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自己的北大梦
如果有一天,当你浏览书市,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正在为言情小说的浪漫、悬疑小说的惊悚、玄幻小说的神奇感到陶醉的时候,如果偶然拿起了一本叫做《北大梦》的小说,请不要嘲笑它故事情节的简单,也不要苛责它创作技巧的嫩拙,更不要嫌弃它语言文字的平淡乏味,因为,它会真真切切地告诉你,我生活的大厦曾经依靠着一个怎样的梦想来支撑,而这个梦想也支撑过很多人。
将这本书送到你面前,你看到的仅仅是这些跳跃着的文字,和那些隐晦着的激情,可是你却无法想象,这文字是穿越了怎样的疲惫之后才获得的。
文学本身是一场疲惫的旅程,而命运本身则更是如此。
我们没有理由去哀叹命运怎样,我们只有理由去做梦,不停地做梦。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梦想过后的你,是不是总会有些许疲惫。
在我醒来之后,曾经有无数的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忘记这个梦,而有更多的人激励我,继续这个梦。
失意过后的我不想忘记这个梦,也不想继续这个梦,而只想诗意。
我无法忘记这个梦,是因为我无法忘记,我不想继续这个梦,是因为我不知道继续这个梦对于已经不再风华的我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只需要一点点的诗意,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点点来栖居。
于是,有了这样的一点诗意。
于是,有了这样的一段疲惫的文学旅程。
于是,有了这样的一本《北大梦》。
于是,我决定,做一个自己的北大梦。
重庆文学院的朋友,总是那么亲切,又总是那么风度翩翩,他们告诉我说:
一群心怀“北大梦”的纯洁少年,在毫无喘息的学习、缺乏快乐的青春中,他们或是习惯般的适应;或是徘徊性的叛逆;或是坚决的抗争……但是更多的是在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为他们共同编织的这样的梦幻中,踏上了应试教育的独木桥,开始了无知的奋斗与拼杀。《北大梦》以写实的笔法,描写了峡江一中高中文科实验班的学生以及他们的老师、家长甚至学校为了同一个“北大梦”奋斗与拼杀的种种场景,不仅揭示了中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制度本身的弊端,还揭示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中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教育性质和目的的扭曲,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教育,在大力推进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这一历史时期极具现实价值。
他们的话终于让我的心中有了些许诗意。
那么,究竟是什么给了我勇气,让我最终穿越了这条漫长的文学旅程,让我能够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梦。
我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在我的键盘下、屏幕里,文字在不停地流淌着。
把文学当成事业的人,必有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业;把事业当成文学的人,必将在文学中找到答案。
我其实很迷茫,也很困惑,我不知道路在哪里,我只能去努力回忆。
在回忆中,我会去想,还有没有路;在回忆中,我会告诉别人,路在哪里。
现实会给年轻人很多迷茫,时光匆匆,现实太快,人生太短,喘息之间,明天会怎样?
在回忆中,我找到了过去的风华,在回忆中,我发现自己曾经想要改变,在回忆中,我盘点着,我究竟改变了什么。
我什么都没有改变,可是我自己却彻底变了。
过去,我希望自己去改变,现在,我期盼一代人共同的改变,这就是改变。
但我要告诉一代人,我们需要改变什么,所以,整整18万字,我写下了一个梦。
这个梦并不完整,因为他只是部分人的梦,但这个梦很有分量,可以成为一代人的梦。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梦想着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冲击最高学府,但所有的人都有权利使自己平等地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站得很快乐,站得很有尊严,站得很有自我,在这条平等的起跑线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就是我的梦。
去年,我曾听到取消重点、封杀奥数、减轻负担、拉平城乡教育差距的呼声,今年,我听到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第二轮制定的声音,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梦了。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奢望的话,那么就是来自大家的理解。请不要误会,我有意针对哪一所中学,也不要认为,我的书名与行文是在刻意攻击中国的最高学府,正如文学院的朋友们说的,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白“现实主义”情怀。
我知道,我曾经很风华,也很偏激,但是,我已经把这样的风华与偏激交给了书中的主人公们,这些已经都不再属于我了。如果大家还是从这本书的情节与表达中感到了难以容忍的话语,那么还请大家原谅我的善意轻狂。
做一个自己的北大梦。
刘景南
2010早春 写于武汉大学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