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观察一个人说话,能看出他的性格。性情柔顺和详的人,说话平缓;性情急躁的的人,说话直快爽捷。
当初,项羽初次见到威猛雄武、一统中原的秦始皇时贝4说:“彼可取而代也。”从这儿可以发现项羽的真性情、真个性——朴直率露而又大胆或“莽撞”。而刘邦见到秦始皇时却大声叹息说:“大丈夫该当如此也。”两人的话语神情不一样,但其中却真实地表明了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刘邦与项羽相比,就要含蓄婉转得多。
楚汉战争中,项羽和刘邦在力量的对比上其实并不均衡。项羽无论是个人的勇猛威武、士卒的精锐,还是战功的卓著、名望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刘邦,可是,最后却败在刘邦的手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性格使然。项羽说话急,遇事不思考,为人鲁莽。例如,他轻易地听信了范增通敌的谣言,当范增劝其尽快攻城时,项羽勃然大怒道:“我并非不想依你,只恐攻下城后,我的命却被你送掉了!”范增一时摸不着头脑,一气之下便收拾行理回家去了。倘若项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番,便会看出这是敌人用的反问计。但是,性情急躁的他又怎能静下心来呢?项羽因为说话直快,做事鲁莽,故而失去了范增这一得力助手,后来又失去了许多人的支持,终于导致乌江自刎的下场。
与项羽不同,刘邦是那种做事谨慎的人。哪怕韩信在情势危急的时候,还请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而置被困于荥阳的刘邦于不顾,刘邦还是客客气气地说:“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干嘛当假王?”便派张良去韩信那里,当面封他为齐王。后韩信与彭越分进合击,大败项羽于垓下,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
倘若是项羽,面对韩信不顾君命,只顾自己的局面,说不定他会被气得暴跳如雷,哪还会十分客气地封韩信为王?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语言也是。通过言语的缓急,能判断一个人做事是否鲁莽,脾气是否暴躁,以及性格的好坏,从而预测到他的命运如何。所以,察其言,观其色,便可知其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