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满足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为宗旨,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破解社区党员管理难题,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使各社区党建呈现出“党旗飘起来、党员动起来、文明和谐社区建起来”的良好局面,推动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实践。
载体主要内容
组织管理网格化。在党组织的管理上,按照“分级、分类、分工”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以社区为单位,根据不同楼院、楼宇、小区的实际情况,按一定居户、党员数量标准,结合党员队伍特点,将所辖区域划分成各个网格,把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网格,实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党员楼长”的社区四级党建网格管理体制。通过社区“四动”(区域带动、部门联动、工作主动、上下互动)工作模式,大力实施社区党建“54321”工程,着力构建“五位一体”(以街办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总支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楼院党支部为补充、特色党小组为延伸,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党员管理规范化。在党员的管理上,针对社区不同身份的党员,对症下药,“五管”齐下。居民党员“直管”。通过划定责任区、发放责任卡、落实责任人等方式,强化居民党员的党性意识。在职党员“共管”。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对在职党员进行管理,要求在职党员每季度到社区报到,并开展志愿活动1次以上,为居民群众办1件耀2件实事,在社区亮身份、起作用。离退休党员“联管”。针对离退休党员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在原单位,生活在社区的特殊情况,坚持“社区为主、单位为辅”的管理原则,对生活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由社区党组织联合原单位党组织进行协调管理,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积极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舞台,促使他们在社区建设等各个方面老有所为。无职党员“接管”。依托社区党员服务站,定期对流入社区的务工、下岗、待岗党员和未安置的复转军人、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进行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建档立案,按照“就近、方便、易管”的原则,及时将他们编入党支部“接管”,并积极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任岗尽职活动。流动党员“协管”。针对流动党员无固定单位、无固定居所、无固定流动时间的“三无”特点,对流动党员的流向、职业、分布和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台账,协助所在单位进行跟踪管理。
社区管理精细化。一是实行社区事项“五件式”(急办件、限时件、承诺件、补办件、建议件)办理模式,按照民情信息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作业程序。二是设立“四站三室两厅一中心”(党员服务站、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劳动保障事务站、卫生服务站,警务室、阅览室、健身室,便民服务大厅、计生服务大厅,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三是深入拓展民情信息通达协调机制,实施“民情大回访”工程。通过悬挂民情信箱、组建民情信息员队伍、记好民情笔记、开通服务热线、印发民情连心卡等多种途径,察民情、晓民意、排民忧。四是研发了“三维数字虚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把辖区机关单位信息、居民基本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党员信息、便民服务信息、低保户等重点人群信息与社区的地理地貌等实物相集成,将社区的实景与信息结合起来,建成一个虚拟的网上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
载体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三化管理”,使社区党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能到位、责任到人、技术配套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彻底消除了党建工作空白点,推动了网格内和网格之间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实现了社区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数字化,社区服务实现了零距离、全天候、全覆盖。充分发挥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作用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满意服务,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居民办理日常事务,真正做到了“一站式审核”、“一门式办公”。
中组部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中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三化”管理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为题对西峰区“三化管理”经验给予了总结肯定和推广。