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0200000008

第8章 八画(1)

画饼充饥

【释义】画个饼果腹解饿。比喻虚假的东西无济于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卢毓是三国时魏国的大臣,10岁时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去世,使他成为孤儿。但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很有才学的人。

卢毓当官清正廉洁,很快被提升为侍中,侍奉皇帝左右。过了三年,被提升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被任命为吏部尚书,负责管理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卢毓升任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空缺,需要选拔人补上。魏文帝要卢毓选好这个官员,并对他说:

“这次选拔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看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徒有虚名而不干实事的人。名气就像是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充饥的。”

卢毓有些不同的意见,他说:

“陛下说得很对。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不能单看名气。但是臣以为,名气毕竟能反映一定的实际情况。根据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是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气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是有名气的就讨厌。臣建议主要应对他们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学。”

魏文帝觉得卢毓的话有道理,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制定官员考核办法,择优录用。

画蛇添足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足。比喻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战国时期,楚怀王派昭阳为将,率领十万大军讨伐魏国。昭阳很善于用兵,楚军很快打败了魏军,攻破了魏国的八座城池。这时,昭阳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楚怀王交给他的任务,但他想趁着楚军士兵的斗志旺盛,准备又去攻打齐国。

齐王得知消息,就派陈轸为使者去说服昭阳放弃攻打齐国的念头。

陈轸见到昭阳,先把昭阳奉承了一番,对他带兵打败了魏国表示祝贺。然后又问昭阳:“按楚国的规定,像将军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能得到什么官爵?”昭阳说:“也就是我现在的官爵吧!”陈轸又问:“还能再升吗?”昭阳说:“再升就是令尹,但目前不可能。”陈轸说:“既然是这样,请你听我讲个故事。”

陈轸给他讲了下面一则故事:

楚国有个人把祭祀时用过的一壶酒拿给手下人喝,人有好几个,而酒只有一壶。每人喝一点吧,酒太少了大家都不过瘾,给一个人喝倒还差不多。但让谁喝呢?这时,有个人提了个建议:每人都画一条蛇,谁最先画好就谁喝酒。大家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一致同意。

其中有一人画得最快,一会儿就画好了,他就得意地把酒壶拿过来,准备独享这壶美酒。这时,他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把自己画好的蛇拿过来,自作聪明地给蛇补画起脚来。等他给蛇把四只脚都加上去,另外有一人也把蛇画好了,那人一把夺过了酒壶,对他说:“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有四只脚,就不能算蛇了,这酒你不能喝!”于是,他就理直气壮地把酒喝掉了。

讲完了故事,陈轸又说:“将军打败了魏国,连破魏国八座城池,立下了赫赫战功,楚国人人都知道将军打了胜仗。现在将军又要攻打齐国,即使获胜,将军也不可能得到提升,而万一打了败仗,则将军伐魏的功劳都要被抹杀掉,这难道不是画蛇添足之举吗?”

昭阳听陈轸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就不敢贸然进攻齐国了,陈轸的目的也达到了。

画地为牢

【释义】牢:监牢。比喻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是一位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贤哲。

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为了写《史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生前任太史令。他曾花费后半生的精力搜集了《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先秦古籍,准备编写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西汉的通史,但没来得及完成即不幸谢世。司马迁继承父业,有责任完成这部巨着。

司马迁年轻时曾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南北各地。后来,接替父职,担任太史令,使他读遍了国家藏书,为完成《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太初年间(公元106年),汉武帝为了宠臣李广利建功,任命他为贰师将军征讨匈奴。另派李广的嫡孙、猛将李陵统5000步兵作另路侧应。

李陵深入大漠千里与匈奴主力骑兵十万余人相遇。汉军直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后来汉军刀剑折断,弓箭用尽,李陵被俘。

汉武帝先接到前方失败的消息,后又误信流言,以为李陵已经投降匈奴,便下令杀掉李陵全家。

司马迁对李陵非常了解,劝武帝查明事实真相后再作处理,不料却被处以宫刑。

司马迁出狱后,几次想以死洗净平生的奇耻大辱,但念及平生宏愿未酬,便忍辱活了下来。

不久,司马迁被提升为中书令,朝廷官员纷纷向他道喜,但也有不少所谓气节之士用古怪的目光打量司马迁。

司马迁觉得难以忍受这种轻蔑,他必须向人们袒露他的胸怀,于是他给好朋友任安写了一封信,即至今脍炙人口的名篇《报任安书》。

司马迁在信中写道:

“对有骨气的读书人来说,就是在地上画个圈子当作牢房,立个木桩当作狱吏,也绝不愿意走进去(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格受到了侮辱。”

司马迁在信的最后写道:

“我之所以蒙羞含垢地活下来,就是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完成。”

接着司马迁引述不少文人发奋着述的例子,作为自己的写照,向朋友表白了心迹,消除了怨气。后来发奋着述,终于完成了名着《史记》。

画地成图

【释义】原意是在地上画出线路,就可成为图形,用来说明地理形势等。形容人点画之间就成文章,才能超群。

【出处】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

敬侯张安世的长子千秋和大将军霍光的儿子霍禹都是西汉时的中郎将。一次,两人一起领兵跟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打乌桓国。战事结束后回到京城,千秋到霍府拜见霍光。霍光正在庭园散步,因为是世交晚辈,不必多礼,就请千秋到园中相见。交谈中,霍光询问千秋和乌桓交战的策略、山川形势等。千秋就将如何出兵、行军路线、交战情形等详细地讲给霍光听,为了使霍光听得更明白,就找了一根树枝,一边口述,一边就在地上画出交战区的地理形势,兵力布置图,把双方的情况和交战过程介绍得清清楚楚,一点不漏。霍光接着问霍禹,霍禹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说:“有文书记载。”霍光因此非常器重千秋,认为霍禹无能,叹气说:“从此后霍家将一代不如一代了,而张家将一代比一代强!”

事实果然如此。霍光死后,担任大司马的霍禹谋反,霍氏家族全部被诛灭。张家子孙代代相传,仅宣帝、元帝两朝,担任侍中、中常侍等官职的张氏子弟就有几十人。人们说起此事时常常把他们两人作比较。

画龙点睛

【释义】画上龙后再给点上眼珠。后比喻在讲话或写作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是南北朝时着名的画家。他的画对以后隋、唐两代的画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张僧繇是一个善于画龙的画家,他画的龙大小不一,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一次,他到一个寺庙里去游玩,主持请他在墙上画条龙。当画到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像是暴风雨要来了。刚一画完,那龙头抬了起来,准备离开墙壁飞到天上去,周围看的人都紧张得叫了起来。张僧繇也有点害怕,就急忙在龙的身上画了一条铁链把它锁住,龙才安静下来。

又一次,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市)的安乐寺的墙上画龙,当地有许多人都来看。他一共画了四条,一会儿就画好了。大家看时,果然是画得好,它们张牙舞爪,腾飞翻滚,非常逼真。但奇怪的是这四条龙都没有画眼珠。

有人就问张僧繇,你怎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张僧繇说:“如果我把眼珠点上去,龙马上就会飞走,可不能随便给它画上眼珠。”大家听了,都觉得太不可信了,要张僧繇点上龙眼珠试试。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答应了。他拿起笔,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珠。忽然,只见天空电闪雷鸣,狂风大起,大家吃了一惊,回头看时,那两条点了眼珠的龙已经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而墙上只剩下两条没有画眼珠的龙。人们这时才真正相信,一个个惊叹不已。

直言不讳

【释义】用作自谦的词。表示直爽地、毫无忌讳地把话说出来。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波传》。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此,孝武帝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坐镇北方,统督淮北各军。这时刘波正患着重病,接到皇帝诏书后,觉得以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去北方改变动乱的局面,实在是无能为力;但朝廷对自己又寄于厚望,自己一时拿不定主张。

考虑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刘波决定上一道奏疏,坦率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建议等写出来,供朝廷参考。他在奏疏中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联想起如今的国事,所以不顾自己放肆和愚妄无知,直率地、毫无忌讳地把话说出来。”

接着,刘波建议孝武帝应该怎样治理好国家,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等等。不幸的是,奏疏写好不久,刘波就去世了。东晋失去了一位贤能的大臣。

卖剑买牛

【释义】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指改业归农。也比喻改邪归正。

【出处】汉·班固《汉书·龚遂传》。

汉宣帝即位不久,渤海郡因闹饥荒,不少人买了刀剑做了强盗。郡守根本治理不了,有人向朝廷推荐龚遂,请他去做太守。

汉宣帝召见龚遂,见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头,长得又瘦又小的,汉宣帝怕他不能胜任,就问他到了渤海以后怎样处理那些盗贼。龚遂回答说:“那儿的百姓因为遭了饥荒万般无奈之下才做了强盗。皇上您是让我用武力剿灭他们呢,还是让我去安抚感化他们?”汉宣帝说:“能够安抚当然是最好。”

于是,龚遂就到渤海郡去上任了。他一到任,马上就下令各县停止剿匪,并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灾民。他在告示中说,凡是手里拿着农具的都是善良的百姓,官吏不准迫害他们;只有手上还拿着刀枪的人才是强盗。他把那些残暴的贪官污吏都撤了职,另选官吏去安抚百姓。这样,渤海郡很快就安定下来了。

龚遂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要他们耕地、种桑、养鸡、养猪。他看到有人身上佩带刀剑,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善良的老百姓,为什么不带耕牛而带着刀剑呢?”他耐心地劝导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来种地。

龚遂在渤海当了三四年太守,把渤海治理得很好,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也安定了,连官司也没人打,监狱也只好改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卖剑买牛”也说“卖刀买犊”。

青出于蓝

【释义】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唐·李延寿《北史·李谧传》。

南北朝时,李谧拜孔佚为师。他非常用功好学,过了几年,他的学问就超过了孔佚,孔佚因为有这样的好学生而感到高兴。不仅如此,他自己有了疑难问题,还能和学生共同探讨,向学生虚心请教。李谧觉得孔佚是老师,因此解答问题时吞吞吐吐,很不自然。于是,孔佚诚恳地对他说:“我向你请教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凡在某一方面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何况是你呢!”

孔佚虚心向学生求教的佳话传出后,人们深受感动。有人编了一首短歌,颂扬孔佚不耻下问的精神:

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常,在明经。

意思是:靛青这种染料,是从寥蓝里提炼出来的,然而它却比寥蓝蓝得更深,颜色更浓。

青梅竹马

【释义】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杆骑在裆下做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出处】唐·李白《长干行》。

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有名的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想象丰富,性格豪放,不拘一格。

有人曾说他的诗,像天上的神仙谪居人世间一般。他的作品中,有一首诗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契的情景,其中有两句是: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首诗中得来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很少发生过打架、争吵等事情。

事半功倍

【释义】事:做。功:功效。原意为下一半功夫,收双倍功效。指用力少,收效大,工作效率高。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总是与手下弟子一起畅谈时事。

有一次,孟子与弟于公孙丑面对面谈话,就当时天下统一问题各抒己见。孟子说:“谈到如何统一天下,以前的周文王是个很好的榜样。周文王能以方圆仅一百里左右的小国为基础,施行仁政,建立了泱泱大国,实在值得赞颂啊!”

“不错,”公孙丑说,“如今天下百姓都在受着暴政的折磨,像齐国这样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能施行仁政,那对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善事呀!”

“嗯,”孟子点了点头,“齐国国土众多,庶民庞杂,如果能施行仁政,那么只用古人一半的措施,就能收到双倍的功效。”

成语“事半功倍”就由此而来。

其貌不扬

【释义】原意指人的相貌不突出,难看。现有时也用来形容外观不佳。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皮日休献书》。

同类推荐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 烟台大观

    烟台大观

    烟台的百科全书,其一为“锦绣山河”,记烟台的自然地理,从名山大川到自然景观,兼及独特的自然现象。其二为“历史精英”。这部分对曾经发生在烟台这块热土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进行了评述。其三是“风土人情”。这部分从烟台现存的民间娱乐、民间艺术到流传的民间故事、笑话俚语,兼及特有的风俗习惯,都进行了寻求。其四“社会发展”也为历史保留了大量的即将消亡的珍贵资料,特别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提出的一些卓而不群的见解。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作家们的威尼斯

    作家们的威尼斯

    本书运用许多趣闻轶事与文章史料,为读者翔实丰富地点出威尼斯迷人的文学图像,并穿针引线地勾勒出文艺复兴以来环绕着威尼斯的人文、艺术、建筑、生活与逸事风流的华丽世界。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文学作品不断发现这座城市的新视角,形塑出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话,至今影响深远。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传奇素描,引领读者进入这座荡漾着拜伦、歌德、蒙田、卢梭、乔治·桑、普鲁斯特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学迷与威尼斯迷不可不读的城市文艺史。
热门推荐
  • 网恋男友来我校

    网恋男友来我校

    他和她是在网友的撮合下勉强在一起的。他喜欢她,但她不这么认为。她不喜欢他,但他不这么认为。她为了面子和他在一起。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们居然在学校遇见了。她:什么什么!他居然会出现在这里!我的天啊!你在耍谁呢!我造了啥孽!长得倒挺帅。他:咳咳,好漂亮!不愧是我喜欢的。于是,一场相爱相杀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 倾世尊后,尊主霸宠

    倾世尊后,尊主霸宠

    她,是Z国的杀手之王,却因组织的背叛,死亡。死就死吧,可为嘛穿了。穿就穿吧,可为嘛穿到个刚出生的婴儿身上。虾米?万兽之王血脉,把我送去魔兽森林内围长大。好吧,带着一群兽兽独步天下,无人敢阻。“谁说无人敢阻的,我就敢阻”某尊霸气无比道。紫月:“→_→也不看看你是她的谁”——————————————————第一次写,不喜勿喷
  • 莲花杀

    莲花杀

    百步莲花杀,我说我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千年莲花错,我说我生死若莲,一枝独秀,耿直不屈,无怨无尤。万世莲花开,我说我漂浮似莲,孤身一人,在泥无根,在水无痕。
  •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重生之十系魔法师

    幼年就被驱除水家的水兮凡,谁知道她竟是十系魔法的使用者!误入大海,遭到水里生物的攻击,谁知误打误撞成为了水龙的养女!从此,一朝弱女全新蜕变!“水家?我和你们有什么关系吗?”蓝发少女低头看着脚尖,“对我好的人,我百倍回报,对我坏的人,我千倍偿还!”但是,你确定这是那位传奇人物?乱用魔法,贪吃暴力,而且还爱财,我对这个世界崩溃了!!!
  • 遇见你,我弄丢了整个世界

    遇见你,我弄丢了整个世界

    遇见一些人,遇见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有关青春,有关成长,有关爱情。每一份感动,抚慰你温柔细腻的心。每一篇文字,献给同样有故事的你
  • 独宠女票

    独宠女票

    灯火通明的宿舍里,“浅浅,明天运动会,帮我拍个我男神照片吧?”某女(花痴脸)。“不就是个照片吗?包在我身上”夏浅自信。“也帮我拍个我男神呗!”一张拜托脸。“没问题。”夏浅拍着她的包子脸大笑。熄灯。。。。。。安静。“记得呀,浅浅”花痴脸在梦中流着口水。
  • 开阔眼界的动物故事

    开阔眼界的动物故事

    探索动物世界的无穷奥秘,寻找生命的轨迹,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动物没有思想,但不得不承认,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早地感知危险的能力。在动物的世界,他们所折射出的也是人类生活的轨迹。
  • 忆梦不识君

    忆梦不识君

    遥忆梦里那片无尽的莲,那是你我相思的蔓延。你错将我放在心间,我却真的迷失在梦魇。为你埋下情深的圈,可陷进去的却是自己。梦君,忆君,终不识君。
  • 只赴伊人约

    只赴伊人约

    今天的现代都市生活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扮演着尴尬幸福的八零后……故事开始于青山孤儿院。方辕(萧代文)是一个被母亲无奈之下遗弃的孩子,从小性格内向孤僻。少年结识了女生萧阳紫,认作姐姐。受萧阳紫的影响,方辕逐渐变得乐观坚强,两人也在成长中慢慢变成了一对恋人。拆迁纠纷导致唯一的亲人奶奶离世,让方辕悲痛万分,从而得知了萧阳紫的真实身份。万念俱灰之下,方辕选择了离开,却不料深陷地狱,辗转异国他乡,在泰国地下拳坛过着搏命的生活。拳王就此诞生。七年之后,思念故乡的方辕决心回国,却被告知国籍已经被自动注销,万般无奈中遇见了昔日的爱人,世界五百强企业万宁集团总裁一直苦苦等待守候他的萧阳紫。方辕到底还有一个怎样的身世,他能否恢复国籍,错过的爱情能否继续,爱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尽在《只赴伊人约》
  • 呦呦鹿鸣,宴乐君心

    呦呦鹿鸣,宴乐君心

    陆小染开始深深觉得自己的人品堪忧,因为在三八妇女节她收到的节日礼物居然是一枚定时炸弹???当然重点不是这枚炸弹,重点是她一青春大好美女子TMD居然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收到了礼物,简直不能忍好嘛……然后陆小染她就穿了,穿到了她忠爱的作者大大最新完结的一本古言小说中,成为了书中爹爹漠视、娘亲无视、兄弟姐妹鄙视的成长型炮灰——陆呦鸣。NND,累觉不爱哟!!!(T▁T)不过彼时的陆小染此时的陆呦鸣也不得不承认,上帝对她还是仁慈的,因为这本书中让她眷恋已久的男人真的能够活生生的站在了她的面前,口水ying~~~好吧,其实这就是一个放不下过去的女逗逼曲线追爱,最后却被另一只披着美人皮的狐狸给拆吃入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