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都这个地方是三国名相诸葛亮的故乡,历来人才辈出,奇事不断。
民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一代武学大师高恩山。他出生在凤凰岭村,7岁开始投到北佛寺学武,20岁自创汉字功,并以此独步武林,名震天下。他左手使锤,右手使三节棍,平时这两样兵器从不离身。在武打中每一招一式,他都能以身体和他的兵器组成一个个汉字,张弛有度,儒雅优美,所以叫作汉字功。每当与人切磋武艺,他总是在慢慢地舞动起来时,其中先有三个定型动作,分别是三个汉字“讨”“教”“了”,然后才开始对打拆招。比试中,他也是每招都用体型汉字告诉对方招式名称。不过,动作太快,只有武功高强的人才能看得出。看出归看出,打过打不过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从他出道以来,一直还没有碰到过对手呢。
民国27年,日本鬼子占领了阳都,滥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怙恶不悛。可是从他们驻扎下来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安生过。每过三五天,日本兵就会失踪一个,连尸首也找不到。不长时间后,他们就怀疑起高恩山来。
日本人知道他武功高深,就想用比武的办法把他除掉。
当时住阳都的山本中队长带着一个日本浪人藤森三郎,也是日本武林中的顶尖人物。
这天,日本人贴出了告示,公开发出挑战书,约高恩山三天后在阳都城东门外比武。
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血红色的朝霞在天边尽情地涂抹,正在人们翘首以盼的时候,高恩山健步来到了日本人布置的比武场上。乡亲们看到,他上身穿了一件粗布白对襟褂,下身着一条黑色大裆裤,腰扎一根布腰带,面色白净,神态自若。他看了看墙头上对着比武场的两挺机枪,轻蔑地笑了笑。乡亲们看到他的笑容,就感到放心了。可他的目光看到日本人新立的石碑时,眼里射出了一串串愤怒的火焰。原来,日本人在这里一早立起了一块高约5米的 “大东亚征战纪念碑”。看了几眼,高恩山的喉结动了几动,努力使自己平静了下来。
比武正式开始了,藤森三郎立下了门户。高恩山冷冷一笑,与他同时出了招。高恩山先打出一招“驱”字,动作之快,令人感到眼花缭乱。过了一阵,当二人一下子分开10多米的时候,高恩山又立了一个“逐”字。这时,藤森三郎欺身扑了上来,两人又打在了一起。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快,时而飞起在空中,时而降落在地上。比武场上,尘土飞扬,树叶飘落。很多人看不明白了,着急地问别人:“又出了什么招?”懂得的人解说道:“这一招是‘倭’字。”人们逐渐地看直了眼,整个比武场上变得鸦雀无声了。只是懂武功的人偶尔吐出一字:“寇,哦,哦,驱、逐、倭、寇。振──兴──华──夏──”就在他念叨完“夏”字的同时,藤森三郎大叫一声,倒在了地上,再也没爬起来。
比武场上冷寂了一瞬间,墙头上的机枪“哒哒”的响了。只见高恩山的身子在枪声中飞了起来,后背重重地撞在了那块新立的石碑上,并在石碑上与地面平行地起落了几次。碎石渣子在空中噌噌乱飞。两个机枪手几乎同时被石渣击中头部,死在墙头上。人们惊奇地发现,石碑上日本人刻的字全部消失了,变成了遒劲有力的8个大字“驱逐倭寇,振兴华夏”。
眨眼间,高恩山飞身离去,比武场上的人也“哄”的一声散开去。
山本中队长气得“噢噢”直叫,从腰间拔出手枪朝人群背后射击,但射程已经达不到了。
为了报复,日军进行了疯狂的搜捕,但搜遍了阳都全境,也没有找到高恩山。
其实,高恩山受了很深的内伤,武功全失,只好又回到北佛寺,受剃度出了家。人们感到他为中国人长了志气,都掩护着他,所以日本人找不到他。
可是,他的内伤一辈子也没有治好。文革中,有红卫兵小将想到北佛寺破四旧,听到他的情况后,都悄悄地退走了。1999年春天,他在北佛寺去世。
那块石碑被日本人砸得碎成了十几块。日本投降后,群众自发地找齐,把它立在了北佛寺门前。现在你只要去阳都,还能在北佛寺门口看到它。
遗憾的是,汉字功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