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条单行线上徘徊、迷茫、迂回的时间越长,生命消耗得就越快,为自己最想要的而奋斗的时间、精力就越少,因此人之初就要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连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奢望能够得到什么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按照罗盘的指示驾驶人生的航船,向着目的地进发吧。记住,只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开足马力,不要为了航路上的小鱼、小虾而耽误航程,因为精力有限,要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事。小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繁育成片的绿洲,树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小鸡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可以果腹的谷糠,小鸭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能够畅游的池塘,雄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任由翱翔的苍穹……它们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致力追求,也因此成就了不同的物种和生灵,那么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人也同样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致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气爽的田野间,一片丰硕的玉米地铺展在每个人的面前。当然这只是表象,里面暗藏了无数的陷阱和机关。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这片玉米地。这是有很多对手共同进行的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快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谁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说,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别人更快,手里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再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人生抉择的过程,无数次地选择产生了无数种结果。而人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冶,或者说为什么要参与这样一个游戏?
当你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角逐时,在你面对事业上的又一次选择时,你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否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重不重要?有多重要?
我们来看看哈佛的骄子们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印证这个问题的。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一群出类拔萃的毕业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即将走向社会,开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冶。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毫无目标的人占总数的27%;
有目标但很模糊的人占总数的60%;
虽有清晰的目标但比较短期的人占总数的10%;
而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仅占总数的3%。
25年后,他们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冶。此时的哈佛大学对25年前“出类拔萃冶 的“天之骄子冶 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这样显示:
在25年间,始终朝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孜孜不倦、努力前进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已成为社会上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人已经成为业界的精英和领袖,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3%;
在25年间,有些人不断地实现自己原来设定的短期目标,逐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10%;
在25年间,平静稳定地生活与工作,没有特别的成绩和成就,位居社会中下层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
在25年间,生活没有目标,人生不尽如人意,只会一味地抱怨社会、指责他人的毕业生占总数的27%。
其实,这些人的差距早在25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就知道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一头雾水。
因此,一定要明确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蓝天还是绿地?是安逸还是冒险?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只有这样才能够致力去追求那些想要的,使想要的东西变为多年以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