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在撒谎吗
在求人与被求者面对面时,被求者有时为了拒绝你,可能编个谎话来搪塞。当然,当时你并不知道他在说谎,除非谎言当场被揭穿。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人是在事后才知道。而在当时你是毫无防备的,也许说谎者惯于此道,让人信以为真,但是总有一些动作或手势显现出他(她)刚才说了谎话,只是你没有留意观察而已。
话又说回来,不能单凭某种手势来判定谎言,但这是说谎者无心之中习惯性表现出来的。
1.掩嘴
这是一种明显的孩子气的动作,用拇指触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着大脑潜意识中使他想忍住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说明他也许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说明也许听者觉察到你在说谎话。
2.揉眼睛
说谎者为了防止别人看出其虚假的表情,常用这种手势掩饰自己。说谎时,男人一般用力揉眼睛。如果说了大谎,他讲话时经常会向别外看,通常会向地板上看,女人说谎时通常轻揉眼睛稍下的部位。
3.挠脖子
说谎者讲话时常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通常要挠上五次左右。
4.摸鼻子
这种手势是老练、乔装的形式。摸鼻子手势包括在鼻子下方轻揉几下,或者很快地揉一下,甚至摸鼻子也摸得特别快,几乎不容易察觉到。有一种关于摸鼻子手势产生的解释是:当相反的想法进入脑子时,潜意识就会指令手去掩嘴。然而在掩嘴的最后时刻,为了使动作不明显表现出来,手又不知不觉地离开面部,快速摸鼻子就这样形成了。
5.搓耳朵
这种手势常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将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厌烦了的标志。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这几种小动作虽不是判定谎言的直接依据,但是起码能给你一种参考。
给骗子留一手
报上报道的职业骗子,使用巧妙的手段把商品骗走,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退三进一的心理战术。
首先,骗子在与你作交易时,为了获取信任,会主动提出大家喜爱的结算方式,现金支付。在随后的几次买卖中,都不例外地使用现金支付。因为这些交易规模不大,使用现金支付并不困难,所以这是行骗过程一种最获利的投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骗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购买商品,这样就在你心中树立了正派率直的商人形象。骗子在这时仍不动手,而是慢慢增加商品数量,加大货款数额,随后向你建议,一半用现金,一半用支票。基于过去的可靠形象,拒绝对方的这一建议不太容易。支票付款的前几次完全不是空头,银行会很快把货款转入你的账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买卖金也从100万元增到1亿元。骗子见收回投资的时机成熟了,于是,他一下子采购3亿元的商品,并借口说:“现金多了支付不方便,我们用支票完成这笔交易吧!”凭着过去的经验,你会认为对方诚实可靠,因而接受了这一次的“支票”。
当你发觉支票是假的而想追查时,骗子早已逃之天天。仅仅因为过分轻信自己的经验,3亿元的商品损失了。
职业骗子之所以行骗成功,是因为他们善于长期作战,更善于伪装本来的企图的。首先,与对方建立小的信赖关系,以换取更深的信赖,再在背后刺你一刀。这种情况下,你很难防范对方狡猾行骗。
几次小订约都严格执行,对方心理上就会产生错觉,误认为大笔的订约同样值得信赖。
对他人的信任要有一定的范围,当对方超出原有范围时,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切不可轻信。
人们要防止受骗,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注意发现一些异常现象,从而提出疑问,再进一步对疑问进行考察,进而可弄清事情的真象。某公司的几名职工,因警惕性高,善于发现疑点,从而给公司挽回了7万元损失。
一日,两个自称是某“采购供应站”的人来到某市公司业务科,要购买公司的电视机、洗衣机、自行车等价值七十多万元的货物,并答应货送到后付款50%,余款10天内付清。于是,公司即与来人签订了合同。
按照合同规定,公司派4人往供应站送货,在卸货时,公司的一员工发现,不少人在这个“供应站”出出进进,个个脸带怒气。他便找人打听,原来这些人都是来要账的。经进一步了解,这才知道,“采购供应站”是个负债累累的个体单位,长期占用外单位货款,拆东墙补西墙,已有不少单位受骗。为此,公司送货员立即停止卸货,并揭穿了骗局,将货物全部拉回。
在人际交往中,要认识一个人,通常离不开观察,要认清一个人是不是行骗,往往也要借助于观察。通常所说的“察颜观色”,就是要通过观察来识人的。
要防止受骗,就要善于观察,这种观察不仅取决于你的肉眼,也不仅取决于你是否懂得观察的原则和方法,而且取决于你是否具有高度的防骗意识。请看下面观察事例:
一天,某工厂接待了一批参观访问的外国客人,客人来到了工厂实验室。在参观中,有位客人对一位漂亮的女实验员手中的工具发生了兴趣,看得格外仔细。其实,女实验员手中的工具并无特殊之处,“是什么引起他的兴趣呢?”精明的实验室主任悄悄地观察着。
只见那位外国客人扭动了一下身体,他的领带夹松动了,领带在胸前飘动了一下,领带末端“不小心”沾到了桌上的一盘溶液中,他飞快把领带夹好。他的领带帮助他得到了盘中溶液的样品。
这位外国客人继续参观,当他心满意足地走出实验室时,一位女服务员彬彬有礼地来到他面前:“先生,您的领带弄脏了,请换上这一条。”外国客人无可奈何地换下了领带。
请看,这位外国客人,想窃取工厂的资料,采取了欺骗盗窃的手段,他以看实验员手中的工具为名,借机行窃。所幸的是,实验室主任有高度的防窃意识,善于进行观察。外国客人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实验溶液窃走,哪知,却被我方识破!
骗子骗人,既要伪装一些假象,又往往携带一些伪造的证件。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就会被其迷惑。一个具有一定防骗能力的人,就是在旁人认为毫无疑问的细小的破绽中善于发现其中的可疑之点。如果要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就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疑问为起点,进而识破骗子的骗局。
有一个骗子,他以所谓中国教育新闻社常务副总编、共和国最年轻的副教授的身份,到安徽合肥行骗,他为安徽医科大学几百名学生作了讲演。之后,《合肥晚报》收到报道此教授在医大报告的急稿。该晚报记者部副主任将稿反复推敲几遍,几个问题跳入脑际:国家公布的最年轻的副教授在中国科大,26岁,怎么忽然钻出一个22岁的副教授?全国通讯社只有两家,新华社和中新社,何时冒出一个“中国教育新闻社”?
次日上班后,记者部的同志再次对这位“名人”进行了一番议论分析,越发觉得可疑,决定立刻去会会这位名人,以探虚实。
“中国教育新闻社什么时候成立的,好像没听说过?!”晚报记者问。
“正在报批。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
“您在社内主要负责哪方面工作?”
“我主要负责一版。”
通讯社主要是发通稿,只分部门,不分版面,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们把这些情况及时通报了公安机关。合肥市公安局同北京有关部门联系,查明此“名人”是个有前科的骗子。
我们要认识人,观察人,要防止受骗,就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要运用你的思维能力,随时注意观察。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这正是因为人在观察中能运用思维,能够留意审视、战胜错觉、鉴别真伪,具有透过现象识别其本质的能力。
那么,怎么做到仔细观察呢?
方法之一是揭示矛盾,骗人者本来是以假乱真,以任意编造的谎言,使被骗者信以为真。然而,谎言却难以掩盖事实真象,不免会漏出破绽。出现自相矛盾,则是常见的漏洞之一。如果稍加留意,即可识破其骗局。
一天,海关检查员从一名“英国水手”的皮箱里,发现一瓶可疑的牙痛粉,经鉴定是超级毒品,公安部门即审讯这名“水手”,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你知道是毒品吗?”
“这不是我的,是一位华侨乘客托我带的。”
“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交给你的?”
“前天晚上,我正在甲板上升国旗,忽然发现旗挂倒了,正在重新挂,这位乘客交给我的……”
“你升的是哪国国旗?”
“我们是英国商船,当然升英国国旗。”
审讯人员闻听,发现其中矛盾,即把这贩毒走私犯扣留了。
这里,审讯人员为什么扣留这个走私犯?原来审讯人员从这“英国水手”的供词中发现其中有两处矛盾:一是轮船上是早晨时间升旗,晚上时间降旗。而这“水手”却说晚上时间升旗。二是英国的米字旗无所谓正倒,而这“水手”却说旗挂倒了。审讯人员正是识破了“水手”供词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所以才扣留了这一“水手”。
这里所说的揭示矛盾法,与揭示逻辑矛盾并不完全相同。逻辑矛盾是指从某自身中引起的矛盾,这里所运用的是根据已知判断为真,从而推知对方与之相矛盾判断为假。这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逻辑中的对当关系,由已知某判断为真,揭示与该判断相矛盾的判断为假。这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是经常运用的。
方法之二是让时间说话。
与人交往,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来往,不宜急于求成,以防受骗。而要历经一定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要不断观察、反复思考,三思而行。三思,不仅包含多思,而且包含一定时间的思考。时间会改变人的认识,时间会淡化人的感情,时间会使人头脑冷静。要防止受骗,就要通过时间推移来作出判断,决定取舍。
一次,郑某到百货商店,想买一件呢子大衣。花一百多元钱买件衣服,必须慎之又慎。整整一个上午,转遍了几家大商场,还未拿定主意买哪件合适。在一个商店的二楼上,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凑过来,低声说:
“同志,想买大衣吗?”
“是啊,还没有选好。”
“我这里有件大衣,你看合适吗?我是毛纺厂的,每人发了一件大衣,这是发票。我可以赔点钱。”
郑某拿过大衣看了看,穿着倒合适,又听说可以省几十元钱,心中有些犹豫。这时,旁边一个售货员模样的人趴在柜台上,手拿算盘,帮着算账的样子,说:“买这件大衣比在商店可便宜几十元钱。”郑某看售货员都说便宜,便下决心买下这件大衣。
买卖刚要成交,郑某心想,不要着急,大衣料子的质量究竟如何呢?自己又不懂,需要再考虑,最好能找人鉴别一下。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试一试卖大衣人的反应。他说:“我有一个朋友在楼上卖布,咱们一起请他鉴别一下质量如何?”卖大衣的人执意不去,坚持让郑某先付钱再说。郑某便知其中有假。双方正在坚持不下,忽听到旁边有个人喊了一声“腈纶的”。郑某再回头看那卖大衣的和那装作售货员帮着算账的一起下了楼。郑某这时方知险些上当。
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骗子尽管伪装,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暴露其真象。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深化的过程。处理任何问题,在没有弄清事情真象之前,不能轻易作出结论,更不能轻率作出决定。
学会说“不”
不字谁都会说,但怎样说才能既不伤害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对于别人的请求,出于理智的考虑本应拒绝,可“不”字又难出口。有的人拒绝方式生硬,结果使多年的朋友彼此疏远了;有的人明明无法办到也不忍拒绝别人,勉为其难,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和心理负担,费了半天劲儿,事情也没办成。真是吃力不讨好,还在无形中损害了自己的声誉和形象。可见,拒绝他人实在是交际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
你之所以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可能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1)接纳请求比拒绝更为容易。
(2)担心拒绝请求之后将触怒请求者或导致请求者的报复。
(3)想做一位广受爱戴的好人。
(4)不了解拒绝他人请托的重要性。
(5)不知如何拒绝他人的请求。
无可置疑地拒绝请求将可能引起场面的尴尬,并可能触怒请求者。当我们具备了拒绝的技巧,将可在相当大的程度内避免或消除以上的顾忌。至于“担心拒绝请求之后将导致请求者报复”一事如有可能发生,则表示受托者与请求者的人际关系已经破裂,其根本的挽救方法在于改善彼此关系。
倘若你为了想做广受爱戴的好人而有求必应,则各色各类的请求将四面八方地源源而来。一旦你办不妥受托的事项,将不仅所企求的爱戴化为乌有,而且你将丧失请求者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