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 不要一看见儿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有一次,我国一位青少年教育专家到华盛顿参加完一个国会的听证会,出来在路边等车,看见一个母亲和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过马路。那个小孩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走了过去,对小孩说:“汤米,站起来!”小孩继续在地上耍赖。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表情越来越严肃:“站起来!”小孩最后站起来了。母亲把小孩带到路边就开始训斥:“汤米,你看看你刚才,像个男子汉吗?还说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那个样子能保护我吗?做事情不能担负自己的责任,还妨碍交通!”然后小孩含着眼泪,被妈妈带走了。
赫胥黎说:“人在早年遭受几次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也有一句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在成长时期太顺利了未必是好事,父母对男孩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男孩身心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依赖心重、神经质,不敢做任何尝试,而且不易与人接近。为了让男孩在以后的生活中少吃苦头,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的是要精心创造一个有益的教育环境,使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男孩才可能在以后少吃苦。
众多家长也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怜子之心又让他们非常矛盾。男孩迟早都要单飞,在成长的道路上吃一些苦,绝对不是坏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历过苦难的男孩,方有希望成为大器之材。我国儒家的亚圣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要想让男孩成就辉煌的人生,就放手让生活的磨难去砥砺男孩坚强的品质和心性吧。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身为教育男孩长大成人的父母,必须让男孩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如今的男孩生活过于安逸,普遍缺乏经受磨炼的机会,因此,他们很难学会忍受挫折和失败带来的负面情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父母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将是普遍现象,未经锻炼的翅膀难以搏击人生的风雨,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父母要认识到,要想让男孩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男孩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自小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教会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以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在逆境中经过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男孩才能更具生存竞争力,这也是父母应为男孩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有位男孩考上了一所部队院校,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男孩苦不堪言,他在给家长的信中屡屡透露出不能承受的意思。他的父母千里迢迢地去探望,看到男孩的确很苦,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态,就连平日穿衣叠被吃喝等杂务也得用统一整齐来规范,更别说每日早晨风雨无阻的5千米越野长跑了。他们只待了3天就被队领导要求返乡,他们看着男孩黑瘦的模样,内心充满矛盾—男孩平素一进家门就喊饿,可现在,肚子咕咕叫,还要饭前一支歌!怎么办,母亲几乎动了把男孩领回家的念头,可父亲却一直坚持:“别人家的儿子能行,咱家儿子也行!”后来两位家长终于释然:他们的儿子现在成熟稳健,果断独立,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了。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狮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狮子推到深谷,让它从危险中挣扎求生,小狮子在一次又一地跌落山涧之后,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这个气魄太大了,虽然这种作风太严格,但是小狮子正是在这种严格的考验之下,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才不会泄气。因为当它从深谷爬起来时,就已经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狮子的雄壮,便是这样养成的。”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一看见儿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人在年轻时多经历些挫折实际上有极大的好处。也有一句古语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在成长时期太顺利了未必是好事,要使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样的准备,男孩才可能在以后少吃苦。
不要一看见儿子受了苦,就去心疼他
父母对男孩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男孩身心的正常发展。所以应该让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吃些苦头,培养他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043 不当的恐吓会让男孩变得胆小怕事
我们在教育男孩时有一种坏习惯,为了使男孩做好事就往他们的头脑里灌输各种惩罚、地狱之火等故事。比如,男孩闹,家长就吓唬:狼来了,老虎来了,或鬼来了,胆小的男孩立即就会被镇住。
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男孩,会使男孩精神错乱。因为恐惧是人的天性,即使不吓唬,男孩也怕黑暗,因此不应当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男孩,而应当让他们知道世上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男孩信任父母,父母说的话他们都信以为真。所以,只要父母注意引导,男孩就不会怕黑暗了。父母一定要记住:用恶魔和幽灵等吓唬男孩是非常有害的。就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使得世上有许多人终生怯懦、胆小怕事。
对于懦弱者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正如采珠人如果被鳄鱼吓住,怎能得到名贵的珍珠?事实上,总是担惊受怕的人,他不会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懦弱是人性中勇敢品质的“腐蚀剂”,时时威胁着男孩的心灵。有一对中国父子,在澳洲的一所小学就曾经历这样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中国父亲的描述,兴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儿子放学回家,拿出一张画给我看。他说:“爸爸,你看,这个人像不像我?”天哪,吓我一跳,这哪是人,分明是鬼,说得彻底一点,这是一堆白骨。“你为什么画这个?”“老师让画的。”我不信,我相信中国所有做父母的都不会相信。男孩的坚持诱发我要去学校弄个明白。
第二天一大早,我赶到了学校。踏进我儿子上课的教室,这是什么呀!墙上四壁挂满了白骨图,数了一下有19幅,班上共有18个学生,加上老师19个人。“爸爸,你看这张是我。”儿子指着墙角的几乎与他个头差不多的一张画对我说。画上还注着儿子的英文名—Allenye。这19张画仔细看像是医学院教学用的尸体解剖图。为什么要男孩欣赏这些呢?老师进来了,已有白发的老师告诉我说,这是他上“勇敢课”的教具。他解释说,澳洲的小学很重视基本行为训练,这种训练建立在主动出击上,像攻势足球一般,不仅仅满足于灌输或让男孩背诵“要不要”,而是让他们从小去体会、去实践。听了老师的话,我叹了一口气,说:“那你知不知道这样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如果他们一旦形成怯懦、胆小的性格,那么可能一生都不会取得任何成就。”那位教师一听,恍然大悟。
心理专家称,胆怯心理大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家长们要警惕了:造成男孩胆小的源头在家庭,在父母,在他们不恰当的教育。造成的原因主要有:
1.经常恐吓
有的父母为了让男孩听话,老是用吓唬的办法。男孩哭了,妈妈会说:“你再哭,就把你关在黑屋子里。”男孩不听话,有的爸爸说:“你再不听话,让老虎把你吃掉。”还有的父母用“让警察抓你”“让医生给你打针”之类的话来吓唬男孩。渐渐地,男孩怕黑暗、怕动物、怕警察、怕医生,变成非常胆小的人。
2.无意中制造可怕的气氛
曾经有一位家长,在男孩调皮的时候,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没想到男孩竟被吓蒙了,从那以后男孩便变得沉默寡言,神经高度敏感,稍有一些异响就吓得面色煞白。还有的家长常用老虎、狮子等凶猛的怪兽或雷公、魔鬼、妖怪等迷信怪物来渲染一种不健康的气氛。这种做法往往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给男孩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
3.动辄训斥男孩
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男孩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就大声训斥,严厉批评,不允许男孩有半点儿自由,一举一动都要经过家长的许可。久而久之,男孩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
4.过分娇惯
家长的娇惯,剥夺了男孩锻炼的机会,弱化了男孩的能力。男孩在家中地位高了,胆子却小了。所以,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允许男孩去历练,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胆量。
5.限制交往
有些家长只希望男孩学习好,其他的人际交往都不让男孩参加。家里来了客人,男孩刚跑过来,家长马上训斥:“去去去!小男孩不要多事,做功课去!”如果男孩有其他活动要和伙伴外出,家长就横加干涉:“有什么好玩的,待在家里看书!”在限制交往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在与陌生人交际时,就会显得畏畏缩缩,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6.弱者心态的灌输
有些家长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经济收入也不丰足,平时说话时有意无意地会感叹“咱们没钱没势的人家,没什么本事,就不要出头露面……吃点儿亏就吃点儿亏”之类的话。过分地渲染自卑情绪会让男孩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是懦弱的孪生兄弟,过于自卑的男孩必然懦弱而勇敢不起来。
7.失败后的嘲笑
如果男孩说话不流利,口齿不清,人们嘲笑他,那么下次讲话,他就会胆小紧张。如果男孩考试成绩不好,父母就冷嘲热讽,男孩也会怕考试,怕竞争,从而丧失勇气。
不当的恐吓会让男孩变得胆小怕事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有些家长非常严厉,对男孩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就大声训斥,严厉批评,不允许男孩有半点自由,一举一动都要经过家长的许可。久而久之,男孩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唯唯诺诺。
2.有些家长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经济收入也不丰足,平时说话时有意无意地会感叹“咱们没钱没势的人家,没什么本事,就不要出头露面……吃点亏就吃点亏”之类的话。过分地渲染自卑情绪会让男孩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是懦弱的孪生兄弟,过于自卑的男孩必然懦弱而勇敢不起来。
044 别对男孩有求必应
不懂克制是好多男孩的通病。看到喜欢的玩具就抓住不放,想要吃麦当劳就非去不可,否则就哭闹不休,大发脾气。你的儿子是否也经常如此?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心里发慌,就想着赶快满足孩子的小小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习惯—不懂谦让,没有耐心,干什么事情都要让家长帮忙。而且学习起来大多坐不住,容易沉迷于刺激性的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脾气也大都暴躁,稍一批评就张口顶撞,甚至离家出走。
面对父母的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男孩头脑中会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男孩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心。可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会,那种任性、暴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肯定会令他们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事事不顺心的他们,往往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反而觉得别人有意跟他们过不去,总是与周围人处于一种对峙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患上忧郁、偏执、狂躁等各种心理疾病。
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男孩做过下面的实验。
实验员找来数十名孩子,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一块果汁软糖,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时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块。然后实验员便离开教室10到15分钟。面对糖果,部分男孩决心熬过那漫长的20分钟,一直等到实验员回来。为了抵制诱惑,他们或是闭上双眼,或是把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哼哼叽叽地唱歌,或是动手做游戏,有的干脆努力睡觉。凭着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这些小家伙勇敢地战胜了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果汁软糖的回报。而那些性急冲动的小孩几乎在实验员出去的那一瞬间,就立刻去抓取并享用那一块糖果。
这个实验表明,儿童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要等男孩上学懂事之后才能形成。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有所发展,只不过此时儿童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米切尔的这项研究是从这些男孩4岁时开始跟踪研究的,一直坚持到他们高中毕业。12~14年后,在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男孩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差异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些在4岁时就能够为两块糖抵制诱惑的男孩长大后,有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高的效率、较强的自信心,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他们不会自乱阵脚,惶恐不安,不会轻易崩溃。面对困难,他们能勇敢地迎接挑战,他们独立性强,有自信心,办事可靠,能赢得普遍的信任。
经不住诱惑的男孩中有1/3左右的人缺乏上述品质,心理问题相对较多。社交时他们羞怯退缩,固执己见又优柔寡断。一遇挫折,就心烦意乱,把自己想得很差劲或一钱不值。
经调查,最早拿糖果的男孩语文与数学平均得分分别为425分与528分,而最能等待的男孩语文和数学平均得分分别为610分与652分,平均总分相差竟达120分,后者在学习品质上也比前者优秀。
研究表明,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得更久的男孩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男孩更容易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培养男孩“延迟满足”的能力对培养男孩良好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要训练男孩的耐心和耐力,父母首先必须要有耐心,能够沉住气。
妈妈正在埋头工作,小维尼走过来央求:“妈妈,陪我去公园玩。”
妈妈头也没抬地对小维尼说:“妈妈的工作正做到一半,等妈妈把文章整理完就陪你去。”
过了一会儿,维尼又来催促妈妈:“妈妈,还要等多久?我现在就要出去。”
“维尼,妈妈急着赶工作,你先玩一会儿玩具,还得等妈妈一会儿。”
听到这些,维尼闷闷不乐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看故事书去了。
妈妈做完工作之后去叫维尼:“我完成工作了,走吧,妈妈带你出去玩。”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维尼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妈妈没有生气,她并不因为男孩的故意模仿而恼怒,她认为这是教育男孩懂得“延迟满足”的最好机会,也是对男孩的尊重。因此,妈妈很有耐心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儿子。最后,等到小维尼读完那个故事,母子俩才一起出门。
培养男孩的“延迟满足”能力关键就在于帮助男孩形成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男孩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男孩“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别对男孩有求必应
培养男孩的“延迟满足”能力,关键就在于帮助男孩形成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045 不要让男孩常说“我不行”
“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亮剑》里李云龙对男子汉气概的总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国儒家对阳刚之气最精辟的诠释。男孩的英雄本色,实际上就是一种敢作敢为的精神,是潜意识中形成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厚积薄发,不发则已,一发就气贯长虹。这种力量是无形的,一旦发出就会让人惊讶、敬畏、佩服。男子汉,就应该这样,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意义所在。
塞德兹在院子里安放了一个秋千。可秋千安放好之后他发现小塞德兹很害怕荡秋千。
当塞德兹第一次把小塞德兹抱上秋千的踏板上时,他吓得哭了起来。
“不,不……”小塞德兹站在踏板上紧紧地抓住绳子,他的动作狼狈极了,不停地哀求爸爸把他放下来。
“这没有什么,很多男孩都会玩,你不用害怕。”塞德兹一边说一边将他稳稳地扶住。
“爸爸,我不想玩这个,我会摔下去的。”小塞德兹哭着说道。
“你不会摔下来的。只要抓住绳子,就很安全。”
“不,我害怕。”儿子仍然坚持。
为了消除他的恐惧,塞德兹把他抱了下来,说道:“这样吧,爸爸先给你做个示范。等你见到爸爸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你一定会改变主意。”说完,塞德兹就上了秋千开始摇荡起来。
“爸爸,你真行!”见爸爸在秋千上荡得很高很高,小塞德兹高声欢呼起来。
“那么,你也来试试好吗?”他问儿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荡得那么高。”儿子终于同意试一下。
第二天,塞德兹下班后回家,还没有走进住处便听到了花园中传来的欢笑声。小塞德兹和莱依小姐正在高兴地荡着秋千。
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出于对男孩的爱,为了防止男孩发生意外,往往采取限制男孩行动的做法,很少让男孩亲自去体验生活。这种教育环境下的男孩,他们也学会了常常说“我不能”。慢慢也就养成了懦弱的性格。
懦弱者,性格软弱,犹犹豫豫,不果断。这类人自己还没有行动、还没有尝试,就下了定论:“我不行!”人们常说,中国人爱谦虚,但谦虚到了极点,就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所谓的谦虚,实际上就是恐惧—恐惧行动,恐惧尝试,恐惧失败,也恐惧成功。再者,就是不相信自己,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某种能力,有成功的可能。这样,既没有信心,也没有行动,只看别人成功,自己就是不行动。立志成功的人,必须消除这种消极的心态。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有了这样的信心,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有了相应的行动,就开始迈向了成功。
常说“我不行”的男孩绝不会成为有出息的人。为了对男孩灌输进取、勇敢的精神,最好给他们讲述伟大人物勇敢、坚强的故事。
1.有针对性地给男孩讲一些勇敢者的故事
如果男孩怕用电,你不妨给他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与雷电的故事;如果男孩害怕走路,你不妨给他讲讲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征服南极的故事;如果男孩害怕黑夜,你不妨给他讲讲鲁迅先生黑夜上坡的故事;如果男孩害怕失败,你可以给他讲讲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了几千次失败发明了电灯,讲讲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怎么经过几百次的失败而发明了一种新药的故事。
2.鼓励男孩参加具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
假日里,可以与男孩一起爬山,借以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去公园里玩,鼓励男孩走一走“勇敢者之路”,如独木桥、铁索桥。鼓励男孩参加体育锻炼,参加足球、乒乓球队。这些体育活动竞争性强,有助于勇敢精神的培养。
3.有意识地锻炼男孩面对所惧怕的事物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意识地锻炼男孩面对所惧怕的事物,如登高、下水游泳、滑冰等。如果怯生,就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接触生人;如果男孩害怕,父母可以和他一起玩,比如男孩害怕黑夜,入夜时分,父亲可以带着男孩去散散步,让男孩欣赏夜的宁静;如果男孩害怕黑屋子,爸爸可以与男孩一起在黑屋子里玩,玩几次之后,男孩就不会再怕黑暗了。
4.让男孩享受到勇敢的快乐
先鼓励男孩完成一件以前不敢干的小事情,比如去楼底下取报纸,等男孩回来以后给他适当的表扬,让男孩体会到战胜自己的快乐。循序渐进,一点点锻炼他的勇敢。
5.父母要给男孩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男孩的思想行为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最易模仿身边人的行为举止,所以父母平常也应该注意不要在男孩面前老是把“我害怕”“我不敢”挂在嘴边,要努力用勇敢的精神去熏陶男孩,男孩也就会沉着勇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