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大山里做石匠,早晨骑一辆破自行车走,晚上骑这辆破自行车回。两个包子是他的午餐,是母亲每天天不亮点着油灯为父亲包的。其实说那是两个包子,完全是降级了包子的标准,那里面没有一丝的肉末,只是两滴猪油外加白菜帮子末而已。
父亲身体不好,那是父亲的午饭。父亲的工作是每天把五十多斤重的大锤挥动几千下,两个包子,只是维持他继续挥动大锤的资本。
记得那时,家里其实已经能吃上白面了,只是很不连贯。而那时年幼的我和哥哥,对于顿顿的窝窝头和地瓜干总是充满了一种刻骨的仇恨。于是,父亲的包子,成了我和哥哥的唯一目标。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对自己年幼的无耻而感到羞愧。
为了搞到这两个包子,我和哥哥每天总是会跑到村口去迎接父亲。见到父亲的身影时,我们就会高声叫着冲上前去。这时父亲就会微笑着从他的挎包里掏出本是他的午饭的两个包子,我和哥哥一人一个。
包子虽然并不是特别可口,但仍然能够满足我和哥哥的嘴馋。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期间我和哥哥谁也不敢对母亲说,父亲也从未把这事告诉母亲。所以母亲仍然天不亮就点着油灯包着两个包子,而那已成了我和哥哥的零食。
后来家里可以顿顿吃上白面了,我和哥哥开始逐渐对那两个包子失去了兴趣,这两个包子才重新又属于我的父亲。而那时我和哥哥,已经上了小学。
关于这两个包子的往事,多年来我一直觉得对不住父亲。因为那不是父亲的零食,那是他的午饭。两年来,父亲为了我和哥哥,竟然没有吃过午饭。这样的反思经常揪着我的心,我觉得我可能一生都报答不了父亲的这个包子。
前几年回家,饭后与父亲谈及此事,父亲却给我讲述了他的另一种心酸。
他说,其实他在工地上也会吃饭的,只是买个硬窝窝头而已。只是那么一天,他为了多干点活儿,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已经买不到窝窝头。后来他饿极了,就吃掉了本就应属于他的两个包子。后来在村口,我和哥哥照例去迎接他,当我们高喊着“爹回来了,爹回来了”,父亲搓着自己的双手,他感到很内疚,因为他无法满足他的儿子。
他说:“我为什么要吃掉那两个包子呢?其实我可以坚持到回家的。我记得那时你们很失望,当时,我差点落泪。”
父亲说,为这事,他内疚了二十多年。
其实这件事我早忘了,或者当时我确实是很失望,但我确实忘了。我只记得我年幼的无耻,或者我并不真的需要那个包子。然而我的父亲,他却为了不能一次满足于他的儿子,却内疚了二十多年。
递给父亲一支烟
文/希翼
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去戒烟的时候却无怨无悔,他无须任何人的监督。
父亲的烟龄有些年头了,眼看着他最近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我和母亲又一次旧话重提:“把烟戒了吧!”父亲还是老样子,说戒烟就如同强迫他绝食一样,我还能活几年呀,你们就饶了我吧。
母亲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就把早准备好的话一古脑儿地倒了出来:什么尼古丁会致癌;一年因为吸烟而死的人占百分之多少,您知道吗……可父亲还是一副不痛不痒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扔出杀手锏:“您自己吸烟不打紧,还强迫别人二次吸烟,危害更大。您看我都要高考了,您每次吸烟我都没法专心看书了……”
父亲是最疼我的,看着我愤愤不平的脸,带着几分无奈说:“好吧,那我试试看吧。”我朝母亲挤挤眼——等的就是这句话,漫漫征程成功一半啦!
我和母亲立刻实施我们的强迫戒烟计划:首先是断了父亲的经济来源。我每天的任务是检查父亲的口袋,把钱全部收缴归公;中午上学时顺道把父亲的午饭送到他上班的工地;父亲一下班我就像小狗似地嗅他的衣服及手指,一旦发现烟味立刻执行惩罚手段——在他面前朗读有二十条之多的戒烟条令,决不手软,直到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我还时不时地对父亲实施心理压力:“您看都是因为要帮您戒烟,我才占用做作业的时间来监督您。我已经高三啦,时间很宝贵的!”我期望能通过这种非人道手段让父亲“良心发现”而戒掉烟瘾。
父亲还真不赖,一连三天都没让我们发现有越轨行为,尽管他总是下意识地摸摸口袋,还老是把棒状的东西夹在指间往嘴里送……可是第四天,挑战来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来看他,我给叔叔点上烟后,就把烟盒紧紧抓在手里。叔叔吸了两口,才发现父亲没点烟:“老刘,怎么您戒烟啦?”没等父亲开口,我连忙接到:“对呀,对呀!”父亲无奈地苦笑着点了点头。叔叔打了个哈哈:“老刘还是你有毅力啊,我戒了几次也没戒掉。唉,我也不吸了,免得你眼馋!”父亲虽然笑着说没事没事,可我分明看见他的喉咙上下吞咽,哼,年过半百的父亲还跟小孩似的馋嘴!
叔叔走后,我收拾桌子时,突然发现那支被吸了一半的烟不翼而飞了。等父亲一回来,我就把手伸给他——交出来!父亲还在装傻,什么呀?“您再不交,我可要实施惩罚措施了,还要告诉妈妈!坦白从宽哦,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这个道理应该懂吧。”我半是威胁半是调侃着父亲。他只好从衬衫的口袋里拿出那支快被揉碎了的烟,我不免为自己的聪明而有些得意洋洋:“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哦,想瞒过我?哼!”可后来,为这件事我一直后悔到现在。
眼看着要高考了,功课更紧了,我实在没有时间再监督父亲的戒烟行动了,就全权交给了母亲。应该不错吧,因为我没有再见到父亲吸烟。那晚我复习完功课,经过父母房间时,听见他们还在说话,出于好奇,我就把耳朵凑了上去。“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她身体又不好,我想给她补补。你这烟就戒了吧!”这是母亲无奈的声音,“我知道也难为你了,你这一辈子也没啥嗜好,就好几口烟,可等过一段日子好些了,我再给你买几盒好烟……”“要考上大学了,这学费还是一难啊!”
这是父亲沉重的叹息声。
我从来不知道父亲戒烟的原因竟是因为我,低头想想父亲近一年来越抽越烂的牌子,想想父亲“这种烟劲大”的解释,想想父亲越咳越紧的嗓子,还有我对父亲所谓的“教育”……我的心里真是愧疚到了极点。含着眼泪偷偷溜回了自己的小屋,打开书,我知道我无以回报父母的恩情,除了努力学习。
然而高考成绩单下来后,我蔫了,被南方一所大学录取。家里人却很高兴,我们这个村子好几年都没有出过大学生了,父母乐得合不拢嘴。我却为那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担心,为了我上学家里已经是债台高筑了,我怎么忍心给父母已经弯下的腰上再加上一块重石呢?我决定复读,明年再考一所师范院校,因为师范院校每月有较高的生活补助。
我把自己的打算告诉父母,话还没有说完,父亲的脸色就变了:“钱的事是我们大人该操的心,你小孩子懂什么?”这是父亲第一次朝我大发脾气,我没有反驳,第二天,我就到我们那座小县城里找了一份临时工。工作很辛苦,每天得呆在高达四十多度的厨房里洗洗涮涮,还要忍受老板的白眼和呵斥。这些我都忍了,为了那个未了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