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律之十六:对于职业发展而言,跳槽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但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老板和管理团队作一个反向面试,对其项目状况、商业模式、管理风格、经营思路和发展前景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以最大限度地规避职业风险。
现有市场经济环境下,跳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假如被问及新东家什么东西最吸引你时,答案往往会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就有企业规模、品牌实力、业绩地位、技术含量、行业特性、薪酬待遇、发展机会、职业体面等原因。其实,以上因素固然重要,但站在个人角度,更为关键的是能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倘若表面看起来非常光鲜的一份工作,过去之后不到一年就得走人,肯定并不是你自己想要的结果。为了有效提高跳槽质量,并出于职业生涯发展安全方面的考虑,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对新平台老板和管理团队进行反向面试,对项目运行情况、发展前景和岗位角色作一个较为系统的评估,防止自己掉入陷阱,从一个火坑跳到另一个火坑。
F先生,刚毕业时在某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职场经验和意识,发展不太顺利,内心压抑茫然,前途看不到什么光明。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正好有家在国内声名斐然的企业上马了新项目,大肆招兵买马,特别是需要营销人员。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实力、品牌、待遇、职位、发展空间都很好,各种光环耀眼夺目,F当年属于“相信品牌的力量”之菜鸟,也没有想太多问题,就踌躇满志地跳了过去,想象中自己仿佛就是当年朱元璋麾下开疆拓土的大将。
随着时间推移,隐藏在光环背后的真实情况慢慢显露了出来。F所去的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确实牛气冲天,但班子中人缺乏新项目运作经验,还是按照成熟品牌的思路经营,框架当中想当然的成分太多,造成产品在市场上曲高和寡。数十号销售人员天天在市场上拼命开拓,一年下来都未见多少效果。大伙遇到的情况差不多,招商之时,由于公司名头很响,对方一般都很感兴趣,但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往往再无音信。F先生在那里待了十个多月的时间,自始至终努力去跑,希望能用自己的勤劳与汗水换来奇迹,前前后后接触了几百个客户,最终情况都大同小异。几个主要领导天天逼着要业绩要销量,最初说话还稍微客气一些,慢慢地什么极端话都讲。F和他部门的同事,每天早晨起来都斗志昂扬地去争取客户,到了晚上就情绪低落,受批挨骂更是家常便饭。
日子一长,从市场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了几个问题上,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产品定位出现了重大失误。F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与主要领导进行过多次沟通,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较强的合理化建议。虽然领导有些时候也表示认可,但木已成舟,短期内进行大幅调整也不太现实,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向员工施加压力。F先生到了最后还是远未完成任务,懊悔、沮丧、愤恨、茫然、不服,在千般情绪、万般感触当中,在还未找好下家且囊中十分羞涩的情况下,被迫离开。那时候,F到了人生中的一个低谷,像大海里的枯叶,不知道会漂向何方,不知道前方还会有什么更糟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但这个经历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从那以后,经过一系列非常痛苦的反思,他的职场意识慢慢地系统和成熟起来。之后无论到哪里去面试,他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尽最大努力对项目以及岗位作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估,甚至按照自己设定的框架对有关负责人员、管理人员或者老板作一个反向面试。几年下来,尽管他的职业经历还发生了很多波折,但也规避掉了不少大的陷阱,后续发展情况也往往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朋友M,在一家明星级企业担任销售代表,每年都能上公司的销售龙虎榜,其间也换过几个区域,都干得相当不错。数年时间下来,能力自然突飞猛进,专业结构也大为优化,实际上基本上已经达到胜任大区经理的水平。遗憾的是,公司已经进入发展成熟期,能够提供的上升空间非常有限。这位朋友又属于上进之人,对此不甚满意,转而在外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平台。正好深圳相关行业的一家公司刚刚起步,求贤若渴,从社会上空降营销副总。他跟对方接触之后,大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在一片美好的憧憬中决定走马上任。他去之前还就此事征询过本人。详细了解了一些情况后,我劝他最好不要去,去了之后顶多一年就得走人,所答应的各种待遇根本兑现不了,因为照行业当时的状况和那家公司可供动用的资源,没有任何操作之可能。M以前发展较顺,又具有典型的销售人员思维,认为靠自己的能力会完全没有问题。
经过半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他才感觉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其一,大公司的操作模式很难拓展到小企业身上,自己原有的经验难以派上用场。其二,公司提供不了太多的配套资源,在粮草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只能靠销售人员饿着肚子去肉搏,在此基础上所谓的销售其实就是一种冒险。其三,所属行业的产品,市场认可度很低,在效用上存在巨大争议,需要一个漫长的消费者教育过程,但公司实际上只追求短平快的销量,对其他一切都不太感兴趣。其四,老板在市场运作上不愿投入,只求产出,寄希望于一些不花钱的奇招妙计。在这家企业待了一年多的时间,M郁闷得不得了,想想自己也曾是行业内的销售精英人物,现在竟沦落到这般地位,毫无作为,老板十分不满,还得卷铺盖走人。这番折腾,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还平白无故添了个失败案例。最后经过系统反思,他又找到以前的同事们,上下左右疏通,最后回到原单位继续做销售代表了。
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特别是新项目,存在着明显的框架性缺陷,或者老板和管理层的思维与市场环境严重脱节,基本上项目遭受重大挫折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假如是其他类型岗位,你可能还要好一些,最起码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倘若你在这种平台上担当商务运营类职务,充当“烈士”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而且还可能很快牺牲掉,并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大的硬伤。我们之所以跳槽,基本上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做不到这点,神马一切都是浮云,公司的品牌、实力、知名度,甚至所提供的职位和待遇,皆是迷你心智的幻象。当然幻象很多时候也能反映本质,注意这里的前提为“有时”。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公司平台评估领域,同样适用于对企业特定部门和岗位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