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0800000110

第110章 我不入地狱,谁来教化你

从谂是唐代著名禅师,他认为:“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意思是说:金佛通不过熔炉,木佛通不过火烧,泥佛通不过水洗,只有真佛在心里坐着。言外之意,就是说庙里供奉的用金、木、泥塑成的佛像均经不起水火的考验,只有自身修炼而悟得的真理,才是真正的心中之佛,才是永存的佛。

有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很长时间到从谂禅师那里接受教诲,却一直没有得道。

一日,将军去拜见从谂禅师,问:“禅师,我死后会往升极乐还是入地狱?”

从谂禅师说:“入地狱。”

将军又问:“那禅师您呢?”

从谂禅师回答道:“老僧最先下地狱!”

将军说:“我是杀人无数,理所当然入地狱。禅师修行一生,为什么也入地狱呢?难道禅师一生白白修行了吗?”

从谂禅师当头棒喝道:“我如果不下,又有谁来教化你?”

在佛家看来,地狱是阴深、冷酷、黑暗和充满恐怖的地方,地狱里的犯人饱受刑烙、鞭笞、饥饿、寒冷、酷热,说不尽的惶恐战栗,讲不完的哀愁痛苦,得不到外界的关心、他人的同情,度日如年,更何况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无有穷尽。然而,无数佛家弟子却甘愿付出他们最大的爱心,要亲自到地狱里去,为的是要拯救那里的众生。

不但要进地狱,而且誓要度尽地狱里的众生。这种济世救人的精神,实在是太伟大、太难得了。可以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旷古绝今、最伟大的一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佛家甘为人梯、济世救人的精神。

据佛家经典记载,最早誓愿“入地狱”的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在过去累世修行中,有过许多不同身份,如曾是一位婆罗门女。她在如来塔前,发过大誓愿说:“愿我度尽未来无量劫,要度尽那些有罪苦的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够获得解脱。”

地藏菩萨过去又曾是光目圣女,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了同样的誓愿。

地藏菩萨过去也曾是一位长者的儿子,在万行如来前,也发誓说:“我将在未来一切不可计算的时间中,要为那些罪苦的六道众生,广设方便,使他们都能得到解脱,而我自身要在他们成佛后方成佛道。”

后来地藏菩萨又做了一名国王,以国王身份尚且发下宏大誓愿:“我若不先去救度那些罪苦众生,使他们得到安乐、证到菩提的话,终不愿先他们成佛。”

概括来说,地藏菩萨的大愿即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试问世上的人,谁愿意进入恐怖多难、痛苦绝顶的地狱里去?尤其是要舍身救众,做一名最大的牺牲者。

然而,以地藏菩萨为代表的佛家却以宽博的慈悲心,毅然地舍身为众,历经地狱之劫难,救度那些哀苦无告的受难众生。他全然代表了无穷无际的佛心,也代表了佛法无尽的光明。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风靡全球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一个情节:老方丈为使少林僧众免遭杀戮,宝刹净地免染血污,甘愿置身火海却面不改色。

这种大无畏牺牲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佛教信徒,乃至中华民族道德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那些舍生取义者,总是能赢得人们无比的尊敬与爱戴,在一代又一代的传颂中被人铭记。

佛心妙语

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拯救他人,下地狱也不是可怕的事。这是大悟之人才有的胆魄和勇气。这种德行体现了佛家对芸芸众生的责任感,表达了佛家济世救人的精神,其崇高,其伟大,其牺牲忘我精神,是值得所有世人推崇、敬仰的。

禅悟人生,虽然佛道皆已超脱红尘,出家离俗,但冷眼旁观芸芸众生,反倒能够体现人生百味、众生百态。故而世俗中人若有疑心、执念,便好问禅。得道禅师的语言往往幽默风趣,却暗含真知灼见,一旦听者顿悟,不由会心而笑。

同类推荐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之精神

    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 独眼看禅机

    独眼看禅机

    现代佛教并不是人们意识里“封闭和消极的”,佛教自古至今积极利用慈悲普度的情怀饶益众生,特别在文化事业上。华岩寺的弘法利生活动之一即是提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又不舍弃现代的、优秀的、先进的文化艺术形式。佛教界也要利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李哲良先生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社会对佛法对佛教的关注,欢迎更多的人们来重视佛教文化,佛教界也愿意与人民大众一起参与构建和谐社会。
热门推荐
  • 水浒之第一百零九将

    水浒之第一百零九将

    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因意外死亡,灵魂穿越时空至宋仁宗年间,靠自己现代意识和特有的性格在风浪中沉浮,历经江湖,官场,匪巢各种坎坷,一路走来。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是果然,更是必然、、、、、、、、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
  • 我爹是唐僧

    我爹是唐僧

    “我爹唐三藏,我是唐小藏!”“斗战神佛是我哥,玉帝是我义父!我叫菩提师傅,佛祖唤我徒孙!”“怕了吗?”“被贬下凡又如何?修仙之路真轻松,上有满天神佛为我护法,下有妖魔鬼怪供我驱使,改生死,换阴阳,三界第一大魔王就是我!”“哎呀,不就十万功德嘛,小意思!”作者语——“我爹是唐僧”仅仅只是本书的一个卖点,没有任何恶搞的意思。不喜勿喷,请安静离开,这样对大家都好!书友群:362234346
  • 重生之绝世女将神

    重生之绝世女将神

    【和现代网文不一样,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作者在用心写,坚决不弃坑】扶泽大陆,谁人不知傲世女将神——云不知?一朝穿越到现代女差生的身上,开启了怎样刺激的冒险?一个一心想回到扶泽报仇雪恨,一个想着钻研自然遁入空门。一具身躯,两个灵魂!命运交汇,何去何从?“有人欺我,你当如何?”某将神“必当为师傅出气!ヽ(‘⌒?メ)ノ”某差生“好!桌上那蛋挞我昨天就看它不顺眼了,拿来为师一个个帮它们度化!乀(ˉεˉ乀)”“……”
  • 残纪

    残纪

    新的篇章已被翻开。一夜之间,一切都被残酷推翻。在这个只能苦苦挣扎的年月里,我们为什么而存在着?走到最后,谜底揭晓的那一天。竟是不能承受之重!然而只有承受!待的寂寞独享时,回首过往,人们将那段岁月,称作残纪。
  • 蔷薇航班

    蔷薇航班

    褚穆是最年轻的驻德外交官,霸道强势、杀伐决断、喜怒无形。舒以安幸运地见证了他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成熟稳重的男人,可惜那些最好的时光,陪在他身边的不是她,而是她的学姐陶云嘉。陶云嘉为了留学后能进入外交部就职,轻易接受了褚穆父亲的提议,背弃了这段感情。所以当褚穆突然向舒以安求婚时,舒以安妄自菲薄地认为,或许他只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而已。在爱情面前,理智早已无处栖身。纵然舒以安有着百转千回的疑虑,都敌不过褚穆的一句“嫁给我”。
  • 左岸离殇

    左岸离殇

    时光悄悄的从我身边逃走,带走了我天真的童颜。曾经我渴了的时候打开的是一瓶香甜的橙汁。现在的我随手拿来一杯咖啡细细品尝。无虑。幸福。忧伤。一步步成长,一步步忧伤。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穿越有风险

    穿越有风险

    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失蹄,穿越也有风险。在万千穿越大军中,陈佳佳不幸中招!陈佳佳语录:“老娘就是一悲剧有木有?魂穿的身体不合适老娘忍了,但是穿越过程被一古代小屁孩全程围观是怎么回事?老娘想写诗,老娘想的发明玻璃,老娘想赚钱!哎呦喂小屁孩,能不能离老娘远点?你那眼神怎么回事?老娘是正常人!”(女主麻辣馅儿包子、呆萌,男主绝对忠犬,但女主一直对其有戒心!)
  •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茑萝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