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5400000019

第19章

二、“派遣B—29轰炸机”决定的作出

如前文所述,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在四月封锁平息后不久提议使用核武器来应对苏联可能再次在德国向西方施加的压力。尽管这一想法在当时遭到了众多美国官员的反对和驳斥,但有关如何在面对苏联扩张行动时发挥核武器作用的讨论却一直没有被排除出美国决策层的视野。其实,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不久,美国政府就开始谋划对苏联进行核威慑的政策。总统本人尽管认为原子弹是一种极端武器并在1947年8月公开表示“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会再次下令使用原子弹”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但他也坚信原子弹具有相当的“政治价值”,并坚持拥有核武器起码能对任何企图对美国发动战争的战略对手产生威慑作用。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第104页。这一点可以从1947年11月23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出台的与核威慑有关的NSC20/4号文件迅速获得杜鲁门批准FRUS,

1948, Vol.1,

pp.663-669.的事例上得以体现。在第一次柏林危机全面爆发伊始,美国军方的主流意见也认为必须体现核武器的国防价值,主张积极发挥“核外交”的作用。他们认为核威慑在理论上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威慑苏联不要让危机升级;二是可能迫使苏联取消柏林封锁甚至撤出柏林和东德。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第105页。

因此,克莱、道格拉斯和贝文在应对柏林危机决策中提出的“派遣具有运载核武器能力的B—29轰炸机进驻英国本土”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华盛顿的积极回应。7月15日召开的第15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是决定该问题的一次关键性讨论。国务卿马歇尔在会上开门见山地指出:向欧洲派遣B—29轰炸机的好处在于,不但可以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坚定立场,更可以刺激英法两国以使他们不作出更加绥靖的决定,可谓一举两得。军方代表惠特尼(Whitney)和黑尔(Hill)对此表示赞同,前者认为此举可以通过在英国本土建立美军轰炸机基地来润滑两国的合作关系,同时派遣计划目前已经得到了英国内阁的批准,但如果形势继续恶化美国也许就不再有这样的机会了。副国务卿洛维特更是强调让“是否派遣B—29轰炸机”的问题成为讨论的争论点是完全错误的,所有国家的政府都不曾对向自己利益攸关的地方派遣武装力量感到过犹豫,正如当初美军进驻德国那样。洛维特认为美国完全可以应友邦政府的要求在其国土上建立空军基地,并强调“使用军事训练的借口是一个极为正常的外交惯例”。但在该问题上也有反对声音,陆军部长罗亚尔就认为洛维特提出的借口“会给美国带来没有和解诚意的罪名”。他表示需要准备把柏林问题提交联合国,希望政府应该更加专注于得到安理会的支持,并认为试图将提交联合国与派遣B—29轰炸机等量齐观的思维将使美国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p.68-74.罗亚尔实际上是主张直接让联合国介入对危机的调处。

会议最终投票决定:授权马歇尔和福雷斯特尔向总统建议向英国派遣B—29轰炸机,并考虑如何就该行动向外界进行说明。不过,马歇尔也担心政府作出派遣B—29轰炸机的决定可能会遭到国内公众的负面回应,他的这一想法主要是源自对前白宫发言人塞缪尔(Samuel)曾经一番言论的考虑。塞缪尔早前曾指出:“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美国民众的内心里是害怕战争的,他们需要政府有强大的足以阻止战争的力量。”马歇尔由此感到“不能采取过于军事性的行动,在需要通过类似行动来振奋和鼓励英国人、法国人的时候,政府必须仔细掂量由此而产生的国内影响和严重后果”,他甚至认为使用训练士兵作为借口来粉饰军事行动也会在民众当中产生冷嘲热讽般的反应。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73.

但公众舆论的实际反响却打消了马歇尔的以上顾虑。诚然,苏联由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表现,而在战后初期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拥有较好的形象和声誉,但随着莫斯科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对诸如伊朗危机、土耳其危机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处理,这种形象和声誉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与此相对,杜鲁门政府的反苏政策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认可。在1947年7月的民意调查中,有超过2/3的美国人认为莫斯科准备通过势力扩张将共产主义强加给其他国家Thomas

E. Lifk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3-1949, Vol.2,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House, 1988, pp.577-578.;同年10月31日的民意调查则显示,有76%的美国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建立世界霸权。George H.

Gallup,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35-1971, Vol.1, 1935-1948, New York

1972, p.682.进入1948年后,苏联在“捷克二月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是让大西洋对岸更多的美国民众联想到了十年前的“慕尼黑”Thomas E.

Lifk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3-1949, Vol.2,

p.562.,只有12%的人认为莫斯科的举动是出于自卫George H. Gallup,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35-1971, Vol.1, 1935-1948, p.721.,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因此被美国媒体冠以了“欧洲新希特勒”的名号Thomas E.

Lifka,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33-1949, Vol.2,

p.563.。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政府为应对柏林危机而采取的强硬政策,自然也会在民众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根据美国国内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1948年7月的民调:当时的普通民众中有69%的人认为苏联当时在德国的行动是出于扩张目的,只有17%的人认为是自卫行为;同样,也有69%的人认为政府对苏政策偏软,认为政策强硬的却只占6%George

H. Gallup, The Gallup Poll: Public Opinion 1935-1971, Vol.1, 1935-1948,

pp.742-743.;仅仅7%的人认为西方应该撤出柏林,85%的人则认为应该留在柏林;在对苏交涉问题上,10%的人认为西方可以妥协,19%的人认为目前的立场是正确的,61%的人则认为政府应该更加强硬。Documentary

History of the Truman Presidency:Cold War Confrontation:Truman,Stalin,and the

Berlin Airlift, p.73.

7月15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结束后,马歇尔和福雷斯特尔立即前往白宫向总统作汇报。在向英国派遣轰炸机的问题上,杜鲁门的看法与会议结论不谋而合,即派遣B—29轰炸机的初衷就是利用其可以运载和投放原子弹的特性和功能对苏联实施核威慑。不过,该行动也不可避免地要牵扯到美国的核管制政策。国会曾经在1946年通过《麦克马洪法案》,形成了对核武器实行文官控制的制度,原子弹的管理权归属于由总统任命的原子能委员会。对此,福雷斯特尔在当天的白宫会谈中曾提议:鉴于原子弹的军用特性,有必要将其管制权从原子能委员会转给五角大楼。但这一要求当即遭到了总统的拒绝,他表示将把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会让“某个冒冒失失的中校来决定什么时候扔原子弹”。Walter

Millis (ed.), The Forrestal Diaries,

pp.438-439.杜鲁门的表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在对待危机问题上的谨慎态度,以及他希望尽可能使用非武力方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当天晚上,华盛顿宣布:“B—29轰炸机将随后立即被派往位于英国本土的皇家空军基地。”New York Times, July 16, 1948.

7月17日,第28轰炸机大队抵达英国林肯郡斯沃坎普顿,次日第2轰炸机大队飞抵拉肯希思,8月8日,由第207和第371轰炸机中队混编的第307大队达到马汉。与此同时,华盛顿故意对外泄露这种轰炸机具有运载核武器能力的特性,甚至暗示它们载有原子弹。美国《新闻周刊》立即注意到了其中所蕴涵的核威慑意味,并指出苏联将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失败和损失而是完全的毁灭”。News

Week, July 19,1948,

p.22.一位西方记者曾对此评论说:“这是第一次直接将核武器引入外交和暴力体系,并希望借以规范他人的行为。”[美]理查德·罗兹著,吕博等译:《瓶中之蝎:揭开冷战铁幕的权威报告》(下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98页。但真实的情况是这些飞机中没有一架能携带原子弹,在当时美国空军的武器库中“只有少数几架经过改装的B—29轰炸机能携带原子弹而这几架都没有去英国”。[美]福雷斯特·C.波格著:《马歇尔传(1945—1959)》,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年版,第312页。对于此举的目的,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盛顿官员所说的那样,“派遣B—29就是希望使人产生这些飞机装备了核武器的印象,这是一种心理战”[美]约翰·纽豪斯著,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硏究部译:《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19页。,说白了就是美英希望以核威慑的手段迫使苏联在柏林问题上让步。对此,曾经担任苏军总参谋部成员的尼古拉·切尔沃夫上将曾回忆道:“派驻英国的核战略轰炸机一抵达,我就得到了消息,当时我是总参军事学院的学员,正对美国的核潜力进行评估,尤其是那90架可携带一两枚原子弹的核轰炸机,这意味着美国大约有200枚原子弹,这当然是个严重的威胁,相当于200个广岛呀!”[美]约翰·纽豪斯著:《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

第119页。可见,由于不清楚美国核力量的真实情况以及调遣轰炸机的内幕,苏联方面在得知消息之初还是颇感压力的。但从危机进程看,美国通过派遣B—29轰炸机实施对苏核威慑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至少没有立即达到迫使莫斯科放弃对抗政策的效果,之后东西方外交谈判的曲折过程便是证明。不过,事后华盛顿的高官们依然认为,斯大林没有使危机进一步升级就是出于对美国核打击的惧怕。张曙光:《美国遏制战略与冷战起源再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页。此外,就西方内部关系而言,美国通过危机中的这次军事派遣在英国本土建立了第一个战略空军基地,对于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密切两国盟友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Avi

Shlai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Berlin Blockade 1948-1949, p.237.

三、关于“加强空运”和“武装护送”的争论

早在危机爆发不久,克莱就曾提出“武装护送”所谓“武装护送”是指常规物资运输车队,在配备大量工程技术设备和轻武器的军事人员的护卫下沿公路进入柏林,这些军事人员主要负责清除阻碍运输车队正常行驶的各种沿线路障。的建议,他认为“当前美国正面临着自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以来最严重的外部威胁,采取坚定的、非战争的方式可以阻止事态的恶化”。Clay,

Decision in Germany,

p.374.但由于当时美英等国对苏联封锁柏林的意图、力度和决心等尚不甚明了且此举过于冒险,因而作罢。但随着危机的不断加深,西方通过与苏联不同层次的接触以及通过对客观事态的分析和判断,进一步确认了莫斯科的真实目的和意图。在此基础上,“武装护送”这种针锋相对的强硬做法也在克莱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再次被提上华盛顿决策层的议事日程。此外,“武装护送”举措逐渐引起公众舆论的关注,也是政府讨论该问题的一大动因。虽然克莱的建议属于决策层内部的秘密,但部分民间政论人士的言谈也能有效地调动民众的思维,例如当时赋闲的前美国战略研究部门负责人威廉·多诺万(William

Donovan)曾在以私人身份访问柏林后告诉媒体记者,他支持采用武装护送物资的方式检测苏联的行动决心,因为空运的代价过于高昂以至于不能无限期地运作下去。New

York Times, July 18, 1948.

其实,由于预见到苏联可能通过复照表现出不妥协的立场,陆军部曾在7月12日主动询问克莱:“是否有一个关于进行武装护送的详细计划?护送将准备克服苏联人设置的哪些障碍?护送行动将使用哪些部队和怎样的装备?将采取怎样的方式和线路?有怎样的具体行动计划?是否需要陆军部的协助?驻军以及军政府是否有能力完成这项行动?”Jean

Edward Smith, The Papers of General Lucius D.Clay:Germany 1945-1949, pp.735-736.

同类推荐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欧盟层面家庭政策研究

    本书详细分析了家庭政策在欧盟层面的发展脉络、决策机制、运作模式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本书结合政府问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对欧盟层面家庭政策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推断,得出了欧盟层面的家庭政策已经在最低水平模式上启动并将继续维持下去的结论。
  •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市上清寺。特园是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前后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民革前身三民主义同志会也在此成立。在原重庆鑫乐向阳电影院原址上修建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大楼,和特园一起组成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热门推荐
  • 传说中武器的传说

    传说中武器的传说

    流落异界的他本来只是想当个小小的药剂师。但命运再次给他开了个玩笑,就像之前将他扔到这个世界一样…………他召唤出了传说中武器……“让火焰净化一切!”“英雄,愿你有一份不悔的爱情!”“祝你狩猎愉快”
  • 帝魂:邪魅九王妃

    帝魂:邪魅九王妃

    她,是21世纪王牌特工,嗜血无情却又呆蠢逗萌。他,是北昭群王,冷酷残忍却又邪魅霸道。神物现世,她是千百年来被选中的守护者。凤鸣引路,赤龙现世,她一朝穿越遍掉落在他的后院池水里。双目相对,他轻启薄唇对她道——“给你一次机会,做本王手下的隐卫。”他斜躺在池水里,狭长的凤眸淡然的看着她。“好处是什么?”她一脸从容的淡定,丝毫不惧怕面前之人。“好处随你愿。”他勾起唇边一丝浅笑道。强者碰强者,终究谁才会是被收服的一方——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那一站的天使

    那一站的天使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找回快乐的自己

    找回快乐的自己

    我们的人生中似乎充满了忧虑,甚至忧虑已经变成一种摆脱不掉的习惯。忧虑会消耗精力、损害健康、扭曲思想,更能挫伤壮志。真的有办法克服忧虑吗?
  • 英雄无敌之最终战役

    英雄无敌之最终战役

    《最终战役》——一款以经典游戏《英雄无敌》为蓝图,极大幅度提高NPC智商,结合兵种搭配与装备合成,集冒险,战争,领土建设,竞技,航海,贸易,休闲等于一体的全球性史诗级网络游戏。亮点——每一个从光暗之门走出的命运之子都会赋予唯一史诗任务,而这仅仅是最终战役的开始……姜尘,一名失业、失恋、失……节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被赋予征服女神的使命,一边书写永恒爱情,一边将“拆迁”进行到底。“知识就是力量!违规建筑拆!”——姜尘。
  • 亘古天宫

    亘古天宫

    今有小说。名曰亘古,今有势力,名曰天宫。天道无情,亘古永恒。亘古因你们而存在,你们将以亘古而永恒。进入亘古,你将成为亘古最强。推荐亘古,你将变为永恒。
  • 我是异界召唤师

    我是异界召唤师

    召唤是我的爱好,装逼是我的本性,你若不服,跟我的小弟练练啊~
  • 邪魅王爷:废材狂妃来袭

    邪魅王爷:废材狂妃来袭

    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尼玛,居然是废材一枚。姐乃是魔武双修的超级天才,天下唯我独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什么?初级炼药师便可以横霸大陆,抱歉,姐早已是高级炼药师。灵兽稀有?上古神兽之王麒麟是姐的小弟。What?那个魔武大陆人人崇拜的超级强者要来当我相公?哼,别以为惊才绝艳,有银子,还是个王爷就可以收买我。某男:王妃,别说话,吻我。好吧,其实这闲散王爷胸前八块腹肌还是很不错滴。哇,人鱼线也有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忧天堂

    无忧天堂

    因缘错乱,他们生生世世都纠缠在一起,可是每一世姻缘都得不到上天的祝福……第一世,他因误会含恨而终,她却依然生死相随……第二世,他们相见恨晚,她只是个妙龄少女,而他已经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年龄阻止不了他们逐渐靠近的心,却没有办法得到旁人的谅解,他们最终还是不得善终……第三世,天意弄人,他们成了人人称羡的龙凤胎,这却成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眷侣的死结……第四世,她想,这是她最后一次为自己努力了,如果她还是没有办法和他在一起,那么她将彻底放弃他,她不会再拒绝那一碗孟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