猎物强时,才发动进攻,否则宁愿放弃,所以狼一旦发动攻击,很少有失手的时候。
企业也存在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家企业都应该给自己的产品做好市场定位,给自己的公司在同行竞争中进行定位,同时要求每一位职员给自己在企业中定位,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和目标。一个很好的企业应该有很好的定位,明白自己的主要产品是什么,是为哪些人服务的;明白自己的公司在同行中的位置,不盲目地与比自己实力远远强大的企业硬性竞争,也不去与一些实力远远比自己弱小的企业竞争;让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既不好高骛远、越职越权,也不推卸自己的职责,合格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些在市场中不明白自己定位的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是盲目的,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汽车业非常出名,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汽车王国。但是,日本汽车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由于没有做好市场定位,也遭到了惨败。当时,日本人忽视了为之服务的美国人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汽车基本上是按照本国人的消费心理设计的。日本人在美国市场上遇到挫折以后,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对市场定位做了一定的调整,确定了向美国提供油耗低、质量好、符合美国人的操作习惯、具有美国风格的美式汽车的战略。由于市场定位设计合理,日本汽车很快在美国本土畅销起来。
德国大众汽车将汽车定位为“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结果大众汽车成为西方国家老百姓消费最多的汽车之一,为大众汽车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立下了汗马功劳。
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国际公司开始进入大陆市场时,由于产品定位不合理,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他们投资的200万美元差不多损失殆尽。到1992年,顶新国际公司开始把消费者定位为广大市民,结果很快扭转了不利局面,市场一路走俏,成为中国市场食品行业的知名大公司。
其实,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场定位如果不合适,其产品哪怕是当时最先进的,也会遭到市场的排斥,因为产品的市场定位要受到需求的影响。但是,企业的市场定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常常伴随着某些商机而存在,比较容易迷惑决策者。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电子表非常流行,大有取代机械表之势。组成电子表的基本数字电路非常便宜,而英特尔公司本身就是基本数字电路主要的供应商。这样看来,英特尔公司开发电子表是有无限商机的,而且隐藏的风险非常小,于是,英特尔公司就开发了消费性电了表。由于英特尔公司一向偏重于技术,对消费性市场和流行时尚并不了解,产品的市场定位一塌糊涂,结果归于失败。后来,英特尔公司对自身的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了反复调查研究,最后决定把英特尔的产品定位在存储器、微处理器。由于这一定位符合英特尔公司本身的特点,也符合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爱好,英特尔在新的通讯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全球电脑储存器、处理器、浏览器的“巨无霸”。
可见,企业的市场定位对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站住脚,有着重大的影响。起先,英特尔公司由于市场定位不对路,开发的产品没有成功,后来该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适时调整,找到了定位合适的开发产品,结果发展成了今天享誉全球的英特尔公司。
雀巢公司在近130年的历史中,也遇到了产品市场定位不对路的挫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争虽未影响市场对雀巢产品的需求,却给雀巢产品的运输造成了困难,使得雀巢产品的进出口业务严重受阻。这时,牛奶成了紧俏商品,雀巢不愿放弃这个大好时机,便开始开发牛奶产品。但雀巢公司没有认真地对它生产的牛奶产品做市场定位,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买了一批工厂,生产相关的牛奶产品。与此同时,雀巢公司还大笔借债,尽量扩大生产规模。
由于事前没有认真考虑到市场定位的问题,“一战”结束后,政府不再大量采购罐装牛奶,社会需求取向也发生了变化,这给雀巢牛奶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此,雀巢并没有检讨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问题,而是简单地改变产品策略,试图迎合战后繁荣所带来的商机。
1920年,雀巢公司在巴西投资建厂,开始开发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至此,雀巢公司已拥有了很多个工厂和300多个分销处、代理处,它的债务总额也达到了8500万瑞士法郎。1921年1月,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雀巢的股票狂跌,公司损失惨重。雀巢公司面临着一边是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损失,一边是生产得越多就赔得越厉害的窘境,真是进退维谷。
这时,雀巢公司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发现是因为没对产品认真地做市场定位,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结果。他们痛定思痛,对雀巢的产品重新做了市场定位,果断地关闭了一部分工厂,改组了管理层。新的CEO上任后,决定把市场定位的权力下放到各分公司中去,命令各分公司自理收支平衡,自行控制生产成本,想办法还清自己欠的债。这一招很快见效,到1925年,雀巢终于偿清了商业银行的所有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