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随着王阳明的影响力不断向周围弧射,四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
翌日,王阳明准备开大课,系统阐述一下自己的心学要旨。
这天晚上,龙场四周的人们都入睡了,山野一片俱寂,唯有龙冈书院的一个房间里还亮着油灯。明灭不定的灯光下,王阳明正襟危坐,阖目沉思。
淡淡的月光清亮如水,从玄虚悠远的天空洒落下来。此时,山野的雾霭已渐渐升起,扩散开来,笼罩着整个龙场,朦胧似幻,给夜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王阳明神情超然地坐着,久久不动。良久,微阖的双目慢慢睁开,两道犀利的目光从中射出,像要穿透天地之间的迷雾,洞悉事物的本质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不知为何,老子的这句名言浮上了他的脑海。
他身心俱静,虚而又虚,似乎游心于万物未生的鸿蒙之境。倏地,一道电光在空灵的脑中闪过,他对这一切有了系统的领悟。
良知,即天理也,无形无相,无内无外,无任何概念,无法言说,但却是造化万物的根基和本源。
生生不息之谓仁,仁乃良知妙用,由此溯源而现本体。
……
第二天一早,在龙冈书院前,搭着一个木台,一旁的平地上,数十位学生坐得满满当当的,闻讯赶来看热闹的人,便只好站着。
这天天气很好,一点雾霭都没有,朝阳在山顶上,闪射着明朗灿烂的光辉。
出于对王阳明的敬仰,人们摒息静气等待着。偌大的场面,愣是一点声息也没有,如同无人的荒野一般静寂。
王阳明由冀元亨、蒋信等弟子陪同,从龙冈书院里缓步而出,神色端庄,登上讲台。
王阳明目光一扫台下的人群,清清嗓子,开口讲道:“儒家之学,直指心性,务于经世治国。然近世以来,人们往往目之为虚妄空谈,何也?因患不知其奥也。
“圣人以至道修身,以道莅天下,治国如烹小鱼,乃握其机而达‘参赞化育’之境,内外两忘,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也。
“仁者,人天浑化,万物为一,其中有生生不息之机,唯顺其而用之。功在社稷而不占其有,恩泽万民而不宰其能,是以情顺万物而无情,心普万物而无心。
“良知妙用,与万物浑然一体,物我皆忘,任其周流变动,无为而无不为,自有开物成务之功。
“心性光明之学,贵在知行合一,如运北斗之柄,如握天地之机,至诚无息,纵横开阖,任运出入自然大化之中,莫知其然而然。”……
这番长篇大论,假如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其大意是:
儒家的学问,直指我们心灵最本质的秘密,在增强自己修养的同时,还着眼于提升平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近年来,人们却把这种学问视为一种虚妄的空谈,这是因为大家不懂得其中奥妙的缘故。
修身悟道,就是要顺其自然,洞悉宇宙万物存在的最本质的状态,认识大自然运行的那种生生不息的规律,效法天地不偏不倚的本性,协调、和谐地生活着。
而儒家推崇的仁者,正由于他们在身心修养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失了,视万物为一体,所以他们能体悟到心中与万物相和的本性,不再盲目去占有什么,这样反而能使自身潜力得到极大发挥,进入“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化境,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这是一条自由而充满辉煌的人生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觉得自己活得很艰难,人生好似充满了坎坷和挣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把自我看得太重了,太急功近利了,什么都要占为己有,结果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
面对这似乎已经失控的人生,我们也许会哀叹这是命运所造成的,是人力所无法扭转的。其实,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只要认识到内心那种源自本性的力量,我们就能够超越受限的人生,过上一种轻松而幸福的生活。
在古人看来,我们人类个体的本来面目是与天地万物同源、同根的,只是由于后天自我意识的干扰,我们才与自然万物之间出现了隔阂和冲突。
正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主体,一切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自己的内心局限于一个狭隘的境界中,导致了各种焦虑、苦闷、抑郁等情绪的萌生,也由此抑制了自身潜能的发挥。
要想超越受限的人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握住自己,达到以自然为本性,却又非凡辉煌的人生境界呢?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把生活就是受苦的想法,试着改为人生充满着美好的念头,让一切轻松、和谐、协调、美好的感觉洋溢着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将注意力放在内在的感觉上,让内心只保留喜乐、欣悦、满足的感情,使自己的心灵逐步返璞归真,慢慢呈现其本来面目。
当你洞察到掌控你的人生和宇宙的那股内在力量时,你将会明白:生命的旅程原来是可以轻松享受的,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成就自己的最美好的事。
现在就让我们肯定地告诉自己:“我已做好了准备,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切境遇,让无限的潜力发挥出来吧,一切美好的事情在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