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当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诗中描写边塞的萧瑟秋景,触景伤怀,读来字字心酸。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坠清笳。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详解详析】
“愁眼看霜露”四句——清笳:凄清的胡笳声。胡笳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用作军中号角。忧愁的眼睛看着霜露,由于无心欣赏菊花只好在寒城里独自开着。折断的柳枝随天风在飘,客居异乡之人的泪水坠落在清笳声里。
“水静楼阴直”四句——楼房僵直的影子在水中静静矗立,山色昏暗边塞的日光已西斜,暮色降临再看不见归巢的鸟了,只有晚栖的乌鸦无处栖身一个劲儿叫着。
【经典品评】
结尾处借悲啼的乌鸦感叹卜居无地的凄凉,感人至深。仇兆鳌认为:“此边塞凄凉,触景伤怀,而借诗以遣之。句句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说到酸心渗骨处,读之令人欲涕。”
萤火
【导读】
这是一首咏物喻意的精致小诗。写于乾元二年(759)秋。萤火:即萤火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详解详析】
“幸因腐草出”四句——古人误以为腐草得暑湿之气可化为萤。所以杜甫在这里说萤火虫侥幸由腐草中生出,却敢靠近太阳飞舞。光亮未必能照亮书卷,却时时能点染我的衣裳。化用古代传说中寒士车胤点不起灯油而用囊萤照着读书的典故。
“随风隔幔小”四句——你小小的身影隔着帷幔在风中晃动,带着雨点在树林旁闪着微光。十月霜雪清冷凝重,你飘零流浪将归向何处?
【经典品评】
杜甫在秦州时期写下了不少咏物寓意的小诗,如《苦竹》《蒹葭》《胡马》《促织》《归雁》等等,表现出作者的命意不凡和表现手法的多样。《萤火》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也有人认为诗人是借萤火虫的形象来讥刺宦官。这些咏物小诗状物逼真而又极具生活情趣,确为诗中佳品。送远
【导读】
此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时杜甫在秦州。诗中写送人远行,情感沉痛悲凉。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详解详析】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首句以提问开篇,说现在天下兵荒马乱,君为何还要出门远行呢?带甲:全副武装的兵士。满天地:形容遍地皆兵。开头新颖,引人入胜。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此二句写送行告别时的情景:亲友同声痛哭,因为离乱之际,亲人孤身跨上“鞍马”远去,前程吉凶未卜。悲凄之状如在眼前。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点出远行的时间是在岁暮,草木零落,霜雪飘洒,关河冷清。此联“岁月”二字本当用平声,但诗人大胆突破声律常格,上句全用仄,下句四字用平。用拗峭的语言,描绘出寒冬之景。这是杜甫五律中以人代平的一个诗例,值得借鉴。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此二句是说与亲朋“别离”的情景虽然已成“昨日”,但由于感念难忘,情景若在眼前,由此更理解了古人殷殷惜别的心情。
【经典品评】
浦起龙认为杜甫的这首诗“不言所送,盖自送”。即不是写送别人,而是写“送自己”。从诗的后四句看,写的是离开亲人后在路途中的情景,或许此说有一定道理。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前四句应是“从道中追写起身时之情事”(浦起龙语)。沈德潜极赞此诗开头是“何等起手”,浦起龙更用“感慨悲歌”四字盛誉前四句。
无论是“自送”还是“送人”,这首诗表现出的沉痛凄凉的意境都是很感人的,称得上是一篇名作。开头以独特的发问句,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安史之乱中那“带甲满天地”的历史画面,笔法简洁而有力。结尾处明写古人的离情别意,更衬托出如今孤身鞍马的茫茫前路中世态炎凉之悲情,含蓄而有余味。
佐还山后寄三首
【导读】
此诗当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杜甫寓居秦州。佐:指杜甫的族侄杜佐,其父为殿中侍御史杜。安史之乱中,避难来到秦州,住在秦州东南七十里的东柯谷。这组诗为杜佐来看望诗人走后所写,第一首是惦念其归途,表示愿意随其隐居;第二首委婉地向其索米;第三首写杜佐菜园中的景色,并向其要一种蔬菜。
其一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林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详解详析】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诗人送侄儿杜佐走时,已是黄昏,天晚云黑,担心他会迷路。
涧寒人欲到,林黑鸟应栖——猜想其回到东柯谷时的情景:林中漆黑,涧水寒冷,鸟儿已经归巢了。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野客:指杜佐。茅茨:茅屋。说你家的茅屋虽然矮小,小树也长得不高。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谙:了解,熟悉。说你了解我这个生性疏懒的叔叔,还须你来扶持协助啊。因杜甫曾在《示侄佐》一诗中表示过想去东柯谷隐居之意,因此这里的“相携”便是表达愿随其隐居之意。
其二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详解详析】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分张:分施,施于。白露已过,谷子也熟了,你曾答应过分给我一些小米。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这句是说你迟迟未给我寄来米,可能是你要把它舂得很细吧。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想像中这米很香,连金菊也比不上它的香气,最适合配上绿葵同吃。绿葵:一种蔬菜的名字。王祯《农书》称其为“百菜之主”。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老夫我平素就爱吃小米饭,正想着让它在我的匙中滑动呢。
其三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幔坡。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详解详析】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幔坡——这是写杜佐的菜园景色,说它很美,在山坡上青翠如幔,有几道泉水纵横交织浇灌着它们。
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葳蕤:茂盛的样子。说茂盛的菜地里枯叶稀少,映衬着满天的野云更美。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芰:菱角。女萝:松萝,一种呈树枝状的地衣类植物。菱角长得很密,隔着池沼连成了一片,林间到处是女萝生长。
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薤(xiè):俗称蕌(jiào)头,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可作菜。有赤、白两种,以白者为佳,可滋补且味美。这里是说:我听说那经霜的白薤好吃极了,再次惠赠我一些不知意下如何?
【经典品评】
这三首小诗如唠家常,虽然多是白话,但诗人将农家的田园景色写得绿意盎然,充满生机野趣。明明是催促人家给自己送米来,但杜甫却说得巧妙,语气委婉,显得亲切而又不失身份,话语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之美,读了让人感到愉快,真不愧是诗中高手。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选五)
【导读】
乾元二年(759),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杜甫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饥寒交迫,病倒在床上,靠挖土芋来充饥。诗人长歌当哭,以七古体裁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逼真地状写了流离颠沛的生涯,抒发了老病穷愁的感喟,其情之哀,堪称千古绝唱。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详解详析】
“有客有客字子美”四句——橡栗:橡树的果实。可充饥。狙公:养猴的人。有一个客居他乡姓杜字子美的人,一头白色的乱发长长地垂过耳,跟在养猴人身后在山里靠拾点橡树的果实充饥。
“中原无书归不得”四句——中原没有书信来,回不了家,手脚都被冻裂了,只好长歌当哭,连风听了也为之悲伤啊。
【经典品评】
这是《同谷七歌》中的第一歌,为本组诗歌的总领。起首句,点出“客”字,客居异乡,可见出漂泊之哀。“白头乱发垂过耳”,勾勒出老态愁容,给人印象深刻。靠“拾橡栗”为生,是说生计艰难,与第二首相呼应。“中原无书”和第三、四首写弟、妹的内容相应。诗人自叹垂老,寄迹荒山,唯以拾橡为生,不胜悲苦。读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