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0500000037

第37章 白云千载空悠悠

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人称“诗仙”、他是中国诗歌星空上的“太白金星”,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他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滋润和培养了人们对祖国、对亲人、对朋友、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与深情,虽跨越千年,依旧光彩照人。我崇拜李白,喜爱他汹涌澎湃的生命激情同豪迈不羁的诗思,更欣赏他面对挑战,面对逆境,勇于比拼不服输的豁达气质。

盛唐上元的一个暮春,李白乘舟游历江夏黄鹤楼。楼头一侧的绝壁,题有开元进士崔颢的《黄鹤楼》进入了李白的眼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七律吊古怀乡,景到、言到、情到,语如联珠,自然天成,音律谐美,文采飞扬。李白心潮起伏,钦佩不已。崔颢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羁旅。一日,崔颢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他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崔颢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时空的组合催生了崔颢浓浓的乡愁。

太阳落山了,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雾蔼沉沉,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乡不见。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一个“愁”字收篇,把乡愁情怀抒发得波澜壮阔、豪迈昂扬。

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淘洗?我想,不是别的,是地老天荒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是海枯石烂也割裂不了的悠悠乡情。李白本欲登楼赋诗,见此之作,为之敛手。生性狂傲的李白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将笔一搁,悻悻离去。自信、心有不甘的李白没有就此罢手。他一直在寻找机缘,要与崔颢比比高低。

天宝年间,李白被奸臣排挤,被迫离开长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一路滔滔,南游金陵凤凰台。相传南朝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由此得名。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一时的显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只有长江的水不弃昼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此时此刻,李白诗思翩翩: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全诗起落自如,收放有致,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长安的无比眷恋,工丽之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高更远,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

他离开长安,远离勾心斗角,但他没有消沉,没有气馁。始终怀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漫游天下,寄情山水解脱自己,就是不能忘怀国计民生,不能忘却匡时济世的政治追求。而当这种忧国忧民之心,不能通过自己的作为得以疏散时,他怀才不遇的郁闷就更加浓烈,这些,都化作对昏暗政治的揭露,对奸人当道的极度愤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诗中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两首比肩之作,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易甲乙。意到其间,天然成趣,潇洒清丽。从诗境来看,同样是愁,崔颢的愁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贴近黎民百姓,走进寻常巷陌;而李白的“愁”则是心系苍生社稷,忧国伤时,意旨尤为深远。两首诗所蕴含的感情一直深深触动我,久久不能释怀。这是两个大诗人伫立天地之间对人生的呐喊和发问,是一个身心疲惫的人所发出的深沉叹息!

我观之,现代年轻人比较青睐于李白的诗,是因为李白的诗歌里带有狂放不羁,并拥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很迎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现代人都在寻求自己的个性,凸显自己的价值,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气概在里面——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同时,又带有美好的憧憬。李白强烈的自信与自傲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蔑视权贵,崇尚个性,珍视自我,渴望价值实现的精神风采,成了一个充满个性的偶像,这是时代的特许。李白也只有作为一种精神符号,被现代人默许认可,他的精神主张才能世代传承下去。

李白不服输,山川形胜,才留下他奋力攀登的足迹;文学史上,才留下千古传诵的绚丽诗篇。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遭遇坎坷,只要你不服输,你就可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如果自己也承认失败,那才是彻头彻尾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留言荟萃

白云: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空谷幽兰:李白这位集诗仙、文人、酒徒、道士、侠客为一身的大诗人,在他的身上,横空出世的才华与澎湃饱满的激情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为一体,辉耀着整个中国古代辽阔的文化苍穹。

牛牛: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面对曲折,能东山再起,那将是每个人的念想!我没李白的豪情执著!几年了,我一直沉痛在悲伤里!几经挣扎!我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的愚蠢,不走出来哪有幸福所言……

壮志凌云:“傲”的前提是才气,缺乏才气的“傲”是让人鄙视的狂妄。“诗仙”的“傲”是最高境界的“傲”,让后人崇敬,服在内心。

风荷晚香: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黄鹤楼》诗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现代年轻人还是青睐于李白的诗,因为年轻一代也难于找到崔颢的很多诗了。

飞扬天使:历经千百年明月如霜,纵横九万里山河雄壮,豪饮一杯酒天下文章,孤单两行泪冷暖炎凉。

同类推荐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
  •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林玉椿寓言集:滴水窥海

    我热爱寓言,是因为寓言可以让我们感悟,让我们幸福。我喜欢寓言,是因为寓言不但形式活泼,短小精辟,而且还可以给我们最好的启迪,给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理解,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人生,更加追求完美。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

    本书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非虚构写作指南,帮助你写出心灵深处的真实故事,不仅带给你新鲜有趣的想法,更能激发你的写作灵感,让你情不自禁地想要动笔,锻炼一下你的“写作肌”。作为国第一位获得创意写作终端学位并回国任教的高校老师,李华通过自己与学生多年的创作实践,展现出一个真实的非虚构创作过程,激发并鼓励你写出自己的故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