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制法
就是把大怒列为节制之首。另外,大欲、大醉都要节制。强调节制自己的感情,学会驾驭情绪,避免不良情绪的过分刺激。遇事可忍则忍,切莫轻易发怒,维持心理平衡,这是保持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
5.宣泄法
就是把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尽快地恢复心理平衡状态。宣泄有不同的方式,如向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衷肠或写信诉说苦闷,又如写诗作文抒发情感,以及唱歌、哭泣等都属于精神宣泄的方法。
6.花香疗法
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大自然以它千姿百态的繁花异彩打扮着这生机勃勃的大干世界,使人在美好享受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糖尿病患者在烦闷时,可以多到公园散步,多看看大自然的景色,条件许可时也可在自己的小庭院栽培花卉以供观赏。许多研究表明,花香有益于健康,可调节精神状态。如丁香花、玫瑰花、栀子花、桂花的香味可有镇痛安神、减轻病痛的作用。一些美丽鲜艳的花朵,能唤起人们的美好记忆和联想,增强生活的信心。经常处在优美、芬芳的花木丛中,能调节人的神经中枢,使人心情舒畅,呼吸和脉搏慢而均匀。不同的花香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一般来讲,水仙、荷花的香味使人感情温馨缠绵,改变急躁易怒的不良情绪;紫罗兰、玫瑰花的香味给人们爽朗愉快的感觉,改变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橘子、柠檬的香味使人兴奋、积极向上,改变悲观厌世的不良情绪;茉莉花、丁香花的香味使人沉静,改善激动不安的不良情绪。
7.玩物疗法
玩物疗法是养生的一种方法,它能调节生活,陶冶性情,又能增加知识。琴棋书画。古称四雅。弈棋对垒。运筹帷幄,施展蹈略,既能活跃心绪,又可增长智慧。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代名家神采各异,若是自己奋笔挥毫,言志抒怀,能给人以精神陶冶,又是一项很好的休息和锻炼。欣赏名画,能增强艺术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如能泼洒丹青,亲自作画,更会丰富业余生活,使人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中。古玩,除历代绘画碑帖之外,还有各种器具,如古铜器、瓷器、玉器、古琴、古钱、文房四宝、邮票等。古玩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及当时的艺术、工艺水平,悉心把玩。好似浏览博大精美的艺术殿堂,使人眼界开阔,也增加了多方面的知识。养鸟喂鱼,都能美化环境,使病人的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并得到精神上的寄托。这些也都具有心理保健的意义。
8.音乐疗法
音乐的音律、节奏、旋律、结构都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反映出客观世界运动的一些规律,它可以说是一种情理兼容的艺术形式。常常欣赏好的音乐,可以启发智慧,明鉴哲理。热爱音乐而对音乐有深刻理解的人,往往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也具有和谐的节奏,有秩序和韵律感。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的部位,有调节内脏和躯体的功能,而音乐对大脑的这些部位又有直接影响。音乐可以驱除人们的痛苦和苦闷情绪,而进入欢快的境界,可解除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引起的紧张、忧虑和不安。音乐不仅能够表达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情趣,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音乐的活动中枢在大脑皮质右侧颞叶。轻松、欢快的音乐能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流量和兴奋神经细胞,音乐还可以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专家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音乐疗法作对比研究。用瑜伽音乐、五行音乐让糖尿病患者每天听半小时,并将音乐的脉冲转换成弱电频刺激病人的足三里、三阴交、胰俞等穴位,11周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情绪障碍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病人。专家认为,音乐疗法能降低下丘脑和内脏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提高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善情绪状态,消除外界应激所导致的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应付能力,调节内分泌机制。使血糖下降。
糖尿病的音乐保健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情绪而有所选择。当病人本人感到疲劳时,听一些节奏鲜明、情绪奔放的幻想曲,能帮助大脑得到休息,还能使大脑迅速恢复清新的感觉。对糖尿病厌食者,就餐时可播放一些形式简洁、细腻动听的即兴曲,这样既能使病人心平气和地进食,又能增进食欲,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当糖尿病病人精神不振或闷闷不乐时,不妨试听一些速度较快、富有生气的诙谐曲,或节奏活泼、旋律流畅的圆舞曲,它能帮助病人从压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当糖尿病人未老先衰,感叹岁月不饶人时,若能多听一些格调高雅充满浪漫色彩的小夜曲,或旋律优美的船歌,可以使人感到心神爽朗,促进血脉畅通,洋溢青春活力。如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则可每天听一听平静舒缓、朴实自然的牧歌,有助于血压下降并保持稳定。
9.接受自然光照法
研究表明,自然光线照射太少令人缺乏生气,自然光线照射充足令人充满朝气,充满信心;阴雨天气使人心情抑郁烦闷,天气晴朗则心情舒畅。人的情绪受着自然光线照射影响。居室装饰时要注意采光,白天窗帘不经常拉开会导致自然光线的照射不足。糖尿病病人的居室要多采用自然光线,患者要多到野外、室外活动,多沐浴阳光,这样可使病人的心情开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0.自慰法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终生性疾病,这常常使得一些人很悲观。但是在现有疗法的基础上,病人注意自我行为调整,控制糖尿病还是可以做到的。所谓自我行为,就是指病人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方式。糖尿病是体内糖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身体的内环境发生紊乱,可通过自我行为的调整,达到部分控制紊乱的目的。很多病人患病后悲观失望,而情绪波动是糖尿病治疗上的一大障碍。要很好度过情绪关,首先是病人对糖尿病要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解除恐惧、悲观心理,唤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家属及朋友的鼓励与劝导也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病人抛弃失落感,焕发乐观对待生活的兴趣。患者悲观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周围人的理解与沟通。当患糖尿病的人感到烦恼时,可以想一想那些身患癌症等绝症与死神搏斗的病人,想一想那些长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中风病人,想一想遭受更多不幸的人们,或许会感到一些宽慰。进而就会从“精神胜利法”中增添治疗糖尿病的信心,就会自觉地与医生配合治疗,也就会自觉地正确对待极其难受的节食措施。
11.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借助现代电子仪器,放大通常观察不到的身体内部的生理过程,通过灯光颜色或声音的形式显示出来,并逐渐控制和矫正人们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过训练,人们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某些生理功能。心理学家认为,各种病态心理以及有关的躯体症状都属于异常行为,可以通过训练来调整和改造这些异常行为,也可通过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替代原有的异常行为。
施行生物反馈疗法,首先应该具有必要的生物反馈仪,其次要有一个较好的治疗环境。接受治疗者应与周围隔离,避免受到外界声音和活动的干扰。室内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8℃~25℃为宜,使患者在治疗时不会感到过冷或过热。
治疗时最好一个房间一个人,以保持环境安静。治疗前,应排除干扰,以免因兴奋致使自我感觉不稳定。另外,还要摆脱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因素等。治疗是在指导语的引导下进行,指导语的速度、声调和音量要适当。治疗时采用被动集中注意的态度,在检验指导语所暗示的身体感觉的同时,维持反馈信号向指定的方向变化。在指导语的引导下,按身体各部位逐次放松,最后达到全身心的全面放松。一个疗程一般需要4周,每周治疗6次,每次30分钟。
生物反馈疗法对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心身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生物反馈疗法的迅速发展是由于它对开放、竞争、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文明病能够产生药物所不能取代的效果,并可避免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保健
积极防治疾病
有病不仅要及时看病,还要定期检查身体。如发现疾病,不要紧张、恐慌或悲观失望,这样只会使病情加重。正确的处置方法是泰然处之,不急、不躁、不忧、不郁,安心治疗.注意调养,这是获得良好疗效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坚持适当的学习和工作
只要脑力不衰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以自己学习所得,加上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可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情。坚持脑力活动,可使智力和思维保持较高水平。但学习应不急躁、稳步前进、持之以恒。这样不仅可使精神有所寄托,也是减少消极情绪的好办法。
要有一定的爱好
如果过去兴趣狭窄,现在努力培养也并不迟。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项目,如养花、集邮、看书、弈棋、音乐、书法、绘画等,就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正确对待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就是指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生活事件也有轻有重,如丧偶位居第一,其次是离婚、家庭其他成员死亡等。对此不要整天苦思冥想,可与自己亲近的人讨论,共想办法,共同分忧。要向前看,从事件中解脱出来,摆脱精神压力是心理保健的好办法。糖尿病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每天的工作、“进餐、睡眠及活动,要做到定时、定量。工作量要大致相同,不能昨日尚轻闲,今日力不支”,突如其来的重工作量会增加机体的应激反应,使病情加重。
结婚与生育是青年患者所关注的问题,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后是可以结婚、生育的。由于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为了优生,女性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对象时最好不要选择患糖尿病的男性,同病相怜不可取,以免因遗传因素而影响下一代的健康。结婚无疑可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安慰,若做到婚后生活规律,也可以把病情控制在满意的程度。持之以恒而灵活使用药物是至关重要的,若能如此,则同样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结婚后在决定怀孕以前3个月内必须十分严格控制糖尿病,要把血糖尽可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病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感冒、外伤,因此,在生活中要非常留意,切忌马马虎虎,随心所欲。就目前医疗水平来讲,若能使病情得到满意控制,糖尿病病人寿命与正常人相差无几。
坚持体育锻炼
有研究表明,参加户外的锻炼,心情烦躁不安的现象会显著减少,血浆的中性激素水平上升,一种反映人老化的蛋白成分含量下降。适当的体力活动对心理保健十分有利。健身是一种最有效的自助法宝,它对于调解一个人的心情,是药物所达不到的,同时,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现代研究证实,人在运动之后,由于大脑血液供应的改善以及血中电介质的不断置换,使人的精神状态趋向安逸、安静,不良情绪得到发泄。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运动的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车、游泳等。每日1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