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海外异国他乡,能见到自己的同胞应该是很亲切的事。在国内的人们经常会听到那些诸如:《故乡的云》之类的歌曲中表现的海外华人对故乡对同胞的情谊。
恕我直言,在我刚开始航海生涯的一段时间,我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找唐人街,一碰见华人就主动搭话,但很快我就不这样了。
我第一个走进的唐人街是1983年春天的温哥华唐人街。
这是三四条街道组成的一个街区,街道两侧都是华人开的店铺,从小型的超市,到电影院、中医诊所、算命店、书店,凡与生活有关的基本门类齐全。店铺的招牌都是用繁体中文字和英文书写的店名和广告,门面的装修也都各具中国特色,只是与我们一路逛来看到的其他街道有所不同的是,我总觉得这儿好像显得比其他街区零乱些,不如别的街区整洁。
我并不相信我们华人就不如白人爱整洁爱干净,但眼前看到的唐人街确实是使我内心不得不承认比其他白人区差,我这人碰上搞不明白的事就爱找找原因,我仔细的观察这几条街道有那些显得不醒目整洁之处。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们中国的店铺和临街民宅的建筑结构风格本身就是古老而复杂的,选用的装饰颜色也大多是喜庆色彩强而刺眼的红色为主,其次就是灰色和深色,这种风格和颜色本身就不够柔和,并且与大自然主色调的蓝,绿不能混成一体或无过渡分隔。加上中式砖木结构的不够明快简洁,就给人一种沉旧感。
而西式现代商业及民用建筑讲究的是明快及与自然和谐,材料也多选用玻璃、铝合金、不绣钢等等泛光易清洁的物体,在这方面我们中式建筑自然先失一分。
2.这里唐人街上的店铺十分拥挤并装修的不勤,这说明华人移居此地上百年仍不是社会富裕阶层的主体,或者说整体上还是停留在小商业阶段,没有雄厚的资本和高额的利润自然不能建出有纯厚的实力,宽阔的布局,醒目的外观的街区。
3.相对来说华人是不如白人注重干净,比如,我看到沿街的肉店门前洗肉洗器具的污水直接从店门口流入街边的下水道,而店里的伙计穿着洗得不彻底的白大褂站在店里操作着。显得不太整洁。
说来说去,还是经济实力不够,加上人的因素。这些我观察出来的原因后来也在我到其他城市的唐人街逛过后得到了证实。
不过,别看这的华人相比白人经济实力差,可在我们这些大陆人面前他们可觉得我们是穷小子。每当我们进一家店铺时,我们的服饰和举止加上我们一口的普通话当然就表明了我们是来自大陆,店里的售货员或老板只是爱搭不理的接待我们,如果我们问问某种东西的价格或想拿来看看时,人家大多数情况下会说:“很贵的啦,”“你们买不买啦。”
真有意思,我们穷是事实,但我们到白人开的商店即使是不买东西闲逛,人家还是热情的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货色,以至于我们自己都觉得不买点什么真不好意思。而到同族同种的华人店里却被同胞明明白白的点出:你是个穷鬼!
如果说此地的华人确实比我们富裕很多倒也不见得,给我们船供应物品的供应商外勤员陈先生的生活使我了解了温哥华大部分的华人的生活水平。
我第二次到温哥华是1983年的秋天,我们到达的当天就是中秋节,在船没靠码头时,我们的管事向供应商订了一批船用物资,其中按船上每人一盒一共订了36盒月饼。
当陈先生将我们所订的物品送到船上时,管事发现月饼太贵了,一盒四块的月饼要价四十加元,几乎就是我们一个月的外汇伙食费。管事提出只要36块月饼其余的退货。
陈先生很为难地说:“这月饼明天就没人买了,我不能接受退货。”
管事自然也不让步,两人为这事几乎红了脸。
陈先生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老板,老板把他骂了一顿,说他不该与管事争吵,人家不要就拉回公司,得罪客户不行。陈先生很丧气地将月饼拉走了。
几天后,陈先生到船上来结账,他一提起月饼的事很恼火:“唉,给女人打工真是难做,那天我想避免老板的损失,和管事争吵想不退货,老板骂我不懂做生意,宁可把货拉回去也不能得罪客户,等节过完月饼剩下了,老板又骂我笨,说是既然卖不出去了何不当时就送给你们做个人情。”
我问陈先生:“你的老板是女人?”
“是的,她解放前是重庆警察局长的小老婆,1949年跑到澳门嫁了个洋鬼子移居到这,因为与中国领事馆关系好接了不少大陆的生意,比如从这里出木材去大陆,从大陆进青岛啤酒和水仙花牌罐头食品到这卖,还有就是大陆船的物品供应。靠大陆的生意赚了不少钱。这里每年都有很多出口到大陆的大批量货物,与大陆的生意使本地的一些华人商人赚了很多钱,生活过得不错。”
我又问:“你一口一个大陆大陆的,你是台湾人?”
陈先生很坦然的说:“是呀,我和太太从台湾移居到这十年了。”
“在这生活好过么?”我试探着问。
“不好过啊,我一家三口人,我一个月供房要700加元,一个小孩在幼儿园的全部费用要280元,再加上保险,供车和日常生活用钱,我一个月的收入税后只有1200元,所以太太也得做一份工作才能维持。”陈先生大吐苦水。
“是不是你们才来这里不久,以后会好一些?”
“不是的,我和太太还是有学历的,这里的老华人都是拼命做了一辈子才开个小商店,没什么钱的,他们的子女在本地出生受教育,就算是做到白领也不过是和我的经济情况差不多。”陈先生很诚实的告诉我。
“那为什么还有很多华人要往这里跑,甚至是偷渡?”
“因为被人骗了或者以为这里好啦!这里的人回到国内去只说他们过得好的东西,不讲自己不好的东西,还有就是不管怎么说,这里的生活水平还是高一些,其实那有不用苦做就能过得好的事,来到这里,先要过语言关,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里不讲人情的,做多少事拿多少钱,人家这里搞了很多年,能发大财的事早都做到了,你来只能打工了。白鬼子生活习惯又和我们不同,人家喜欢安静,我们喜欢热闹,没有大把的亲戚来往很闷的。”
听他这么说,我想起曾经有位朋友很炫耀地对我说:“我妹妹去美国半年就买了辆车开!”我当时心里暗笑:如果一个民工到北京打工,半年后买了辆旧自行车,北京人会怎么看,他那些家里的穷乡亲会怎么看?
农民到城里来找钱挣,想过跟好的生活这无可非议,但一是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吹过分了,使那些还在农村的乡亲们产生误解,第二跟不该还不是腰缠万贯就瞧不起乡亲们,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是上等人了。
在国外,我经常遇到一些这样的华人,看我们的眼神好象他已经是蓝眼睛白皮肤了。
1991年,我到巴西的维多利亚港,巴西的生活水平比此时的中国大城市高不了多少,除了欧式建筑外,仔细观察,很多地方甚至还不如中国大城市。
那天我和几个水手下地,天下雨了,因为是上午9点左右,街上的店铺都没开门,我们想避避雨就找了个地方避避雨,在一家很小的华人饭馆前,我想因为巴西人讲葡萄牙语还是进华人店语言方便,于是我按了门铃,因为是全玻璃门窗,我看到站在柜台后面的老板娘不出来只是向我点头,就带着弟兄们进去了。
“对不起,太早了,因为下雨,我们只好进来了。”我很有礼貌地说。
“你们随便坐吧。”老板娘不冷不热地说。
弟兄们坐下了,我看老板娘这么冷淡,但也没办法,外面下着雨,她对我们再反感总不会对钱反感吧。
“请一人给我们一杯啤酒。”
老板娘听了我的要求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快,但她还是把四杯啤酒放到了我们面前。
我们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聊天,我又向老板娘说:“有中文报纸么我们想看看。”
因为饭馆和咖啡馆都免费提供报纸,所以我觉得我的要求并不过分。老板娘找出了一些本地的中文报纸递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