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过了国庆节,进入“寒露”,气温下降,水中的深、浅处,向阳与背阳岸的水温,有明显不同,鱼儿游向它适宜的水温区,如向阳背风的地方,水能被太阳晒透,水温会高于深水区,当然这是最佳钓点。钓手应跟踪而去,将竿伸向深水,长手竿以及反应灵敏的软尖海竿,是大显能耐的时候。
第四阶段:秋钓的最后阶段大致从每年的10月下旬开始,按节气说也就是从“霜降”起,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鱼儿游入深水区,摄食动作很轻,出现“拱食”和“含食”,只含不吞,只有用漂子才能捕捉到鱼儿咬钩的轻微信息。此时小杂鱼已很少闹钩,钓饵可使用蚯蚓、红虫这些爱招鱼的活饵,才有上鱼的可能。
4.冬钓
冬季鱼类摄食少,是钓鱼的淡季。一般来说,水塘的深处、背风的角落,有枯草、洞穴的地方,都是冬钓的理想钓位。在初冬季节如遇上太阳高照的晴朗天气,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这段时间,就应该把钓位定在水位较浅的地方,下午3时后才逐渐向深处移动。冬钓以钓鲫鱼为主,此时的鲫鱼近荤远素,非红虫、蚯蚓不吃。
冬天的鱼窝,有天然的、人工的和鱼儿自己造的三种。天然鱼窝在河流的转角,流水缓慢、向阳水深的地方;向阳水深的桥头脚和桥柱脚;农村淘米洗菜、水深的埠头边。人工窝,在夏天挖塘泥时,有意在向阳的塘岸边挖深一些,有些甚至挖的比塘中间还深,便于冬天钓鱼。在挖抽水机的引水沟时,有的引水沟延伸到塘中心,沟岸用石块垒起来,这样的沟底水深、风浪小,无形之中成了鱼儿过冬的温室。
而自造的鱼窝在水深1米左右的平底湖塘,鱼儿在比较松软的塘底用嘴拱、鳍划、尾扇将中间的泥沙弄到四周。形状似汤盆,深度一般在10~15厘米左右,大鱼要深一些。
冬季鱼咬钩吃食,动作很轻,用手竿一定要配小钩细线,只有增加了钓具的灵敏度,才能捕捉到鱼儿咬钩的轻微信息。由于海竿反应迟钝,抓不着微弱的钓鱼信号。当然,如果到有大鱼的水域去冬钓,用海竿带漂也是可取的。
冬天垂钓应“钩找鱼”。冬天水温低,鱼儿不爱动,基本上停止觅食,有对口的食物,送到嘴边,就咬一口。所以冬季用诱饵招不来鱼,垂钓时要少打或不打窝子。冬季用手竿进行水面垂钓时,可采用一种“拖底钓”的方法找鱼,即用手竿配齐竿线的一种底钓法。拖底钓不是将钩饵下到一个固定的钓点上,而是将钩坠贴底拖移找鱼。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钩坠抛向最远处,停一两分钟,如不动,就可逗鱼;钩坠原地不移动位置,仅上提10~20厘米,连提两三次,如无鱼,还可再逗一次,不咬钩时则将钩坠回拖30厘米左右。如此不停地拖、逗。待钩坠已拖到跟前,则提钩出水,再抛投至最远处。每次抛投时,可或左或右移动30~50厘米,在竿线可及的水面,形成一个扇面形的覆盖面,凡在此水下如有鱼,均可能碰到,这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上鱼率。
四、刮风天垂钓
1.不同风向钓鱼
在早春时节,若刮西北风,冷空气南下难以使水温回升,对钓鱼不利。若刮东南风,气温回升,这对钓鱼有利。夏季东风湿、南风暖,对垂钓不利。西风、西北风,对钓鱼有利,主要指早、晚(中午除外)。早、晚刮这样的风,天气不仅不燥热,反而使人感到凉爽。生活在水中的鱼儿,活动、觅食会更加活跃,故垂钓上钩率高。深秋时分,西北风挟着冷空气南下,鱼就难钓。若是刮东北风、东风和东南风,则鱼儿好钓。冬天刮南风和西南风,鱼儿较为活跃,咬钩勤,也能钓上鱼。
另外,相同方向吹来的风对钓鱼不一定产生相同的结果。首先要看季节,在北方早春或深秋,水温一般偏低,刮北风或西北风往往使水温进一步降低,对钓鱼不利。其次要看地区,冷空气在向南推进的过程中,因受地面影响,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均有所增加。而风速则逐渐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北风对钓鱼有利。
2.不同风力钓鱼
风力的大小不同对钓鱼的影响很大。有风天气,水面在风的吹拂下形成波浪,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但是风力过大,会引起水体剧烈运动,给鱼类带来威胁感,促使鱼趋向于深水中躲避,不敢大胆觅食,自然难以垂钓。
风力在两三级以下,鱼儿摄食活跃,是理想的钓鱼天气。若是四级风,宜在傍风或背风处施钓。到了五级以上,就不宜出钓。若出外垂钓时,突然遇到大风、大雨天气,风大、雨急、浪高,鱼儿受到惊吓,早避于深水中潜伏起来,此时不宜继续垂钓。
3.转风钓鱼
风向变换时,有时要立即变招才能取得更好的钓鱼效果。变招主要有三种:一是钓远。在上风可以换长竿,借风力任漂将钩带到远点。如钓位在侧风处,宜改用海竿,加漂钓浮,也可以用串钩,但要尽量使竿竖起,以使悬钩的钩位提高。二是钓浅。相对于转风前的深度,要转移钓位到较浅的水域。三是钓饵试探,还要适时改换钓组。细线、小钩、轻坠,是应付转风最常用的钓组。
4.风天垂钓的要点
注意对浮漂的调整:当风小时,将浮漂调到露出水面一个红点。鲜红醒目的漂尖浮在水面上,只要浮漂出现一些变化,钓者就能看得清楚,当漂尖消失,或漂送上来即可提竿得鱼;当风大时,将浮漂上调,使浮漂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斜着(即钓钝),任由风浪摆动。当浮漂突然平躺在水面或直立起来时,立即提竿,便可得鱼。
注意对钓饵的调制:钓饵的调制,要调得稍微硬一些,装钩的颗粒要比平时稍微小一些。
注意对钓位的选择:钓位应选择在下风口。一是风将各种天然饵料都刮到下风的岸边,鱼儿自然就会游来此处觅食。二是逆风便于看漂,在风浪的推动下,漂往往随顺风倾斜(漂向钓者倾斜),鲜红的漂尖看起来更为醒目,浮漂一有变化,便看得很清楚。注意对季节的变化;当初冬水还没有结冰时和早春冰刚融化不久,鱼儿吃食的动作很轻,拱漂的幅度也小,再加上有风浪,这就增加了观察漂的难度,因此只要浮漂一动,钓者必须立即提竿。
注意对漂的观察与正确判断:刮风天垂钓,观漂与正确判断,是垂钓的关键。浮漂在风浪中摆动与鱼咬钩时浮漂的反应是有区别的。浮漂在水中,当浪来到时,水面会一高,浮漂露出水面的部分会减小,像是漂向下一沉;前浪过后,后浪来到前,水面会一低,漂露出水面的部分会增多,像是往上一送,这似乎与鲫鱼低头摄食时漂往下一沉,抬头吞饵游走时漂往上一送很相似。实际上并不一样,当鱼摄食时漂是猛地往下一顿,是上下抖动;而风浪只是使漂前后或左右晃动。
五、闷热天垂钓
1.钓浮不钓底
天气闷热,深水中氧少,此时不能钓底,而要钓浮,把钩饵下到有鱼滞留的水层中,要注意钓浮的深度调整。在垂钓过程中,这种深度调整是随时进行的,及时进行深度调整,是钓浮成功的关键。
2.钓流水不钓静水
流水和静水相比,流水溶氧度要高一些。因此,天气闷热鱼不咬钩时,要及时寻找流水处下钩。比如有流动水的溪河、水库的进水处或放水闸门之下、正在加水的塘泵水管旁或增气机旁、山涧瀑布的落水处都可继续垂钓。
3.钓下风不钓上风
闷热天有时也有风,这时最好到下风处试钓。风吹水动,波浪增加了上层水的溶氧,并向下风处汇集,下风处岸边水域溶氧量相对高一点,有利于鱼的存留和觅食。在转闷前期和气压回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钓下风较为有效。钓下风时竿和钓线不宜太长,出竿也要侧向一些。钓点不要离岸太远。如果岸边池水过深,也可钓浮。
六、雨天钓鱼
春天多降小雨,若下雨时气温不高,且伴随冷空气南下,则鱼儿食欲降低,不宜垂钓;若气温已到适宜温度,又无冷空气入侵,这时水中溶氧量大,鱼全天爱吃食,最适合垂钓。若降雨前期连续几天刮北风或西北风时,则气温明显降低,不宜垂钓。
夏季降雨往往阵雨居多。若降雨前期天气闷热,雨前气压很低,水中溶氧量减少,是很难钓到鱼的。如果降雨伴随着北风,这时气温明显降低,在风和雨的作用下上层水温迅速降低,上层溶氧量高的水传播到下层,使下层水中溶氧含量增加,因而底层鱼类表现活跃,爱吃食,适宜垂钓。若降雨前期气温高、气压低,而降雨时吹偏东或偏南风时,则降雨时表层水温仍偏高,这样就形不成上层水与下层水的对流,下层的缺氧状况得不到改善,底层鱼类仍不爱吃食,此时不宜钓底。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不是下雷雨、暴雨,一般下雨时,上层水温迅速降低,密度增大,而下层水的密度较小,形成上层水与下层水的对流流动,水中溶氧量充足,鱼儿食欲旺盛,正是垂钓的好时机。
秋季,中秋前降雨,一般气温、水温仍比较稳定,较适宜鱼类活动。加上降雨向水中补充了氧气,鱼的进食情况随着降雨而逐渐好转,而降雨时间越长,其进食情况会越好。但若是中雨偏大,又不间歇,雨点落在水中,点点水花使人难以看清浮漂,这时不宜用手竿垂钓,用海竿垂钓效果较好。但中秋以后,气温大幅度下降,水温已明显降低,在这种降雨过程中,鱼很少活动,自然也就不好钓了。
七、晴天钓鱼
一年四季中,只有夏初、秋末的大晴天,才能全天钓鱼,垂钓时间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水温在15~30℃时为最佳钓鱼时间。
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晴天应作具体分析:若是久晴不雨天,水的透明度高,鱼也比较机警,这种天气垂钓必须用长竿、长线,向河中心或池塘的深水域投饵。也可以把钓位选在水草的外围或水草丛中开洞,作窝下钩。提竿时间应尽量迅速、稳妥,才可获得较大收获。若是久雨放晴,空气中水分较多,水里溶氧量也高,可在浅滩岸处作窝下钩。夏日晴朗的中午,一般不易钓鱼,此时的鱼儿游至深水区,底层鱼不沉底,大都聚集在离塘底4~15厘米处,只要掌握好这一垂钓深度就能钓到鱼,成为“全天候”垂钓。
垂钓技巧
一、垂钓的选位选点
养鱼池垂钓怎样选位选点
人工养鱼池的形状大都比较规整,或方或长或近似圆形。水深多在1.2米~2米之间,水底一般都比较平,也许少数呈锅底形。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鱼的密度大,多有偏食性,因此,垂钓池鱼的难点显而易见,主要在用饵和技巧运用上。相对来讲,选位选点要容易一些,但也存在着好差优劣,各处上鱼情况毕竟不会一样。
下面介绍池钓选位选点的一般经验。
(1)方钓角长钓腰,圆筒形往中间抛
方塘的四个角落,滞留食物较多,鱼儿沿四条边巡游必定经过四角。由于这里食物丰厚,加之角落处对鱼产生一种新鲜感,既有吃喝又感觉新鲜,鱼儿自然乐于在此逗留,故是下钩的好钓点。
长方形池塘的腰,是鱼儿巡游的必经路线,即鱼道。故选择腰部下钩,上鱼率要比其他部位明显高。
圆筒形池塘(包括月牙形)中的鱼,平时大都活动于中间地带,原因是中间似乎比较安全,尤其那些个体较大的鱼,轻易不肯溜边(夜晚、下雾、阴雨天除外)。因此,在圆形池塘垂钓,适合用长竿长线,若钓近,除非在夜晚或是阴雨天。
(2)增氧机周围鱼成堆
静水池塘在夏秋季节的湿闷天气容易缺氧,鱼儿打蔫无心进食,懒得动弹。增氧机一开形势立刻大变:波浪滚滚,水花飞溅,溶氧量得到补充。沉闷难受的鱼儿顿时活跃起来,围着增氧机欢腾跳跃转个不停,贪婪地吸吮着新增的氧,先前那种无精打采的神态一扫而光。这时将竿打到增氧机附近,一尾尾活蹦乱跳的鱼儿便会连连进入鱼护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要用蚯蚓等荤饵装钩,不要用素饵,荤饵不易被水流冲散,素食则不行。再就是要避开电线与绳索等障碍物,一旦碰上既麻烦又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3)进水口,钓两旁
新水从进水口向塘中注入,水流不仅带来了新增的氧气,给静水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还带来了鱼儿喜吃的饵料——籽实、碎屑等。加之鱼类本性喜欢溯流而上,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流水口争相摄食、嬉戏、畅游不止,久久不肯离去,大有在此“定居”的势头。这时将饵钩下到流水口的两侧(当中水流急,稳不住漂),便会接连不断地有鱼上钩。
(4)喂食台,鱼常来
塘主天天投放饵料喂鱼的料台附近,鱼群按时来这里“就餐”,已经养成了习惯。到时候必来,黑压压的一大片,一个个伸出嘴巴等待主人施舍,那场景颇为壮观。即便不到喂食的钟点,这一带的鱼情也比别处要好些,常有一些“散兵游勇”在此耍欢。
再者说,水中的鱼儿原本就“等级森严”,各自的“地位”不同,饥饱状况注定不会等量齐观。那些处于弱势的“小不点”群体,“开饭”时大都抢不上槽,或是根本就不敢上前,只有“靠边站”。等到“跋横”者们吃饱喝足扬长而去之后,它们方敢过来,拣些“残羹剩饭”。这就决定了喂食台附近常有鱼儿来往不断,没大还有小,所以是不可多得的好钓点。
(5)岸边树成片,水下鱼目见
经常钓鱼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凡是岸边树木成荫的地方,水下的鱼儿就比别处多一些,尤其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更是这样。因为在日照强烈的天气,鱼儿怕热,不是游向深水区,就是躲在草丛中或树阴下乘凉,特别是倒伏于水中的树木,绝对是鱼群藏身、“避暑”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