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蓝烟,是在2004年的中国同学录古典诗词论坛。那时的我偶然间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处游荡浏览各诗词论坛,自己也信笔乱涂,颇为自得。在同学录那里,见到了令蓝烟“名动江湖”的三首《鹧鸪天》:“笙歌莫为清秋起,离梦长因重岭横”——仿佛横空出世,难以相信竟会出自于当代人之手,遂惊为天人——原来在这个时代,我们也可以写出如此香生满纸的词句。从此便对蓝烟的作品给予了极大关注。初时蓝烟在论坛露面并不多,逐渐便频繁了,后来蓝烟也做了论坛主编,大家在一起互相唱酬吟诗为乐。至2008年秋,论坛三十余人共聚长沙,同览岳麓山,齐登杜甫阁,谈诗论赋,不亦乐乎。归后,蓝烟更被推为此次潇湘诗社社长,主持操劳,以致诗社蔚为大观,收获极丰,传为美谈。蓝烟才情俊捷,“猜诗赌书、总为风雅群之冠,起社争联、每居龙虎榜之首”,不让须眉,众皆叹服。至2010端午诗词峰会,蓝烟更以全票进词组十强,惜最终屈居第二,诚为憾事。然蓝烟心事淡定,自不以为然。
蓝烟的诗词,蕴藉而清雅、委婉而流转,乃词家之本色。读她的诗词,感觉仿佛经历了江南烟雨的迷濛氤氲,周身犹带有几许忧郁、几许迷离。蓝烟工词,长短皆宜,婉约朦胧,欲说还休,淡淡道来,却又回味无穷,格近少游。其诗作不多,近词味,典雅纤巧,情思细腻。纵观蓝烟诗词,辞虽清浅,意却深婉,不用崛僻字,不涉晦涩典,不吊书袋子,不故作玄虚,譬如流水,清澈不滞,至柔至净,而能几于道,这是蓝烟诗词最大的特色,从集中所选作品皆能看出这一点。
与当代一些精研诗词、抱负远大、以诗词为毕生追求的诗人不同,蓝烟有着不同的诗词观,她以为写诗词“只为了纪念走过的那些日子,记下平静生活的一个片段一种心情”,故而,蓝烟的作品多率意为之,因而也更见性情。比如集中便颇多贺寿、游戏之作,如“嫁与青山何须劝,更不劳、司马瑶琴挑”,“少陵遗我诗千首,我谢苍穹酒一杯”,“天许清标未许群,故教寂寞到红尘。赊将花气熏霓袖,换取灵心点绛唇”,无不饱含厚意,深挚多情,却又神采飞扬;而步韵、唱酬之作,则多佳于原作,令人玩味赞叹,如“碧水萦回,寻芳到,紫藤深处。谁家院,茗香初溢,青梅正煮”,“清樽里,自有月三分,花千树”,“我是寒塘寂寞莲,寸心依旧系尘寰。为君著尽碧纱衫”,步韵无痕,而更见活色生香、摇曳多姿。由此可见,尽管是身边的小事小感,只要写出自己的心,让人有所感发、可以兴,就是好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诗言志”的时代已经过去,诗词也早已卸下了她艰巨的历史使命。古时的诗人满怀忧患,而当代的诗人则是孤独寂寞的。试想,我们当中有谁会向亲友骄傲的宣称自己会写古典诗词?我们也许更担心的是别人知道了会把自己当作笑话来看吧。然而我们生的何其逢时——这是一个互联的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发现竟然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竟有如此众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可以兴高采烈的探讨平仄格律,比较陶渊明与苏东坡,争论老干体及试验体,而不必担心被当作异类。我们写诗词,是因为心有所感,种种情愫娓娓而道,表达抒发出来给可以欣赏懂得欣赏的人看,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会心的微笑甚至几下真诚的喝彩与掌声,进而增添生活的别样美丽、点缀生命的灿烂、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岂不是最大的收获。这应该就是蓝烟所主张的“记录自我”的深层次意味吧。感谢网络,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
恭喜蓝烟,她能够小心而快乐地经营着自己心中的一片芳华之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应该有一方小小的、宁静的天地,那是自己的武陵源。在那里,思想自由安逸,意识悠闲舒畅,晴云霁月,风露初新,吹花而嚼蕊,卧酒以眠云,彩笔涂于素笺,冷键敲入清屏,心路历程便一一展现——在这样一个浮华喧嚣的时代,我们赞许这样的一方心灵天地,也期望每人都能心中长驻芳华。
是为序。
乐游,2010年暑夏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