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很快震惊了全国。国内的知识分子们,深感国家贫弱,民族危亡,纷纷寻求救国之道。从四月份起,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读书人,先后发起了联名上书、成立学会、出版新式报刊等运动,主张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建议朝廷推动改革,以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慈禧起初以为,这都是民众的必然反应,就像李莲英说的那样,只不过是一时的意气用事。但时间长了,她发现变法运动不但没有退潮,反而越来越发展壮大。这些知识分子以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为纲要,建议光绪帝在大清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什么是君主立宪?那不就是剥夺皇室的实权吗!
而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懦弱的外表下藏着重振国威的壮志,竟被这些人说动了。1897年十一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后来被称为新界的地区和威海卫,这些更使得全国人心激愤,强国御辱的呼声空前高涨。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以朝廷名义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慈禧岂容光绪放肆,“明定国是”颁布第四天,就逼迫光绪下了三道上谕:以“渐露揽权狂悖”的罪名把光绪的心腹大臣翁同龢革职查办;要求新任二品以上官员定时觐见太后;任命慈禧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精锐的北洋三军。这样一来,光绪的权力完全被架空,而军政大权进一步巩固在慈禧手中。
九月十九日凌晨,慈禧带领随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皇宫,光绪慌忙出迎。慈禧不理,径直进入光绪寝宫,没收了所有奏章,并怒气冲冲指着光绪道:“我养了你二十多年,你怎么竟听从小人之言,对我图谋不轨?”
光绪吓得脸色煞白,嗫嚅道:“我……我并无此意!”
慈禧道:“你坏祖宗之法,要把祖宗家业葬送在康有为一介书生之手,这是大逆不道!”
光绪壮着胆子顶道:“我宁可坏祖宗之法,也不忍弃祖宗之民,失祖宗之地,被后人耻笑。”
慈禧啐了一口:“你这白痴!祖宗之法没了,咱们都要完蛋!今天没有了我,明天还会有你吗?”
当天慈禧就传懿旨,以光绪帝生病不能理政为由,再次开始临朝训政。从这晚起,光绪即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此后,他每天处于慈禧的严密监视之下,失去了原本就少得可怜的权力。
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慈禧下令逮捕康有为等人,并废止所有新政措施。戊戌变法留给今天的,只有当年七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
大清国的死局
因为清政府的一味妥协政策,外国列强认为清朝软弱可欺,加紧了对中国的压榨和掠夺。
1900年某日,养心殿东暖阁。
“老佛爷,这一段时间,冒出了个民间组织‘义和团’,成员遍布全国各地,气势不低于太平贼子,老佛爷是不是要派兵围剿。”李莲英一边为慈禧梳着稀稀落落的头发,一边禀道。
“小李子,我听说,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是不是?”
“启禀老佛爷,事实确实如此,义和团和朝廷并无正面冲突,甚至义和团的成员有不少还是朝廷的兵勇。”
“这就得了,小李子,传我的旨令下去,朝廷全面扶持义和团。我大清是时候该向洋人宣战了。”
“老佛爷您……小李子愚钝不明白。”
“洋人虽无夺取我大清江山的意图,但近年来对大清盘剥过甚,又大肆占地,瓜分势力,大清已经快吃不消了。不抑制一下他们的扩张,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朝廷的兵力……够吗?”
“朝廷虽然向各国宣战,但并不全力出击,主要由义和团去和洋人打拼。无论哪一方得胜,对我朝都大为有利。如果这一战能够赶走洋人,自然是好事。另一面,义和团在拼斗中也必然会元气大伤,到时,只要给他们安一个罪名,朝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消灭他们了。而倘若洋人胜利,义和团全面失败,这也不违背我们的意思。到时我们只需要把所有的战争罪名都推在义和团身上,惩办凶手,再向洋人支付一些赔偿,事情也就了结了。小李子,你说是不是?”
“老佛爷真是英明。”
“小李子,明天颁旨,扶持义和团,允许他们发展,并向各国宣战。”
“喳,老佛爷真是考虑周到,有了老佛爷的英明策略,大清国可保万无一失。”
慈禧在这边打着如意算盘,却不知洋人更加狡猾。各国频繁滋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从中国获利,利用一切机会把矛盾扩大化,寻找侵略的借口。慈禧这次总共向十一个国家宣战,正中了洋人的下怀,各国纷纷调遣军队,准备进兵北京。六月份,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以水路为突破口,向天津、北京一带进军。战局的迅速扩大远远超出慈禧预估,义和团虽然士气高涨,对洋人极端仇恨,但大刀长矛终抵不过洋枪火炮。经此一役,不仅义和团惨败,连清军的防御工事也遭瓦解。八月份,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不得不挟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离京城,派奕劻和李鸿章去跟洋人求和。
离京那日,光绪的一干后妃,只有正宫隆裕皇后可以随皇帝一起走,其余妃子因为照顾不便,只能各自散开,去亲属家避难。珍妃自认为有光绪的偏宠,非要跟着走,说是跟皇上不离不弃。慈禧见状,老大的不高兴,认为这个妃子不识大体,会成为累赘。于是她对珍妃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答道:“妾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慈禧又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自作聪明道:“太后您可以避一避,但皇上是一国之君,应该留下来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一听就变了脸色。这废物是一国之君?能够维持大局?简直笑话!她怒喝道:“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理直气壮:“妾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冷笑道:“我说让你死,你就得死!”
珍妃慌了,道:“妾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妾死!”
慈禧终于不耐烦了。“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把她拖出去,扔进井里!”
于是上来两个太监,连拖带拽,把珍妃扔进了井里。珍妃一路大叫“皇上救命”,光绪在远处听见,只能暗自垂泪。
慈禧带着光绪等人,先是逃到怀来,随后又辗转逃亡至大同,后来又逃到太原和西安。第二年九月,清政府与八国正式签订《辛丑条约》,赔款额本息共计白银九亿八千多万两。各国进一步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并要求清政府“谢罪”。清政府不但要惩处义和团领袖,还要从此禁止一切反帝国主义民间运动。
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慈禧的妄想,慈禧这个时候回忆起戊戌变法,方觉得西化改革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步棋。于是从这一年起,慈禧在国内推行“新政”,其内容基本是照搬戊戌变法,企图挽救病入膏肓的清朝统治。但是,在一个丧权辱国、威望全失的政权下,民众的信任和热情已经无法复燃了。
1908年,慈禧病重。当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被带到宫中时,慈禧已经卧床不起。年仅三岁的溥仪,是慈禧选中的下一任大清皇帝。溥仪也注定是一个傀儡,但他的操纵者已经不可能是慈禧了。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病逝。慈禧得到这个消息时还在大笑:“你这白痴!”次日,慈禧也随之去世,结束了她对清朝长达四十七年的统治。
人物点评
慈禧,身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同治帝的生母、咸丰帝之妃,幸运地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她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顺利地走近了君王之侧,又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有了皇太后这一至尊身份。咸丰帝的早逝,对她来说是及时的,否则她如何操控年幼的皇子,并借此“垂帘听政”?
在封建社会,女子主政并非易事。慈禧为后人所诟病,一方面是因为其贪权、专政、私生活腐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她当权时期,清政府屡次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不仅丧权辱国,更导致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中国近代发展造成了极其深远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