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摇篮,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圣地。朱熹及其门人、后人在武夷山的活动,为武夷山留下极其珍贵的文化遗存,如书院遗址武夷精舍、有朱熹等理学家富有哲理的题刻,“逝者如斯”、“修身为本”、“智动仁静”等,有现存朱熹撰写并且字数最多的“武夷神道碑”,还有朱熹创办的社仓等等。朱熹少年得志,但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与当权者相逆,所以仕途颇为坎坷。晚年个人失意,国家也日趋崩溃,他在寂寞和痛苦之中,一方面发愤著书立说,一方面寄情山水以消愁。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清澈的水犹如人的明智,水的流动恰恰反映了智者的探索,而秀美的山犹如人的善良,山中蕴藏万物可以实惠于人,这正是仁者的品质。朱熹自然无愧于“智者”、“仁者”的称号,乐山乐水也是自然之事了。
他游九曲溪时写下的《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接下来,他对九曲溪的每一曲都作了细致的刻画描述,最后以“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收尾,寄情武夷山水,抒发自我的情怀。
除去朱熹之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来此游玩观赏,寄情山水之间。著名词人柳永少年时和朋友同游武夷山,到过冲佑观,他写下一首名为《巫山一段云》的词作,被后人刻在了武夷山的幔亭峰下,如: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柳永把奇异的风光融进了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也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柳永便博学多闻。
武夷山何以吸引大量的历史文化名人来此呢?不仅仅是因为它内在的文化积淀,更是因为这里风韵的山水,才吸引大批的“智者”与“仁者”。
武夷山中,山水交融,山临水立。若泛舟九曲溪上,犹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溪上有尖峭陡立的山,奇峰相叠,苍翠欲滴。武夷山并不巍峨,也不够气势磅礴,山峰海拔多为400米左右。然而,武夷山却很是好看。这里奇峰林立,万千峰峦各具神形,如玉女,似雄鹰,像飞瀑,具虎形……婷婷者,刚猛者,冷峻者,孤傲者,高耸者……皆可观可品,或读出历史的壮美和超然的气质,或品出沧桑的久远和山水的共振,还有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律动。
都说山只可远观,近看就没有味道了,但武夷山是丹霞地貌,故石头与别处不一样,不但有形,更有色彩。那紫红色、青绿色的峰石,千姿百态,有的笔直红艳如宝剑出鞘,有的平屏斑然如绢扇扑面,有的红如花,有的绿如树,这山石再围以苍松翠树,鸟语人声,一切但在翠微中,人在画中游,观五彩六色的奇丽石色,美不胜收。
郭沫若老先生游武夷山的时候曾有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武夷一小丘”,惹的不少文人墨客直把桂林、武夷比高低。二者虽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桂林山水的秀美和武夷山的妩媚各有不同,桂林的山要显得更秀一点,而武夷山的山看上去则要凝重一些;武夷山的水比桂林的水更美,九曲十八弯,水绕峰转,梦幻般的溪川宁静清澈,泛着粼粼波光,淙淙流过山的怀抱。放眼望去,人就在画中,山在水中,蓝天、白云、绿树倒映在水中,构成了虚幻仙境,神仙胜地。郁达夫游武夷时把武夷山的传神之处描写得淋漓尽致:“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武夷山具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居五岳之首,堪称天下第一山”的气派,集众多名山神韵于一身。武夷山究竟美在哪里?迷人的魅力在哪里?这恐怕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山水背后的伤痕
武夷山是祖国秀美山川的代表,有着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它在为我们带来优美自然景观的同时,还为我们创造了赖以生存的资源。但人们在欣赏大自然造就的奇迹、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秀美的山川,这里遍布着人类的脚印,伤痕累累!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武夷岩茶的最佳产地,这里环境十分适合优质茶叶的生长。茶园或基地须选择在此,有利于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工业废水以及人类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园四周的森林,使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同时,茶园要求周围土壤要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武夷山优越的条件使茶叶种植获得了较大发展,茶农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是,景区茶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景区带来了一些问题,二十多年来,景区资源保护与茶地垦复一直处于矛盾中。武夷岩茶在种植、加工、销售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茶地的开垦亦逐年上升,已影响,甚至在部分地段严重影响到景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群落结构、林木、林地土壤等,所造成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本已十分脆弱的植被进一步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群落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景观构造简单化等。
新开垦的茶园
有调查显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面积2002年以前为60平方千米即90000亩,2002年以后增加到64平方千米即96000亩。1979年、1988年、1996年、2001年、2005年的茶地面积分别占主景区面积的3.84%、4.7%、13.09%、13.43%、16.70%。增加的这些茶园主要是原撂荒被重新垦复的茶园。撂荒多年后又被重新垦复利用,大部分已种上新茶苗,尚有在垦复中的老茶地已对植被造成很大的干扰。还有一些农田或菜园改造成的茶园,利用荒田改造成的茶园,新开茶地多为近年来毁林或在原住民搬迁后留下的屋基上新造的茶地。景区内的茶地呈星散分布,而以溪南的水运队到南源岭一带、山北的水帘洞以北最多,次为星村镇周围。仍有大量茶地分布于主要的游道边,对景观造成影响。部分茶地分布于九曲溪沿岸和主要的景观边,破坏了植被的天然性。老茶园大多分布于山谷或山脚,新茶园多分布于山脊或半坡,山脊原植被保护较好,大多土壤有机质较丰富,因而被毁林建造茶地,这种类型的茶地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对植被的破坏最为严重。另有小部分茶地建造在陡坡上,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茶地的开垦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茶地开垦对景观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茶地的开垦、日常经营中取土培根等大多要砍伐已处于中早期演替阶段的马尾松林,清除林地的灌木层和草被,使群落结构简单化,林地土壤完全裸露,自然景观遭受强烈的干扰。这种情况在铁板峰顶和水帘洞顶尤其严重。
2.茶地开垦对周边林地的蚕食
原有茶地边缘的林地常受到小面积砍伐,逐步被改造成茶园,原有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林缘线收缩后退,阳性灌草不断侵入,致使林地面积减少。
3.茶地开垦造成水土流失
茶地改新、补苗、取土、培土、开路、开排水沟,茶地用的蓄水池、管理不善,20世纪90年代后开垦的茶地都没有石砌挡墙,等等,这些因素均造成茶地的严重水土流失。
4.茶地垦复对林木的影响
茶地边缘的马尾松等林木因遮蔽茶地的阳光常受到砍伐;山顶上开垦茶地时仅留林缘一层林木,受大风时易倒伏甚至死亡;茶地开垦和取土时对树木的根系会造成损伤或致死;茶地改新时老茶树被砍伐堆于林缘,腐烂时释放的单宁等次生物质对林木及林地土壤均有影响;等等。
5.茶地垦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茶地垦复清除林地上大量的林木和林下植物,破坏森林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常绿阔叶林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远大于茶地,而群落的优势度指数则远小于茶地。两类茶地的比较中,水帘洞边的茶地撂荒多年,佛国岩的茶地新近采取过垦复措施,前者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后者,优势度指数则反之,说明垦复对茶地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
6.樵采对森林群落的破坏
茶叶加工及茶农生活用薪炭材有些来自景区内的树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7.茶地垦复施肥等对景区内水质的影响
茶地垦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下大雨涨洪水时,九曲溪溪水十分浑浊,比如2003年6月24日至25日从小雨至大雨、暴雨连续下个不停,24日17时至25日8时,九曲溪上游降雨201毫米,天游降雨248毫米,九曲溪涨洪水且十分浑浊,26日从五曲大桥采样监测,悬浮物浓度达182mg/l,而平常该处水中悬浮物浓度只有10mg/l以下。因茶地面积逐年增大,其蓄水能力较弱,致使九曲溪水位逐年持续下降。近几年开展水质监测中发现九曲溪水总磷持续偏高,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标准下降为Ⅱ类水标准,这与茶地的施肥有一定的关系,从土壤监测中也发现,茶园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远高于森林土壤。
8.茶产量增加导致制茶车间需求增大
茶地面积增大,茶叶产量增加,原有的制茶车间势必不能满足需求,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行为就时有发生,近两年发生在景区内公路沿线大量的违章建筑,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景区的景观资源。
综合治理,长远发展
武夷山虽然为武夷岩茶提供了优厚的自然种植条件,但是为了武夷山的整个生态系统以及茶产业和武夷岩茶文化的长远发展,综合治理武夷的行动势在必行。防止随意开辟茶园,防止水土流失,成了当前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山、水、田的综合治理。
首先,要对武夷山茶园进行一次普查,根据茶园所处的位置及风景区景观要求对风景区内茶园实施退、控、改三种改造措施,即旅游线路两旁及景点周围退茶还林,保证景观质量。武夷山主景区内五个景区采用控制茶园的方式,逐步退茶还林、还草;在其余区域不影响景观的地段可采取茶园套种阔叶林的方式,以尽量减少种茶与景区绿化的矛盾。
山脊上和陡坡上的茶地不仅影响景观,且对林地植被的破坏十分严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对山脊上和陡坡上的茶地进行封山保护。对于一时无法停止耕种的应将其梯度化,以减少水土流失。在一些缓坡处清除茶苗后,适当种植一些阔叶树种或先锋树种,如青冈、米楮、柃木、黄楠、木荷、马尾松等,来保持水土。
武夷山老茶园
其次,师法自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茶园培育。老茶园的科学培育方法应用历史悠久,不仅保护了土壤层和植被,且茶叶品质优良,应总结老茶园科学培育技术进行应用,如实行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各种梯田,开设隔离沟、截水沟以及间作绿肥等,但最重要的茶园行间铺草,可以有效保护景区内的植被,解决茶园垦复与景区植被保护的矛盾。同时,着力改变茶园经营方式,提倡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和无毒、低毒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的影响,进而减少对九曲溪水源的污染。
再次,要培育茶园良好植被和优化种植结构。目前茶园植被差异性较大,种植结构也不尽合理,影响了茶园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抗御灾害的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利用共生资源,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大力推广茶、草、树并存的生态环保型种植技术,保持水土良性循环,互为利用,共生共存,从而达到茶茂、草青、树绿的效果,促进和谐发展。要培植茶园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推广矮化草种。适宜茶园种植的草种有百喜草、平托花生、圆叶决明等,要在茶园梯壁、土埂和边坡上大力推广种植这3种草类,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茶园耕除作业,宜用人工除草和刀割劈草法,这样有利于植物的循环再生,有利于保护茶园植被和固土护壁、护坡,提高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构建茶园防范水土流失的体系。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主要源于山洪暴发所引起的地表径流和泥石流,造成表土和泥沙倾泻俱下,使茶树露根,茶园伤痕累累,严重影响了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带走大量的土壤有机质,致土壤肥力急剧退化,生物链被破坏,造成减产减收。因此,要加快构建茶园防洪减灾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如建设茶园节流排涝设施,挖鱼鳞坑、竹节沟、防洪沟、蓄水池等,发挥截留、疏导和排水的作用,减轻山洪侵蚀土壤程度。
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我们还要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对茶园周边的林木、内在植被、动物等都要加以保护,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界和谐统一、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好武夷山的茶树种植工作,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而且可以促使武夷岩茶茶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