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生活中,烟、酒、茶算不上是稀罕物,可它们却是生活中的“三宝”,很多场合不可或缺。如果少了它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少了些纽带,生活中似乎少了许多情趣,天地间少了一些谈资。所以,我很想谈谈它们。我先谈烟后谈酒最后谈茶。
烟
烟是毒品。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喜欢这东西的人还真不少。小时候,在我眼里,烟几乎是奢侈品,只有村干部和有身份的人中才会有人抽烟,而且那抽烟的姿势和飘来的香味真让人羡慕。穷人一般沾染不得,否则会越来越穷,让人嫌恶,妻子、儿女也会埋怨,甚至指责。
我的父母都曾抽过烟,庆幸的是都没上瘾。父亲抽的烟大多是别人给的,或者出去办事后剩下的,但只要被母亲瞅见了,非得数落他一番不可。最后,父亲常常是极不情愿地将手中的烟掐灭掉,嘴里还小声嘀咕道:“偶尔抽枝烟咋就能上瘾呢?”如果父亲继续抽烟,家中的日子便不得安宁。母亲不是到处找碴骂人,就是打狗撵鸡,弄得一家人都不开心。母亲特别担心父亲上瘾,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了,家中生活将会更加拮据。这大概是母亲内心深处最忧虑的事。
其实,母亲也差点会抽烟,对此,我印象深刻。当时,家境贫寒,母亲似乎得了黄病,就是因为没有粮食吃而得的那种浮肿病。母亲总是背着父亲叫姐或者我去买些烟渣回来,再用纸将它裹成香烟状,然后慢慢地将它点燃享用,麻醉一下身体。有时,母亲舍不得花钱,让姐姐到路上,或者人群集中的地方捡些烟屁股回家。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不知怎么了,母亲下狠心不再抽烟,悄悄地戒了。现在想起来,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村子里和我母亲一块得黄病的女人先后都沾染上了烟,且多数人无法戒掉,成为一生的痛。
母亲一直到老都反对任何人抽烟,只要我们手中拿枝烟,她非得让你扔掉才罢休。她特别讨厌女人抽烟,认为一个勤俭持家的女人无论如何是不会抽烟也不能抽烟的,只有学坏的女人才去抽烟。当然,因得黄病而抽烟的女人例外。在她眼里,抽烟似乎总是和学坏联系在一起的。
在父母眼里,哥不是太学好的,小时候就常常背着父母抽别人给他的烟屁股。为此,多次挨过父亲揍。后来,他长大成人了,又到村窑厂做会计,和外面人接触多了,与所谓当官的交往也多了,抽烟机会自然多了。他常在窑厂里抽烟,回家则很少抽,即使抽也是背着父母偷偷抽,等父母发现他会抽烟时,他已经上瘾了。父母非常生气,可也有亲戚劝我父母说,要想在社会上混,就得会抽烟喝酒,不然就没有市场,也混不好。父母听人家说得有点道理,也就无可奈何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俗话说,小事一枝烟,大事一顿酒;烟是介绍信,酒杯是章印。哥时常发狠戒烟,可总有戒不掉的借口,至今烟瘾还很大。
应该说说我自己了。我虽然没有烟瘾,可有一件与烟有关的事让我终身难忘。小时候,我成绩好,作业总是先完成,班级里的同学请我把作业给他抄,后来,一位同学为了感谢我,特意从他爷爷那里偷来了烟给我抽,此前我只闻过烟的香味,没尝过烟的滋味,我想烟的滋味肯定非常美妙,否则大们不会为此陶醉的。于是,我接过烟,学着大人模样抽起来,一鼻气抽了三枝。不知怎么了,在放学的路上,自己不断地跌跟头,就是回家编织蒲包也坐不稳,到现在我才清楚原来是烟中毒了。后来,在我读大学期间,同宿舍的同学也有会抽烟的。他们很穷,可他们对烟却很馋,平时总能挤出一点钱来买烟抽,实在没有钱,也就买点烟叶来用纸裹着抽。我要是说抽烟不好时,他们就说抽烟有男子汉味道,不抽烟则和女人同类,他们的怂恿和羞辱并没有让我沾染上烟。
走上工作岗位了,我也没有想到抽烟,因为工资不高,再加上我对烟也没有特别的兴趣。在镇政府拿香烟抵工资的日子里,我仍然没有习惯性地抽烟。有的同事面对政府摊派的一堆烟,为难地说:“不抽怎么办?总不能扔掉啊!只好留给自己抽了。”因此,不少教师染上了烟瘾。在乡镇党委办工作期间,本以为抽烟会上瘾的,哪知虽然抽了一些但始终没上瘾。有时,我能连续抽几枝烟,竟然头不昏眼不花。说也奇怪,就是一个月没烟抽也不想抽,自己好像对烟天生就有免疫力似的。在做代理秘书时,领导班子中大多是瘾君子,只要开会,会议室里便会烟雾缭绕,让人窒息,置身其中不得不被动吸烟,真是苦不堪言。第二天早晨起来,便吐出一口口黑色的痰,直犯恶心。
可烟这东西,我在高兴和不高兴情况下都很想抽,特别是自己要写长材料或者遇到谈得投机的好朋友时,就更想抽会儿烟!烟既可增强与朋友谈话的兴致,又可以点燃话题。它可以帮人解乏,开拓思路。仔细想来,这东西让人如此钟情,自然有它的道理!但无论怎么说,为了健康,我不喜欢抽烟也不希望亲朋好友抽烟。
酒
酒这东西,我还得从小时候说起它。很小的时候,我对本生产队的一位酒鬼印象特深。据说,解放战争时期,他当过兵,后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逃跑了。从此,他沾染上了酒。别人只要说他是逃兵,就相当于挖他的祖坟,他时常借着酒劲和对方拼命。
他几乎天天喝酒,有时没有下酒的菜,就叫他的孩子从河里捉条把鱼,或者青蛙之类的让他就酒,他的孩子全部练就成捕鱼的好手。实在没有下酒菜时,他就用小咸菜下酒,甚至还用黄鼠狼的肉下酒。父母听后很恐怖地摇摇头,惊慌不已。一般人见到他,总会向他投去敬畏的眼神,他居然敢吃黄鼠狼。总之,他不能一日无酒,没有酒味和烟臭的他就不是真正的他。在村里人眼中,他几乎是个无赖、一个懒汉、一个不学好的人。只要孩子们做了坏事,或者不愿意劳动,父母就说他们长大后会和他一样没有出息。
在我们家,只有家中有喜庆的大事,或者请大队干部吃饭了,才会拿出酒来招待。平常,父亲几乎是不喝酒的,也喝不起酒。因为喝酒就得多吃菜,更会耽误农活。何况,母亲也不让父亲喝酒。即使外去吃喜酒,父亲也吃得很少。偶尔多喝了点酒,母亲便不停地数落父亲馋酒。当然了,也有难得开心的时候,父亲酒确实喝多了,在母亲面前胆子大了起来,全然不顾她的唠叨和数落。他竟开心地唱起淮剧来,惹得左邻右舍的人围着他看热闹,甚至边拍手边哈哈大笑。孩子们的小脸上漾起了甜蜜的笑意,像过年似的,跟在他后面吵闹。说真话,平时,我们几乎没见过父亲这样快乐过,更没听说他会唱什么淮剧,虽然我知道他以前在小学里教过音乐。酒可以赶跑父亲心中的压抑和不快,心中膨胀着欢乐,一时间,像个酒疯子,更像个诗人,欢乐让生命瞬间疯狂起来。谁也阻挡不了他,即使平日里让他有些畏惧的母亲。有一次,母亲要把他拉回家,不让人家看他笑话,他狠狠地给了母亲一巴掌,母亲的脸肿了个把月,事后他后悔了好些日子。
母亲去世后,在酒的问题上再也没人约束父亲了,再加上我们都长大成人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起来。老人嘛,喝点酒串通一下筋骨是正常的事。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做子女的都会给他送点酒或者营养品之类的东西。父亲的特点是子女送给他就拿着,不送也绝不会主动去要。他几乎每天都要喝上两盅,说来也怪,自从天天有酒喝,父亲从来也没醉过,总是很有节制地喝上几盅,然后收杯,所以醉后精彩的淮剧也就没了。我想,父亲的生活似乎缺少一点什么,大概是激情吧!
小时候,我对酒的认识只是感觉辣,其它没什么感觉!当然那是父亲偶尔用竹筷沾一点给我尝一下,就这一下就将我吓退,从此对酒望而生畏。大学里同宿舍的人在一起过节日时,我们会偶尔聚一次餐,起初我是不肯喝酒的,可是经不住别人劝,最终喝了几杯,于是头有点昏晕,其它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从此,我才认为我能喝些酒。
一次,高中的一位同学谈对象,找我一道去对象家做客。我应邀前往,平生的许多第一次诞生了。第一次感觉到谈对象的夜晚妙不可言,趣味无穷;第一次沾相亲同学的光坐在了上席;第一次喝上那么好的洋河酒;第一次喝过烈性酒后再喝啤酒;第一次醉酒并且出了人家门口的几十米处吐酒了;第一次感觉到醉酒是那么难受;等等!印象真是刻骨铭心!一个多星期后,我似乎才真正醒过来。经过这次教训,我对酒有更多的怕了。在整个读大学期间,我就再也没喝过一次像样的酒,即使是临毕业的分手酒,我也没多喝,害怕自己醉了,有的同学说我不是性情中人,不够爽快,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内心对酒是多么恐惧啊!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与酒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在家里,我算是大人了,来了客人,我也可以坐下来陪酒,与以前只站在旁边相吃相喝大不一样了。在单位,同事之间因来了客人而相互请客,这样一来,喝酒的机会自然增多了。再加上,偶尔有学生家长请吃饭,喝酒更是免不了。时间一长,我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些酒瘾,个把星期不喝酒便觉得有点馋了。但在做普通教师期间,自己大多是想酒喝,要酒喝,喝酒感觉到香,感觉到解馋、满足等等。尤其是有月光的夜晚,脚下飘飘然起来,感觉更是美妙无比,活得像个神仙。自从我到党委办公室做了爪牙之后,酒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很少再能体会到喝酒的快乐。因为我几乎是强装笑颜陪人喝酒,常常是中午喝,晚上也要喝,直喝得头痛胃疼。从某种程度上说,喝酒已经成了一项工作,甚至是政治任务。有时候,领导再三告诫要把客人陪好,言下之意就是把对方灌足,否则就是招待不周,会让客人不高兴,你的工作自然就不出色了。当时,我也曾想再熬一熬等党委秘书转正了,然后再等几年做个什么副镇长之类的官,或许罪会受小一点,凡正我也没有太大的官瘾,只要够混就行了。哪知,95年的人事冻结,我没有转为正式秘书,心灰意冷之后,又回到了教育上来。哎!说实在的,我感觉到轻松多了,再也无需陪人笑脸,强撑喝酒,现在想来,在党委办几年真是委屈得自己身心俱惫,像条伤痕累累的驴。
后来,我做校长了,对于别人的请吃,能不去的尽量不去,主要是逃避酒。当然,与酒打交道也是少不了的,但与党委办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我啊!真是奇怪,就是与酒无缘。论我的酒量,也能喝三、四两,甚至半斤,但我不是胃疼,就是胆囊疼,就是患眼疾。有时候,也很想有英雄气概,可惜没有英雄酒量。在饮酒方面,我真地感到惭愧。看到人家连饮十几杯,甚至豪饮几碗,真是心生羡慕,遗憾的是自己酒量不中,在酒桌上总不像酒量大的人那样神采飞扬,侃侃而谈,尤其是在女人面前。
有人见我怕酒,就轻蔑地说:还是写文章人,怎么就不喝酒?在一般人的眼里,写文章就得喝酒,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来!在我看来,喝酒的人不代表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同样,不喝酒的未必就写不出好文章。其实,酒徒与诗人和文学家是两回事。不过,这也难怪,自古及今中国的文学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仙李白当推将文学与酒结缘的最好典范。鲁迅酒量虽不好,却亦喜酒。世界级的大诗人普希金更是喜欢喝酒和决斗。但殊不知大文学家司马光不喜酒而写了流传千古的《资治通鉴》,大诗人王安石也不喜酒而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据说包公劝司马光酒时,司马光还勉强喝几杯,劝王安石时,王安石一杯不饮。可见,喝酒与写诗、作文没有必然的关系。其实,我也不是不喜欢酒,而是讨厌被迫饮酒,痛恨与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饮苦酒!我这样说绝没有攀附名人的嫌疑,只是实话实说,请别讥笑我!
茶
大学毕业之前,我很少正儿八经喝过茶。只记得上高二的时候,因被评为优秀团员和三好学生,学校组织我们到扬州瘦西湖玩了一趟,由于口渴,就在瘦西湖里喝了一杯茶,那茶叶的清香至今仍芬芳在记忆中。所以,我经常想念瘦西湖的茶叶,很想有机会再光顾一次,重新体验那种无法言说的神清气爽。可惜即使故地重游也没了那种感觉。
工作后的第二年,我自己偶尔从有限的工资里花五元钱买二两龙井茶叶。特别是午睡后,喝上一杯龙井茶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精神整个一下午。除此之外,我到普通浴室洗澡时,偶尔喝上一杯茶,喝那种茶仅仅是为了解渴,因为那些简陋的浴室只会提供块把钱一斤甚至几角钱一斤的茶叶。那种茶泡出来的水时常是黄黄的,苦苦的,涩涩的,难以下咽。
正常情况下,我是不会喝这种茶叶的,但更好的茶叶我也喝不起,因为太贵,当时我每月只有不到一百元的工资,哪有闲情逸致去享受茶叶?到了党委办之后,镇长、书记喝的茶叶可就不一样了,让我开了眼界。人家喝的茶叶不仅叶瓣少而且还会站在沸水中,喝在嘴里有一股清香味,沁人肺腑。更何况那不断变换的茶杯也非常别致,时常让我们羡慕不已。从此,我才知道原来茶叶还分不少种,有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等,而且还分许多等第。特别是住在我家隔别的王老师,她的对象在福建当兵,每次回家时都带回一些功夫茶,说实在的,我还头一次听说这世上还有功夫茶,喝那种茶有许多讲究。它有一个比较大的盘子,里面可以将废弃的水和茶叶装进去,大盘子的四周放上七、八个小茶杯。他先将茶叶放进一个大一点的杯子里,然后用沸水浸泡,随即将水倒掉,然后再放沸水来泡,最后才将大水杯中的水一一地倒进小杯中,于是我们一边饮茶一边聊天。
就是做校长时,我对喝茶也没有太多的讲究,尽管时常有朋友或者以前的学生送我点茶叶,喝茶大多还是为了解渴。有段时期,我几乎不喝茶了,因为报纸上面把茶叶作贱得几乎不能喝,说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不能饮用。大干部或者有钱人都讲究起来,情愿喝白开水也不喝茶。到饭店里做客,喝茶千万要小心,那种茶大多是劣质茶,即使是外表好看的,大多也经不住喝,泡第一杯时就淡而无味,且茶叶腐烂,有人说那是高级宾馆客人喝剩下的茶,然后再在太阳底下暴晒,这就是那些饭店招待用的茶叶。我简直不敢相信,可事实上确实有这种现象,我亲眼看过并且喝过这种茶。在喝这种茶叶之前,我不知道有人竟然会干这种缺德事,想起来叫人恶心。因此,茶被我冷落了好久。
后来进城工作了,有朋友喜欢喝茶,也有做小老板的学生经常送我茶叶。这又一次激发我对茶的热情。至此,我才知道茶有产地不同,时间先后也有区别。朋友给我的茶,据说是朋友的朋友到茶场亲自买的,然后送给我朋友,朋友又特意转送我,可见茶叶包含着许多情谊。
因为有他们送,我喝的茶叶就多种多样了,有碧螺春、有特级龙井、有猴葵、金坛雀舌、铁观音等等。这些茶叶各有风味,各有不同的喝法,可惜我还是没有那份耐心去讲究。碧螺春太淡,虽然它是上等茶,可我不是太喜欢。特级龙井是我喜欢的茶叶,但真正的特级龙井现在很难买到,大多是假的。而猴葵,据说是很贵的,不是我们这等人喝得起的,除非朋友送我一点,否则是不敢问津的。金坛雀舌茶叶鲜绿,叶汁清爽,喝后满口余香,确实是上等好茶,尽管它没有碧螺春、龙井等名贵。据说真正的铁观音市场上几乎绝迹,只能想而心叹了!现如今,不问到哪里,别人给我泡茶时,我大多婉拒,害怕那种浸泡了过多农药的茶叶或者是宾馆中贵客喝过的茶叶渣倒了我的胃口,伤害了我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