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太学生就业就只有当公务员一条路。汉代选拔公务员采取两种方式:察举和征辟。察举就是推荐,“察”就是考察,“举”就是推荐,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官员将本人发现或民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荐,经考察后择优录用;征辟就是海选,“征”是皇帝指名征召直接任为中央官员,“辟”是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长官征聘任用为本署僚属。无论察举还是征辟,都要做到一点:有人推荐。
出自仕宦之家,曹操深谙官场奥秘,又有曹嵩指点迷津,铺桥引路,曹操在太学结业前就开始为就业作准备——争取专家好评,炒作出名,为就业打下基础。
曹嵩首先要儿子去找同事桥玄。曹嵩担任大司农,国家的财务总长;桥玄担任少府,掌管宫中的服装、车马、宝货、饮食等,是皇家财务总长。因为工作性质相同,二人打交道最多。大司农和少府的品秩都是中二千石,曹嵩与桥玄平级,但是皇家花钱不赚钱,桥玄的工作要做好,要获得曹嵩支持才可。父亲去桥玄家,有意无意地带着曹操,喝茶的工夫,曹操就有表现机会了。桥玄通过近距离观察,发现眼前这个小个子年轻人虽然貌不出众,却别有气质,再说当着家长的面,怎么也得夸奖孩子几句,就说:“天下即将大乱,没有经邦济世之才,是不能安定天下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就是像你这样的人了。”作为皇帝身边的官员,桥玄不可能公开说天下即将大乱,因此这话估计是桥大人与曹操私下聊天时说的话,后来被曹操传扬出去。
搭上名人,树上开花,这种炒作方法百试不爽。桥玄这人很出名,他做官刚猛果断,不畏强暴,谦以待人,胸怀豁达,很得士人好感。桥玄也是有气节的士人,他绝不是无原则说曹操好话的。他是从县级官吏上一步步提拔上来,是务实派官员,他看出了曹操适合即将到来的乱世。随着交往的深入,他越来越发现将来的世界属于曹操这样的人,就把一件最放心不下的事情托付给曹操:“我见到的天下名士很多,但是还没有超过你的!你善于处理问题,我老了,把妻子儿女都托付给你吧。”
既然把家人都托付给曹操了,桥玄就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全力扶持曹操。他对曹操说:“你的知名度还不够,必须去结交许子将。”曹操说:“我这样的无名之辈,他会理睬吗?”桥玄说:“有我呢!”
桥玄是要曹操争取到清议界的认可。清议在东汉时兴起,就是儒家名士以伦理节操为依据,臧否人物,左右人物评价。清议很有分量,被评为触犯清议的,即使是公卿,也有可能迫于舆论压力而丢官免职。从这里看,东汉皇帝虽然一个比一个昏庸,但是清议界的崛起,说明那时候知识分子还是有很大言论自由的,而且能实际参政,并非作秀似的议政。一个人要想通过察举或者征辟,获得清议界认可是必须的。汝南人许劭,字子将,不肯出来做官,世人因此说他是名节标本,其实他是发现了一个比做官更能获益的行当——品评人物。他的确有眼力,看人很准,一时间成了清议界的权威。他和堂兄弟许靖在家乡清河的小岛上开办了一个讲坛,每月初一命题清议,评论人才,褒贬时政,名为“月旦评”,直接把品评行业做大做强创出了品牌。得到他的好评,升官不愁;得到他的差评,这辈子别想提拔,回家卖红薯算了。
带着贵重的礼物,曹操来到了月旦评的小岛上。看在桥玄推荐信的面子上,许劭才没把低头哈腰的曹操赶出去。曹操是带重礼来的,看来月旦评已经产业化了,但是许劭很重视维护品牌,曹操是宦官之后,放纵无度,给曹操好评会砸了月旦评的牌子。许劭很为难,只好皱眉不语,做出深沉的样子。
大老远来了,礼也送了,桥玄的推荐信也递上去了,一定得要个好评回去。曹操装作看不懂许劭的态度,一个劲地问:“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月旦评的主业就是评人,对客户不做评价,也会砸牌子。许劭想破了脑袋,说了一句:“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做能臣不可能了,因为这世道不可能是治世。做奸雄多好啊,既能称霸天下,又能玩弄权术,天下有几人能做得来?
“哈哈哈!”曹操十分满意,开心地离开。
月旦评果然是月旦评,许劭对曹操的评价获得了广泛认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说法开始流传。名士李瓒临终时,对儿子李宣说:“国家即将大乱,天下英雄没有一个能超过曹操的。张邈虽然是我的好友,袁绍虽然是我家亲戚,但是你们也不要去投靠他们,你们一定要投靠曹操。”要是这话出自一个卖豆腐的人之口也就罢了,李宣是李膺的后代,他说这话的意义也就非同一般了。李膺是士人领袖,大力打击宦官,为读书人出气,被称为“天下模楷”,看不顺眼的人,他绝对不接待,凡是被他接待的儒士,无不声名鹊起,被认为“登龙门”。李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影响还在,李宣临终将家人托付给曹操,这可是比月旦评还有分量的评价。
一天晚上,司空府的密室里,昏暗的灯光把几道鬼鬼祟祟的身影投射到墙壁上。一个人长叹一声,说:“汉家将要灭亡,能够安定天下的必定是这个人了。”“这个人”就是曹操,说话的人是南阳的何颙,是一个颇具侠义之风的名士,当时在司空袁逢府里当差。袁家四世三公,就是连续四代都有人位至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袁逢的两个儿子袁术和袁绍,后来都是威震天下的霸主,也都是曹操的劲敌。袁绍是袁逢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伯父袁成,却比袁术的名气大。何颙白天上班,晚上与袁绍、张邈、许攸等人密谋对付宦官。何颙这么说,袁绍不高兴了。一个宦官的后代,鬼头鬼脑的,怎能比得上四世三公名门之后?但是,在后来争夺天下的战争中,他恰恰败给了这个鬼头鬼脑的人。
个人影响有了,名气出去了,曹操也顺利地从太学毕业了。曹嵩早就给儿子铺好了路,需要曹操做的,只不过是抬抬脚踏上这条路而已。
汉朝选拔官吏有两个科目:孝和廉。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这种道德绑架的选拔方式有极大缺陷,就是忽视专业能力,阻滞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各地推举孝廉名额十分有限,以郡和国为单位,二十万人口以上的每年推举一人,二十万人口以下的每两年推荐一人,十万人口以下的每三年举一人。沛国的人口超过二十万,可以一年推举一人。二十万比一,所谓的道德考察根本没有意义,一般人根本不敢想那顶孝廉的帽子会从天上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但是曹操敢想,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内高官,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人脉有人脉。沛国的国相,也许吃请,也许受礼,也许有求于九卿之一的曹嵩,反正曹操在太学毕业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被推举为孝廉。
按制度,孝廉并不立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承担宫廷宿卫,熟悉朝廷行政事务和为官礼仪,算是实习生。实习期满进行考核,根据品第授职,品秩一般在四百石与六百石之间,一般担任县令。先让新手在基层练练手,这种制度的用意是好的。
实习期满,曹操渴望的职位是县令,但是他要求就职的县是洛阳县。这个要求有点过分,首先洛阳县是京城所在,是全国最重要的县,其次洛阳令的品秩高过其他县令,为一千石,而其他县令为六百石,县长为四百石,也有三百石的。县一级行政长官,如果所在县超过一万户则为县令,不足一万户则为县长。
河南尹司马防暗自嘀咕:“一个宦官的后代,居然狮子大开口!”梁鹄冷笑:“字写得好吗?什么人都想留在京城,世道真乱!”河南尹就是洛阳所在的河南郡的太守,朝廷为了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洛阳令的人选,要由河南尹提名,然后由分管二千石以下官吏选任的选部尚书任命。当时担任选部尚书的是书法家梁鹄。除了写字,擅长隶书,梁鹄没有其他本事,但是这点本事就足够他吃一辈子了,灵帝喜欢书法,就把书法家梁鹄放在了选部尚书的重要位置上。
也许是曹操在太学里的表现不好,也许是宦官之后的污点身世,也许是曹嵩没把关节打通,曹操担任洛阳令的要求被司马防和梁鹄否决了。本来,许劭、桥玄、李宣、何颙这些人把曹操看成不世之才,前提是他们认为天下即将大乱。但是司马防和梁鹄都在肥差上,很满意目前的状况,认为维持现状就能天下大同,他们绝对不愿也不敢有天下大乱的想法,当然也不能接受许劭口中的“乱世奸雄”曹操。
“请张大人代为周旋。”曹嵩找到张温门上。张温因曹腾的举荐而入京,历任九卿,正要找机会回报曹家的知遇之恩。
“那,就让蔡瑁和令郎去梁大人那里一趟吧。”张温对曹嵩说。张温夫人是襄阳豪族核心人物蔡讽的妹妹,蔡讽是蔡瑁的父亲。张家与曹家关系密切,蔡瑁作为张温的妻侄,想必也时常出入张府,一来二往,就与曹操相识了。张温要为曹操求情,不能直接出面,那样传出去影响不好,万一被拒绝,张温以后就没法混了,梁鹄也没法见张温了,所以最得体的做法是张温让一个能代表自己的人陪曹操去,而蔡瑁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梁鹄压根儿就瞧不上曹操,不,他根本就懒得瞧曹操一眼,他把曹操和蔡瑁拒之门外。
“书法写得好,就可以这么傲慢吗?”曹操恨恨地说,沉吟一下,转而说:“可是……可是,他的八分字的确好看!”汉代的书法把字写得蚕头燕尾,左右对称,如“八”字之分,这就是成熟的隶书了,当时叫“八分书”。曹操也是很喜欢书法的,而且也写得一手好字,但是很遗憾他遇上了梁鹄。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位也很重要啊!京城的治安非同小可!”司马防最终推荐曹操为洛阳北部尉。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司马防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多多少少还是给了曹嵩面子,满足了他将儿子留在一线城市的想法。尉负责县里的治安,大县设左右二尉,小县只设尉一人,但是洛阳县人口众多,辅卫京都,治安任务重,就设了东、西、南、北四个尉。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县公安分局局长,品秩四百石,距离一千石的洛阳令差距甚远。
本来想吃大餐,结果被领进了大排档,但是曹操胃口超级好,硬是吃出了大餐的味道。
脏乱差的衙门,做摆设的警用装备,无精打采的差役,曹操接手的就是这么个烂摊子。天子脚下皇城根,掉下一块砖,砸死十个人,九个是高官,剩下一个是高官的爹,谁也惹不起。这儿不是制定法律的人,就是执行法律的人,谁也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再加上当时朝廷弱势,所以洛阳的治安是很糟糕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曹操把官署修缮一新,又加固了辖区内的四座城门,然后制作五色大棒,每座城门两边悬挂十余根。刺目的五色大棒旁边是醒目的告示:有犯禁者、该杀者一律用五色大棒乱棍打死。
哼,年轻人就是喜欢说大话,还五色大棒,还告示,遇到一个有来头的,看你小子有没有这本事!
深夜,空荡荡的洛阳大街上,蹇大叔大摇大摆地走着。蹇大叔是蹇硕的叔父,蹇硕虽然是宦官,但是长得很男人,硕壮强健,富有阳刚之气,居然还精通用兵武略。在不是宫女就是宦官的宫里,蹇硕掀起了一股雄风,灵帝十分宠信他。首都重地,夜晚禁止出行,违者死罪,但因为有蹇硕,蹇大叔并不认为他违禁夜行有何不妥。有时半夜里,他会从床上爬起来,特意到大街上逛一圈再回来睡觉,因为他就喜欢看到夜巡差役发现他却不得不背过脸去的情景。夜巡差役最怕遇到的动物有两种:一是老鼠,二是蹇大叔。
听说新来个姓曹的小子做北部尉,还制作了五色大棒,貌似很牛啊。蹇大叔决定要去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新人。
可这一次,夜巡差役见到他,不再像老鼠见了猫,而是像猫见了老鼠,把他狠狠地捆起来,押到了曹操面前。蹇硕大咧咧地嚷道:“小子,你态度好一点,我替你向侄子求情,饶你不死。快把我放了!”曹操说:“放心,一会儿我就放了你。”
曹操果真放了他——死人再也不会违禁夜行,当然要放了他。曹操果敢下令,用五色大棒打死了蹇大叔。
洛阳城轰动了,大街小巷,都流传着一个名字:曹操。京城里的人再也没人敢违禁夜行了。
锋芒毕露,一鸣惊人,人们开始对曹操刮目相看。曹操满面春风地回家,等着曹嵩夸赞他一顿,可是,曹嵩哆嗦半天,说了两个字:幼稚!
蹇硕在家里把曹操骂了一万遍,可是精通谋略的他,意识到叔父确实是违禁在先,要是公开报复,肯定会引起众怒,皇帝也会反感。小子,你等着,老子有的是办法,不信搞不死你!蹇硕暗暗发誓。
在围观宦官叔父之死的快感平静之后,士人们对曹操开始有很多不满。谁不想拥有特权啊,可是曹操的五色大棒不认人。
更有一些人对曹操极度反感:抢什么风头啊!
城门下,曹操郁闷地擦拭着五色大棒。风言风语也传到了曹操耳朵里,他想不通怎么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七、临时工的爱情
本来,像孙坚这种出身的人,是很难有机会走进官场的,可是,17岁那年,他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这一年,他和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半路上船停了下来。
他问船家:“怎么回事?”
船家指着岸上:“再往前走,遇到那伙人,我们就都完了!”
孙坚顺着船家哆哆嗦嗦的手指望去,看到岸上一伙人在搬运货物。船家说,这是海盗胡玉在和手下分赃物呢,不知哪只船又被抢了。
孙坚对父亲说:“干吗不攻击这伙盗贼?让我去吧。”
父亲说:“这是你能办到的事情吗?”光天化日,胡玉公然在岸边分赃,显然没把官府放在眼里。叛乱太多,官府根本抽不出兵力来对付胡玉这样的海盗。官府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17岁的孩子却要去尝试!
不顾父亲反对,孙坚提刀上岸,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分派部署大部队。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以为官府的大部队来了,于是四散奔逃。孙坚跑上去,追上一个海盗,砍下他的头颅。当他回到船上,把头颅扔到甲板上的时候,父亲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
钱塘人近水楼台,最先听到了这个传奇故事。吴家后花园,吴小姐听着弟弟吴景绘声绘色地讲述孙坚的神勇,心旌摇荡:这么一个勇敢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对英雄的崇拜,本来就是怀春少女克服不了的魔障。吴小姐很早就失去了父母,与弟弟吴景相依为命,无比凄惶,非常需要一个护花使者来到她的身边。吴家本来在吴县,后来可能因为做官的原因,迁居钱塘县,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以一人之力而退群盗,孙坚声名大振,郡府正为盗贼纷起而苦恼,就把孙坚聘为假尉,负责缉捕盗贼。假尉,就是代理县尉。在当时的察举制度下,像孙坚这样的出身,到死也别指望有人推荐他做官。那些拼爹拼钱当上公务员的公子哥儿,其实什么也做不来,那首民谣说得明白:“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是,工作怎么也得有人来做啊,于是各级政府聘用临时工。孙坚用神勇表现赢来了一个临时工名额。
县尉手下的捕快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八小时之外谈得最多的,就是女人了。钱塘的吴小姐,才貌双全,惊若天人,是钱塘的小伙子们谈论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